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中國是怎樣保護文字的
擴展閱讀
買了文件夾可以如何收納 2025-09-18 09:38:11
什麼可以驅蛇 2025-09-18 09:29:58

中國是怎樣保護文字的

發布時間: 2022-12-13 19:29:50

❶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為何我國的漢字依然是象形文字

漢字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根基,誕生於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並由此開始了自身綿延數千年的傳播歷史。同時,漢字還對東南亞進行了輻射,傳播到了日本、韓國等地,為他們的文字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漢字作為當今世界中唯一保留的象形文字,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它之所以可以如此穩定地存在,具體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其一是穩定的農耕生活讓漢字得到固化;其二是對外來入侵的抵抗保護了漢字的發展。

一、穩定的農耕生活讓漢字得到固化

中國長期以來都過著穩定的農耕生活,這在根源上就保障了漢字的發展基礎,首先固定地帶的交流,對於文字的需求會更高,讓文字能夠更早的出現;其次,甲骨以及之後的竹簡、紙張都讓漢字獲得一種依憑,能夠通過記錄而獲得固化。

同時,漢字及早地固化,讓漢字難以被改變,於是即便有女真、滿族、蒙古族的統治,他們在文字領域上往往是被漢化,他們自身的文字反而被拋棄。而其他的文明古國,往往因為自身的滅亡,導致了象形文字的滅亡,中國歷史的綿延,極大地保護了漢字。

❷ 如何避免漢字的濫用

應重視法定依據和現實需要。
漢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是傳承歷史與文化的載體。然而,信息時代的到來,漢字書寫應用情況不容樂觀。提筆忘字,或張冠李戴,或別字連篇,如咳(刻)不容緩、飲(引)以為榮、騎(奇)樂無窮、一戴(代)天驕等。筆者以為,漢字的書寫正步入尷尬的境地,這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首先,規范漢字書寫。這一點,學校要作出表率。教師身體力行練習「三筆」字,寫出規範字。強化學生手寫訓練,記牢漢字,對漢字書寫有必要嘗試等級達標,提高書寫水平。其次,重視語文教育。應將語文教育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英語水平低就拿不到文憑或職稱,漢語水平低照樣拿文憑??進行漢語水平測試已勢在必行。第三,發揮媒體示範作用。電影、電視、網路、報社要發揮帶頭示範作用。拒絕不規范語言,糾正公眾場合不規范用字。正確使用漢字,杜絕錯別字。設立「中國漢位元組」如何皋利民近年來,韓國開展了一連串文化活動:向聯合國申報「活字印刷術」;搶注江陵端午祭文化遺產;最近,又將漢字申遺,中國人再次驚詫。中華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筆者以為,應設立「中國漢位元組」。漢字是我們祖先最偉大的發明。如果沒有文字,中華民族將處於一片茫茫黑暗之中。但這偉大的發明為何趕不上這樣節那樣節?設立「中國漢位元組」,加以發揚,傳承和保護。曾記得從小學到大學課程都開設寫字課,並排入課表。近來,從前的漢字圈國家開始有了重新恢復使用漢字的需求與熱情,漢語熱和孔子學院使漢字又一次的大步走向全球。據此,所開設的漢字寫字課要鋼筆書法和毛筆書法並重。

❸ 怎樣保護漢字的文化不被消失

這東西不用保護,只要有說漢語的,有中國人,漢字的文化就不會消失。何況文化已經形成一個大概況,足以影響人,五千年所構築的文化傳統和底蘊,哪能那麼輕易就消失或者被破壞。呵呵,我想你是擔心現在文學的沒落和英語的普及,這些阻擋不了文化的,文學沒落但並不代表會消失,因為每天還有使用漢字的人;英語的普及不會沖擊漢字,因為使用漢字的傳統和習慣已經根深蒂固。

❹ [急]歷史問題!古老文字為什麼會消失中國文字為什麼能沿用至今,一脈相承

只有漢字一直沿用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為什麼呢?

文字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的古文字都是由圖畫演變出來的,象形字就是最早的文字。但是,象形字只能表現有形可像的物體(嚴格講,應該說象形字只能記錄表現有形可像的物體的詞),對那些抽象事物和比較復雜的事物,就無法用象形的辦法加以表現了。怎麼辦呢?最初,人們就利用一些簡單的記號來表現抽象的事物,利用已有的象形字稍加改造的方法來表現比較復雜的事物,或組合幾個象形字表現更加復雜的事物。用這些辦法造出的字,都是表意字,即用字形表現詞的意義。用這樣的方法雖然可以造很多字,但畢竟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當社會發展到必須記錄整句整句的語言時,他們只能用同音(或近音)替代的辦法,即用一個與要寫的詞聲音相同的字去臨時替代。這個被借的字雖然在意義上與要寫的詞並無關系,但由於兩者聲音相同(或相近),當人們日後再看到這句話時,由於有上下文的作用,它仍能提醒人們它所記錄的是哪個詞。在古漢語里,這個方法叫做假借。假借的方法使用多了,人們自然會發現:造字不僅可以從詞義上著眼,即用字形表現詞的意義;還可以從詞的聲音著眼,即用字形表示詞的聲音。當人們自覺運用這個方法時,就是在造表音字。用一個現成的字(或對它略加改造)去代表某一個語音,是一個很自然很容易的方法,很多民族都可以使用。不過,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感受:使用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之民族,會覺得很方便;使用多音節詞為主的語言之民族,有時會覺得不太方便,因為一個詞需要用多個字去記錄。不過,這只是開始階段的感受;這一階段過後,人們會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以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由於詞義引申和假借的結果,同音詞必然多,而表音文字不能在字形上區別同音詞。為了防止誤解,他們可以把原有的單音詞作為詞干,用加不同前綴或後綴的辦法區別同音詞。加的語素不多,問題解決得很好。這個辦法於是就廣泛運用起來,結果是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變成了多音節詞為主的語言。多音節詞為主的語言,每個詞要用多個符號去記錄,開始會覺得不方便,於是就把符號加以簡化,用的時間長了,會覺得這個問題不大。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摸索,表音文字經過反復的改進,有的保持了音節文字,有的則發展為音素文字。由於任何詞語都有音,用表音方法可以為所有詞語造字%A

❺ 歷史上我國有哪些保護漢字文化的措施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隨著中國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習中國的文化,那麼漢字就只是第一步。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一些外國人確實表現的還不錯。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經過了幾千年的不斷演變,最終基本形成了七種字體: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甲骨文

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 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現在在全世界都颳起了一陣「漢字熱」的風氣,有的外國人對漢字的了解和學習都比我們多,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並繼承老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呢!!!

❻ 為了保護傳承弘揚漢字文化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寫作思路:可以寫上好語文課,學習語文扎實的基本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百詞聽寫、朗讀比賽、演講比賽、徵文大賽等。說寫普通話,創設良好說寫氛圍,提倡學生收看電視節目中的漢字聽寫比賽。

正文:

享譽世界的中國漢字文化在信息時代正面臨著潛伏的危機,如何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找回漢字書寫樂趣,從小珍惜寶貴的文化遺產,提高全民的漢字水平,是勢在必行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需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

1、上好語文課,學習語文扎實的基本功。

對照語文課程標准,注重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在實踐中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升語文素養。同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比如百詞聽寫、朗讀比賽、演講比賽、徵文大賽等。通過開展類似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良性健康競爭的意識,既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又檢驗了學生實際運用水平,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說寫普通話,創設良好說寫氛圍:

提倡學生收看電視節目中的漢字聽寫比賽,如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新聞聯播等益智類節目。結合普通話宣傳,在全校倡議讀書活動,開展讀書交流會等,營造書香校園,有益於學生受到良好文化品位的熏陶,提高文化素養。

❼ 如何肩負起保護我國漢字文化責任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是我們的書寫語言,也是我們的書面文字,它是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現在使用漢字的頻率是越來越少。多人不會寫漢字,不會讀漢字。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肩負起漢字的文化責任,在學習方面我們要寫規范的漢字,讀規范的漢語語音。積極弘揚我國的漢字的文化,把中國的漢語言文化推向世界。

❽ 怎樣用實際行動維護漢字的尊嚴

維護漢字的尊嚴同維護其他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的尊嚴是一樣的,首先要端正態度,不拿漢字開玩笑,對漢字使用的規范性不將就。當發現漢字使用不規范的行為時,主動去制止,並探究正確的用法,向不了解的人進行知識普及。
另外,注意不要矯枉過正。目前網路上有很多流行語,是借用諧音或其他手段對原有詞語的幽默化解讀。對於這種信息,其實不必過於焦慮,也不用完全批判,只要確保大家並非無意識的誤用,而是在了解原意的基礎上進行加工,一笑了之而已即可,不必上綱上線。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處在學習階段的小朋友們的引導,務必告訴他們正確的漢字和表述,避免他們過於頻繁接觸網路用語而不了解正確用法。

❾ 如何保護藏語言文字的想法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保護。
1、立法保障。提倡對藏語文保護與發展不能僅限於政府的行政行為,而是應該有法律的保障,一部藏語文學習、使用和發展的正式法規將會成為一次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史上的一次飛躍。
2、藏族有志青年各顯神通,促進藏語言的保護與發展。面對藏語逐漸成為弱勢語言的窘境,西藏青年志士不斷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借國內外保護和發展民族語言的經驗,做出一些貢獻和成就。比如,開通西北民大雪域文化網、中國西藏信息中心藏文網等藏文交流網站,開創了藏文網路媒體:設計各種網路藏語交流群體,互相分享藏語文知識:設計各種藏文輸入法,實現藏文與計算機信息化的結合:積極推行實現統一字體、積極使用國際標准編碼藏文字體,大力提倡使用國際標准編碼的藏文字體Himalaya版,使得藏文排版、藏文電子郵件收發、藏文網站建設、課件製作等等領域的藏文處理能已力達到與英文和漢文相同的級別,促進藏語言文化的交流與藏文化的信息化。
3.開發網路技術,實現網路資源與藏語文教學的完美結合。隨著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西藏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條件不斷得到改善,藏族老師的整體素質也得到顯著提高。民間機構通過利用網路技術,建立藏語版的網路資源,給學校提倡建議使用,並免費給藏族老師教授相應使用技巧,幫助教師更好地利用課件等手段更好地「教」,讓學生藉助網路平台更好地「學」。比如:可利用中國藏族中學網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也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網路資源與藏語文教學的結合,產生了巨大的良性效應,激發了更多學生學習藏語文的熱情。

❿ 歷史上我國有什麼保護漢字的措施

中國歷史上的漢字改革主要有如下:
1,倉頡造字,很多說法是倉頡是一個文字歸整工作者,他只是把原始華夏人類的記號文字整理然後確定標准。
2,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統一文字。把春秋戰國之前各國的文字,都統一為秦朝小篆。
3,始於秦而興於東漢隸書。隸書方便書寫,始於秦朝,但是秦朝太短,還沒有來得及推廣就滅亡了,西漢與東漢是隸書興盛的王朝。隸書的興起,方便書寫,普及了中國文字。為中國文字之後世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後來的,楷書,行書,草書,都是隸書的變種形。
4,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推行的簡體字。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字。這也是全國性,政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