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顏體楷書文字的文怎樣才能寫好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顏體楷書文字的文怎樣才能寫好

發布時間: 2023-01-05 22:58:32

⑴ 顏體應該怎樣練才能練好

顏楷

「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創


他筆下的楷書渾厚圓潤,氣勢恢宏,字如其人,他的字和他的性格是完全吻合的,剛正不阿,凌然正氣

顏真卿的楷書具有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渾厚、挺拔開闊雄勁的特點。
顏體字的結構特徵可以用圓、齊、均、疏四個字來概括。
平正求穩 疏朗大度
左右均衡 圓潤飽滿
雄建秀潤


1、逆鋒起筆,欲右先左,筆鋒是錐形的,如果起筆不運用逆鋒,那麼,線條的起端也就成了錐形,這就需要要通過回轉的辦法把線條的起端處理圓潤;藏鋒入筆
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
2、45度按 ,即側鋒,顧名思義,即行筆時筆尖在寫出筆畫的一側,
3、中鋒行筆
中鋒多見於楷書,是楷書中主要運用的筆法,中鋒即行筆中筆尖一直處於筆畫的中間,寫出的筆畫雄健有力
行筆,行筆時保持平穩,行筆過程中在保持平穩的前提下輕微抬起。
4至橫劃中間較細,然後漸行漸按,細腰橫之中有「重一輕一重」的變化較大
5,收筆時在行筆尾處輕輕向上45°,然後重按,掉轉筆鋒,往左上回筆。

⑵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顏真卿的字跡都是怎樣的怎麼能練好

顏真卿的字結構恢宏,自成一派,要想練好字,努力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大時發現了顏真卿書寫的墓誌。從這方墓誌可以非常清楚,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顏真卿青壯年時代書法的魅力熠熠生輝。在中國書法史上,顏真卿是承前啟後的宗師級人物。他師從多家名師,還吸收了隸書,篆書,北魏書法的筆意與神韻,創造出一種穩健厚重,遒勁,寬博為基本特徵的新型楷書。後世稱之為顏體。我個人認為顏真卿的字有以下的特點:

要想練好字,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從一筆一劃寫起,從一橫一豎練起。所謂夏練酷暑,冬練三伏,只有持之以恆,鍥而不舍才能夠有所成功。就像千層之台,起於累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⑶ 如何學習顏體

顏體-- 如何學習顏體心經 顏真卿的書法開拓了嶄新恢宏的書法藝術境界。從特點上講,顏體形神兼顧,柔中帶剛,其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講,顏體字形體端莊、陽剛勁拔、豐腴雄渾、數美並舉,足以為後世習書者立則;從時代上講,有唐一代書法上承晉宋書法之餘緒,但又能不拘一格,融舊出新,「顏體」一出,遂成為盛唐氣象的鮮明標志之一。「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中年作品以《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為代表,此時其書法風格尚未形成,但結體謹嚴,清麗俊秀,老年代表作品首推《顏勤禮碑》,此時其書藝外拓開張,剛勁雄強,其豐腴渾厚、端莊秀美的風格已然形成,且用筆結體多有古拙之趣。如《麻姑山仙壇記》等。 顏真卿書法藝術的境界,即「顏體」境界,應從陶鑄化育它的闊大氣象來考察,由於「顏體」的成熟、定型是作者兼收並蓄和博採眾長的結果,所以才促成了其穩健厚重和端莊豐腴的筆風。顏真卿的楷書總體特點就是:雄強圓厚、庄嚴雄渾。具體說來,其楷書在字體方面,豐腴雄渾、柔中帶剛、很有骨架感。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章法嚴謹磅礴、井然有序。但是作為初學「顏體」的朋友,也存在許多難點。由於顏體多筋,棉里藏針,柔中帶剛。使得「顏體」入門比較難學,而且入門階段不容易把握要領。但顏體有幾個很明顯的筆法特點,我們在學習顏體時掌握了這幾個特點,就可以駕輕就熟,登堂入室了。那麼,顏體字的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圓、齊、均、疏。所謂「圓」,就是顏體字中的豎鉤都是用轉筆且把轉後的豎畫寫成弧形,如:「司」「水」等字,其實兩字的左邊筆畫組合也微帶弧形。又如:「義」字,不但撇捺有弧度,而且兩筆的交叉處顯得有點低,這就使整個字顯得圓了。 所謂「齊」,就是顏體字多以平正求穩,在書寫時通常將一字中大的部分收縮,小的部分展開。如「公」字,便是將其「八」適當收縮,而把「厶」放寬,使其上下齊平。 所謂「均」,就是在對左右結構的字的處理中,顏字很少採用大小搭配、正斜相依的構字方式來取勢,而是多採用左右均衡的處理方法,如縣(縣)、領、絕等字。 所謂「疏」,就是顏體字給人以疏朗大度、開闊平穩的感覺,這是因為顏體字在書寫時採用了內疏外密的處理方式。如:風、國、彥等字。這種處理方式正好與其他書體的處理方式相反,其不同尋常的字體結構處理方式確實是正中有險、方中帶奇。體現了顏氏獨特的審美理念。 此外,還有個別筆畫,如他的橫筆,筆畫的起端圓潤如蠶頭,捺筆收尾時,先用力頓挫,再輕挑出尖,末端略成分叉,酷似燕子的尾巴。他的這些運筆及字形結構上的獨特藝術風格,開創了我國書法藝術的新局面。那麼學習顏體字,用什麼樣的毛筆比較好?是不是選一個好毛筆,練字時進步就較快?一般選用狼毫或者羊毫都可以,在毛筆的選擇上,是因人而異的,通常選用中鋒羊毫即可。假如我要去買毛筆,那怎麼樣才能區分狼毫或者羊毫呢?一般,棕色的是狼毫,白色的是羊毫,狼毫比羊毫更有彈性,但是白色的現在也有兼毫的,就是同一個筆頭羊毫、狼毫都有,這種筆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初學顏體字時,該如何選字帖,在字帖的選擇這個問題上,有什麼秘訣或講究?顏體字字帖很多,其中,《多寶塔碑》最適合初學者。因為這本字帖是「顏體」尚處於第一境界時的代表作,通過練習該字帖,可以掌握顏體沉著、雄毅的筆法特點。等練到稍有顏體字基礎以後,可以換用其他的顏體字帖。尤其是顏體成熟期時的代表作品,如《竹山堂連句》《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字帖。說完了用筆和選筆,緊接著就要說紙了,因為咱們中國的書法藝術講究筆墨紙硯不分家,用什麼紙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練字不是說什麼紙都能行,我小時候就是用報紙練的,結果沒有練好,或許就是沒有選好紙的原因吧?這也不能一概而論,練書法選紙很重要,但紙也不是唯一起關鍵作用的因素,練書法講究要持之以恆,講究一個「恆」字,絕對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是這樣,那書法永遠也練不好。言歸正傳,說起用紙,尤其是對於初學書法的人,可選用現在市面上一般流行的書法專用紙,如米字格紙、回子格紙、田字格紙,等等。為什麼要選用這樣的紙呢?因為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他很難掌握字的間架結構,選用這樣的紙練字,就可以很好地規範字的形體,不走樣;而且長期這樣練下去,就會在心裡形成一種暗示,有利於書法練習。如你要掌握好字的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全包圍、半包圍等等,就要按規范仔細去練,這樣才能寫好字。另外,練習書法還有一種描紅紙,也是初學者可以用的,這種紙上有已經用雙鉤寫好的字,練習者只要將墨填進去就可以了,但要要注意:1。不要把字寫得溢出字框。2。要把字寫得飽滿,字框中也不要留出空白。3。寫得不好也不要重筆,這是寫毛筆的忌諱,這個字寫不好,還有下一個字。每寫完一個字,都要對應字帖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下一字中改進。寫完一遍紅字後,再用墨在下一張紅字上寫一次。這次要注意,仍然要看著字貼寫,否則會越寫偏離越大,之所以要先寫一遍,是因為紅的顏色很刺眼,對大腦有一定的刺激,可以加深記憶,再寫一遍可以增加練習的次數。但這樣練字,進步不是很快,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希望聽眾不要誤會。因為練字是因人而異的。當你選用上面的紙練習一段時間以後,大概三個月左右,就可以用沒有邊框的毛邊紙來聯系書法了。此時,你心中已有了字的結構,這樣練字,進步就更快了。但值得一提的是,毛邊紙雖然沒有邊框約束你,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字的法度,一定要按你練的那種字的規范去寫,切不可信馬由韁,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期間,還要多看法帖,看那上面是怎麼運筆的。要注意字的筆畫、筆式及筆勢。練字一般用什麼墨汁比較好?至於墨汁,對於初學者,講究不是很多,一般的墨汁就可以了,如一得閣墨汁。但一得閣墨汁比較濃,書寫時需適量加水,這樣毛筆的筆鋒就不會滯澀了。在學習顏體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更好地掌握其筆法特點,寫好「顏體」書法?大家都知道,筆法一般決定於運筆方式。「顏體」字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要「潤」,即飽滿,另一個就是他的字在骨髓里有一股如刀似劍般的氣勢,抓住這兩點,可以說就掌握「顏體」字的大概了。但知道這些僅僅是皮毛而已,接下來就要講如何發揮它的要領,即落筆時如何寫出各種筆畫,表現各種書風,雖然「顏體」字其間變化多端,有獨特的像落筆與起筆的運筆方式,行筆時的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的方式,筆鋒的運用等等,都需要我們在練習時留心注意和體會;聽起來好像有些多,但還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尋,以下我就將「顏體」字的運筆分成七點,略加分類敘述。 那麼「顏體」字的運筆大概分為那幾大類,這些運筆方式是不是練習「顏體」字的不二法門?我在練習「顏體」書法的過程中,將「顏體」字的運筆方式分為:1、起筆與收筆;2、提筆與頓筆;3、轉筆與折筆;4、方筆與圓筆;5、藏鋒與露鋒;6、收筆。至於是不是不二法門,關鍵在於練習者的體會了,唐代的韓愈曾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因此我們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也不能過於迷信前人或先輩的經驗,無論練習哪種書法,都重在自我的體悟,做到這一點,就可以游刃有餘,自由出入於書法的殿堂了。對於練習書法的人來說,起筆和收筆是寫好一個字的關鍵,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掌握「顏體」字的起筆和收筆。顏體字的起筆,應注重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清朝的書法家包世臣說:「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無缺鋒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筆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以上兩點,是學好顏體的起步關鍵,我們在練習時應多加體會。下面就是第二小點了,也就是提筆和頓筆,提筆和頓筆是一個字的風骨和神韻所在,我們在練習時應注意什麼?你練習書法時,你會明顯感覺到一個字的完成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替作用而形成的,「頓」就是將筆往下壓,也就是屈筆鋒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大體上,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使字成形。所以才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的交替過程。而且在提、頓之中又包括更細微的變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頓」也有輕重之巧。這就需要練習自己去體會了。顏體的轉筆與折筆不像柳體或歐體那樣,但也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在練習「顏體」的轉筆和折筆時,應該注意什麼?所謂的「轉」,就是圓潤筆畫的運筆方式,「折」則是畫方的一種運筆方法。張廷相曾說:「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其中,如果細分的話,「折」也可以稱為翻轉,表現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於上」,意思是在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至於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思略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止,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筆畫外角成圓形,轉動幅度較大。蔣夢麟曾以圖形說明這種運筆方式的精要,並附詩雲:「翻轉突折成直角,絞轉毫滾心如旋。」這需要練習者在練習時多加體會。方筆和圓筆聽起來似乎有些抽象,但這兩種筆式在顏體字中處處可見,那麼什麼是「顏體」字的方筆與圓筆呢?所謂方筆和圓筆的運筆方式,一般都是講求整體的效果。說白了,方筆就是突顯筆畫的骨氣,寫字時要注重字的間架結構,要讓整體架構明了,方直而不失輕巧,凝整沉著、蒼勁挺拔。圓筆就是著重突出一個字筆畫的圓潤和豐腴,它著重於筆畫筆式的肉感,張隆延說:「方筆平直而精嚴,圓筆委曲而奇詭。」說的正是這樣。 不管練習哪種書法,練字時都很講究毛筆的運筆方式,一般最常見的就是藏鋒和露鋒這個問題了,對於藏鋒和露鋒,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談到筆鋒,可以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諸法,對於筆鋒的用法,是學習書法必須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內容。假如練習書法時,毛筆的中鋒恪守一法而沒有變化,那就是習字的大忌,是死法。其中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就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將筆鋒自然外露。徐浩說:「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即寫字時若不隱藏筆鋒,則寫出的字缺乏含蓄之深韻。但對於藏鋒和露鋒,也不能只偏重於一方,在寫字時只有做到兩者相得益彰,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才能使寫出的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得書法之要。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顏體」字的收筆了,收筆是一個字的最後一筆,也是練習書法的關鍵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掌握「顏體」字的收筆呢?或者其要領是什麼?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收筆的確是一個難點,尤其是顏體字的收筆,更是如此。顏體」的收筆,規范的筆法應該是先頓筆再逆鋒收筆。

⑷ 怎樣寫好顏體書法

顏真卿的行草書具有既凝練渾厚,又有縱橫跌宕的特色。他用筆氣勢充沛,巧妙自然,並有篆籀氣息,但他的行草書仍不失魏、晉的准繩。顏真卿的書法理論,流傳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運筆的方式前面已經談過了,接下來就是要發揮它的要領,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之方式,筆鋒之運用等,皆需注意。但多雖多,還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尋,以下大約分成七點,略概分類敘述:

起筆與收筆:

關於起筆,求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包世臣稱:「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上述諸點,乃起步之大道理,應多加練習.

提筆與頓筆:

當你在寫作時,一個字完成的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互而形成的,「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大體上,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終使字成形。所以才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的交替過程。其中又包括更細的變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頓也有輕重之巧。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了。

轉筆與折筆:

除了上述之提與頓外,轉筆與頓筆也需要重視。「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張廷相曾道:「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其中,細分古書所見,折亦可稱為翻轉,表現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於上」,意思是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至於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蔣夢麟曾以圖形說明,並附詩雲:「翻轉突折成直角,絞轉毫滾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見。

方筆與圓筆:

這部份較為復雜,講求整體的效果。依前面所提過的起、收,提、頓、轉、折,在書寫時,放慢些許速度,使運筆較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了,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張隆延道:「方筆平直而精嚴,圓筆委曲而奇詭。」極為稱道。

藏鋒與露鋒:

談到筆鋒,可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諸法,對於筆鋒的用法,重要可知。若書法筆中鋒無變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徐浩雲:「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此句話甚是明白。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則不得中道即為病。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即得其道。
執筆松緊:

執筆的松緊自古即有多種論解,求緊者是因為執筆時緊才能拿穩,不使字無力,求松者是因為若拿筆太緊,會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意思都相近,只是重點論分不同罷了。

拿筆太松,運筆時易脫筆,手上無勁,當然拿不穩;拿筆太緊,則有礙運轉,一樣不好。適度的松緊才是正確之道。
枕腕:即將手腕枕於桌上寫字,只靠手掌運筆,范圍較小,不宜書寫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於桌上寫字,范圍變大,宜寫中字。
懸腕:將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勢固定,由手掌及肩膀運筆,活動范圍大,宜寫大字,為三法中最難者。

另外執筆時需穩固,支撐點出力,協助運筆,慣力於活動處,保持姿勢優美,挺背正視,切記執筆時手需注意四個要點:
手指實:意思是手指皆需確實的壓在筆管上,穩固的持者。
手心虛:意思是手掌心不須綳的太緊,適度並足以靈活運筆即可。
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須硬將手臂托圓,適度足以讓手指靈活即可)
手掌豎:意思是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細節就有賴讀者自行體會。
運筆是書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領,則再怎麼寫也沒用。所以書法以此為重。運筆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指運法,二是腕運法,三是肘運法.書法家張廷相曾說:「運筆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運法:

指運法是運筆的其中一個持法,做法是將左手墊於右手之下。通稱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於右手腕之下代替,而這樣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用於小字。但若書寫草書的小字時,也不適合使用枕腕式。因為此法較不靈活,寫時會缺乏一股流動之氣,無法表現其氣概。總之,指運法書寫時最穩且牢固,可作為練習運筆的第一步驟,由此而進步至提腕或懸腕,就較容易許多。因此,初學者當多加練習。

腕運法:

腕運法就是固定肘部,將腕部提起,一般通稱提腕式。而此法將腕部提起,活動范圍就較枕腕式大,可以書寫較大的中字。但也不適合書寫於大字,因為肘部仍著地,活動范圍仍受限制。

肘運法:

肘運法是連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一般通稱懸腕式。而此法以肩膀為中心,腕肘均不放於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范圍最大,揮灑自如,易於表現筆力。適用於大楷、行草等書體。總之,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如欲盡善盡美,此法非熟練不可,不然大字無法逞其雄勢,行草不得其縱逸,各不得要領是也。
1、座位:
座位適當,姿勢自然易於正確,大致是以身體各部安置舒適,且易於書寫為准。其要點如下:
座椅需正對桌面,不宜偏斜。
座椅高度,約與膝同,作時能兩腳及地踏穩,不至於懸腳虛浮。桌面高度,隨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
桌椅之距離,以能挺直體干為度,所謂桌椅零距離即桌椅之距離為零,乃最理想者。
2、姿勢要領:
座位妥穩適當,身體各部位易得要領,運筆便能得心應手。詳盡如下:
臀部平坐椅面。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著地踏穩,上半身略為前傾。
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彎曲。
胸部挺起,距桌緣約五公分,若倚靠桌緣,便無活動之餘地。
腹部微縮。
左手按紙,穩定軀體。
右手執筆,或枕腕、提腕、懸腕,各依執筆要領行之。
頭部正而略為前俯,兩眼正視,不宜偏斜。
此外,需放輕松、自然,全神貫注,然後完全發揮書寫最大功能。

立姿:
部份較大之書法字乃需站立書寫。姿勢與坐姿相近,要領如下:
站立書寫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為標准,約在腰上下,過高過低均不宜。
桌與身體之距離與坐姿近似,不可倚靠桌緣,至無活動之餘地。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不可平立,右腳需踏前一步站穩。
右手執筆,左手按紙並穩定軀體。
上半身略為前俯,不可彎曲,藉右腳左手,使其平穩。
頭部亦隨上半身自然微俯,兩眼正視,不可偏斜。
心情輕松自然,精神尤須貫注。
章法是書法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點畫是線條美,間架結構是局部的構圖美,章法是整體構圖美。趙體楷書的章法,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規律。

其一,整齊一律。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系。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並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境界。

楷書章法並不復雜,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對聯、條幅、橫披、扇面等。楷書的章法布置,字距與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於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豎寫,橫披的少字數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書寫;現代的中文橫寫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但豎寫是仍然以從右至左為佳。

⑸ 如何寫好顏真卿的楷書字,交流一下吧

顏真卿幼承家學,並廣學博覽,書法風格歷經三變:第一階段以清健為主,源於母族殷氏;第二階段,唐朝廣德(763—764)以後,趨於圓勁,楷書以《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為代表;第三階段,更為雄健,楷書以《自書告身

為代表。

《多寶塔感應碑》是顏書留存下來的最早的碑刻,是為千福寺和尚費全寫的墓碑。顏真卿書寫此碑時44歲。此碑用筆一絲不苟,清勁腴潤,點畫皆有法度,秀媚多姿,結體謹嚴端莊,字形千變萬化而神氣一貫,點畫千姿百態而中規中矩。全篇一氣呵成,自始至終,無一懈筆,是歷代學書者初學時的優秀範本。

有志學習顏體字的人,從《多寶塔感應碑》人手,學習到顏字的平正、秀美、大氣和規范。然後再學《顏勤禮碑》,學到顏字的清勁、腴潤和特有的風格。最後要學習《顏氏家廟碑》《自書告身》等顏體代表作,學到顏字的厚重、高古博大的風格。如此能夠融會貫通,就會取得成就。

⑹ 學習顏體楷書需要注意哪些問

學習顏體楷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顏體字是我國書法史上陽剛之美的典型代表,雄強、渾厚、朴茂、端莊……是顏體書法的特色。由於顏真卿一生立身剛正,不畏權貴,大義凜然,其人品與書品高度統一,所以其書備受歷代書家推崇,自唐以來,學習顏體者代不泛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國力日漸強盛,時逢盛世,顏體受到了眾多習書者的喜愛,學習顏體蔚然成風。如何學好顏體字?學習顏體字應該注意些什麼?這是顏體愛好者非常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談談我們在學習顏體楷書的過程中應該正確處理的幾個問題。
一是「雄強」與「劍撥弩張」。「雄強」是顏體字的典型特徵,歷代書家無不為之折服。學者容易犯的毛病是過分追求雄強,把筆畫寫得拋筋露骨,給人以劍撥弩張的感覺。蔡邕在其書法理論著作《九勢》中說:「下筆用力,肌膚之麗。」這句話說的是書法的線條猶如美女,其美在外表現為肌膚,在內表現為筋、骨、肉、精、氣、神。只有內在俱全者,「肌膚」才美。若我們只強調骨而忽視了其他東西,「肌膚」必然不美,所寫出來的筆畫就會覺得乾枯或劍撥弩張。所以我們要注意筆力的鍛煉,注意書寫時線條的圓潤感。
二是「對稱」與「變化」。顏體字開闊對稱,給人以端莊之感。但我們在學習顏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顏體字變化的一面。過分的強調對稱,缺少變化,雖然端莊,卻了無生氣,讓欣賞者如看美術字,味同嚼臘,這樣的字與顏體字大相徑庭。如「大」、「夫」、「天」等字,在書寫的時候,橫畫、撇畫稍稍左移,捺畫右伸且厚重,對比強烈,打破絕對對稱,富於變化。
三是「正面形象」與「姿態」。顏體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字距行距茂密,富有拙味,給人以正面形象,然而這不等於顏體字沒有姿態,沒有生動的一面。我們透出顏體的方正認真的體會體會,就能看到其楚楚動人的一面。所以我們學習顏體字在注意方正的同時,也要注意每個字的姿態,要體會顏體字氣勢連貫、筆勢飛動的一面。
四是「筋書」與「墨豬」。顏體體態、筆道豐健,以「筋」勝,史稱「筋書」。初學者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筆畫強調粗壯的一面,用筆較重而無力。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謂之筋,多肉少骨者謂之墨豬。」「筋」書給人於力感,有堅韌不撥的感覺。所以我們學習顏體字一定要注意其「筋骨」,切勿過份強調粗壯以成墨豬。
五是「寬博」與「鬆散」。顏體字外緊內松,結字疏朗,有些部首各自獨立端正,給人以大氣磅薄的感覺。但「寬博」不等於「鬆散」,「各自獨立」不等於不相互照應。初學者往往強調寬博,在書寫時刻意過分拉開各部分的距離而使結字失之鬆散,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六是「法度」與「自然」。顏體字法度森嚴,每筆每畫起止有度,非常講究。但我們在強調「法度」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體字「瀟灑自然」的一面。有些初學者筆筆重視法度,書寫十分僵硬,整體視之如力士嗔目握拳,極不自然。其實,只要我們認真的體察,就可以看到顏體字書寫也很瀟灑,給人以「自然」的感覺。
要寫好顏體字,不僅要勤奮練習,更需要體察品味,察其貌,品其神,這樣才能寫出形神兼備的顏體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