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專家鑒定 一件老瓷器,老古董 ,大明年制霽藍釉瓷器,請大家幫忙看看。
瓷筆筒大約始於明中晚期,瓷器拱璧底也是始於明中晚期,束腰局亂租瓷筆筒見於明末清初(嚴格來說多見崇禎康熙)然書大明年造款的瓷器為明成化,正德,嘉靖,崇禎四朝所有,所以按器形,款識排除法應定在崇禎比較合適,但從傳世和陪侍已知器物來看未見過崇禎有霽藍秞束腰筆筒,雖未見桐兆實物但不對的成分較大,慎藏!
Ⅱ 元,明,清霽藍釉瓷器如何鑒定和區分
瓷器釉色名。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王掌櫃根據多年經驗簡單分析一下元、明、清霽藍釉瓷器:
一、元代霽藍釉淺浮雕魚藻紋瓶鑒賞
敞口,束頸,溜肩,肩下漸收,圈足。造型古樸典雅,端莊大方。胎骨堅質細膩,通體施霽藍釉,釉面肥臾瑩潤,釉色藍如深海,深沉典雅,瓶身淺浮雕魚藻紋,水藻搖曳,魚兒暢游,悠然自得,紋飾清晰,線條流暢,令人賞心悅目,值得珍藏。
二、明,宣德時期,霽藍釉盤
宣德朝所燒的霽藍釉,色調純正艷麗,酷似藍寶石的顏色,因此又名寶石藍,與紅釉、甜白並稱為宣德時期三大高溫單色釉品種,歷來即享有很高的聲譽,傳世品較為少見。
盤內施白釉,釉色微青,橘皮紋明顯。外壁滿施高溫鈷藍釉,口沿處釉層垂流顯露白色胎骨,藍釉發色純正,色如藍寶石般晶瑩剔透,是宣德朝霽藍釉瓷的代表作品。
明宣德時期
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辯大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野賀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後仿。宣德霽藍釉主要有以下特徵: 1、里外滿施藍釉和里白釉外藍釉者並存。
2、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多數線條彎曲,不規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視不足圈足露胎。
4、淺刻花紋多為龍紋,白花者龍紋少見,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製作,為突起的立體花紋,但觀望時,似無立體感。
5、造型碗、盤常見,瓶、壺傳世品中少見。
三、成化至正德時期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霽藍釉瓷器傳世不多 ,尤其是成化時期,至今未見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鎮御廠出土過書有成化款的藍釉碎片,說明其生產從未間斷。
嘉靖藍釉瓷器較為盛行,一是造型品種豐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種喲新發展。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釉色除霽藍外,又新創一種「回青」釉。嘉靖霽藍釉色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為六字楷書款,造型有罐、洗、碗、盤、杯、渣斗、香鏟等。有些尚淺刻龍鳳、雲龍及纏枝花紋。這些器物主要藏於台北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是宮中舊藏。
四、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官窯款頌灶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後仿。宣德霽藍釉主要有以下特徵:
1、里外滿施藍釉和里白釉外藍釉者並存。
2、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多數線條彎曲,不規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視不見圈足露胎。
4、淺刻花紋多為龍紋,白花者龍紋少見,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製作,為突起的立體花紋,但觀望時,似無立體感。
5、造型碗、盤常見,瓶、壺傳世品中少見。
主要以清雍正、乾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藍釉瓷為多,元、明兩朝的藍釉瓷精品非常少。然而,市場上一旦出現的藍釉瓷精品,只要價格合理,總是會受到藏家的追捧。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Ⅲ 民國的霽藍釉和清代的霽藍釉的區別在哪裡
在一部中國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燒造是享有盛譽的一個朝代。不僅其青花的分水法著色能分出多至七、八個層次,成為歷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著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燒造上,其品種之多,燒造成就之高,也是為歷朝所不及。如何區別康熙朝與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紹一些簡易的鑒識要領。
要識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製作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首先,它的胎質與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極少量的漿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質均是堅硬精細,胎體厚重,少雜質,含鐵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潔白臘舉毀,官窯瓷尤甚。但因屬手工淘胎,不可能細如粉狀,因此,細察仍可見顆粒狀以及底部有點點黑色鐵質沉澱和縮釉點。這也是鑒識康熙瓷的一個重要特徵;康熙瓷的釉質非常堅密,釉胎的結合特別好,釉面極其光潤。康熙朝的立體器,其器物內外壁的釉色應是一致的;在製作上,凡康熙瓷的器底均能見到明顯的旋紋痕;同時也要注意到這個時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製品的足壁內外斜削而呈尖狀,且足邊大多數有缺損;器物的雙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於內圈;凡有兩層台的器物,其折角處都極為挺直,等等。
到康熙朝時,一道釉器出現了不少新的品種,向著色彩多樣的方向發展了。在一種釉色中,又可以分出幾種色調,因此,品種十分豐富。主要輪備有白釉、祭紅釉、豇豆紅釉、郎窯紅釉、霽藍釉、灑藍釉、天藍釉、茄表藍釉,和黃釉、綠釉、醬釉、黑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現擇其要者而分述之。
豇豆紅釉。這是本朝紅釉器中最名貴品種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它在高溫銅紅釉中燒成難度極大,故少有大件器。一般器內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細紗,分幾次將釉料均勻地吹於器物外壁後高溫燒成。由於吹釉的層次不同和燒成焰性的影響,釉面必將出現水漬般的現象以及有點點綠斑。這既點綴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鑒識的一個特徵。豇豆紅仿製極難,雍正時已不純正。清末、民國初的仿品,均未能達真品的幽雅嬌艷,往往偏於灰暗,水漬刻板,且少見綠色苔點。
郎窯紅。在康熙紅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紅外,數深艷的郎窯紅最為名貴了。此類瓷器釉質肥厚,色澤濃艷奔放,多大件器,多見瓶類器。其特徵是釉面光亮,器物內外均有開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輪狀白線,潔白整齊,俗稱「燈草邊」,底足旋削十分講究,保證流釉不過足,故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底部為透明的米黃色或蘋果綠色,俗稱「米湯底」或「蘋果綠底」,偶有本色紅釉底,但絕無白底;凡郎窯紅器,均無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窯器。後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徵都到位,仔細觀察,可看出破綻。
霽紅。又稱祭紅、鮮紅,此類釉器,大都系官窯祭器。其釉色,不像郎窯紅的濃艷透亮,也不似豇豆紅的柔潤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勻,釉如桔皮。底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書寫「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兩行雙圈楷書款。現代仿品較難仿出桔皮釉紋,這是辨別要領。當代高仿品的字體和釉色可以貎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紅釉色調發飄,另有作舊之痕,仔細辨認,可以鑒別。
霽藍釉,瓷器釉色名。又稱「積藍釉」、答敗「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元代藍釉產品傳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僅存12件左右。元代藍釉瓷器傳世稀少,且均藏於國家博物館中,仿製者很難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圖錄仿製。現代仿品主要出於景德鎮,有用煤氣窯燒的,也有用柴窯燒的。鑒定時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徵,自可識別真偽。如盤底元代真品雖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時,卻感到平滑,新仿者或過於細潔,或過於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韻。元代藍釉真品釉色深沉,後仿者多偏藍色,過於輕浮。2011年廈門 謙記古美術館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以545.8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000萬元)將其拍下。這一成交價刷新了霽藍釉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
灑藍。此種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種,是將以鈷為著色劑的灑藍釉噴吹在坯體上,猶如灑落的水點(因而也叫「魚子藍」),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溫燒成。除少數有官窯款外,多系民窯無款。多數輔以描金裝飾,尤以灑藍開光描金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時間久遠而剝落褪脫,致使文字和圖案模糊不清。因燒造容易,後世仿品較多,但可從其器形、圖案紋飾和製作特點來加以鑒別。有的有補描金彩的現象,仔細觀察,可發現所描有不能吻合之處。
此外,天藍釉呈晴天藍空之色,呈色淺淡,而雍正略深,乾隆時在積釉處微泛淡黃綠。大多是官窯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且無大器。後仿品在胎、釉上與真品有較大差距;霽藍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桔皮,色澤勻潤穩定。多官窯製品。碗、瓶類器內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藍釉,唯盤類器有里外均施藍釉的;康熙黃釉器均屬官窯,以仿宣德、弘治為多,但在造型上有區別,只要能把握時代特徵,不難鑒別。此外,康熙黃釉較弘治偏深;
Ⅳ 民國霽藍釉瓷器的特徵
-民國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國瓷器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自從清帝遜位、官窯瓦解之後,仿造清代官窯產品一時成為風尚,仿製古瓷的工藝於民國初年已成孝洞為景德鎮的一個主要行業,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國瓷器生產的水平。民國時期的仿古瓷風行一時,究其原因,一是官窯瓦解之後,官窯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間,從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貢品,如今但仿無礙。正如《飲流齋說瓷》謂:自(清代)末葉至近日所仿至為進步,一由官窯良工四散,禁令廢馳,從前所不敢仿之貢品,今則無所不敢也。二是社會上對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給仿製者帶來了大量的利潤。民國仿古瓷的顯著特點是數量多,范圍廣,歷代名窯瓷器均在其仿製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為流行,在中國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國瓷器納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總總的陶瓷書籍圖錄,也極少有把民國瓷器作為一個專類來記敘的。這裡面的原因:一大概是因為民國這個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對民國瓷器的重視遠遠不及他們對其它時期瓷器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追求的程度。 其實近些年來民國瓷器精品已經在悄悄地升溫了。基祥這是因為民國瓷器本身就具備了較高品質,其藝術表現力也並不遜色於前朝,唯一欠缺的只是時間罷了。而時間總是在不斷地向前、向前。因此許多有識之士已在不動聲色地把平常人仍視為雜貨的民國瓷器悄悄地納入懷中收藏了起來,等待著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搏慎搏
Ⅳ 明成化年霽藍釉瓷器為什麼那麼貴 有哪些特點特徵
民國時期(1911-l949)瓷器生產,不論從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從前了。總的看來,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戰爭以後,由於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陶瓷工藝也同其它經濟、文化事業一樣,隨同國勢之日衰,而逐漸走向下坡。所以在瓷業生產方面,不但沒有什麼發展和創新,反而日益蕭條。在民國初期,袁世凱稱帝,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世五監督窯務,他本人是古代傳統瓷器愛好者,但因為時間短,燒制數量不多。這個時期,由於選料精細,資器胎骨很薄。當時燒制水彩和軟彩瓷器,有的落「洪憲年制」或「洪憲御制」蘭料或紅料款。
民國時期,除了生產日用陶瓷外,還出現了大量仿古怪器。當時仿古瓷器,風行全國。這個時期仿古瓷器的特點,是數量多,范圍廣,不僅有仿製歷代名窯陶瓷,還有民國後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見的仿製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資,仿隋唐五代白資;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國後期仿前期瓷器。
民國時期瓷器造型有: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陳設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飛禽走獸、三星人(福、祿、壽)、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盤、碗、杯、碟、膽瓶、缸、小瓶、皂盒、煙壺、扣盒、節盒、水仙盤、水洗、帽筒、花盆、筆筒、水孟、筆架、茶壺、魚缸、粥罐、葯瓶、花瓶、將軍罐等。
民國時期,瓷器胎骨較粗,民窯產品較多,如與歷代瓷器掘坦相比較,差距很大。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釉面上出現氣泡和脫釉現象。青花瓷器顏色暈暗發蘭,俗稱洋蘭。洋蘭是光緒末期出現並延續到民國,這時民窯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蘭。繪畫精細的漸少,判遲桐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一種瓷器彩色,此種彩色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玻璃質釉的特徵。如民窯生產的日用陶瓷,帽筒、壺、碗、杯、罐等。裝飾圖案也由過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圖案,演變為一面是繪畫,一面是詩詞文字裝飾。多數為江西景德鎮、天津、唐山等瓷廠燒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燒制的全彩(雙面彩繪的)較好。
民國時期,瓷器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纏枝花卉、壯丹、喜字、壽字、福字、雲龍、雲鳳、松鶴、松鹿、五倫圖、柳樹黃鷹、喜鵲登梅、石頭記、嬰戲圖、梅、蘭、竹、菊、八寶、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鳳凰壯丹、耕織旦世圖、漁樵耕讀、三國故事、竹林七賢等。
這時期出現了貼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貼花的,有的是貼花與水彩相間的瓷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是貼花,有一部分繪畫水彩,兩者融為一體的。
Ⅵ 我有一個霽藍釉碗!請專家給我鑒定一下真假!
你這鄭世個看著就是真品霽藍釉,因為禪正時期就是清代的產物,東西真的不錯,就是上釉子上的不是很全,東賀叢悔西真的可以
Ⅶ 怎樣鑒別霽藍釉老瓷器
1、宣德朝所野知燒的霽藍釉,色調純正艷麗,酷似藍寶石的顏色,因此又名寶石藍,與紅釉、甜白並稱為宣德時期頌弊消三大高溫單色釉品種,歷來即享有很高的聲譽,傳世品較為少見。
2、盤內施白釉,釉色微青,橘皮紋明顯。外壁滿施高溫鈷藍釉,口沿處釉層垂流顯露白色胎骨,藍釉發色純正,色如藍寶石般晶瑩剔透,是宣德朝霽藍釉瓷的代表作卜閉品。
更多關於怎樣鑒別霽藍釉老瓷器,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a903b161609920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Ⅷ 元代祭藍釉有什麼特點,元代祭藍釉鑒別技巧及
霽藍又叫積藍、祭藍,其特點是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亦比較穩定。霽藍釉盛於明代宣德朝,《南窯筆記》中把它和霽紅、甜白相提並論,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
霽藍器物除了單色釉外,往往用金彩來裝飾,還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時的產品以暗花為多。清康熙時的霽藍亦頗有成就州腔虛,其薄釉者無開片,釉色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
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冊燃「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8)怎樣辨別明代縮口霽藍釉瓷的真假擴展閱讀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霽藍釉瓷器傳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時期,至今未見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鎮御廠出土過書有成化款的藍釉碎片,說明其生產從未間斷。
嘉靖藍釉瓷器較為盛行,造型品種豐富多彩,釉色品種有新發展。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釉色除霽藍外,又新創一種「回青」釉。嘉靖霽藍釉色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為六字楷書款,造型有罐、洗、碗、盤、杯、渣斗、香鏟等。有些尚淺刻龍鳳、雲龍及纏枝花紋。這些器物主要圓耐藏於台北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是宮中舊藏。
Ⅸ 什麼叫霽藍釉為什麼霽藍也叫霽青上哪可以買到好的高溫顏色釉陶瓷
霽藍釉也稱霽青。稱霽青是因為古代對於青、藍、綠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清末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所說: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霽藍釉與霽紅釉蔽隱一樣,屬高溫失透釉,以氧化鈷(CoO)為呈色劑,在生坯上掛釉,入窯經1200℃—1300℃的高溫一次燒成,成色穩定。國家陶瓷科技城處就有一家叫寶瓷林的公司是燒造高差橘檔日用瓷的,高溫顏色釉就是宏慶廳他們的主打產品。
Ⅹ 我有一個霽藍釉瓷器請專家給鑒定一下是什麼年代的
您的問題,有一個霽藍釉瓷器,真品是清代的;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