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響的高中低頻應該調在多少頻率好
每個人欣賞水平和角度不一樣,沒有什麼標准,主要是看自己。
人耳的聽音范圍,也就是人能分辨出的聲音范圍,正常的成年人在60Hz~20kHz。符合工業標準的音響設備,其頻率響應為20Hz~20kHz。
正常人對低於60Hz或高於18kHz的聲音已經非常不敏感,家庭影院等所謂「超低音」都是對100Hz以下的音頻信號單獨處理放大的,並非真正的低頻。
頻率響應是一個范圍,下限越低越好,最好不高於20Hz,上限越高越好,最好不低於20kHz。
音響系統頻率的判別
音響系統的頻率特性常用分貝刻度的縱坐標表示功率和用對數刻度的橫坐標表示頻率的頻率響應曲線來描述。當聲音功率比正常功率低3dB時,這個功率點稱為頻率響應的高頻截止點和低頻截止點。
高頻截止點與低頻截止點之間的頻率,即為該設備的頻率響應;聲壓與相位滯後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分別叫作「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合稱「頻率特性」。
這是考察音箱性能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音箱的性能和價位有著直接的關系,其分貝值越小,說明音箱的頻響曲線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
㈡ 音箱頻率曲線,怎樣通過電子EQ調整
谷點的在EQ加,峰點在EQ相應頻率節點上調低,但是也無法做到很完美的,無論是電子EQ還是DSP.這兩個本身就有一定失真,想保持相位準確就更難,這是其一,其二是音箱的頻率曲線是在實驗室中測得的.實踐中,環境不同,頻率已經有所差異,就是用高端的音頻頻譜議或實時分析儀去測量,也難以做到實驗室的准確性,畢竟音頻實驗室的器材和條件不是普通人或公司所能承受的.而且量產時產品也有一定的差異性.要求高的最好還是別用EQ或DSP這類東西.骨灰級老燒都喜歡原音.盡可能忠實還原原來的聲音,才是最高境界,DSP或EQ只是讓玩法及口味多樣化而以.
㈢ 音箱的頻響范圍加多少DB和減多少DB都是在均衡器或出理器里調匹配的嗎按這組音箱數據應該怎麼調啊
頻響范圍這個參數指的是在標准電平聲壓級下音箱所能播放的頻率響應范圍,是作為一個參考參數來看的,並不是根據這個在處理器或者均衡器上加減參數。
通過均衡器或者處理器是要根據實際的頻響曲線的缺陷來進行優化的,而且根據擴聲環境的不同,頻響曲線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㈣ 音響中的「頻響曲線」(2)
音響中的「頻響曲線」
反過來說曲線平直,曲線平直就是系統或設備對輸入信號中各個頻段的音量強弱的還原度高。作為音響,這只是個基礎性的指標,但是也是很重要的指標。比如一個音量還原度好的音響系統,輸入的音源信號本身高中低等等各個聲部音量比例和諧(比如錄音大師錄制的音樂大師級的作品,好像什麼發燒天碟之類的。),通過音箱還原出來自然就感覺和諧。如果輸入的信號是個只會狂喊亂叫的卡拉OK級別的歌手演唱的歌,原本就唱得就高中低音不和諧,從高還原度的音響系統出來那自然也不和諧。但是,還原度不好的系統,比如頻響曲線在低頻突起,中高頻又有點凹陷的,可能把原本不是很強的貝司變強了,把本來該強的小號變弱了,播放原本各聲部音量和諧的作品可能變得不和諧。但是,如果碰巧碰上本來把樂手把該強的貝司音彈弱了,或者把本來該弱的小號音吹強了的情況,負負得正,播放原本音量不和諧的作品,用這種還原度低的音箱可能反倒比還原度更高的音箱更和諧動聽了。
另外, 對於音響產品而言,其實不光是音箱,功放、調音台以及其他周邊設備,都有頻響曲線。按照工業標准,都要求這些設備在未做調整的`情況下,都要有平直的頻響曲線,目的就是要求這些設備首先要盡可能對信號的特性中的音量強弱保持忠實還原的態度。假若你使用的均衡器,在沒有調整,推子都打平的情況下,頻響曲線就在80赫茲的地方高了,在1000赫茲的地方又低了,你還會要它嗎?
怎麼從音響的頻響曲線上看靈敏度?
1. 靈敏度是在一定的輸入電平(功率)下,該設備在一定位置上所產生的聲壓級。
2. 頻率響應,功率放大器輸出滿功率時對不同頻率信號的放大倍數曲線,良好的功放應對音頻范圍內的信號具有一致的放大倍數,即平坦的頻率響應。
通常來說靈敏度測量會取1KHz這一個輸入頻率來看,而頻率響應會從20Hz到20KHz整個頻段來看,所以如果非要從頻響曲線去看靈敏度的話,可以分以下兩種情況:
1. 如果整個頻響曲線還比較平坦的話,那麼在相同輸入時,曲線的Y刻度大,則靈敏度越大;
2. 如果整個頻響曲線不是很平坦,那麼就重點觀察X軸為1KHz這一個點就好了,同樣的輸入時,Y刻度越大,則靈敏度越大。
耳機與頻響曲線
通過頻響曲線看耳機的好壞不太容易。
耳機音膜中心為低頻邊緣為高頻。
頻響曲線的低頻端為下降趨勢,為了獲得更多的低頻動能,因此耳機中心的球形設計是為了增大他的表面積而獲得低音,耳機中頻的頻響曲線比較平坦,是因為音膜表面的螺旋狀紋路。
耳機高頻端的頻響曲線上有一個大鋸齒,是因為音膜邊緣有一個軟環 是為了增加音膜彈性,因此軟材料的共振頻率下降,過了軟環到了粘接邊緣材料變硬,共振頻率上升,形成一個大鋸齒。每個耳機都有無法避免。
耳機高頻端的頻響曲線上有很多小鋸齒,音膜支架和音膜邊緣粘接有毛刺。和耳機製造工藝有關,如果支架和音膜一體化就不會有該問題。
知道了上述情況,我們在選擇耳機時注重他的頻響曲線,低端增益要大,高頻端小鋸齒要少,中頻要平。
音質與頻響曲線
影響音質的因素太多了。
首先來看看什麼叫音質。音質指的是實際聲波與原始波形的接近程度,即回放出來的實際聲波與原音頻文件所保存的波形越接近,則音質越好。假設有一個音頻文件 A.wav,又有一個理想的錄音設備,它可以將空氣中的聲音毫無損失地錄下來,存為 B.wav,則這個 A.wav 與 B.wav (從時域和頻域上都)越接近越好(更多請閱讀本站原文:何為音質?!)。
對一個系統(設備)來說,幅頻響應和相頻響應在一起才構成整個系統的響應,而一般說的頻響曲線只是指幅頻響應。
一個音頻文件從手機里播放到被人聽到需要經過哪些影響音質的過程。大致過程是這樣的:音頻文件 -> 操作系統的混音器(Mixer)-> 操作系統 DSP 演算法(音效、重采樣,可能會用到 DSP 晶元)-> DAC -> 放大器 -> 耳機/音箱 -> 空氣 -> 人耳。
鑒於空氣和人耳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只研究到音箱/耳機出來的聲音。這前面幾乎每一步都會影響音質。
首先是操作系統的混音器,它負責的是將系統內各個播放聲音的程序混合到一起,從而可以使各個程序同時發聲而不會出現一個程序將輸出設備獨占而其他程序不能發聲的情況。表現在代碼上也就是做加法,把各個程序的輸出加起來。如果只有一個程序在播放音樂那還好,但手機還要處理鈴聲和提醒聲音等。加法是怎麼做的呢?這取決於演算法。如果是定點的加法,為了保證加完的值不會溢出,會先對兩個數據進行右移再相加。浮點的情況更為復雜,而且因為現有大多音頻文件都是 16 位定點格式,所以還要經過定點浮點之間的相互轉換,這個過程也會損失精度。總之,程序會通過犧牲精度來換取動態范圍。而如果只有一個程序在輸出呢?別忘了還有個調節音量的東西吧,那個就是給波形上的每個點乘以一個增益值(gain),乘法過程也是會有精度損失的。總的來說,混音器這一步的精度損失無法避免。但手機上除了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間都是浮點運算的,精度的損失一般不會超過 -90dB,一般是聽不出來的。
然後是 DSP 演算法部分。音效(低音增強、增加空間感等)這一部分是主觀性的,不屬於「音質」的范疇,就不討論了。假設所有音效都已關閉,那唯一剩下的就是重采樣。對手機來說,重采樣的存在是由於一個 DSP 晶元往往只支持一種輸出采樣率,或者 DAC 只支持一種輸入采樣率,而大部分情況下這個采樣率是 48kHz。這是由於如果要支持不同采樣率,特別是像 44.1kHz 和 48kHz 這種不成整數關系的采樣率,需要配備頻率不同的晶振。由於各種原因,晶振產生 48kHz 的時鍾頻率更容易。然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目前的大部分音樂都是 44.1kHz 的,因此會經過一個 44.1kHz->48kHz 的重采樣。非整數倍的重采樣是會大大損失精度的,不要以為采樣率變高了音質就會變好。不經過重采樣直接輸出的才是最好的音質。重采樣對音質的影響取決於重采樣演算法,劣質的演算法可以導致嚴重失真。
㈤ 家庭音響設備有哪些調試步驟
當消費者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音響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對音響進行安裝調試。那麼大家知道家庭音響設備有哪些調試步驟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前方聲道音響的安裝
前方聲道由兩只主音響和一隻中置音響組成,簡稱LCR聲道。這三隻音響需要負責軟體中大部分的聲音。因此,在安裝時顯得十分重要。根據THX的範例,LCR音響最佳的安裝方法是將三隻音響安裝在同一高度,並與收聽者坐下時的耳朵高度齊平,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音場以及正確的人聲對白定位。不過,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的家庭環境來說並不一定具備這樣的條件。
對於沒有使用透聲幕或者使用電視機的消費者來說,就不能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安裝了。但是可以嘗試把中置音響安裝在顯示設備的上沿或下沿,然後再對音響的輻射方向進行調整。不過,這種做法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就是中置音響的安裝高度與L、只聲道音響之間的夾角不能大幹10度,以免破壞人聲對白的聲像定位以及聲場。
除了上述的安裝方法外,用戶也可以嘗試將LCR聲道的音響同時安裝在顯示設備的上沿或下沿。然後,再對三隻音響的輻射方向做相同的調整,這樣也可以獲得一個理想的前方聲場。
環繞音響的安裝
現時市面上銷售的環繞音響有偶極輻射式音響以及傳統的直接輻射式音響。而對於現時7.1聲道AV系統來說,則需要使用4隻環繞音響。一股情況下,可以配置4隻偶極輻射式音響或者4隻直接輻射式音響,又或者側聲道採用偶極式音響,後置聲道則採用直接輻射式音響。這些音響安裝時也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直接輻射音響與前方LCR聲道一樣將輻射方向指向聆聽位置,對於偶極式音響則需要將音響的.「零區」指向聆聽位置。
在音響的安裝高度方面,根據THX的範例,安裝的高度大約在1.8m-2.2m之間,那麼這時候消費者就需要利用音響支架將音響固定在牆面上。因此,消費者可以到電器城售賣機架的商鋪買一些合適的音響支架來對音響進行安裝。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支架,可以考慮根據自己的音響來定造一個,只是成本會相對高一些而已。
超低音音響的設置與擺放
超低音音響主要是用來彌補主音響的低頻下限不足而設的,同時,它還可以起到增加低頻能量的作用。所以,消費者在使用之前必須設定好AV放大器的低頻分頻點。而在設定分頻點時,應根據你所選擇的音響進行設定。例如,所選擇的是M&K、亞特蘭大等有THX認證的家庭影院音響時,那麼可將分頻點全部設定在80Hz。至於其它音響,你必須根據每隻音響的低頻響應來設定每個聲道的分頻點。分頻點設置完成後,就可以對超低音音響進行擺位。
那麼超低音音響擺在房間中哪個位置比較適合呢?由於80Hz以下的低頻幾乎是沒有方向性的,因此從理論上說,超低音音響可以隨意放置在房間中任何一個地方。但實際上消費者需要嘗試將超低音音響放在房間中不同的位置來試聽,以找出最好效果的放置點。而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將超低音音響放置在前方。
音響系統的總調試
音響系統的整體調試。首先量度出每個音響到人耳之間的距離(一般以高音單元到人耳之間的距離為准),並將測量的距離值輸入到AV放大器中。然後消費者在聆聽位置上利用聲壓計測量出每個聲道的輸出聲壓,並根據讀數對AV放大器裡面各聲道的輸出屯平進行獨立的調整,讓每個聲道的聲壓達到80dB的參考聲壓值。那麼音響設置就基本完成。
當完成上述的兩個步驟後,其實對於大鄗分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已經算得上是完成了基本的調試。但是對於部分追求更好效果的消費者來說,可以推薦使用均衡器來對房間的頻響曲線作修正。在聽音環境相對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使用均衡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使用均衡器之前,首要條件是要了解自己房間的頻響曲線。然後,再根據房間頻響曲線在均衡器上作相應的衰減或增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調整均衡器的時候不能過度凋整。這是因為調整均衡器中相應頻段的增益,實際上就是提高了某個頻率的輸出屯平,如果某個頻率調整了過多的增益,會令放大器因前端給於的電平過大而導致燒壞,所以在調節時要慎重。
總結:
通過以上詳細的分析與指導,相信大家知道了很多關於家庭音響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的知識。希望以後大家在更了解自己所購買的家庭音響的基礎上,對家庭音響進行不斷調整,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㈥ 音響中的「頻響曲線」
什麼是頻響曲線?頻響會不會影響音質?頻響又是為什麼會影響音質?作為一名合格的音響師對這些的了解也是必要的,並且可以有助於我們平時中對設備的選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頻響曲線”?
“頻”指“頻率”,在聲音表現中同“音調”;“響”則可以看作是揚聲器系統(機械和電性)對輸入電信號中“頻”轉換成聲能的響應。而這種響應,由麥克風接收並經測試儀器運算後以dB SPL對數值的形式呈現出來。當很多個“頻”的響應值連在一起,就成了有峰有谷的“曲線”,這種曲線稱作為頻率特性響應曲線,簡稱頻響曲線。
頻響為什麼會影響音質?
一方面,人耳有心理聲學的掩蔽效應,這個效應簡而言之就是不同頻率及不同的響度會相互影響,一部分聲音的疊加,會導致另一部分聲音無法聽見。 表現到重放系統,如果頻響不夠平,或者不同頻率變化幅度過大,就會導致有部分本來應該聽到的內容聽不到。這就是細節的丟失。
另一方面,不同頻率的頻響不同,會導致聲音呈現出非原義的表現形式。比如,一段音樂,本來是笛子和古箏交相輝映珠聯璧合的,如果笛子那個頻段頻響過高而古箏那個頻段頻響較低,就會導致不和諧的情況發生。很惱人的感覺就會出現,本來好聽的就不再好聽了。 很多人都說頻響對音質無意義,但如果沒意義我們為什麼需要這個指標?而且這個指標為何如此重要,那麼多喇叭廠花大價錢大成本去測自己的頻響曲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仔細想過其中的原理和意義了么?
從另一個方面說,單單從頻響曲線,就得出音質好的結論,也是不嚴謹的。否則僅僅一個測試指標就夠了,音質的評判標准實在太多以至於我們現在都無法用純客觀的指標去衡量和判斷音質到底好不好,好到哪兒,以及有多好。這是音頻工作者的無奈之處,也是音頻的迷人之處。
音箱與頻響曲線
音響系統或音箱產品的頻響曲線是否要求平直?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爭論,爭論的焦點往往在於:好聽的不一定平直,平直的不一定好聽。
音箱或者音響系統的頻響曲線要求平直,到底是為什麼呢?
音箱或者音響系統的頻響曲線平直,其中的含義在於告訴用戶,這個音箱或者系統,在某種條件下,對於輸入進來的信號,在各個頻段上的表現力(也就是對不同頻段聲音的增益量)都是大致相同的,既不突出(提升)哪些頻段,也不虧待(衰減)哪些頻段。你原來是多少,我就給你表現出多少。而曲線不平直的音箱或者系統呢,就是會在某些頻段上的增益量不一致,對某些頻段的表現過強(曲線上突出的地方,增益量大了)或者過弱(曲線上凹陷的地方,增益量小了)。
比方說某個音箱在80赫茲附近的曲線比較突出,那麼就說明,這只音箱對於80赫茲附近的頻段表現力過強了,如果播放音樂,那麼貝司的聲音就會感覺重了。或者某隻音箱的曲線在1000赫茲附近有凹陷,那就說明這只音箱對於1000赫茲附近的頻段表現力弱了,對輸入進來的信號中1000赫茲附近的頻段輸出的聲壓降低了,出來的聲音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頻響曲線的平直度如何,其實就是告訴你這只音箱或者音響系統對於不同頻段的聲音信號的增益量差異。曲線越平直,就說明音箱或者音響系統各個頻段的增益量就越接近相同。但是,音箱或系統對於輸入的信號的各頻頻段增益量相同與好不好聽並不是畫等號的。為什麼呢?因為增益量相同只是表達了對輸入信號中各個頻段的的聲音的放大量相同,比如某個系統對全音頻中各個頻率的增益量都是30分貝,你發出1000赫茲的聲音,聲壓級是80分貝,音箱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就是80+30=110分貝。你發出的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是60分貝,那麼音箱播放出來的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就是90分貝。沒有經過系統放大的時候,你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和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相差20分貝。那麼通過這個對各個頻段的增益量相同的系統,由音箱發出的1000赫茲的聲音和2000赫茲的聲音的聲壓級同樣是相差了20分貝,隊形保持不變,呵呵。但是,如果你這個系統對於1000赫茲的增益過大(曲線上突出了),不是30分貝而是40分貝,而且對於2000赫茲的增益量偏低(曲線上凹下去了),不是30分貝而是是20分貝。那麼原本你發出的80分貝聲壓級的1000赫茲的聲音,通過系統後,就發出了120分貝的聲音,而原本你發出的60分貝2000赫茲的聲音,通過系統後,就發出了80分貝的聲音。經過系統前的1000赫茲和2000赫茲的聲壓級差異是20分貝,經過系統後1000赫茲和2000赫茲的聲壓級差別就變成了40分貝,這就不是原本的差異了,隊形變了,這也是屬於一種失真。所以頻響曲線是否平直,只代表了某隻音箱或者某個系統對於各個頻段的聲音的音量表現是否大致相同而已,而於音質無關。
至於好不好聽,首先你的系統要在各個頻段上的對於輸入信號的增益量要大致相同(也就是曲線盡量平直),這樣才能把原始信號中的各個頻段的聲音大小的比例放大後還原出來,起碼是該強的要強,不該強的就要弱。能夠真實反應聲音的強弱了,這才算是個好的基礎。要想好聽,更重要的是在音質上做文章。音質爛了,再好的系統也是表現出爛的聲音,不信你弄個牛B的音箱,用個幾十塊的MP3輸入到調音台,並且把調音台輸入增益開到頭,播放從網上下載的MP3格式的音樂,聽聽出來的聲音試試。而音質,是內在的東西,就不單單是曲線平直的問題了。曲線平直,只是表達了系統對音量的還原。那麼對音質的還原,估計就是理想化的東西了。比如人家用史坦威鋼琴用DPA話筒錄制的鋼琴曲,要通過音響把質感完全還原出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就好比你聽人家在你旁邊拉小提琴,和你在音箱旁邊聽同樣的人演奏的小提琴曲一樣,就算你用了再好的音響,聽起來總會有差異的。這就牽扯到音質還原度和聲場還原度的問題了,而這些還原度那就不是說誰能用曲線表達了。而音質的高低,那就跟你的用料,你的工藝,設計師的技術和藝術修養有很大的關系了。大師用白玉雕琢的藝術品,跟街頭工匠用石膏倒模出來的東西看起來能一樣嗎?
㈦ 如何改善音柱的頻率響應
音柱是多隻揚聲器經排列組合並同相連接而成的。音柱的指向特性在水平方向與單只揚聲器差不多,但在垂直方向則有很大改善。它在水平方向以波型傳播,但在垂直方向上出現較強的指向特性,形成 「盤子」狀立體輻射效果。
將音柱安裝在舞台台口附近,將這個「聲盤」指向聽眾,聲束以很強的聲能輻射至觀眾廳後排,前排則因揚聲器的豎向距離不同引起的相位差而互相削弱,可能比起單只揚聲器在此處的聲壓更低,這就使得音場的直射聲分布趨於均勻。音柱的水平方向不應「聚束」,應該有較大的水平輻射角,以使得音場在左右方向能比較均勻。
音柱型揚聲器通常指的是4~10隻紙盆揚聲器成一直線排列組合在一起。特色是在傳送水平方向的聲音時,揚聲器的放射角與一個揚聲器的放射角相同,而在傳送垂直方向的聲音時,揚聲器的放射角則隨揚聲器的組合而加大,尤其在高頻率聲音時,音束能夠呈一定方向傳出。
㈧ 音響系統調試有哪些技巧
音響特指電器設備組合發出聲音的一套音頻系統。音響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下面為大家帶來了音響系統調試有哪些技巧,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音響系統通電後還需進一步細致的調整、調試。這些調試工作一般要藉助一些專用的儀器、設備才能很好地完成。常用的儀器設備主要有:音頻信號發生器、毫伏表、雜訊發生器、聲級計、實時頻譜儀;需要測量混響時,則還需要電平記錄儀。
1、傳聲器相位校驗
音響系統中同時使用的傳聲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同相位的。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前需將系統中所有傳聲器的相位都校正成同相的。在使用中由於特殊需要而要求將個別傳聲器接成反相位時,可利用調有台上的相位倒置開關或者插入一段「反相線」。檢驗傳聲器相位的方法很簡單,若兩個傳聲器是同相位的,則這兩個傳聲器指向同一聲源時音量會明顯增加,若兩個傳聲器是反相的,則這兩個傳聲器同時使用音量反而減輕。調整時,可任選一個傳聲器作基準,將系統中所有的傳聲器都與之比較,將相位與之相同的歸為一類,相位與之不同的歸為另一類。將為數較少的一類傳聲器相位進行調整,即把卡儂插上2腳與3腳的接線互換,便可實現相位調整。
2、房間均衡器調整
房間均衡器一般要藉助粉紅雜訊發生器和實時頻譜儀才能精確調整。房間均衡器主要用於對房間頻率特性進行修正和補償。因此在調試時應保證廳堂的環境與實際聽音環境的一致性。另外,房間均衡器的調整,有時需與音箱布局的調整結合起來。
房間均衡器是通過改變信號的頻率特性來實現對環境頻率特性的補償。對頻率特性的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引致相位特性的改變,引起相位失真。當房間均衡器的調整量過大時,尤其是在某段不寬的頻帶中又必須以很大的調整量才可達到均衡效果時,雖然房間的頻率特性被修正了,但因為相位失真的關系,聽感會變得很差,對立體聲系統這種情況將更為突出。在建聲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房間均衡器的調整有時只能在頻率特性與聽感之之間折衷。強求頻率特性的平坦結果有時反而弄巧成拙。最佳的辦法是改進房間自身的聲學特性。
(1)調試過程
①用粉紅雜訊作為系統輸入測試信號,這種雜訊是由白雜訊經過—6dB/oct濾波器後得到的。與白雜訊相比,粉紅雜訊低頻能量較大。因為粉紅雜訊能量分布情況與真實音樂信號較接近,所以常被用作音響工程和音響設備的測試信號。音箱的功率容量一般也用粉紅雜訊來測量。如果沒有粉紅雜訊發生,也可用錄有粉紅雜訊的CD唱片來放送粉紅雜訊,一般中檔以上的激光唱機的頻響可做到在2OHz~20kHz+0.5dB,可以滿足測試要求。
②將粉紅雜訊輸入調音台,調整調音台至標准輸出電平,通常是OVU,輸出電平+4dB,應注意此時調音台上均衡器EQ調為平線,即全部放在零位,對測試信號各段頻率既不提升,又不衰減。房間均衡器各點頻率調節電位器也先暫時置於零位。緩緩加大功放音量調整器可聽到粉紅信號聲,用聲壓計監測,直至廳堂內粉噪信號聲壓級達85dB左右。
③將其測量傳聲器置於廳堂中心位置,頻譜儀上選擇開關置於「OCT」擋(該檔是倍頻程濾波器檔,與粉紅雜訊的特性相對應)。這時實時頻譜儀上的LED顯示就是聽音環境的頻率特性曲線。它越平坦則說明房間建聲的頻率特性越好。
④調整均衡器上各點頻率提升/衰減器,使頻譜儀上頻率特性曲線呈一條直線。
上述調試完畢後,一般還要對均衡器上的均衡曲線「光滑」一下,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均衡器調成鋸齒狀頻率特性時帶來過大的相位失真。
(2)房間均衡器調整要點
①在20~50Hz左右的低頻段以及14kHz以上高頻段,其頻率特性不必強求,尤其是低頻段更是如此。因為一般音箱難似延伸至2OHz,能夠達到40Hz已算是不錯。強求低頻段特性的平坦而提升超低頻,會使音箱因過大的延伸低頻而「失控」,失真加劇。
②房間均衡器的調整應始終考慮到頻率特性平坦與盡量減小相位失真之間的矛盾,而做出折衷的考慮。
③對於建聲環境的頻率特性存在明顯的「峰」和「谷」的情況下,應考慮改變音箱位置和設法改變建聲特性。
④房間均衡器的調整是十分細致的工作,需要多次重復調整才可最終調定。這是因為在調整過程中往往還需對音箱擺位、建聲環境作一些調整,且均衡器在調整時會有相互牽制。
客觀地說,房間均衡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建聲環境的缺陷不可指望完全依靠房間均衡器來解決,其均衡量越小,音質也將越好。在沒有粉紅雜訊發生器和實時頻譜儀的情況下,可按所選用房間均衡器上各個的頻率點,用音頻信號發生器向系統送入同樣幅值的各點頻率信號,用聲壓計測試場內聲壓,並通過房間均衡器的調整。使各點頻率的輸入信號,在場內均產生相同的聲壓級。這種調試方式的實際效果比用標準的粉紅雜訊要差。因此,專業單位應盡可能配置粉紅雜訊發生器和實時頻譜儀。
3、電子分頻器的調試
電子分頻器的調試可以分高、中、低頻單獨進行,其中分頻器在系統中的用途不同,調試的方法也有區別。如果分頻器僅用於低音音箱的分頻,要在讓低音音箱單獨工作,將分頻器的低音分頻點取在150~300HZ之間,適當調整低音清號的增益,感覺低音音量適當便可,然後與全頻系統一道試聽,再進行低音與全頻音量的平衡;如果分頻器用在全頻系統中,就要求准確依照音箱廠家提供的參數分別設定高、中、低頻的分頻點,然後反復地進行各頻段信號增益的調整,直到各頻段的聽感比較平衡後,再參照頻譜儀在各測試點測試的聲壓情況做進一步的微調。
4、延時器的調整
在擴聲系統中使用延時器的目的,除了產生一些聲音的「特技效果」以外,主要是用來防止重音、回聲,改善音響的清晰度。作為這一目的'使用的延時器的調整,應該是以消除不同音箱輻射出的直達聲到達聽音者的時間差為原則。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往往並不要求將此時間差補償到零。首先,這樣做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在某一點位置上實現為零的時間差,則其周圍的位置上則仍然不可避免地會有時間差。其次將不同音箱輻射的直達聲到達的時間差完全補償到零,在聽覺上反而會不自然。因為在完全依靠建築聲學結構自然音響的場合下,聲壓級的均勻分布主要是靠近次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增強作用來實現的,此時近次反射聲與直達聲到達聽眾的時間差反映了廳堂的空間感。當然能量較強的近次反射聲與直達聲的時間差不能超過Hass效應指出的50ms,否則會使清晰度受到很大的影響。調整得當,可獲得更真實自然的音響效果。
5、壓限器的調整
對於壓限器的調試,應該在系統的以上設備基本調走後再進行。一般在工程中,壓限器的作用是保護功放和音箱,使聲音的變化平穩。所以在調試時首先要設定壓縮起始電平,通常不要設定得太低,具體設置應該視各種壓限器的調節范圍和信號情況而定;其次要設定壓縮啟動和恢復時間,通常啟動時間不宜太長,以免保護動作不及時;對設備的保護而言,啟動時間短一些將會更有利。為了有利於在聽感上保持有較好的動態感,恢復時間不宜太短,以免造成聲音效果受到破壞。一般工程中設定壓縮比在4:1左右。這兩項參數的調整總的來說要根據節目的具體情況,以聽感自然,不覺得聲音有明顯的變化為准。要特別注意壓限器中的雜訊門的設定,如果系統沒有較大的雜訊,可以將雜訊門關閉;如果有一定的雜訊,可以將雜訊門的門限電平設定較低處,以免造成擴聲信號斷斷續續的現象;如果系統的雜訊較大,就應該從施工技術方面分析了,不能單獨靠雜訊門來解決。其它設置可以根據不同要求而定。
6、廳堂聲壓級的測定
在上述調試的基礎上,用聲壓計測試進行廳堂聲壓級的測定。採用粉紅色雜訊發生器作為雜訊源,在高、中、低三個頻段分別選取幾個頻點測試,測試的目標就是:在保證信號最佳動態的前提下,經調整使得系統的擴聲聲壓在各點都要達到設計的聲壓級,同時要參考高、中、低頻段各點的情況,再分別對均衡器和電子分頻器略作調整。如果各測試點產壓級的結果價差較大,即聲場的均勻度不好,就應該認真地進行分析和相應的改進。首先要從建築裝飾的施工工藝方面入手,假如這方面有較大的缺陷,從而影響聲場的質量,那就應該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假如裝飾方面沒有明顯的缺陷,應該從音箱的擺位,指向及安裝的形式方面進行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音箱與建築四面的距離,音箱之間的安裝位置要求,音箱的指向和頻率特性等。
㈨ 線陣雙十二音響調音怎麼調音質好呢
調節音頻處理器即可,首先確定陣列音箱的頻響范圍參數,利用處理器高低切功能,(經過功放機)把相對的音域輸送到不同的單元上,這里不能有錯(錯了效果出不來甚至燒壞音箱單元)。第二步,利用處理器里的均衡功能,把音響的頻響曲線調到相對平坦。這里最好藉助測試麥克風,播放粉噪,利用軟體調節,因為人的聽覺難以察覺微小的曲線變化(除非你相當牛X),同時,利用測試麥克風測出每個音響單元是否存在反相(這里人耳朵也是難以辨別),因為有時候自己線接對了卻反相了,原因卻是因為音響出廠的時候由於工人疏忽接反的(本人遇過好幾次這情況)。到這里基本上就差不多的了,在播放一下測試音樂,細微調一下均衡即可。
㈩ 音箱峰谷調整
將高低音揚聲器,分音器裝入箱體(因為它們都要佔居箱體容積),分音器,高音不用接線,通過音箱接線柱直接將低音單元接入功放,開機放一段小曲,將音量調到你平時喜歡的音量,注意電位器是幾點鍾方位(以後還有功放與音箱的調整,也就是所謂的搭配,有時間再撰文專談這一節。)用萬用表交流擋量一量電壓,(我想數字萬用表大家都有吧,沒關系指針式也一樣量。)。註:音量也是音質的函數。
好,現在,將1K電阻(是為了隔離功放內阻)串入其中一個接線柱,萬用表接在揚聲器端子上,放雨果的400H-1K段的音頻信號,看看萬用表電壓是多少,微調音量電位器使指示值為一整數,(如果電壓值太小,可減少電阻值,其從20歐-1K都可以的,只不過誤差大點,嚴格的說是要用毫伏表的)。
現在,放25H-到1K(1K以上咱們得等到調分音器時再說)的音頻信號,在方格紙上描點作圖,一條阻抗曲線出來了。
有[我的碟]這張CD的朋友可以放那段10H-99H的音頻信號,這可是掃頻,每5秒一赫,描點作圖,圖可媲美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