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生的學習心態出現問題,老師應該怎樣幫助調整心態呢
當學生的學習心態出現問題時,老師首先應該善於發現問題、其次針對不同類型學生採取相應的方式、最後密切聯系父母共同作用,及時做好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的工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學習心態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當學習心態出現問題時,一定會影響學習效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發展的促進者,所以在學生的學習上,教師承擔了義務重要的責任。
⑵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範文一: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x0d\x0a\x0d\x0a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家長的一項重要任務。\x0d\x0a\x0d\x0a在小學階段,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x0d\x0a1、邊寫作業,邊吃東西,邊看電視,一心多用。\x0d\x0a2、寫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x0d\x0a3、沒有記錄作業題目習慣。\x0d\x0a4、缺乏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丟書落本的事常有發生。\x0d\x0a5、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總希望家長告訴怎麼做。\x0d\x0a6、家庭沒有嚴格制定出作息時間表,導致學習效率低下。\x0d\x0a\x0d\x0a只要老師、家長平時嚴格要求,耐心引導,我想學生會克服這些不良習慣的。\x0d\x0a\x0d\x0a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授課的情況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商,二是習慣。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稟賦是關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完全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對於一個學校的幾個平行班來說,學生在天賦方面總體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麼,決定這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就只有學習習慣了。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班集體,學生普遍具有主動預習、認真聽講、勤於思考、敢於質疑、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好習慣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x0d\x0a\x0d\x0a一、課前預習\x0d\x0a\x0d\x0a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的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逐詞逐句閱讀相關學習內容,聯系以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深刻理解本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畫出哪些地方不會,並及時做好記錄,為下一節上課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礎。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堅持預習。同時,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相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當作任務來完成,而要將它看作是學習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做記號「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x0d\x0a二、上課認真聽講\x0d\x0a\x0d\x0a上課的時候,課前要准備好所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等,課上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發言,要積極和老師配合,隨時跟上老師的思路和節奏,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分組討論的問題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同時,要養成一個善於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要記錄學習的要點、學習新得、以及老師對教材的補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x0d\x0a\x0d\x0a三、課後復習\x0d\x0a\x0d\x0a課後一定要進行及時鞏固復習,就像牛吃草後要「反芻」一樣,對課上所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哪個地方會了,哪個地方還不會。課後復習一般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總復習,不同的復習階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x0d\x0a平時復習: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x0d\x0a階段復習:主要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系統化。對單元、章節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的歸類,把握重點,弄清新舊知識的聯系,做到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要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能力上一個台階。\x0d\x0a總復習:主要就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缺補漏,解決疑難問題,特別復習一下前面學習中的錯題記錄,達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x0d\x0a\x0d\x0a四、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x0d\x0a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x0d\x0a\x0d\x0a五、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x0d\x0a學生在做作業時,我從來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人靜下心來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我的具體做法是:\x0d\x0a數學,要求孩子看一看計算是否准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看了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啟迪和感想。\x0d\x0a\x0d\x0a六、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x0d\x0a一個學生如果每天能養成記下老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位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老師交待的事情和老師布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的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x0d\x0a\x0d\x0a七、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x0d\x0a\x0d\x0a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x0d\x0a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後,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x0d\x0a\x0d\x0a八、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x0d\x0a\x0d\x0a要求孩子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慣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x0d\x0a\x0d\x0a九、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x0d\x0a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
⑶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情緒調節
01 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室安靜下來
1.嘗試先什麼也不做。靜靜地站著,完全平靜。靠得最近的學生會注意到,漸漸地其他學生也將注意到。在講課之前留出一兩分鍾的時間。
2.不要大聲叫!如果還是沒有安靜下來,請一定要剋制住大聲叫出「安靜點」的沖動。先跟幾個看上去已經准備好聽課的學生安靜地聊上幾句。
3.利用人類的好奇心。有時小聲說話是個好主意!人類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錯過任何事的好奇心。與離你最近的幾個學生小聲說話,剩下的很多學生也將會停止談話,以便能聽到你們在說什麼。
4.先布置一點任務。上課前先找點事情讓學生們做。把這些任務印在紙上發下去,或者是題簽寫在黑板上。
5.不要把學生的混亂當成是對你的不敬。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人類天性,除非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發生。
02 應付干擾
1.接受你也被干擾的事實。想要忽略掉干擾的來源繼續上課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因為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已被干擾破壞。或者他們在注意著你將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於你正在說什麼或者正在做什麼。
2.注意有些干擾事件是不可抗拒的。如此的話,切忌這時不要批評產生干擾的學生或使他們難堪。
3.耐心對待同事。在被同事或其他的老師打擾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即使他們的打擾很不受歡迎,而且也不是因為很著急的事情,但你也一定要輕聲對待來者,千萬不要讓學生看到你有一點點的不耐煩。
4.變干擾為積極的學習經驗。如果可能,從學生的干擾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越是讓他們認為自己的干擾受到了重視,他們就越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5.注意你與學生的距離。離產生干擾的學生近一點。站在學生的旁邊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要大得多。
6.找尋干擾的動機。如果幹擾持續不斷,那可能是學生們厭倦了聽課,希望能有一些更明確的任務。這時要避免「已經開始,就要完成」的想法。
7.准備一些事情讓產生干擾的學生做。就當天的課堂內容准備一些相關的問題,如果需要的話,有學生干擾的時候就要求他回答一個問題。這對應付那些令人氣餒的干擾很有用處。
03 避免班級混亂
1.明文規定班級的一些行為准則。如有可能,讓學生參與制定規章制度。他們越具有主人翁意識,就越能夠遵循這些制度。
2.立即獎勵良好的行為。給他們一個微笑,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語。平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偶爾表現良好時,一定要及時表揚他們。
3.接受學生發出的信號。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改變上課的方式是一種優點,而不是缺點。
4.某個學生製造麻煩時,立即將其轉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這樣一來可以表明你已經注意到問題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這個學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⑷ 學生學習心態出現問題,老師要怎麼幫助調整心態
學生學習心態出現問題,老師要怎麼幫助調整心態?
最先,要更改學生的學習態度,大家就需要改變現狀看待學生的心態.大家需要以十分尊敬的心態看待每一個小孩,由於每一個小孩全是自然的精粹,是人,對寶寶的尊敬其本質便是對他人的尊敬.
因此,大家每一位教師,務必改變以往「我是教育工作者,你是被教育者;我是基礎知識的教給者,你是接收者」那類趾高氣揚,氣勢洶洶的舊思想,真真正正變成學生學習培訓和研究的合作方,
大家都喜愛勤奮好學的學生,或喜愛學習好的學生,但這些品學層面,尤其是在品層面存在的問題的學生,更須要人們的關心,那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文化教育,而關心自身也是文化教育.
⑸ 開學復課後,學校該如何調節學生心理
在疫情期間,學生一直呆在家,他們的情緒緊張會在很長時間後放鬆。雖然每個人仍然關心疫情的發展,但他們的整體壓力已經減弱,所以他們的情緒緊張也有所緩解。當學生返校時,學習壓力會明顯增加不少。這時如果他們的情緒仍然不夠激動,在應對學習壓力時就會出現情緒緊張的不匹配。此時,學生需要盡快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他們才能獲得更高的情緒,並對學習投入更多的熱情,這樣他們才能盡快彌補學習任務的延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然而,潛力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需要一些相應的條件。在返校階段,學生不能忽視他們潛在的適應性。由於前一階段的特殊情況,學生可能無法保持以前那種最好的學習狀態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利用和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盡快提高學習的節奏和效率。如果學生在返校後有各種心理問題和其他心理問題,他們可以尋求幫助,盡快調整自己的認知、情緒、行為和身體反應,從而成功克服疫情後返校的適應問題。
⑹ 校園學生覺得生活沒有激情,該如何調整這樣的心態
有很多同學認為上學的時候是特別沒有激情的,每天在學校跟家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非常的乏味,想要調整一下這種心態。其實這種心態是非常正常的,雖然有時會影響學習,不過只要能夠調整好心情,將這種心態轉變過來,把學習成績給提高,那也沒什麼關系。
在家裡可以讓父母來協同自己完成一些學校的任務培養內心責任意識。如果內心實在有些浮躁,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心態,不要讓消極的心態越來越深,從而影響到自身的身心健康。
⑺ 職業教育學校的老師面對學生們懶散的態度,應該如何調整心態呢
生升入初三以後就會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雖然不比高考那樣緊張壓抑,但能否上一個好高中,對於學生的學業發展和前途規劃都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學生的課業壓力在逐漸減輕,為了消除應試教育的弊端,教育部不想讓學生承擔過重的學習壓力,以至於頻繁地出台各種政策,為的就是讓學生在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但減負不代表可以變得懶散,畢竟學習才是學生的主要任務,部分學生上了初三之後,依舊很散漫,在學習備考中沒有緊張感,完全沒有應對中考的概念,面對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學生卻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令家長感到擔憂。
家長在學生備考時還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首先,家長不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要及時引導學生走回正軌,不可掉以輕心。其次,家長不可以非打即罵,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改正錯誤,反而會影響親子間的關系,嚴重時還會讓學生更加叛逆,甚至會誤導其崇尚暴力。
再者,家長要有耐心,提成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要看到學生的努力。最後,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比起學習,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是重中之重,家長要分清主次,只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
⑻ 怎麼才能調整學習態度
一、調整學習態度的步驟
1、要習慣適應新的變化。
全新的學習環境,更強的競爭壓力,讓學生更加難以應付,這種新變化,學生應該主動適應和調節,不能被動接受,不做積極應對。
2、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體驗。
學生應該懂得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有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自己更優秀、更強大。
3、要有樂觀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新知識和新事物的學習領會,一定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習不乏味、不枯燥,通過自己的調節讓學習充滿樂趣。
4、要有奮起直追的勇氣。
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排在後面,學生也不要放棄,要知道學習的道路很漫長,永遠不能鬆懈,只要有勇氣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越學越好,直到取得成功的那一天。
5、通過說服,轉變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學習是永遠無止境的,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應該學習,而且,無論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從現在開始努力,將來一定會學有所成。
6、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端正的學習態度,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既不是一個任務,也不是給老師或者家長學的,而是給自己學的,讓他們能夠為自己努力,這樣以來,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
7、不要全為應試而學習。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習要多學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整天都學習書本知識,完全為了考試而學習,將來會收到極大的局限,還要提倡學以致用才好。
二、學習態度
1、學習態度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准備狀態。它通常可以從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況、情緒狀況和意志狀態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說明。
2、學生的學習態度,具體又可包括對待課程學習的態度、對待學習材料的態度以及對待教師、學校的態度等。認識成分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或所學課程的一種帶有評價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它反映著學生對學習的價值的認識,它是學習態度的基礎。
⑼ 學生學習心態出現問題,老師應該怎麼幫助調整心態
對學生來說,自發學習的內在動機比外部條件的鼓勵或其他方面有更多的學習促進作用,因此,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慾是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課題。那麼,作為一線教師,我可以分享以下經驗供你參考。作為教師,要從自我檢討開始。遇到不喜歡學習的學生,或者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首先要作為老師在感情上保持冷靜,不要對那個學生懷有極端的感情,心裡要愛學生,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分開對待。
可以開展相關的班會或班級集體活動。為了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自己意識到知識探索的動機或學習態度對人生的重要影響,從而形成良好的反風和反凝聚力。作為一名教師,很難讓所有學生積極努力學習,但我們只能摸摸自己的良心,盡全力成長,讓所有學生在自己的課上有所收獲。約翰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