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監控硬碟錄像降低分變率及幀率可延長錄像時間嗎
DSP和CMOS技術的演進,DPS採用的是每一個像素單獨曝光和控制技術,加之利用CMOS感測器採集的多幀畫面合成一幅完整圖像的線性疊加,相比於CCD的兩次曝光成像有了更高的動態范圍。從數值上來說,採用DPS技術的CMOS攝像機就目前的處理技術,其動態范圍即可到達120dB甚至140dB。寬動態技術已經成為衡量一款攝像機性能的重要指標。就目前來看,標配寬動態功能,已經成為各IPC廠商的共識。
透霧
隨著近幾年國內霧霾天氣環境的惡化,市場對於透霧攝像機的需求非常強烈,由於光學透霧鏡頭較為昂貴,為了降低透霧攝像機的身價,也為了實現更好的透霧效果,主流IPC廠家都開始在攝像機視頻圖像透霧演算法技術上做研究,演算法透霧可根據物理上霧霾的形成模型,通過局部區域灰白程度判斷霧霾的濃度,從而復原出清晰的無霧霾圖像。演算法透霧能夠保留圖像的原有色彩,同時能夠大幅提升圖像透霧效果。
智能分析
高清網路攝像機從2011年推出的移動偵測、視頻遮擋等兩三個智能分析功能,發展到如今,幾乎所有的主流安防廠家高清網路攝像機標配的智能功能都超過10種,當然目前這些智能功能的標配絕大多數僅局限於中高端行業產品中。按市場業務應用來分,這些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分為如下幾點:
1、診斷類智能分析。高清網路攝像機的診斷類智能分析主要是針對視頻圖像出現的黑屏、模糊、雲台失控、畫面凍結等常見的攝像頭故障、視頻信號干擾如場景變更、物品遺留/消失等進行准確分析、判斷和報警。診斷類智能分析技術實現起來較為簡單,通常這些智能功能都集成在前端,當然後端如NVR也有做類似這樣的診斷類智能功能。
2、識別類智能分析。高清網路攝像機的這項技術偏向於對靜態場景的分析處理,通過圖像識別、圖像比對及模式匹配等核心技術,實現對人、車、物等相關特徵信息的提取與分析。在對車的識別分析應用上主要是車牌識別技術。車牌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停車場出入口、高速公路收費站等地,近些年更是發展迅速:配合交通電子卡口系統,車牌識別技術被大量用於車輛交通違章的抓拍,有效降低了車輛交通違章數量,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3、行為類智能分析。高清網路攝像機該項技術側重於對動態場景的分析處理。典型的功能有:車輛逆行、防區入侵檢測、人員聚焦檢測、絆線穿越檢測、快速移動、人員徘徊檢測和客流統計等。移動偵測(VMD)是該類智能分析中的「早期智能」,VMD依據視頻畫面中像素塊的運動變化來進行判別,由於是二維的圖像智能分析,誤報較高,無法識別移動的像素塊是干擾還是目標,再加上各安防廠家之間的演算法技術差異,行為類和識別類智能分析的准確率普遍不高。
高像素
2010年高清元年推出的還只是720P高清網路攝像機,一直到2012年,主流安企高清網路攝像機還是以130萬和200萬為主,300以上像素還很少。隨著CMOS技術的引入,高清網路攝像機像吃了一劑強心針,在2013年後,300萬、400萬、500萬、600萬、1200萬像素的攝像機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上來,這就是技術的創新帶來了產品體系的創新。在現有「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主流安企中,幾乎高像素成為各廠家的標配,甚至4K成為各廠家的標配。對用戶而言,4K不僅僅是對視覺的體驗和享受,而是4K的解析度是1080P的4倍,如果用4K攝像機和1080P攝像機拍攝相同視場角下的同一場景,4K攝像機會用4倍於1080P攝像機所用的信息量去還原場景,畫面自然更清晰、更貼近真實。從「用」的角度來講,由於4K畫面的信息量是1080P的四倍,基於更多的信息量,就能實現更准確的智能分析,4K一旦大規模部署,智能分析的准確率就能上升一個台階,而且也會有更豐富更令人驚喜的智能應用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