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機照片用什麼方式儲存最安全長久
存儲照片也可以考慮使用光碟來存儲,目前單層藍光碟的容量為25G,目前一桶藍光碟(50張)的價格在100元左右,存儲容量為750G,存儲成本並不是很高。但將照片存儲到藍光碟必須藉助藍光刻錄機,刻錄時間相對較長,使用相對較復雜。
2. 關於數據保存時間的問題
快閃記憶體數據保存和很多因素有關,其實這個問題有些偏激,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說能或者不能,保存長或者短,都不是很恰當,都會存在不好的誘導。
單純的簡單的直線的(忽略其他因素溫度、快閃記憶體壽命)較真的探討你關心的這個問題:「如果在存進去數據以後 放置了一段時間又拿出來放進去了一點其他的數據(原來的數據還在那裡),那麼原來的數據還能保存多長時間?怎樣計算?」
忽略快閃記憶體壽命溫度等等因素的前提下:放了一段時間,重新拿出來寫入一些新數據,原來的數據還能保存多久?-----如果你每次放了一段時間,再次拿出來,重新寫入一些新數據後,之後把U盤內數據(含之前的和剛剛寫入的)備份到電腦里,之後再整體把所有備份出來的數據,同一時間段的全新寫回到U盤內,那麼可以理解為保存期重新更新為10年了。顯然,這個方式太過絕對,並不是很符合日常習慣,所以較真的探討這個10年的絕對性,也沒什麼意義。
舉例來說明如何來關注理解這個問題更好:有個人,他提問說,我們家族基因良好,有很多活到100歲的前輩,我也能活100歲嗎?這個問題是不是很難回答?因為牽扯太多因素了,譬如性格,生活方式,習慣,疾病,意外,等等太多因素,而唯一有價值的參考就是基因了,所以嚴格的探討這個人能不能活到100歲,只能說,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絕對的說是可以的,但是這個答案本身並沒有意義,因為顯然這個絕對的結果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反而可能會誤導了這個人,誤以為自己就是100歲的天命,怎麼都沒事,到了100歲才會去世。當你把「數據保存壽命10年」作為核心關注點的時候,就要考慮很多附加因素,從而無法很好的理解「到底能保存多久」這個核心疑問,因為「數據保存時間」本質是個多種因素下的一個變數,稍微反思一下,你就發現,其實自己真正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數據保存的更久,更穩妥」而不是確切的時間點。
快閃記憶體保存數據的方式特殊,希望時間久,就要圍繞快閃記憶體的特性來探討,只說兩個重要的關鍵的因素吧。
影響保存時間的因素一,寫入壽命,一個被反復寫入的快閃記憶體,隨著時間推移,壽命在消耗,快閃記憶體內電荷通過的絕緣氧化隧道層就會變得不那麼絕緣了,穩定性就會隨之逐漸下降,正常狀態下的保存時間,此刻就不存在參考意義了,不穩定狀態下,保存時間也就不確定了。詳細原因,可以查閱附件參考資料1
影響保存時間的因素二,溫度,intel 消費級快閃記憶體顆粒,數據保存時間(官方承諾時間,實際其實可以更久,只是越久,錯誤率就會越高而已)40°C活動溫度、30°C關機溫度下SSD的數據保存時間是52周,也就是一年。關機溫度越高,SSD數據保存時間就會越短,活動溫度25-30°C但關機溫度55°C時,SSD保存數據的時間就只有1周了,可見,想數據保存的更久,數據操作時機,溫度管控,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想要數據長時間保存,這兩個因素是要合並考慮的,二者互為條件,寫入壽命到了末尾,溫度沒問題,顆粒體質也符合數據保存標准,但是由於壽命末期的快閃記憶體「磨損」絕緣層不再絕緣,雖然可以正常讀寫,但是放置一段時間,哪怕很短的一周,也可能造成數據丟失。可以查閱參考附件資料2,。反過來,壽命初始階段,但是操作溫度時機不對,存儲管控不好,也一樣會造成數據丟失。
如果一定要用U盤或者固態硬碟長期保存數據,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寫入時候的工作溫度適宜,和後期的保存溫度適宜,以及使用頻率不能太高,同時數據每隔一段時間一年或者兩年,做一次格式化然後全新寫入,能想到的也就是這些了。長期保存數據最好的介質還是光碟。
附錄1,快閃記憶體數據能保持多久?附錄2,固態硬碟壽命測試,壽命末尾,數據保存不再穩定附錄3,固態硬碟七天不用 數據就沒了?呵呵
3. excel表格怎麼設置自動保存時間
excel2007設置表格自動保存時間方法:
1、啟動Excel2007,單擊左上角「OFFICE按鈕」。
2、系統會彈出如下對話框,選擇「Excel選項」。
3、單擊「Excel選項」菜單中的「保存」命令,系統帶出「保存工作簿」對話框。
4、勾選上圖中「保存自動恢復信息時間間隔」復選框,在「分鍾」框中,輸入希望Excel2007自動保存工作簿的時間間隔。允許輸入的間隔時間范圍為「1-120分鍾」。
5、單擊「確定」按鈕。OK,現在就可以自動保存了!
設置Excel2007自動恢復文件保存的位置:
1、單擊「MicrosoftOffice」按鈕展開Excel菜單,單擊裡面的「Excel選項」按鈕。
2、單擊左側的「保存」選項,在右側的「保存工作簿」欄目下,設置「自動恢復文件位置」的地址為新指定的路徑。最後單擊「確定」按鈕保存配置。
另外如果原工作薄文件由於故障丟失,則可以將自動恢復文件的後級名由xar改為原文檔的文件後級名xlsx或者xts等,然後雙擊該文件回到保存時的工作狀態。
4. 如何讓備份在硬碟上的數據保存時間延長
懷疑硬碟有問題的時候就正確關閉硬碟電源,買塊新的硬碟,將懷疑有問題的硬碟里的數據拷貝到新的硬碟上。
定期整理硬碟碎片,掃描硬碟錯誤。硬碟工作的時候不要撞擊硬碟或機箱。
5. 人類怎樣的信息存儲方式,保存信息的時間最長呢
人類儲存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寫入硬碟中、記錄在紙上、刻在石頭上等等,那麼這些方式當中,到底哪種方式儲存得最久?
U盤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儲存方式,拇指大小的U盤,隨便都有幾十個G,但是U盤保存信息非常不穩定,易受環境溫度、濕度的影響導致數據丟失,保存個5~10年已經非常不錯了,使用SLC類型的固態硬碟也和U盤的壽命差不多。
6. 怎樣能把微信聊天記錄保留更長久
若想永久保存微信聊天記錄,就要定期將聊天記錄保存到電腦上即可,具體操作如下:
1、打開微信APP,進入到微信APP的首頁;
7. 移動機械硬碟保存數據時間久還是移動固態硬碟保存時間久
機械硬碟保存的時間久,固態硬碟長時間不用的話,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需要通電一下,如果不通電的話,數據容易丟失。
8. 光碟,U盤,硬碟,內存卡。哪個保存數據的時間更久,不會損壞數據
光碟,質量好的光碟在理想條件下保存數據幾十年沒問題。
具體看是哪個品牌的刻錄碟。
雜牌碟的話,據說幾年就完蛋。
據國外媒體報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資料刻錄在CD或DVD光碟上,然而任職於IBM德國分公司的物理學家和存儲專家Kurt Gerecke卻於近日稱,刻錄光碟的壽命只有短短幾年
Gerecke表示:「與原版的壓制光碟不同,刻錄光碟的存儲壽命只有2-5年,具體的年數會因材料不同而變化。而且幾乎沒有辦法可以延長這一時間,即使你將光碟存放在低溫陰暗的環境下也不會有多大改善。」
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光碟物質的物理降解造成的。CD-R或CD-RW刻錄光碟的表面覆蓋有一層塗料,它的形狀會在高溫時發生改變以紀錄數據。然而,降解過程會導致塗料層發生畸變,以至於光碟機激光頭無法讀出光碟上的資料。
Gerecke稱:「很多折扣店裡賣的廉價刻錄光碟壽命只有2年,某些質量好的光碟壽命會長一些,但最多也只有5年。」
長期使用的硬碟壽命一般3~6年左右。大於這個年數還沒損壞也正常,但壞道肯定會有。
至於u盤、快閃記憶體卡之類的移動儲存常年使用產生壞塊也正常。這個看rp和幾率了。
一般來說還是光碟穩定壽命長,如果硬碟很少使用也可以大大延長其壽命。
9. 超長期保存數據的方法
建議可以辦理一個電信的天翼雲,能為用戶提供安全、豐富、高速、大容量的在線存儲管理、備份及分享服務,打造融合多業務、支持多終端的「個人數據中心」,提供了文件傳輸、文件管理、同步盤、媒體篩選與在線播放功能等功能。
10. 硬碟和光碟的存儲數據壽命哪個更長、更可靠
從既往的經驗看,肯定是硬碟的壽命要比光碟更長一些,最起碼遇到故障之後,可恢復數據的可能性較高,方便性來看,光碟機日漸淘汰,話說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不到1T)可以選擇雲存儲平台
這位朋友問《硬碟和光碟存儲數據哪個時間更長》,答案一定是光碟。
下面那位朋友回答硬碟的存儲時間比光碟長,這個是有誤的,光碟並不是靠磁存儲數據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磁性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弱的,等到磁性減弱到閾值,硬碟的數據就不復存在了。
現在大型的數據中心備份用的存儲介質就是光碟或磁帶,一張光碟的容量達到上百GB,存儲的最大時間50年左右,期間光碟只要數據層不損壞,能正常反光,數據就還在,非常安全。
下面是一些數據中心服務商信息,都是使用光碟存儲數據。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出的答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個人覺得受很多因素影響,不能單一判斷使用的時長。下面是我個人理解分析(以機械硬碟為例):
光碟:光碟有個受塗層保護的記錄層,是燒錄時刻錄信號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塗抹上專用的有機染料,以供激光記錄信息。由於燒錄前後的反射率不同,經由激光讀取不同長度的信號時,通過反射率的變化形成0與1信號,藉以讀取信息。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可重復擦寫的CD-RW而言,所塗抹的就不是有機染料,而是某種碳性物質,當激光在燒錄時,就不是燒成一個接一個的"坑",而是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通過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來形成特定的"0"、"1"代碼序列。這種碳性物質的極性是可以重復改變的,這也就表示此光碟可以重復擦寫。
硬碟:硬碟光碟上有一圈圈細小的磁軌,由磁性物質覆蓋而成。磁碟上的磁性物質被寫入觸頭磁化了就表示1,未被磁化就表示0。因為磁性在斷電後不會喪失,所以磁碟斷電後依然能保存數據。
從保存環境分析:平常民用環境,大多數是溫濕度變化大的環境。溫度變化和濕度加持,容易對金屬產品造成銹蝕、氧化現象。
硬碟基本組成為金屬,長時間在溫濕度變化大的地方使用,必定會對本體造成氧化或修飾現象,影響壽命。如在高粉塵情況下使用,愈加加速壽命減短。
光碟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花菁(Cyanine)、酞菁(Phthalocyanine) 及偶氮(AZO)等無機物。在30年內極少幾率會造成氧化、銹蝕。但受強光影響壽命長短較大,最好在在保護套內,在陰涼地方存放。
從使用頻率分析在同等使用時間內,受寫入讀取量影響,在設備質量不同的情況下,極可能對光碟面或硬碟光碟盤表面造成損害。一是要看讀取工具質量,二是要看存儲本體的質量。如果光碟機質量差,讀寫時會造成光碟表面劃損,造成數據損失。硬碟電機和磁頭質量差或受電腦系統故障影響,也會對光碟表面造成劃損。
所以,個人建議:
如果是想保存重要數據的,在選擇合適容量的載體時。不要只保存一份,最好做到N-1≥1的效果。人品差時,多好的載體都會丟失會突然壞掉!
硬碟保存時間更久,而且不怕外界影響,只要不潮濕,不重摔,絕對不可能出現問題。以下是硬碟原理。
硬碟數據存儲原理
硬碟是一種採用磁介質的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存儲在密封於潔凈的硬碟驅動器內腔的若干個磁碟片上。這些碟片一般是在以鋁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塗上磁性介質所形成,在磁碟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個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軌(track),每個磁軌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sector),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碟上。在每一面上都相應地有一個讀寫磁頭(head),所以不同磁頭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軌就構成了所謂的柱面(cylinder)。
傳統的硬碟讀寫都是以柱面、磁頭、扇區為定址方式的(CHS定址)。硬碟在上電後保持高速旋轉(5400轉/min以上),位於磁頭臂上的磁頭懸浮在磁碟表面,可以通過步進電機在不同柱面之間移動,對不同的柱面進行讀寫。所以在上電期間如果硬碟受到劇烈振盪,磁碟表面就容易被劃傷,磁頭也容易損壞,這都將給盤上存儲的數據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