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冠時期用什麼消毒
我是做消毒劑這塊的,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先來看消毒劑的定義:是通過無害化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真菌),將病原微生物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病原微生物一旦進入人體內,就只能交給抗生素來對付。
新型冠狀病毒得以傳播的本質是我們當前缺乏切斷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我們目前的預防手段是被動式的,哪裡出現新冠病例,就在哪個區域進行消殺,很難真正實現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並通過持續殺滅傳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將新冠病毒消滅於進入人體之前。
當前新冠病毒預防的困境與痛點主要體現在:
1、被動式防護,如何變「事後消殺」為「主動防禦」:
「事後消殺」問題重重,新冠病毒在哪裡我們的消毒措施就跟隨到哪裡,而病毒主要附著在物表(包括人類的皮膚、臉部、口罩等)、織物以及室內空氣氣溶膠中,80%的病毒和細菌通過手傳播。因此我們消毒手段就需要對所有物表、織物、室內空氣進行全面覆蓋的消毒。不去考慮我們常規使用的乙醇類、碘類、過氧化類、含氯類消毒液不符合國家標准對於物表、室內空氣消毒的安全性、健康性要求的客觀事實。現實情況中我們被新冠病毒帶著跑,疲於應付、被動式防禦的手段,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此這般嚴防死守還存在防控不精準的問題。
2、常規消毒劑安全性的不足:
目前防疫主要使用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過氧乙酸、過氧化氫等消毒液。而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水、次氯酸鈉,氯本身對人體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強氧化的作用,長期吸入會造成眼結膜、球結膜、鼻腔內黏膜周圍的受傷和表皮層脫落,對肺有刺激性,皮膚長期接觸出現紅腫、皮疹,對不銹鋼、皮革、紡織物、塗飾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變色。
二氧化氯消毒液,主要釋放氯氣,有刺激性氣味,長期吸入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能會導致咳嗽、噴嚏、流眼淚。
含氯消毒液均為有毒性、致突變致蛋白突變性(即致微核為陽性)、有刺激性、有腐蝕性、揮發氣體有毒級和刺激性的消毒液)。
過氧乙酸消毒液,有刺激性氣味,並帶有乙酸氣味,對熱不穩定,易燃燒,高濃度存放的過氧乙酸可由劇烈碰撞或高熱引起爆炸。過氧乙酸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對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粘膜均有明顯刺激性和腐蝕性,對金屬類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過氧化氫(雙氧水)消毒液,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粘膜接觸中毒。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30min後還需要用清水擦拭乾凈。
乙醇類消毒液長期使用對皮膚有潛在的刺激性副作用,能夠溶解人體皮膚細胞膜的磷脂,會給皮膚及毛囊細胞造成損壞,造成毛發脫落,皮膚萎縮、血管擴張等反應,不能用於物表消毒和頻繁用於手部消毒。
3、常規消毒劑持續防護能力的不足:
乙醇類、碘類、過氧化類、含氯類等消毒液都是「瞬時消毒」特性,也就是說「生效即失效」,在消毒數秒至20分鍾後立即失效,而新冠病毒目前已經蔓延全球,且在不斷變異出新的毒株,常規消毒劑已經無法滿足常態化新冠病毒防疫中消毒作業的覆蓋率與殺滅的長時有效性。
以上表明,當前常規使用的消毒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效果不甚理想。為此,在疫情當下提升防疫消毒質量和消毒效率,迫切需要綠色、安全、無刺激性、無殘留、持續主動的、消毒效率更高的,且能降低防疫消毒勞動強度的新型科技國標消毒產品。
根據目前已知的消毒類產品,胍(gua)類消毒劑擁有常規消毒劑所不具備的性能,包括長效、安全、無刺激性、廣譜、母嬰適用、不產生耐葯性等特點,噴灑一次可實現對病毒連續30天的長效滅殺,使我們在新冠病毒的日常防護中做到主動防禦。
❷ 新冠肺炎期間內,我們除了用酒精殺毒還能用什麼殺毒
除了用酒精殺毒以外,我認為最好的殺毒方法應該就是用肥皂來殺毒。正常情況下,肥皂是對於大多數的病毒或細菌都有著頑強的殺滅作用,比如說在前一段時間非洲鬧得非常嚴重的埃博拉病毒也逃不過肥皂的性能,由於非洲人比較貧窮,而肥皂具有良好的殺毒作用,卻又價格非常低廉,那麼他們每天消毒的標准就是回到家中之後必須用肥皂洗手,就這樣慢慢的他們戰勝了埃博拉病毒,因此我建議大家除了用酒精消毒以外,每天也要做到經常用肥皂洗手甚至洗臉。當然除肥皂以外,以下幾種殺毒方式也可以給大家做參考:
3、高錳酸鉀、白灰
另外大家都知道高錳酸鉀具有殺滅大量細菌的作用吧,所以如果我們在家中實在是沒有消毒工具的話,那麼也可以考慮利用高錳酸鉀去給物體消毒,不過高錳酸鉀殺毒的話,一定要盡量浸泡5分鍾以上才能達到完美消毒的效果。另外如果實在什麼都沒有的話,可以在地上撒一些白灰,因為自古以來白灰就是殺菌消毒的一種工具。
❸ 疫情期間買的水果怎麼消毒
可以用醫用酒精消毒。
新冠肺炎期間水果蔬菜可以先用75%的酒精噴灑消毒,然後在流水下沖洗至少1分鍾,然後再可以食用。
我們可以對采購的果蔬外包裝進行消毒,但是蔬果本身不建議使用化學消毒劑消毒,可能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患,也會影響口感,一般只需要清洗干凈即可。
❹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傳播用什麼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傳播用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病毒對熱敏感,56°C,30分鍾、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病毒是不能獨立存在和繁殖的,離開生命體,它就無法長時間存活,更無法繁殖。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
(4)新冠肺炎期間可以用什麼消毒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預防指南:
一、 盡量減少外出活動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
2、建議春節期間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盡量在家休息。
3、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
二、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健康監測與就醫
1、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2、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疑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惡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並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四、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
1、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
2、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
3、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盡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六)家庭備置體溫計、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