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word的頁面寬度設置
Word的頁面寬度設置方法如下:
通過頁面設置調整頁面寬度:
- 單擊Word界面上方的「文件」菜單。
-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頁面設置」,調出頁面設置對話框。
- 在頁面設置對話框中,找到「紙張大小」或「寬度」相關選項,將頁面大小或寬度設置為自己所需的值。
- 同時,也可以通過調整「頁邊距」中的上、下、左、右值來間接影響頁面的實際可用寬度。
注意段落設置對頁面寬度的影響:
- 雖然段落設置不直接改變頁面寬度,但會影響文本在頁面上的顯示效果。
- 單擊「格式」菜單,調出段落設置對話框。
- 在段落設置對話框中,選擇「縮進和間距」標簽。
- 注意「特殊格式」下的選項,如選擇「首行縮進」並設置度量值,這會影響段落首行在頁面上的起始位置,但不影響頁面整體寬度。
保存設置:
- 完成頁面寬度和段落設置後,單擊Word界面上方的「文件」菜單。
-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保存」命令,或按下快捷鍵Ctrl+S,以確保所有設置被保存。
注意:以上步驟可能因Word的不同版本而略有差異,但總體流程相似。在進行頁面寬度設置時,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進行調整。
⑵ 最新的公文頁面設置是怎樣的
關於法院商事案件文書版式頁面設置的建議
一、第一步設置版心。
首先選擇【文件】菜單,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頁面設置】。點擊「文檔網格」選項卡中「字體設置」按鈕,在「字體設置」對話框中將字體設置為「仿宋_GB2312」,再將字型大小設置為「三號」,點擊確定。
點擊「頁邊距」選項卡,把上、下、左、右的值設置為:33、32、30、25毫米。
點擊「文檔網格」選項卡,在網格選項中選擇「指定行和字元網格」。並在字元項中將每行的字元個數設置為:28個,在行數中將每頁的行數設置為:22行,點擊「確定」。
最後在【格式】菜單中選擇【段落】,把「特殊格式」和「度量值」的選項分別設置成為「首行縮進」和「2字元」,把「行距」選項分別設置「固定值」和「29」磅點擊確認。
二、第二步設置頁碼。
第一步選擇「文件」菜單→頁面設置→版式標簽→選擇「奇偶頁不同」打「√」;頁眉設成1.5cm,頁腳設成2.5cm。
第二步選擇「插入」菜單→頁碼→選擇位置為「頁面底端」、對齊方式為「外側」。
第三步選定頁碼,分別在頁碼左右各加一條全形方式(輸入法上可切換)的短線(留一半),並將頁碼設置成四號。選定左右線及頁碼。
第四步選擇「格式」菜單→段落→縮進和間距標簽→右縮1字元、左縮1字元。
三、從網上摘抄一個概念,請參考。
1、白體
西方國家字母體系分為兩類:serif(襯線字體)以及sans serif(無襯線體)。襯線字體中文慣用名稱「白體」,而與之相對的,無襯線體中文慣用「黑體」。
serif是有襯線字體,意思是在字的筆畫開始、結束的地方有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會有所不同。相反的,sans serif就沒有這些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差不多。
serif字體容易識別,它強調了每個字母筆畫的開始和結束,因此易讀性比較高,sans serif則比較醒目。在走文閱讀的情況下,適合適用serif字體進行排版,易於換行閱讀的識別性,避免發生行間的閱讀錯誤。
sans serif強調每一個字母,serif更強調於一個單詞。
中文字體中的宋體就是一種最標準的serif字體,襯線的特徵非常明顯。字形結構也和手寫的楷書一致。因此宋體一直被做為最適合的正文字體之一。不過由於強調橫豎筆畫的對比,在遠處觀看的時候橫線就被弱化,導致識別性的下降
常用的serif(襯線字體)字體為Time New Roman、Georgia、宋體、仿宋體。
西文的襯線體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 舊體, 過渡體, 粗襯線體和現代。Times New Roman即是過渡體的代表,Times New Roman為Stanley Morison、Starling Burgess和Victor Lardent共同創造,由Monotype公司於1932年發表,並為英國的《泰晤士報》首次採用。Times New Roman的最初原稿在Stanley Morison的監制之下,由Victor Lardent完成。Times New Roman主要以Perpetua和Plantin為藍本,因此具有許多古老字體的特色,但是在字跡清楚性及成本效益方面卻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計算機一般默認Times
New Roman字體。
2、關於商事案件文書版式頁面設置的建議
根據淄川區人民法院川法發[2010]32號文件的精神,經請教王騰,咨詢閻曉霞、蒲健、曹雪瑩(實習生),並通過QQ群發帖求教、互聯網網路查詢,提出如下建議:
一、第一步設置版心。
首先選擇【文件】菜單,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頁面設置】。點擊「文檔網格」選項卡中「字體設置」按鈕,在「字體設置」對話框中將字體設置為「仿宋_GB2312」,再將字型大小設置為「三號」,點擊確定。
點擊「頁邊距」選項卡,把上、下、左、右的值設置為:33、32、30、25毫米。
點擊「文檔網格」選項卡,在網格選項中選擇「指定行和字元網格」。並在字元項中將每行的字元個數設置為:28個,在行數中將每頁的行數設置為:22行,點擊「確定」。
最後在【格式】菜單中選擇【段落】,把「特殊格式」和「度量值」的選項分別設置成為「首行縮進」和「2字元」,把「行距」選項分別設置「固定值」和「29」磅點擊確認。
二、第二步設置頁碼。
第一步選擇「文件」菜單→頁面設置→版式標簽→選擇「奇偶頁不同」打「√」;頁眉設成1.5cm,頁腳設成2.5cm。
第二步選擇「插入」菜單→頁碼→選擇位置為「頁面底端」、對齊方式為「外側」。
第三步選定頁碼,分別在頁碼左右各加一條全形方式(輸入法上可切換)的短線(留一半),並將頁碼設置成四號。選定左右線及頁碼。
第四步選擇「格式」菜單→段落→縮進和間距標簽→右縮1字元、左縮1字元。
三、幾個問題,請參考。
1、白體。
西方國家字母體系分為兩類:serif(襯線字體)以及sans serif(無襯線體)。襯線字體中文慣用名稱「白體」,而與之相對的,無襯線體中文慣用「黑體」。
serif是有襯線字體,意思是在字的筆畫開始、結束的地方有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會有所不同。相反的,sans serif就沒有這些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差不多。
serif字體容易識別,它強調了每個字母筆畫的開始和結束,因此易讀性比較高,sans serif則比較醒目。在走文閱讀的情況下,適合適用serif字體進行排版,易於換行閱讀的識別性,避免發生行間的閱讀錯誤。
sans serif強調每一個字母,serif更強調於一個單詞。
中文字體中的宋體就是一種最標準的serif字體,襯線的特徵非常明顯。字形結構也和手寫的楷書一致。因此宋體一直被做為最適合的正文字體之一。不過由於強調橫豎筆畫的對比,在遠處觀看的時候橫線就被弱化,導致識別性的下降
常用的serif(襯線字體)字體為Time New Roman、Georgia、宋體、仿宋體。
西文的襯線體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 舊體, 過渡體, 粗襯線體和現代。Times New Roman即是過渡體的代表,Times New Roman為Stanley Morison、Starling Burgess和Victor Lardent共同創造,由Monotype公司於1932年發表,並為英國的《泰晤士報》首次採用。Times New Roman的最初原稿在Stanley Morison的監制之下,由Victor Lardent完成。Times New Roman主要以Perpetua和Plantin為藍本,因此具有許多古老字體的特色,但是在字跡清楚性及成本效益方面卻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計算機一般默認Times
New Roman字體。
2、
頁碼距下邊緣為7mm。
頁腳設置應該是25,頁邊距下已設為32,為保證頁碼距下邊緣為7,所以設為25。
3、
頁碼橫線的插入還有二種。
選擇「插入」菜單→符號→特殊字元→「長劃線」;或者「插入」菜單→符號→直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