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焦慮症、這些葯在那可以買到
除谷維素非納團處方葯以外,精神用葯普通的葯店是不賣的,精神用葯是要醫生處方並遵照醫囑用葯。如果是焦慮症最好去當地的精神院或大的醫院神經科找精神科的醫生就診洞悉橘。陸芹
『貳』 根據2017年國家葯監局新規,焦慮症患者可網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精神葯品嗎
樓主你好,還是建議你去正規醫院配葯,網上的話還是不要瞎買,另外心病還需心葯醫,我因為自身煩惱會看一些心理學自助書籍,目前我在看的一本書《走出焦慮風暴》蠻不錯的,閉升我復制一段上來你參考看看:
原文:
一、不論我們當下沾染了何種心靈「業習」(喻指症狀背後的習性基礎),都不要自責懊惱。請不要怪罪自己,因為你也不想這樣。
許多無明煩惱的本質就是焦慮,焦慮背後就是一份恐懼的感覺;恐懼的感覺背後一定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失落背後是我們自己所堅持的一些深層價值體系,或許現在這份價值體系需要做一些調整。
從禪學或儒家心學角度而言,許多焦慮情緒的最初是我們不恰當的執著心或分別心延伸出來的「幻相」,它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我執」的反應。
這些反應最初來自於我們的「小我」沒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害怕失去已經得到的,以及對於擁有的永遠無法感到滿足的習慣。長此以往,個體潛意識里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負荷,以及面對失去時的恐懼,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思維根部的沉重壓力。
二、一些焦慮障礙在某種層面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心理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倘若從整體系統的角度而言,那些症狀事實上都不是「病」,那些負性情緒都是無意識給我們的一個積極的訊號,這個訊號是要我們愛自己,讓自己用心諦聽恐懼背後純真的心,而後成為一個徹底了解恐懼真相的人。
當我們的心開始培養出一定的正念覺察能力與順應自然轎鉛老的底氣時,我們就慢慢地離開了對預期恐懼的執著。那純凈的一刻有時在早期雖然短暫,卻非常強有力。它開始成功挑戰了一個人舊有的許多煩惱習氣,只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牢牢護持一個必不可少的正見:一定要提前了解長久累積的習性反應開始被攪動時,偶爾會跳出來進行一下「報復性」的反彈,進而阻礙心靈沉澱的開展。
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對暫時的下落感到不耐煩、生氣或沮喪,這會動搖我們精進的意志,甚至對自己的調心能力起到固執且不理性的阻抗。
三、大部分沾染慢性焦慮情緒的心靈一方面想要解決痛苦,一方面對那些造成煩惱的習性又不願意丟棄。這真是矛盾,令人驚訝。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個體無意識留戀那些「症狀」帶來的一些說不出的「好處」。
此外,阻抗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源自於我們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外在壓力的逃避,對此我們需要勇敢地去應對它們、覺察它們、轉化它們。許多時候,一些起伏現象也都源自這些埋藏在心底深處的「阻抗機制」,它們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深沉習性。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種阻抗習性會對成長過程與蛻變過程帶來較大的拉扯性阻礙,因為這些阻抗習性並不希望「主人」立刻清醒過來。如果個體蛻變了,它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當我們逆流而上時,它們一定會出來干擾我們。
而此時我們一定要正確識別這種阻抗的聲音,認識到通過這個「聲音」所傳遞出來的痛苦都是假象。如果個體被這些阻抗的聲音拉著走,那麼都是中了「頭腦陷阱」與「心魔」的圈套。
在這個時候,務必正確領會一些難過的原因,這意味著我們自我初級調心的成功,意味著某些不良思維習慣已經從心靈的表層動搖了。如果我們堅持下去,持續少想多做,習以治驚,對一些拉扯性的「誘惑」抱視而不見的態度,那麼它們就會漸漸消退。
因此,我們要有智慧,在面對這些小困難時不可即刻就灰心喪氣,而應該了解,如果想改變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煩惱習性,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四、面對一些積重難返的煩惱習氣,自我修復的確沒有捷徑,唯有相對之曲徑,但在曲徑中只要擁有一定的正見基礎,又會帶來快速的精進。各式焦慮障礙的成長、蛻激蘆變的時間雖因人而異,但的確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自我積極的調心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滿足與感恩任何微小的進步。
「宇宙律動螺旋定律」(該定律在此書的其他章節有重點闡釋)告訴我們,心靈的成長註定是彎彎曲曲向上發展的,因此當我們在前進時顛簸了也該高興,偶爾的掙扎也是成長的一部分。總之,我們需要以退為進,以精勤為師,以耐心為師,一定要明白「心靈療傷」是一個再教育、再成長的過程。
同時,美麗的蛻變只會發生在那些不急於尋求結果的人身上,只發生在享受過程的人身上。心靈蛻變沒有時間表,它或許總是在我們沒有期待它出現的時候出現。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去深入破解這本「心靈難經」(喻指心路歷程與症狀)背後的本質與智慧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