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什麼可以健脾胃祛濕
擴展閱讀
可以發自己穿軍裝照片嗎 2025-05-12 07:30:38

什麼可以健脾胃祛濕

發布時間: 2022-10-22 12:31:59

① 健脾除濕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除濕的食物

一、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二、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葯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三、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四、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五、山葯: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六、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七、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八、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九、兔肉: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十、豬肚(豬胃):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於虛弱、泄瀉,近代用於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十一、牛肚(牛百葉):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十二、羊肚(羊胃):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十三、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十四、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十五、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於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十六、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十七、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十八、糯米(江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近代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十九、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二十、豇豆(姜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二十一、韭菜:是一種味道鮮美的蔬菜,同時又是一種良好的健胃食品,並可治療慢性弛緩無力性胃腸病,對低張力胃、胃擴張、胃下垂、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大便秘結等症,有顯著療效。如果平時常吃些韭菜,胃的消化力可增強,大大減少各類胃病的發生。
二十二、西紅柿: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p,比蘋果、香蕉、梨要高出2~4倍。西紅柿還含有有機酸,主要為檸檬酸,不但味美,還能保護維生素c,增強了維生素c的利用率。這些維生素和有機酸對消化健胃極為有益。西紅柿中的番茄素,有助消化、利尿作用,能協助胃液消化脂肪,吃了油膩食物後,吃點西紅柿可解膩幫助消化。西紅柿味道鮮美,如果生吃,可代替水果,其健胃效果更佳。
二十三、辣椒:性熱味辛,有溫中散寒、除濕開胃之功效。胃有不適者,常食辣椒有益。辣椒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脂肪油、紅色素、辣椒鹼、揮發油及礦物質。其中所含辣椒鹼能刺激唾液、胃液分泌,增強食慾。
二十四、胡椒:性熱味辛,有溫中散寒之功效。胡椒內含有胡椒鹼、胡椒辣脂鹼、揮發油、芳香油等成分,有健胃、解熱、利尿的作用。胡椒可用於治療心腹寒痛、嘔吐、腹瀉等症,對胃有保護作用。
二十五、生薑:所含姜辣素有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及胃腸蠕動的作用,因而可開胃助消化,經常適量食用,有益健胃和增加食慾。
二十六、橘子皮:是健胃的有效食品,也很容易找到:
(1)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將其洗凈曬干與茶葉一樣存放,可同茶葉一起沖飲,也可以單獨沖飲,其味清香,而且提神、通氣;
(2)橘子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降低血壓等功能,是一種很好的中葯材。可將其洗凈曬干後,浸於白酒中,2~3周後即可飲用,能清肺化痰,浸泡時間越長,酒味越佳;
(3)熬粥時,放入幾片橘子皮,吃起來芳香爽口,還可起到開胃作用;
(4)燒肉或燒排骨時,加入幾片橘子皮,味道既鮮美又不會感到油膩;
(5)橘子皮可以做成糖橘絲、糖橘丁、糖橘皮、橘皮醬、橘皮香等美味可口的食品。
(6)老年人習慣性便秘也可用橘子皮治療。一種方法是:將橘子皮洗凈,曬干,烘脆(或文火炒一下),研成細末,每次服1克,一日3次。另一種方法是:將橘皮洗凈,切細,加白糖,蜂蜜適量,煮沸,冷卻後每次一湯匙,每日服3次。
二十七、鏈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主要的功效為溫補脾胃,對脾胃陽虛或氣虛者適用。
二十八、鯽魚:味甘性溫入脾.胃.大腸經。1.溫補脾胃,用於脾胃氣虛或陽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吐.子宮脫垂.乳少等症。2.消腫,有補中利尿作用,可用於治療水腫,尤宜脾虛水腫最適宜。
二十九、薏仁:1、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② 可以調理脾胃、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概述:
健脾和祛濕氣的食物有很多,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各自的選擇也各有不同。現在為大家總結一下以下幾種食物:
1、白扁豆。它具有和胃化濕、健脾利水、止瀉等功能,白扁豆的補脾除濕效果極其理想,就但是它是比較不容易熟,建議使用高壓鍋壓。
2、蔥、姜、蒜。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3、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
4、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排膿等功效。
5、黃瓜。黃瓜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利水、解毒的功效。對胸熱、利尿等有獨特的功效,對除濕、滑腸、鎮痛也有明顯效果。但是黃瓜偏寒,脾胃虛寒、久病體虛者宜少吃。
6、芹菜。芹菜性涼,有清熱除煩、平肝、利水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是祛濕、清腸、緩解肝火旺盛的最好食品。
7、豇豆。豇豆化濕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滯膩,為脾虛濕停常用之食,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利濕、通利小便的功效。
8、玉米。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症的人士。
10、冬瓜皮。冬瓜皮是一味葯材,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常常在臨床上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腹瀉等病。
11、鯽魚。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與薏米等其他可健脾利濕的食材配合食用,效果更佳。

脾虛的原因:
大家應該都知道,憂思過多對脾的傷害很大,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長期處於憂慮的狀態,從而導致脾越來越不好。其他具體原因可見於以下幾種:
1、吃大量寒涼的食物。現在的人們從冰箱里拿出飲料,水果直接就吃,這些行為都是非常傷脾的。
2、缺乏運動。現在社會人們腦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缺乏適量的運動,有的人甚至手無縛雞之力,這樣導致脾越來越不好。
3、飲食無規律,不恰當的減肥方法也是很傷脾的。
日常及飲食建議:
1、建議大家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
2、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3、症狀嚴重者,建議醫院治療,遵循醫生的科學指導。

③ 吃什麼健脾祛濕

脾虛的人平時多吃些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花生、紅棗之類的,少吃辛辣刺激和油膩、寒涼的食物,每天飯後一小時左右建議飲用芡實薏仁茶,含有薏米仁、赤小豆、芡實、槐米、綠茶等多種利於祛濕健脾的成分,更利於調理這種脾胃虛弱濕氣重。

④ 健脾祛濕吃什麼食物最好

既健脾又祛濕的食物
1、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皮膚濕疹、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2、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患者食用,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薏米:有健脾、利濕、清熱的功效,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或濕熱為患者食用。
4、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祛濕的食物
1、洋蔥: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2、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帶下等病證。
3、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4、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
5、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6、綠豆: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丹毒、煩熱、風疹、痘毒、皮膚濕疹及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
7、黃瓜:有除熱、利水、解毒等功效。濕熱為患的皮膚濕疹病人尤其適合常吃黃瓜,生吃、涼拌或炒食皆可。
8、金針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並感染者,均宜常食。
9、荸薺:有消風、清熱、利濕的功效,故皮膚濕疹患者宜食之,主治治黃疸濕熱,小便不利。
10、泥鰍:既能補中氣,又可祛濕邪、利小便,主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急慢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最宜。
健脾的食物
1、山葯:有補脾胃、健脾運的功效。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2、土豆:有補氣、健脾的功效,適合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3、紅薯: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等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者食用,但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4、香菇:有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者食用,但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5、紅棗: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等到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者食用,但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6、豬肚:有補益脾胃的功效。
7、牛肚:有益脾胃、補五臟的功效,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8、羊肚:有補虛弱、益脾胃的功效,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者食用。
9、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者食用。
10、桂魚:有補脾胃,益氣血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用。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11、粳米: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者食用。
12、秈米:有補脾胃,養五臟的功效,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13、豇豆:有健脾補腎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者食用。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14、蜂蜜:有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等功效,宜於脾胃虛弱、消化性潰瘍者食用,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

⑤ 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常見的健脾去濕的食物有:
1、南瓜。補脾利水,解毒殺蟲。宜於脾虛食少腹脹,脾虛水停於胃。
2、鯉魚。利水消腫,下氣,通乳。宜於脾虛水停於胃,寒濕泄瀉。外感病者忌食。
3、土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氣止瀉,寧心安神。宜於脾虛水停於胃,寒濕腹瀉。不宜與米醋同食。
4、金針菜(黃花菜)。清熱利濕,解毒,通乳。宜於濕熱胃痛,濕熱泄瀉。虛寒症忌食。
5、冬瓜。利水消痰,消熱解毒。宜於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
6、鯽魚。補脾利水。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
7、扁豆。清熱利濕,健脾澀精。宜於濕熱泄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8、赤小豆。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宜於濕熱泄瀉。
9、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濕,清熱排膿。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寒濕泄瀉。
10、玉米。補中健胃,除濕利水。宜於脾虛泄瀉,濕熱泄瀉。
www.kuzone.com
11、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泄,安胎。宜於氣滯濕阻,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胃腹脹痛,寒濕泄瀉。
12、陳皮。
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胃脘或腹脹、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不適。
13、花旗參:
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14、荷
葉:
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15、白
術: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16、木棉花:
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17、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18、田螺:田螺味甘、咸,性寒。田螺可以清熱利水、除濕解毒。用於熱結小便不通、黃疸、腳氣、水腫、消渴、痔瘡、便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養生小貼士:
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類、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還要補脾。葯補不如食補,補脾多吃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等。
常見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芡實、豬肚、鴨、鵪鶉等。
常見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濕氣通於脾」,健脾祛濕的食物:大麥、黑豆、豇豆、

⑥ 健脾祛濕的食物有什麼

健脾除濕的食物
1、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葯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2、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3、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4、山葯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⑦ 哪些食物健脾祛濕去胃火

進入5月之後,天氣呈現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雨水多,濕邪重。古語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屬陰邪,性質重濁而粘膩,損傷陽氣,且十分纏人。外感濕邪易感冒咳嗽,濕濁內阻腸胃則會導致脾胃運化不良,食慾不振;而女性如經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濕,濕氣下注可致帶下病,白帶量明顯增多,色、質、味異常;而骨關節炎患者更是遇「濕」即痛。
溫馨提示:「濕」為長夏主氣,與脾土相應。因此,中醫對付濕邪最主要的辦法就是健脾祛濕,溫補脾胃,從而增進食慾,排除身體內多餘的水分。在食療上可多選擇一些「祛濕」的食物,比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而健脾的食物則有馬齒莧、鯽魚、淮山、蓮子、茨實、豬肚。
如果濕氣重,引起身體困重,感覺乏力疲憊,則可多用粉葛煲湯飲用。 推薦一款簡單實用的祛濕湯譜:雙豆鯪魚粉葛湯,即用扁豆、赤小豆、鯪魚和粉葛一起煲湯飲用。加少少陳皮,可理氣健脾,開胃化痰。
另外,還提醒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⑧ 有哪些方法是可以健脾祛濕的

中葯健脾祛濕的方法很多,但是在生活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當屬成葯治療和食療 中成葯治療: 1、木香順氣丸: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2、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3、健脾丸:健脾開胃,食少便溏 4、參苓白術片:健脾益氣,體倦乏力,食少便溏
5、霍香正氣丸(水):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健脾祛濕食療:
1、白菜薏米粥
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先將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凈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時不加鹽或少加鹽,每日2次。
功能健脾祛濕,清熱利尿。適用於急性腎炎之浮腫少尿者。
2、健脾祛濕湯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3、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4、清熱去濕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⑨ 用什麼去濕氣,調節脾胃行呢

吃什麼去濕氣,調節脾胃?

下面的這些具有健脾胃去除濕氣的食療方法:
百合綠豆湯
材料: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綠豆洗凈,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食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用於暑日心煩、口乾、出汗者。亦可用於防治感暑。百合補中益氣,性味甘微苦,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對於心煩失眠、咽干喉痛、鼻出血以及神疲乏力、食慾不振、低熱失眠、心煩口渴等症狀均具有良好的食療作用。百合可以有滋陰去火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容易上火或者是濕氣重的情況有改善的作用。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葯。綠豆可以有解毒的作用,和百合一起煮湯,可以起到去濕氣健脾胃的作用。
冬瓜薏米鴨湯
材料:老鴨半隻、薏米一把、冬瓜兩斤、姜、料酒、鹽、白鬍椒粉、小蔥。
做法:老鴨去頭、腳和屁股,清洗干凈,去掉多餘的油脂,剁成大塊。姜切片,冬瓜去皮切大塊,薏米洗凈提前浸泡備用;炒鍋內不放油,將鴨塊放入,加兩三片姜一起,翻炒,炒到鴨肉變色時,加入少許料酒,繼續翻炒到鴨塊收縮,往外冒油;將炒好的鴨塊轉入砂鍋,加入剩餘的薑片,放入足量開水及泡好的薏米,燒開,再轉小火燉1小時;在湯鍋中加入冬瓜和少許鹽,中火再燉20分鍾即可,撒切碎的小蔥和白鬍椒粉即可食用。
功效: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去濕、美白消腫之功,鴨肉則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效,將三者同煲成湯飲用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冬瓜可以利尿消種,和薏米老鴨一起煲湯,可以有解毒的作用,還可以有促進食慾的效果。此湯清甜香濃,不僅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之效,還有減肥消脂、美白祛痘的作用,以達到美白養顏的目的。適合身體濕氣重或者是腸胃不消化的情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