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病毒怎樣寄生於細胞內 病毒為什能夠寄生在細胞內
我們都知道病毒是一類比較簡單的物質,由於它沒有細胞結構,是由DNA或RNA以及蛋白質外殼構成的,它需要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夠生存下去,並且它也無法完成獨立的復制,需要到數組細胞中,藉助宿主細胞的遺傳物質以及一些物質能合成自己的遺傳物質,並且形成一些病毒體之後成熟之後才破殼而出,擴散到其他的細胞或者是物質當中。而病毒是怎樣寄身於細胞體內的,首先病毒可以通過飛沫血液以及很多的方式進入人體內部,並且它可以通過吸附在一些體表表面或者是食物上面進入人體,而這些免疫系統會識別外來者,而病毒可以通過一定的偽裝,躲過免疫系統的防禦以及監視進入人體之內。
所以病毒是通過體表或者是呼吸道以及體液傳播進入我們機體內部的,通過一定的偽裝進入細胞並且進入細胞之後不會被免疫系統察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們的數量巨大,能夠寄生在細胞體內。
② 為什麼病毒能夠很容易地侵入別的細胞
由於病毒的膜與細胞膜的相似性,病毒膜可以與細胞膜融合,而使病毒內的物質包括核酸在內的所有物質進入到入侵的宿主體內,而病毒的膜則與細胞膜融合成一體,病毒的DNA可以藉助宿主的翻譯復制系統進行復制,而生成大量的病毒的DNA,這些DNA又可以重新組裝成新的病毒個體,而排出體外。
③ 病毒侵染細胞是什麼原理
你說的病毒可能指的是噬菌體 (感染階段 ) 噬菌體侵染寄主細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體的尾部附著在細菌的細胞壁上,然後進行「侵入。先通過溶菌酶的作用在細菌的細胞壁上打開一個缺口,尾鞘像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作用一樣收縮,露出尾軸,伸入細胞壁內,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動作,噬菌體只把頭部的DNA注入細菌的細胞內,其蛋白質外殼留在壁外,不參與增殖過程。
(增殖階段 ) 噬菌體DNA進入細菌細胞後,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細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體逐漸控制了細胞的代謝。噬菌體巧妙地利用寄主(細菌)細胞的「機器」,大量地復制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並形成完整的噬菌體顆粒。噬菌體的形成是藉助於細菌細胞的代謝機構,由本身的核酸物質操縱的。據觀察,當噬菌體侵入細菌細胞後,細菌的細胞質里很快便充滿了DNA細絲,10 min左右開始出現完整的多角形頭部結構。噬菌體成熟時,這些DNA高分子聚縮成多角體,頭部蛋白質通過排列和結晶過程,把多角形DNA聚縮體包圍,然後頭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組裝成一個完整的子代噬菌體。
(成熟階段 ) 噬菌體成熟後,在潛伏後期,溶解寄主細胞壁的溶菌酶逐漸增加,促使細胞裂解,從而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培養的感染細胞,可以直接看到細胞的裂解現象。T2噬菌體在37 ℃下大約只需40 min 就可以產生100~300個子代噬菌體。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後,又去侵染鄰近的細菌細胞,產生子二代噬菌體。
④ 病毒是如何進入細胞的
病毒是嚴格胞內「寄生」的微生物,當脫離細胞後,病毒就會「本能」地去尋找下一個細胞宿主,否則病毒就會死亡。一個孤零零的病毒,面前只有兩條路,或「拚命」尋找易感細胞,或面臨死亡。
高中生物課上老師講過,小分子物質(如H+和O2)可以自由出入細胞。但,病毒就不同了,病毒相對於H+和O2而言,體型龐大,根本不可能自由出入細胞。就好比蒼蠅可以順著門縫飛入屋內,但人卻不能。但病毒又必須努力地去進入細胞,咋辦呢?
稍微有病毒學基礎的人都應該知道,病毒進入細胞主要方式是通過「細胞受體-病毒配體」結合途徑實現的。讀博士的時候,我一直片面的認為任何病毒進入細胞,都需要藉助於受體-配體結合。後來我認識到,這僅僅是途徑之一。病毒還可通過其他非特異性途徑,如巨胞飲、細胞吞噬作用、細胞破損等方式進入細胞。
(1)巨胞飲屬於一個細胞生物學的概念。微觀的細胞表面像海面一樣,不是靜止不動的,突然海面掀起一股巨浪,就會把人給吞噬掉。這就類似於細胞巨胞飲吞噬病毒一樣,細胞表面突然「涌動一股巨浪」(細胞生物學稱之為ruffle),將病毒吞噬。突然想到這么一個生動的例子,很棒吧。
(2)細胞吞噬病毒,主要是具有吞噬作用的免疫細胞,如樹突狀細胞,可以伸出「大爪子」將病毒捕獲吞噬。
(3)細胞破損方式,主要針對於植物病毒。眾所周知,植物細胞含有堅硬的細胞壁,植物病毒好像又不能像噬菌體打孔一樣,在植物細胞表面打孔,所以只能藉助於細胞破損途徑進入。植物病毒我不太了解,屬於植保學研究范疇,請植保專家指正。
除以上幾種非特異性途徑(實際上還有幾種,例如真菌病毒、細菌病毒,因為我也不太了解,也不敢在此過多著墨),我們常見的當然還是受體-配體結合途徑。受體-配體結合是病毒進入細胞的第一步。有些媒體將該過程比喻為鑰匙開鎖的過程,我不能說錯,但可以說不完全准確。因為,現實生活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而病毒學領域卻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多把鎖,同時多把鑰匙可以開一把鎖。
孤零零的病毒去尋找細胞的過程,實際就是它與細胞撞擊的過程,細胞表面如波濤澎湃的海面,不可能每次撞擊都能恰好撞到細胞受體。但,一旦撞到了,且恰好被病毒的配體撞到了,這時候細胞的受體就會與病毒的配體「粘」在一起,這種「粘」可能是范德華力,或共價鍵作用造成的。然後,病毒便啟動進入細胞的步驟了,常見途徑有內吞和膜融合。特別是內吞途徑,實戰中較多,如流感病毒,狂犬病毒,豬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等。而膜融合途徑相對較少,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副粘病毒及艾滋病毒。
途徑I:內吞途徑。該途徑又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網格蛋白介導,另一種是凹穴蛋白介導。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形象一點比喻,就是許許多多的網格蛋白把病毒的內吞小體密密麻麻的包裹起來,看起來像一個網兜一樣包裹著內吞小體,而病毒就在內吞小體內。而凹穴蛋白我了解不多,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查一查。就這樣,通過任一種內吞途徑,病毒被細胞的內吞小體包裹後,像人陷入流沙一樣,被流沙吞噬掉,病毒也就隨即被吞噬到細胞內部。
途徑II:膜融合途徑。該途徑是指病毒囊膜和細胞囊膜融合到一起,病毒的核衣殼隨即進入細胞。最典型的例子是麻疹病毒,麻疹病毒的核衣殼被一層「外衣」包裹,這層「外衣」的主要成分就是囊膜,這層囊膜可與細胞膜融合,就好比細胞主動地給病毒脫掉了外衣,讓「赤身裸體」的病毒進入其內部對其進行感染,細胞是不是賤賤的?
簡單寫寫,也就這么多。但實際上,病毒侵染細胞的途徑一直是病毒學研究的熱點,尤其是近些年結構生物學蓬勃發展,藉助高端儀器解析受體和配體結構,更加速了該方向的發展。2020-03-22
F. Liu
⑤ 病毒侵入人體後,最終是進去細胞內還是細胞外,為什麼
既進細胞內,也到細胞外,病毒需要藉助細胞才能合成蛋白質和核酸,所以首先當然要進細胞內,然後當病毒在細胞內大量復制,細胞死亡,便會解體把病毒釋放出來
⑥ 病毒是如何侵染細胞的
首先病毒與正常細胞接觸,然後病毒的外殼與正常細胞的細胞壁(上面有糖蛋白)融合,然後病毒將其遺傳物質注入到正常細胞,
並在裡面利用正常細胞的物質實現的復制(復制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之後病毒的遺傳物質和其外殼在正常細胞內組裝,最後漲破正常細胞(正常細胞死亡)回到細胞外,如此循環。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6)病毒為什麼可以進入細胞擴展閱讀
雖然生物病毒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益處,例如利用噬菌體可以治療一些細菌感染;利用昆蟲病毒可以治療、預防一些農業病蟲害等,但卻危害很大,例如HIV、狂犬病毒等,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危險;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會帶來疾病;TMV,馬鈴薯Y病毒給人帶來財產損失.
病毒是一種可以在其它生物體間傳播並感染生物體的微小生物(其實因為病毒本身不能進行新陳代謝,所以某種程度上還不能說病毒是生物)。
有時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傳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體」或「吞噬體」來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間傳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病毒
⑦ 病毒是如何進入細胞的
病毒入侵的細胞往往有這種病毒的受體,入侵時,病毒先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然後再由細胞胞吞作用進入,或病毒包膜和細胞質膜融合進入。一般病毒均需脫殼,即脫去蛋白質衣殼露出核酸,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復制。
⑧ 病毒是如何侵入我們身體的
一般生物細胞中的核酸含有兩種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但病毒只有其中一種,如作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部分的雙鏈脫氧核糖核酸,而艾滋病毒內部的遺傳密碼分布在核糖核酸分子上。更奇怪的是,導致瘋牛病的朊病毒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遺傳物質的蛋白質分子;
包膜病毒只需要剝去外殼;對於包膜病毒,脫殼過程包括兩個步驟,即拆包和剝離,方法因病毒而異。然後病毒會“不停”生物合成。也就是說,核酸和蛋白質是根據基因指令,在宿主細胞提供的原材料、能量和場所的幫助下合成的。這是一個病毒基因組復制和表達的過程。以病毒核酸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核酸分子,以病毒核糖核酸或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轉錄物為信使核糖核酸,在細胞的核糖核蛋白上合成衣殼蛋白。這一過程中所需的大多數酶也來自宿主細胞。在這一階段,細胞質中沒有病毒顆粒,所以稱為隱蔽階段。從單個病毒吸附到病毒釋放完成的整個過程稱為感染周期。鑒於病毒嚴格來說是細胞內寄生蟲,沒有獨立的代謝系統,很難找到既能殺死病毒又不傷害宿主的治療方法和葯物。
⑨ 人體細胞是怎麼樣被病毒侵入為什麼會被侵入!
病毒會偽裝成營養素混入細胞內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對流感病毒的作用,當然不是為了給人體免疫系統提供靶子,或方便病毒學家給病毒分類。它們之所以要暴露在病毒外面,是為了入侵人體細胞。流感病毒顆粒隨著流感病人的一個噴嚏或咳嗽,跑出了人體,被另一個人吸進去後,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細胞上。細胞的表面有一種叫唾液酸的糖分子,它的本來作用是吸附水分,讓細胞表面保持濕潤。但是血凝素能和唾液酸結合發生反應,讓細胞誤以為病毒是營養素之類的有用物質,將病毒用細胞膜包裹起來,送進細胞。到了細胞內之後,病毒遺傳物質和相關蛋白質釋放了出來,「劫持」細胞的設備開始大量復制病毒的遺傳物質和生產病毒蛋白質。這些新生產出來的病毒遺傳物質和蛋白質,需要有新的包膜包裹起來才能組成一個新病毒顆粒。病毒包膜用的是現成的細胞膜,讓某一段細胞膜把病毒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包裹起來,然後像出芽一樣從細胞長出一個圓球。這樣形成的新病毒通過血凝素與唾液酸之間的結合跟細胞聯在一起,這時就需要神經氨酸酶上場了,它把唾液酸水解掉,切斷了新病毒和宿主細胞的聯系,新病毒就可以再去入侵別的細胞了。當然,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一旦發現病毒入侵,人體就會自動產生免疫反應,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來中和、吞噬、消滅病毒。但如果此時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就非常容易在人體細胞中存活和繁殖,「攻城略地」之後進入人體血液循環,各種症狀就隨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