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核磁共振都可以檢查出來什麼疾病
疾病:全身各系統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計算機重建成像的一種檢查技術,可以做任何方向掃描,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沒有射線偽像,不需要造影劑,檢查范圍基本上覆蓋了全身的各系統。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上面的圖片就是核磁共振拍出來的影像,可以看到非常清楚。核磁共振已經成為醫學影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是廣泛應用。上面說到的核磁共振能夠檢查出什麼疾病,我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也是這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核磁共振可以檢查出全身各個系統疾病。
⑵ 核磁共振能檢查哪些部位病變!
你好多睦健康為您解答:核磁共振能檢查哪些部位病變!
一、全身軟組織病變:
無論來源於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結締組織的腫瘤、感染、變性病變等,皆可做出較為准確的定位、定性的診斷。
二、骨與關節:
骨內感染、腫瘤、外傷的診斷與病變范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等有較大價值,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核磁共振對各類關節組織病變診斷非常精細,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
三、胸部病變:
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可以顯示肺內團塊與較大氣管和血管的關系等。
四、盆腔臟器:
子宮肌瘤、子宮其它腫瘤、卵巢腫瘤,盆腔內包塊的定性定位,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等。
高端醫療器械CT、MRI人均佔有率對比
日本CT、MRI(核磁共振)等海外高端體檢醫療器械的人均擁有率世界NO.1。每100萬人口的CT擁有率,日本約為101.3台,而美國僅為43.5台,德國僅為18.7台。每100萬人口MRI擁有率,日本約為46.9台,而美國為35.5台,德國僅為11.6台。
相比海外醫療體檢強國,中國人口佔世界20%,醫療資源卻僅佔2%,最尖端的設施都用在了治療上。而日本早在三十年前,日本就確定了」舉國防癌」的決心和實踐,成為世界癌症防治最先進的國家。日本90%的精力放在檢測和預防上,10%的精力治療。
日本的癌細胞檢查已經可以檢測到10mm以下的癌細胞,而海外體檢的整體水平也只有15mm。他們的《胃癌治療指南》,像「教科書」一般被各國引用和借鑒。
多數癌症,被日本的早期癌篩技術扼殺在「萌芽時期」。癌症發展在初期猶如螞蟻一樣弱小,而發展起來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所以,早期發現尤為重要。
⑶ 磁共振能檢查什麼病
核磁共振(MR)的適應症(適合檢查的項目):
一、中樞神經系統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症:
MR對腦與脊髓病變顯示最佳,明顯優於CT在於圖像對比度及解析度好,可從矢狀面,軸位與冠狀面上直接顯示,而且無骨偽影。
可適應於:l、腦血管病變;2、感染與炎症;3、腦部退行性病變;4、腦白質病變:5、顱腦腫瘤:6、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病變;7、顱腦外傷:8、顱腦先天性發育畸形:9、脊髓與脊椎病變。
二、體部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症:
MR無需造影劑可以直接顯示心臟和大血管結構,觀察其形態的變化。能顯示鐵質等順磁性物質,能分辨脂質與含水組織,這是它在體部臟器與骨骼關節肌肉系統得以推廣應用的基本優勢。
可適應於:
1、肺與縱隔病變:可直接從多軸位顯示腫瘤及淋巴結腫大,分辨血管與淋巴結。可顯示肺內炎症、結核、纖維化、空洞、胸腔積液、心包病變、支氣管擴張等。
2、心臟大血管病變(檢查必須加ECG門控或MR電影術)。可適應於:心臟缺血性疾病(心梗的癜痕、室壁瘤、心腔內血栓),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肥厚性及擴張性);主動脈瘤(診斷夾層動脈瘤優於CT),心臟辨膜病(並能顯示前負荷與後負荷增加所致的繼發改變)等。
3、五官與頸部病變:
MR可從多方位掃描,又無骨質偽影干擾,同時軟組織分辨力高,在顯示眼、鼻竇、內耳、鼻咽、喉與頸部病變優於CT。
4、肝膽系統病變:
可適應於:肝癌、肝囊腫、肝轉移瘤、肝海綿狀血管瘤,MR顯示梗阻性黃疸的作用同CT。
5、腎臟與泌尿系病變:
可適應於:腎腫瘤、囊腫、腎盂積水等,HR在顯示輸尿管與膀胱病變作用與CT相同。
6、盆腔病變:
MR顯示男女盆腔病變均略優於CT。
7、關節肌肉病:
MR對顯示關節軟骨與韌帶損傷顯示明顯優於任何影像學檢查方法。
腦血栓可以檢查出來,單純的腦供血不足則難以檢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