❶ 鹿茸如何辨別真假
鹿茸片有圓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則只有圓形。
鹿角片邊緣角質化程度高,甚至會有齒狀突起,而真品的角質化程度低,均無突起。
還可以採用水試法鑒別鹿茸片真假。真品鹿茸片入水不變形,加熱攪拌不破碎,煮沸不軟不糊。
❷ 怎麼辨別鹿茸片的真假
國內不僅是有食品存在著真假,很多名貴的葯材也是被一些商家模仿或者是以次充好讓消費者承擔不應該支付的費用。就比如說鹿茸片這個中葯葯材就存在著真假的情況,為了可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以及可以擁有一個好身體,購買者需要去了解一下區分鹿茸片的真假方法。
1、依靠形狀辨別
在市場上存在假的鹿茸片主要是三種,一種是以鹿角片以次充好,第二種是用豬皮包裹麵粉、豬血混合而成,第三種是外皮為真鹿茸片,裡面為其他物質。一般而言,真的鹿茸片只有圓形和橢圓這兩種形狀,假的鹿茸片會是圓形和半月牙形,從形狀上面可以明顯區分真假。
2、顏色外圍分辨
有一些假的鹿茸片模擬技術非常高超,可以讓大家不懷疑形狀的差別,但是在顏色上面可能會存在瑕疵。真的鹿茸片顏色的外圍不會是白色,中部一般是焦黃色。而假的鹿茸片的外圍因為處理不好,它的外圍非常容易出現白色,這點大家可以多去注意一下。
3、用水煮法辨別
購買之後大家還可以通過水煮的方法去辨別鹿茸片的真假,真的鹿茸片浸入到水中是不會褪色和變形的,加熱攪拌之後也不會出現破碎的情況,一般不會被煮軟和煮糊。而假的鹿茸片水煮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大家購買之後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4、放大形狀區分
購買者還可以選擇放大查看鹿茸片的一些細節方面,因為真的鹿茸片整體沒有多餘的邊緣角化,而且一般沒有突起的情況。而假的鹿茸片孔比較大的,裡面還會有一些黑褐色的填充物,整體的邊緣角化程度非常的高,通過這些細節,可以看到它們明顯的不同。
這些方法就是可以從物理的角度去區分鹿茸片的真假,在選擇購買鹿茸片的時候也可以根據這些方法去進行區分。很多假的產品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嚴重的傷害,這就要求大家在選擇的時候盡量能夠區分它們的真假,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❸ 怎樣辨別真假鹿茸
鹿茸片選購及鑒別:
用作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由於切片的部位不同。其性狀、名稱和質量也不同。
◆在選購鹿茸的時候,需要注意花鹿茸血片和馬鹿茸粉片、老角片的區別。
花茸血片:用作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葯用價值最高及售價最貴的是鹿茸角尖部分的
切片,俗稱「臘片」和「血片」,但是數量很少。這種上品鹿茸通常是淺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圓形薄片
,氣味微腥,有輕微的鹹味,在薄片周邊的外皮有紅棕色或棕色的茸毛。
一根花鹿茸能出的「血片」不過十幾片,之後就是鹿茸中上部的「粉片」和靠近根部的「老角片」
,這兩種鹿茸多為圓形狀、粉白色(或者淺棕色)的厚片,質地堅硬粗糙,沒有骨質或略有骨質,中間
部分有肉眼可見的蜂窩狀細孔,氣味、味道跟「血片」相同。
馬鹿茸茸片:馬鹿茸在加工的時候是不排血的,所以馬鹿茸的粉片和老角片也是紅棕色的。不過要區分
這二者並不難,需要注意三點:第一,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質地,質地細膩,沒有小孔的為血片;第二,
看周圍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馬鹿茸,而非花鹿茸血片;第三,看鹿茸片的大小,切切記住小的才是上
等血片!
假茸片:假鹿茸多以其它動物的皮毛,包裹動物的骨膠偽造後切成薄片而冒充鹿茸片它與真鹿茸的主要
區別是:體重而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為棕紫色,無蜂窩樣細孔,外皮裹的毛皮可以剝離開,氣腥而味
淡。
◆排血茸片與帶血茸片的區別
排血鹿茸飲片:其多數加工成圓形,斜形薄片或破碎薄片,膠質透明,無角質化,外皮薄呈淺棕色或灰黃
色,由於排血干凈的鹿茸片呈白色,或白黃色,結構清晰,外觀色美,體輕,氣微腥,味微咸。此種排血茸片
,一些老中醫認為越白越好,黑的不好,這是不科學的,經研究證實鹿茸內液體物,其中含有大量葯效較高
的鹿茸精(Pantocrine) ,排血茸茸內的液體葯物幾乎全部流失,所損失的液體葯為鮮茸重量的8 %~9 %
,為提高鹿茸的質量,現多改為帶血加工。
帶血鹿茸片:成圓形薄片或破碎薄片,外皮較硬,皮色灰暗黃,飲片多呈黑色或白色,茸的尖部首層白
如臘,油潤如脂,氣味腥濃,味微咸。
❹ 怎樣辨別真假鹿茸
鹿茸片有圓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則只有圓形。
鹿角片邊緣角質化程度高,甚至會有齒狀突起,而真品的角質化程度低,均無突起。
還可以採用水試法鑒別鹿茸片真假。真品鹿茸片入水不變形,加熱攪拌不破碎,煮沸不軟不糊。
❺ 如何識別假鹿茸
花茸片:圓形或近圓形,切面直徑1~5cm;外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色細茸毛(有時可見燎痕或利痕);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中部黃白色、無骨化、密布細孔;體輕質軟富彈性(有時可見小而角質樣片即蠟片);氣微腥、味微咸。
馴鹿茸片:長橢園形或長園形,切面長軸直徑 1~5cm,短軸直徑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較厚;中部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內的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 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有時透明;氣微味淡。
理化鑒別
分別稱取花茸、馬茸、馴鹿茸粉末各0.1g加水4mL、置水浴中加熱15分鍾、放冷濾過。取濾液各1mL,加2%茚三酮溶液3滴、搖勻、加熱煮沸數分種觀察。花茸片、馬茸片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液呈淡藍色。 取濾液各1mL,加 10%NaOH2滴,搖勻、滴加0.5%CuSO₄溶液觀察。花茸片、馬茸片試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試液呈淡色。 結果表明花茸片在正品檢驗中呈陽性反應為正品;馴鹿茸片呈陰性反應為偽品。
顯微鑒別
現將花茸片、馬茸片、馴鹿茸片的茸毛顯微特徵比較如下: 中部直徑:花茸片為13~60mm;馬茸片為15~70mm;馴鹿茸片為20~80mm。鱗片排列方式:花茸片為復瓦狀多見、平行狀少見;馬茸片為平行狀、中部到基部呈網狀;馴鹿茸片為尖部多呈復瓦狀,平行狀少見。髓質形狀;花茸片為連珠狀多見、梯綸狀少見;馬茸片為梯綸狀多見,連珠狀少見;馴鹿茸片為多網狀,尖部可見連珠狀。
1. 鹿茸:真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假鹿茸則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另外,假鹿茸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能溶於水,溶液呈混濁狀。
2.鹿茸片: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
❻ 怎樣鑒別鹿茸
識別真假鹿茸及鹿茸片1.
鹿茸:真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
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
假鹿茸則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另外,假鹿茸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能溶於水,溶液呈混濁狀。
2.
鹿茸片: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
❼ 真假鹿茸片肉眼鑒別
鹿茸片的形態,通常呈賀形或橢圓形,直徑為1~4厘米,片極薄。外皮為紅棕色。鋸口面為黃白至棕黃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或無、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有的呈棕褐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真假鹿茸片肉眼鑒別方法。
目前市場上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以下三種:
1以鹿角片代替。
2以豬皮包裹麵粉,豬血的混合物再切片。
3外皮為真品鹿茸片,裡面填充其他物質。
通過肉眼鑒別鹿茸片真假
1鹿茸片有圓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則只有圓形。
2鹿角片邊緣角質化程度高,甚至會有齒狀突起,而真品的角質化程度低,均無突起。
3骨片外圍是白色,中部焦黃色,而真品不會有白色外圍
4骨片的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
5另外,還可以採用水試法鑒別鹿茸片真假。真品鹿茸片入水不變形,加熱攪拌不破碎,煮沸不軟不糊。
鹿茸片真假鑒別
真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
馬鹿茸、花鹿茸和馴鹿茸的鑒別
1、馬茸片:圓形或類圓形,切面直徑l~3cm;外表面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時可見燎、刮痕),可見棱筋及疙瘩狀突起;外皮灰黑色、較厚;中部灰白色或黃白色密布蜂窩狀小孔;氣腥味稍咸。
2、花鹿茸片:圓形或近圓形,切面直徑l~5cm;外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色細茸毛(有時可見燎痕或利痕);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中部黃白色、無骨化、密布細孔;體輕質軟富彈性(有時可見小而角質樣片即蠟片);氣微腥、味微咸。
3、馴鹿茸片:長橢園形或長園形,切面長軸直徑1~5cm,短軸直徑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較厚;中部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內的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有時透明、氣微味淡。
❽ 鹿茸怎麼辨別真假
1、看材質。
真鹿茸呈圓柱形分枝狀,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杠」,其主枝習稱「大挺」,挺長14~20厘米,鋸口直徑約3厘米,離鋸口約3厘米處分枝,分枝長10~15厘米,直徑較主枝略細。
假鹿茸多用鋸末、膠、色素製成圓柱狀分枝的鹿角形狀,外貼其他動物皮製成,有的製成二杠形,有的製成三岔形,外表皮多為灰褐或灰白色,表面有灰白或淡土褐色稀疏被剪成參差不齊的短毛,其間或雜有黑褐色的成撮毛,下部四周或粘附有長約3厘米的毛。
2、看顏色
真鹿茸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布有紅黃色或棕黃色緻密的茸毛,上端較密,下部較稀,分岔間具一條灰色筋脈,皮茸緊貼,有蜂窩狀細孔,外圍不顯骨質化。
假鹿茸外表皮多為灰褐或灰白色,表面有灰白或淡土褐色稀疏被剪成參差不齊的短毛,其間或雜有黑褐色的成撮毛,下部四周或粘附有長約3厘米的毛。
3、聞味道
假鹿茸「鋸口」面呈紅褐色或棕褐色膠狀,質地緊密,無蜂窩狀小孔,用火燒即熔化,發出「吱吱」的響聲並冒濃煙,氣特異有股膠臭味,久聞令人惡心。
❾ 如何辨別鹿茸的真假
鹿茸(即茸角)是尚未完全骨質化的袋角,即幼嫩時期不脫皮的鹿角。茸的外面覆著生有茸毛的皮膚,內部是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軟骨組織,富有血管和神經。鹿茸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已經測定出氨基酸達19種,還含有磷脂類、糖脂類、雄茸膠脂、膽固醇、激素類及灰分中的鈣、磷等無機鹽類,這是鹿茸具有特殊療效的基本物質。根據需要和雄鹿年齡、茸型及長勢,並參考鹿個體生長特點而確定收茸種類。鹿茸一般分鋸茸和砍茸。收獲鹿茸種類主要有:a.初生茸:育成雄鹿第1次長出的圓柱形茸,鋸下稱之為初生茸。b.二杠茸:對2-3歲的雄鹿或茸干較小的,宜收二杠茸。c.三岔茸:5歲以上的雄鹿,茸干粗大、豐滿,宜收三岔茸。d.四岔茸:馬鹿一般分三岔茸和四岔茸進行收茸。e.再生茸:在一年中第2次採收的茸,稱為再生茸。如何辨別鹿茸的真假呢?
1.真品鹿茸(1)梅花鹿茸1)二杠茸茸體呈圓柱形,具八字分叉一個,主枝稱「大梃」16?20厘米,鋸口4?5厘米,離鋸口2厘米處分出側枝,習慣稱門樁,10?15厘米。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光潤,表面密布紅棕色或棕黃色茸毛,體輕,鋸口白色(排血茸)或紅色(帶血茸),外圍無骨質,中部有蜂窩狀細孔,品質最佳。2)三叉茸具有兩個分枝,大梃長24?30厘米,直徑細,略呈彎曲形,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筋及骨豆,皮毛紅棕色或棕色,茸毛稀而粗,品質次之。3)初生茸圓柱形,習慣稱「打鼓錘」皮毛灰黃色,茸毛長而粗糙,鋸口周圍多已骨化,鋸口中部少有蜂窩狀細孔,體重,多骨化,品質更次。4)再生茸又稱二茬茸,與頭茬茸相似,但較細瘦,梃長不圓,頂端質較嫩,下部有縱棱和骨豆,皮灰黃色,鋸口多已骨化,鋸斷面少有蜂窩狀細孔,品質最次。5)花茸片呈近圓形或橢圓形薄片,未燎毛者邊緣有細密的絨毛,紅棕色或黃棕色,鋸口面黃白至黃棕色,外圍有一明顯環狀骨質,色較深,裡面具蜂窩狀細孔,中間漸寬或呈空洞狀,體輕,質硬而脆。
(2)馬鹿茸形狀比梅花鹿的鹿茸粗大,分枝較多,一個側枝者習慣稱「單門」,二個者稱「蓮花」,三個者稱「三叉」四個者稱「四叉」,五個者稱「五叉」。以產地又分「東馬茸」和「西馬茸」。東北產的稱東馬茸,大梃長25?27厘米,外表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黃色,細而光亮,質嫩,斷面外皮厚,灰黑色,中央米黃色,有較細的蜂窩狀眼。新疆等地產的為西馬茸,大梃多不圓,長30?100厘米,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灰黑色,鋸口常現骨質,有臭氣味,味咸。品質比梅花鹿茸次之。馬茸片呈圓形或扁圓形,粗細不等,未燎毛者邊緣有灰黑色茸毛,切麵皮層較厚,灰黑色,不透明,有腥味。
2.鹿茸的分級梅花鹿茸的二杠茸分1?4等,三叉茸分1?4等,初生茸、再生茸為統貨。馬鹿茸分1?5等,規格較多。以個大、肥壯、分叉對稱、角豎直,不向後斜,外形美觀,頂尖飽滿,皮色紅棕(花茸),毛細而柔軟,表面不起筋,敲之質松,質嫩者為上等。兩枝茸不對稱,外觀不美觀,毛粗,表面起筋,有骨豆,質老者為次,有傷殘者更次。
3.假鹿茸鑒別(1)人造整茸用羊、狗等動物的尾及四肢皮毛為茸皮,包裹粉骨或膠狀物製成人工偽造品,比真鹿茸重,鋸面直徑5厘米左右,門樁與大梃相距較近,不對稱。鋸口塗有血色,無蜂窩狀網眼,可見鋸木粉、骨屑等。表面茸毛極細密,灰色,仔細看可見縫制的痕跡,切開時可見骨與粉屑形成的膠狀物,用水浸易溶化。(2)假鹿茸片由其他動物的軟骨或幼小動物的骨骼切片染色製成,形狀為半圓形或馬蹄形,單片或2?3片重疊,直徑3.5?6.5厘米,切面染成紅棕色,邊緣呈透明膠質樣,無茸毛。用水浸泡,水即成紅色,混濁,取出茸片乾燥,顏色已脫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