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也是十分的調皮,伸伸胳膊踢踢腿都是小動作,轉身更是常有的。但是寶寶在胎動翻身時很可能就會在橫位不懂了。都知道橫位是無法順利生產的,嚴重的還會有危險。隨意在寶寶胎位出現橫位時一定要注意。那麼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胎位和能否順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胎位正才有可能順產。所謂胎位正,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頭位,胎兒頭位代表頭朝下,頭部最先經過陰道分娩出,而頭部是胎兒全身最寬的部位,只要頭部能出來,胎兒的身體也就順勢跟著出來了。出現了橫位可以通過一些按摩手法和睡姿來矯正。胸膝卧位法,側卧位法或是在醫生的幫助下來恢復胎兒的正常胎位。
1、適當運動。橫位一般只是暫時的,到後期會調整過來,出現臀位時孕婦不必緊張,可以聽多活動,做力所能及的勞動,通過母親的各種姿勢的活動,使胎兒在宮內被動的運動,將胎位轉成頭位。
2、改變睡姿。胎兒橫位時媽媽可以改變睡姿來糾正,以往習慣左側卧睡的媽媽,可以換右側卧睡。而原本習慣右側卧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卧睡。同時側卧位的時候腹部下面墊上軟枕。
3、膝胸卧位糾正。一般在32周前發現胎位不正時,孕婦可以自行膝胸卧位,糾正胎位。具體方法是孕婦解去小便,使膀胱排空,松解褲帶,跪於床上。大腿與床面垂直,身體俯向床面。每日2次,每次約15分鍾,連續1周後復查胎位。
4、艾灸至陰穴。可以用艾草熏灸小腳趾外側至陰穴的方法,通過疏通經絡達到自行轉胎。至陰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足小趾指甲的外側大約兩毫米,《醫宗金鑒》《針灸學》里都記載了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
5、手法外倒轉。在妊娠晚期橫位,而且不能自動轉為縱產式,可行外倒轉術,使胎兒成縱產式。倒轉術經腹壁用手動轉胎兒,使不利於分娩的胎位轉成有利於分娩的胎位。但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在B超密切關注的情況下進行,以防臍帶繞頸造成危險。
如何辨別胎方位
胎方位:指胎先露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前後左右的關系
胎頭為最好的也是最容易尋找的標志。胎頭位於宮底,則為臀位;胎頭位於恥骨聯合上方,為頭位;胎頭位於母體腹部一側為橫位。
1、以枕橫位為例。找出胎兒眼眶,其對側為枕骨。如果枕骨指向母體骨盆右側,則為枕右橫位。枕左橫位及枕後位的胎方位以此類推。
當顯示腦中線(大腦鐮)呈水平位時,母體右側方為丘腦,左側呈「等號」的短光帶內為暗區的透明隔腔,丘腦靠近枕部方向,稱為枕右橫位。而相反方向為枕左橫位。若兩眼眶位於母體骨盆前方正中,枕部在骨盆後方,則為枕後位。
2、以臀部為例。找出胎兒骶骨(脊柱腰椎向下延伸)朝向母體骨盆右前側,則為骶右前位。
3、以橫位(肩先露)為例。找出胎兒肩胛骨朝向母體前方,橫位則為肩前位。如果胎頭位於母體骨盆右側,則為肩右前位。
4、以豎產式為例。若聲像圖上顯示胸腔心臟地位置或腹腔胃及膽囊的位置可大致判斷出胎兒的胎先露。
腹部判斷:胃位於左側,膽囊位於右側,根據胃、膽囊及脊柱的響應位置便可判斷胎先露。
㈡ 胎位:左枕橫是什麼意思
左枕橫位就是胎兒的頭在母體的左邊腹部,身體並橫位在肚子上。到了臨產前也有可能轉到頭位,當然,如果孕媽媽如果能夠做一些糾正胎位的體操,會更有幫助,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機會。 胸膝卧位: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緊貼,臀部上翹,大腿與小腿成直角。每日兩次,每次3-5分鍾,每天2~3次
㈢ 左枕橫位、右枕橫位怎麼調整
無論是左枕橫位還是右枕橫位在許多產婦的懷孕期間都曾經發生過,但絕大部分產婦到了妊娠末期都能夠自行糾正,因此不用過於焦慮。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下方法進行調整。
1、產婦在妊娠期,最好不要久坐或久卧,要增加諸如散步、揉腹、轉腰等輕柔的活動。
2、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如:西瓜、山芋、豆類、奶類等。
3、保持大便暢通,最好每日大便。
上述方法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將異常胎方位轉正固然很好,如果轉不了也不必因此緊張,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㈣ 左枕後位怎麼糾正
左枕後位怎麼糾正?
胎位異常是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分娩時枕前位(正常胎位)約佔90%,而胎位異常約佔10%,其中胎頭位置異常居多,因胎頭在骨盆腔內旋轉受阻造成的持續性枕橫位、持續性枕後位,可以影響自然分娩率。胎頭以枕後位或枕橫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如給予適當處理可轉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按產程常規處理,產婦精神緊張、疲乏無力,給予心理疏導,鼓勵產婦增強分娩信心,必要時給予鎮靜、補液,及時排空膀胱,查清胎方位,未破膜者行人工破膜,如為左枕橫位、左枕後位者,取右側俯卧位,右腿後伸,左腿屈曲於腹前。右枕橫位、右枕後位者,取左側俯卧位,左腿後伸,右腿屈曲於腹前。使胎背依靠重力作用沿較短途徑旋轉至枕前位。同時必須加強宮縮,依靠產力和二重力作用迫使胎兒旋轉,當胎位轉正後,胎頭會有明顯下降,肛門括約肌鬆弛,產婦便意明顯,再保持體位約2~3次陣縮後,即可擺正體位用力分娩,若內診仍有少許宮頸未退縮,可於宮縮間歇時用手指上推宮頸至恥骨弓後方,宮縮後退出手指,宮口即隨之開全。觀察記錄產程進展和胎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