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線蟲怎麼產生的
根結線蟲主要以卵和2齡幼蟲隨根瘤在土壤中,或直接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無寄主植物的情況下可存活3年之久。
線蟲在侵染過程中,食道腺分泌致病物質到植物體內,致使植物產生各種病變,因此會把根結線蟲稱為病害。
根結線蟲是一種高度專化型的雜食性植物病原線蟲。
已知為害蔬菜的線蟲主要有高弓根結線蟲、花生根結線蟲、北方根結線蟲、南方根結線蟲、爪哇根結線蟲以及甜菜根結線蟲等。線蟲寄主范圍廣泛,常為害瓜類、茄果類、豆類及蘿卜、葫蘿卜、萵苣、白菜等30多種蔬菜,還能傳播一些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根結線蟲主要為害各種蔬菜的根部,表現為側根須根較正常增多,並在幼根的須根上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狀。被害株地上部生長矮小、緩慢、葉色異常,結果少,產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
線蟲的危害部位
番茄、茄子:側根根尖形成綠豆或小米大小串球狀瘤狀物及小根結,根結上不再產生小側根。嚴重時多個根結連在一起,形成直徑大小不一的腫瘤。
苦瓜和黃瓜:側根或須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或根腫大,多個根結相連,呈不規則形,表面有龜裂,晚期粗糙易腐爛。
芹菜、辣椒和豇豆:側根、支根最易受害,發病根上形成大量大小不一近球形根結,象念珠狀相互聯結。
柑橘根結線蟲病地上表現
主要為害根部,使根組織過度生長,結果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部成根瘤狀腫大,為該病的主要症狀。根瘤大多數發生在細根上,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次生根瘤,並發生大量小根,使根系盤結成團,形成須根團。由於根系受到破壞,影響正常機能,使水分和養分難於輸送,加上老熟根瘤腐爛,最後使病根壞死。
在一般發病情況下,病株的地上部無明顯病狀,但隨著根系受害逐步變得嚴重,樹冠才出現枝短梢弱、葉片變小、長勢衰退等病狀。受害更重時,葉色發黃,葉脈腫脹,無光澤,葉緣捲曲,呈缺水狀。
柑橘受害:
其幼嫩根組織過度生長,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瘤,以細根和小支根受害最嚴重,根尖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紡綞形或不規則形,近芝麻粒至綠豆粒大,初呈乳白色,後轉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根毛稀小。
嚴重時還可出現次生根瘤,使整個根系形成盤結帶瘤的須根團,老根瘤腐爛,根系壞死。病株初期地上部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樹冠表現枝梢短弱,葉片黃化、捲曲、脫落,甚至小枝枯死。
葡萄受害:
根結線蟲在土壤里通過頭部敏感組織尋找葡萄根系,主要侵入根系幼嫩部位,它可以刺穿根部細胞壁,並將食道分泌的有毒物質注入,從而引起葡萄根系的變化,繼而影響葡萄上部組織生長。
細胞核分裂但細胞質不分離,形成多核巨細胞。這樣容易引起根部形成腫瘤和過度分枝,容易導致細胞死亡,也給其他病菌侵染葡萄提供了便利。
B. 根結線蟲的DNA如何提取最方便有效
就那植物來說吧!原理是一致的。方法不同。
1植物組織提取基因組dna
一、材料
幼嫩葉子。
二、設備
移液器,冷凍高速離心機,台式高速離心機,水浴鍋,陶瓷研缽,50ml離心管(有蓋)及5ml和1.5ml離心管,彎成鉤狀的小玻棒。
三、試劑
1、提取緩沖液ⅰ:100mmol/l
tris·cl,
ph8.0,
20mmol/l
edta,
500mmol/l
nacl,
1.5%
sds。
2、提取緩沖液ⅱ:18.6g葡萄糖,6.9g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鈉,6.0gpvp,240ul巰基乙醇,加水至300ml。
3、80:4:16/氯仿:戊醇:乙醇
4、
rnasea母液
5、其它試劑:液氮、異丙醇、te緩沖液,無水乙醇、70%乙醇、3mol/l
naac。
四、操作步驟:
1.
在50ml離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緩沖液ⅰ,
60℃水浴預熱。
2.
幼苗或葉子5-10g,
剪碎,
在研缽中加液氮磨成粉狀後立即倒入預熱的離心管中,
劇烈搖動混勻,
60℃水浴保溫30-60分鍾(時間長,dna產量高),
不時搖動。
3.
加入20ml氯仿/戊醇/乙醇溶液,
顛倒混勻(需帶手套,
防止損傷皮膚),室溫下靜置5-10分鍾,
使水相和有機相分層(必要時可重新混勻)。
4.
室溫下5000rpm離心5分鍾。
5.
仔細移取上清液至另一50ml離心管,加入1倍體積異丙醇,混勻,室溫放置片刻即出現絮狀dna沉澱。
6.
在1.5ml
eppendorf中加入1ml
te。用鉤狀玻璃棒撈出dna絮團,在干凈吸水紙上吸干,轉入含te的離心管中,dna很快溶解於te。
7.
如dna不形成絮狀沉澱,則可用5000rpm離心5分鍾,
再將沉澱移入te管中。這樣收集的沉澱,往往難溶解於te,可在60℃水浴放置15分鍾以上,以幫助溶解。
8.
將dna溶液3000rpm離心5分鍾,
上清液倒入干凈的5ml離心管。
9.
加入5μl
rnasea(10μg/μl),
37℃
10分鍾,
除去rna(rna對dna的操作、分析一般無影響,可省略該步驟)。
10.
加入1/10體積的3mol/l
naac及2×體積的冰乙醇,混勻,-20℃放置20分鍾左右,dna形成絮狀沉澱。
11.
用玻棒撈出dna沉澱,70%乙醇漂洗,再在干凈吸水紙上吸干。
12.
將dna重溶解於1ml
te,
-20貯存。
13.
取2μl
dna樣品在0.7%
agarose膠上電泳,
檢測dna的分子大小。同時取15μl稀釋20倍,
測定od260/od280,
檢測dna含量及質量。
[注意]
5g樣品可保證獲得500μg
dna,
足供rflp、pcr等分析之用。
C. 怎樣識別柑橘根結線蟲病
柑橘根結線蟲病在華南柑橘產區有不同程度發生。在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亦有發生。根結線蟲為害後的柑橘根部,無明顯瘤狀物。柑橘根結線蟲病主要為害柑橘須根,寄生在皮層與中柱間,刺激根組織細胞過度分裂,使根組織過度生長,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新生根瘤開始為乳白色,以後漸漸變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最後變灰褐色。根瘤主要發生在須根根尖上,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次生根瘤,並能長出許多小根,結成須根團,最後根瘤與根壞死腐爛。一般地上部無明顯症狀,受害嚴重時表現枝短梢弱,樹勢衰退,葉片呈缺素狀,失去光澤,出現花葉與黃葉;開花少,坐果率低,早期落葉、落花、落果,易受旱,枝枯及全株死亡。苗期被害時,葉片色淡,新梢細弱,葉片易落,能造成全株死亡。
D. 怎樣防治根結線蟲
線蟲是盆花常見的地下蠕形動物。為白色線狀的軟體蟲子,肉眼不易見到,對盆花的嫩根、嫩莖、球根、鱗莖以及插條的愈傷組織為害甚大。被害嚴重時,盆花地上部分凋萎、枯死。可採取以下方法防治:
發現線蟲後,如可能應進行倒盆,全部去除舊土,或把花木根部洗凈,再重新上盆種植。可用溴甲烷、甲醛等溶液澆灌土壤熏蒸線蟲。盆花澆透水後,在盆土上蓋一層2厘米厚拌有農葯的細沙,線蟲因盆土已澆透,土中空氣不足,很快就從濕盆土中鑽入沙中呼吸,然後把沙子去掉。這樣做2~3次可以根治。
E. 殺線蟲劑的毒力測定方法有哪些
植物線蟲病害在世界范圍內廣為為害,並嚴重威脅農業生產。目前防治線蟲病害的農葯品種少、毒性高、用量大,且主要依賴進口,因此,測定創制化合物的殺線蟲活性是發現優秀殺線蟲劑的關鍵。現在的一般篩選方法是用活體篩選。一般步驟是:
(一)供試線蟲的選擇
供試植物線蟲需滿足易培養,繁殖量大,生活史短。其中,根結線蟲屬的線蟲較為符合要求。
(二)線蟲的純培養
以根結線蟲為例,首先須對線蟲的寄主植物如番茄進行無菌土栽培,使用無土栽培或滅菌土澆灌無菌苗,然後在田間選取有根結的病株,輕輕洗根至無泥土,用線蟲挑針挑取單卵塊,置0.1%的瓊蠟三甲溴化銨(cetavlon)溶液中,將卵消毒,用無菌水漂洗,再浸在0.5%的雙對氯苯基雙胍基己烷雙醋酸鹽(hibitanediacetate)溶液中消毒,再用蒸餾水漂洗干凈。放在孵化器中進行培養,每24h用毛筆蘸取卵塊,用貝曼漏鬥法(baermannfunnel)或離心漂浮分離法(centrifugalfloatation)於25℃孵化,收集根結線蟲的2齡幼蟲。
(三)供試葯劑活性測定
1.離體篩選
(1)觸殺法:大致步驟如下:供試線蟲放入已配製好的葯液中,經24h或48h處理後,在顯微鏡下檢查線蟲死活和被擊倒的情況,計算毒力。
線蟲死活鑒別一般採用體態法及染色法。體態法的判斷標準是死的蟲體多呈僵直狀態,而活的體態是幾度彎曲,一般盤卷和蠕動。但這種方法對呈休眠態和體形膨大的雌蟲以及卵不適用,且不能絕對肯定線蟲的不動就等於死亡,而彎曲的線蟲等於生存。染色法是用曙紅等染料對供試葯劑處理過的線蟲進行染色,活線蟲不會被染色,死線蟲會被染料染上顏色,根據線蟲是否被染色,很容易判斷線蟲的死亡與否。用此方法對水稻潛根線蟲(Hirschmanniellaspp.)、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等線蟲效果都比較好。
(2)熏蒸法:該方法是測定供試葯劑是否具有熏蒸作用。其方法與殺蟲劑葯物篩選類似,即將供試化合物和線蟲放入封口的容器內,處理24h或48h,觀察線蟲死活情況。
2.盆栽試驗
(1)土壤淋浴法:這是一種兼觸殺和內吸活性測定的方法。基本程序是受試植物種植在小缽內,待幼苗長至3~5cm高,用配製好的葯液淋土,第2d接種2齡幼蟲,每小缽約500頭。待空白對照根部感病症狀明顯(約20d)後進行調查。目測感病程度或設計「病情指數」進行計算,確定葯效。
(2)葉面噴霧法:此方法是一種測定葯物是否具葉面內吸性及是否具有向下輸導特性的方法。基本程序於土壤淋浴法相似,只是施葯時控制范圍只限制在葉面。
另外,由於許多殺線蟲劑的作用機理與結構類似的殺蟲劑相同,如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殺線蟲劑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線蟲體內的乙醯膽鹼酯酶(AChE),因而對供試化合物採用酶抑製法,測試殺線蟲活性有一定的理論依據。
F. 根結線蟲病有怎樣的發病規律
雌蟲在寄生植物根內或在土壤中產卵。大多數線蟲是在土壤表面下5~30厘米處,1米以下線蟲就很少了。但在種植多年生植物的土壤中,線蟲分布可深達5米或更深。線蟲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土壤溫度,其次是濕度。土壤結構對線蟲的蟲口密度有重要影響。北方根結線蟲最適溫度范圍為15~25℃,而爪哇根結線蟲的最適溫度為25~30℃。超過40℃或低於5℃時,任何種的根結線蟲都縮短其活動時間或失去侵染能力。當土壤乾燥時,卵和幼蟲即死亡。當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並在土壤顆粒上形成水膜時,卵則迅速孵化,卵在卵殼中可發育成二齡幼蟲。二齡幼蟲侵入合適寄主植物的根和其他地下部分。口針穿透細胞壁,從食道腺注入分泌液,引起植物導管細胞的膨脹,使其周圍的細胞分裂加快,形成巨型細胞,並導致細胞壁的分解,細胞核擴大以及細胞質組成的變化。由於根細胞的過度增長而形成明顯的蟲癭。
根結線蟲的傳播主要依靠種苗、肥料、農具和水流,以及線蟲本身的移動。因其本身移動能力很小,所以其傳播范圍很難超過30~70厘米的距離。
G. 根結線蟲如何識別及預防方法
病狀是根系發生畸形,局部腫大成腫瘤,病原是線蟲,由於線蟲很小,肉眼及普通放大鏡無法看到,須在顯微鏡下才能檢查到,只要有症狀及病原,可判斷是線蟲為害。預防上主要辦法是葯劑防治,可用阿維菌素或毒死蜱或辛硫磷一類的顆粒劑施入土壤中,效果明顯。
H. 在哪裡,怎樣查找南北方根結線蟲的肌動蛋白基因的所有生物信息學信息
在NCBI里就能查到,只要在search里選protein,在for里搜你的序列就可以找到蛋白的
基因組序列
。
我們也是剛學這方面的知識,比如基因標簽,怎麼做
引物
,查
外顯子
什麼的,回來我好好看看書,看能幫到你不,不行就找我們老師幫忙,你也可以找本
生物信息學
的書,自己看看
不行你把
序列號
給我,
我試試
看我能幫你查不
I. 怎樣處理根結線蟲
(1)生活習性與危害特點:根結線蟲在有些地區非常嚴重。該病主要發生在須根或側根上,病部產生肥腫畸形瘤狀結,解剖根結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埋於其內。一般在根結之上可生出細弱新根,並再度感染,形成根結狀腫瘤。在發病初期,地上部分的症狀並不明顯,但一段時間後,植株表現葉片黃化,生育不良,結果少,嚴重時植株矮小。感病植株在乾旱或晴朗天氣的中午常常萎蔫,有的提早枯死。
我國辣椒根結線蟲病的病原物為南方根結線蟲,屬於植物寄生線蟲,有雌雄之分,幼蟲呈細長蠕蟲狀;雌蟲產卵多埋藏於寄主組織內。根結線蟲常以2齡幼蟲或卵隨病殘體遺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翌年條件適宜,越冬卵即孵化為幼蟲,繼續發育並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細胞增生,形成根結或瘤。幼蟲發育至4齡時交尾產卵,雄蟲離開寄主進入土壤,不久即死亡,卵在根結內孵化發育,2齡後離開卵殼,進入土壤進行再侵染或越冬。辣椒根結線蟲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在土溫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病原線蟲發育較快,10℃以下幼蟲停止活動,55℃下經10分鍾即可死亡。地勢高燥、土壤質地疏鬆、鹽分低的條件適合線蟲活動,發病嚴重;連作發病嚴重。
根結線蟲以成蟲或卵在病組織中越冬,或以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病土和病肥是發病主要來源。翌年,越冬的幼蟲或卵孵化出幼蟲,由根部侵入,導致田間初侵染,以後則出現重復侵染。辣椒根結線蟲適宜的發育溫度為25~30℃,幼蟲遇10℃低溫即失去生活能力,48~60℃經5分鍾致死;這種線蟲只能在土壤中存活一年。分布在20厘米土層以內,以3~10厘米土層分布最多。根結線蟲好氣,凡地勢高燥、土質疏鬆的土壤都有利於線蟲活動,發病較重,若土壤潮濕、板結,則不利於線蟲活動,發病輕。連作發病重,連作期越長,危害越重。春季發病比秋季重。
(2)防治措施:①合理輪作。辣椒輪作3年以上,最好是進行水旱輪作。重病地塊可改種蔥、蒜類蔬菜。②實行深耕。根結線蟲一般在淺土層中活動,深耕可減少根結線蟲的危害。通常需要深耕25厘米以上。③及時清理病殘體並進行土壤消毒。春季作物收獲後,利用夏季高溫,每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75~100千克,然後翻地、灌足水,覆蓋薄膜,密閉大棚15~20天,地表溫度可達70℃,10厘米土層溫度也可達60℃,這樣的溫度可以殺死線蟲。④葯劑防治。在播種或定植時,穴施10%粒滿庫顆粒劑每667平方米5千克,或5%粒滿庫顆粒劑每667平方米10千克,或98%~100%棉隆(必速滅)顆粒劑每667平方米5~6千克(黏重土6~7千克),均勻拌50千克細土,撒施或溝施,施葯深度20厘米,用葯後立即覆土,有條件可澆水並覆蓋地膜,使土壤溫度控制在12~18℃,濕度40%以上。可以用1.8%愛福丁乳油在定植前灌溝,用量為每平方米1~1.5克,對水6千克,定植後以同樣葯量灌根2次,間隔10~15天。另外,可用中華土壤菌蟲快殺700~9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也可用3%米樂爾顆粒劑3千克加干細土50千克施入土壤。生長期間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大棚內使用)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露地使用),每株用葯液0.25~0.5千克。
J. 根線蟲怎麼防治
你好,根結線蟲的防治方法根結線蟲病具有危害大、根治難、范圍廣等特點,應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來防治該病的蔓延。目前總結出防治該病主要可通過農業防治、物理防治、抗病育種、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途徑來實現。農業防治輪作。輪作指的是在同一塊田裡,按一定順序輪換著種植不同的作物,這樣便可通過與非寄主植物輪耕來降低該蟲發病率,可以有效地控制根結線蟲的危害。休耕。休耕指的是在一塊相同的田地上種1年作物,第2年停種,而在第3年繼續種植該作物。這樣可以降低線蟲在土壤中的數量,但休耕過程中土壤會遭受風蝕水蝕,並且保持無雜草生長的難度也很大。嫁接。在生產實踐中,採用抗病砧木嫁接培育。
下面來介紹下生物防控法使用【樂貝豐牌】淡紫擬青黴純生物制劑:
淡紫擬青黴通過寄生的方式在線蟲體內破壞線蟲的繁殖生長殺死線蟲,在淡紫擬青黴的繁殖過程中,能產生豐富的衍生物,其一是類似吲哚乙酸的產物,它最顯著的生理功效是低濃度時促進植物根系與植株的生長,因此在植物根系施菌不僅能明顯抑制線蟲侵染,而且能促進植株營養器官的生長,同時對種子的萌發與生長也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