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右枕橫位怎樣調整為頭位
擴展閱讀
男運動可以提高體質嗎 2025-05-10 21:49:08

右枕橫位怎樣調整為頭位

發布時間: 2025-05-10 21:17:46

『壹』 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也是十分的調皮,伸伸胳膊踢踢腿都是小動作,轉身更是常有的。但是寶寶在胎動翻身時很可能就會在橫位不懂了。都知道橫位是無法順利生產的,嚴重的還會有危險。隨意在寶寶胎位出現橫位時一定要注意。那麼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34周胎兒橫位怎麼糾正

胎位和能否順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胎位正才有可能順產。所謂胎位正,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頭位,胎兒頭位代表頭朝下,頭部最先經過陰道分娩出,而頭部是胎兒全身最寬的部位,只要頭部能出來,胎兒的身體也就順勢跟著出來了。出現了橫位可以通過一些按摩手法和睡姿來矯正。胸膝卧位法,側卧位法或是在醫生的幫助下來恢復胎兒的正常胎位。

1、適當運動。橫位一般只是暫時的,到後期會調整過來,出現臀位時孕婦不必緊張,可以聽多活動,做力所能及的勞動,通過母親的各種姿勢的活動,使胎兒在宮內被動的運動,將胎位轉成頭位。

2、改變睡姿。胎兒橫位時媽媽可以改變睡姿來糾正,以往習慣左側卧睡的媽媽,可以換右側卧睡。而原本習慣右側卧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卧睡。同時側卧位的時候腹部下面墊上軟枕。

3、膝胸卧位糾正。一般在32周前發現胎位不正時,孕婦可以自行膝胸卧位,糾正胎位。具體方法是孕婦解去小便,使膀胱排空,松解褲帶,跪於床上。大腿與床面垂直,身體俯向床面。每日2次,每次約15分鍾,連續1周後復查胎位。

4、艾灸至陰穴。可以用艾草熏灸小腳趾外側至陰穴的方法,通過疏通經絡達到自行轉胎。至陰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足小趾指甲的外側大約兩毫米,《醫宗金鑒》《針灸學》里都記載了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

5、手法外倒轉。在妊娠晚期橫位,而且不能自動轉為縱產式,可行外倒轉術,使胎兒成縱產式。倒轉術經腹壁用手動轉胎兒,使不利於分娩的胎位轉成有利於分娩的胎位。但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在B超密切關注的情況下進行,以防臍帶繞頸造成危險。

如何辨別胎方位

胎方位:指胎先露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前後左右的關系

胎頭為最好的也是最容易尋找的標志。胎頭位於宮底,則為臀位;胎頭位於恥骨聯合上方,為頭位;胎頭位於母體腹部一側為橫位。

1、以枕橫位為例。找出胎兒眼眶,其對側為枕骨。如果枕骨指向母體骨盆右側,則為枕右橫位。枕左橫位及枕後位的胎方位以此類推。

當顯示腦中線(大腦鐮)呈水平位時,母體右側方為丘腦,左側呈「等號」的短光帶內為暗區的透明隔腔,丘腦靠近枕部方向,稱為枕右橫位。而相反方向為枕左橫位。若兩眼眶位於母體骨盆前方正中,枕部在骨盆後方,則為枕後位。

2、以臀部為例。找出胎兒骶骨(脊柱腰椎向下延伸)朝向母體骨盆右前側,則為骶右前位。

3、以橫位(肩先露)為例。找出胎兒肩胛骨朝向母體前方,橫位則為肩前位。如果胎頭位於母體骨盆右側,則為肩右前位。

4、以豎產式為例。若聲像圖上顯示胸腔心臟地位置或腹腔胃及膽囊的位置可大致判斷出胎兒的胎先露。

腹部判斷:胃位於左側,膽囊位於右側,根據胃、膽囊及脊柱的響應位置便可判斷胎先露。

『貳』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胎位不正是在分娩過程中導致難產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得到及時而正確的矯正,將會給產婦和嬰兒帶來不良後果。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橫位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1

1、做膝胸卧位來糾正,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每周檢查一次看胎位是否轉正。其姿勢是,在硬板床上,胸膝著床,臀部抬高,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注意做前要空腹、松開褲帶。

2、做外倒轉術來糾正,將腹部子宮底部摸到的胎頭,朝胎兒俯屈的方向回轉腹側,把胎頭推下去,同時將臀部推上來,用手工方法逐漸一點一點地加以糾正。

以後於胎兒頸部兩側墊軟墊子,腹部纏浴巾或棉布,將胎兒固定為頭位,待胎頭銜接後解除。但這一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而且要由有經驗的醫師酌情進行,不可強行倒轉,以免發生意外,該法目前很少應用。

3、針灸是中醫養生保健、治療疾病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之一。當然我國也有利用針灸治療胎位不正的先例了。一般情況下對胎位不正如表現為橫位、臀位、斜位者尤為適用。通常情況下建議那些在預產期前1到2周的孕婦可考慮此方法。

4、中葯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後復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芩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復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付,分2次煎服,1周後復查。

5、取平卧或取坐位,解松褲帶,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陰穴。

6、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鍾。

7、當出現胎動時,立即取胸膝卧位,有利轉胎。

8、孕媽媽跪在床上,採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9、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鍾,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鍾,每日做兩至三次。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2

1、可以用艾條揪兩個小腳趾胛的根部外側至陰穴,每天做一次,每次15分鍾到20分鍾左右,要連續做一周。再用艾條是要離皮膚遠一些,防止燒傷皮膚。在應用這種方法同時可以運用糾正操,效果會比較好。

2、除了用針灸的療法,還可以用中葯治療法,需要用一些中葯,例如車前子烘乾研成粉末,溫水進行吞服,一周後要進行復查,沒有轉正胎位,就再服一次,最多隻能服三次

還會用黨參,黃芪,當歸,白芍,川段,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天一副,分兩次煎服,一周後進行復查。

3、如果不能夠及時的糾正胎位,需要在預產期的一到兩周時間在醫院待產。胎位不正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不一定都要進行剖宮產的形式,會根據骨盆大小,胎位不正的練習,她,而大小產力以及產次的情況來決定分娩的方式。

胎位不正可以用胎位糾正操進行糾正,但這個前提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隨便的運用,否則會對胎兒及媽媽的`生命健康不利。

正常的胎位是什麼樣的

除了上面所說的正常的胎位即胎頭枕前位之外,其他的如臀位、橫位等,都屬於胎位不正。除了正常的,寶寶在子宮里的位置還有很多種呢?細數胎位不正的幾種情況

臀位

寶寶的頭和臀顛倒過來,臀在下頭在上,是臀先露,這種胎位就是臀位。臀位還分為單臀位、混合臀位、不完全臀位等。

單臀位(直腿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彎曲,雙膝關節向上伸直,臀部朝下。分娩時臀部先娩出,可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幾率很高。這是胎位不正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和雙膝都彎曲,好像盤腿而坐,臀部及腳朝下。分娩時寶寶的臀部和雙腳先出來。這也情況在胎位不正中也較多見。

糾正胎位的9個方法3

懷孕九個月胎位不正怎麼辦

懷孕29周的時候,已經到了孕晚期。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懷孕8個月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胎兒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正的。這個時候的胎位,如果不正的話,就需要積極採取措施,避免順產出現困難。那麼29周胎位不正怎麼辦呢?不知道的趕緊看過來哦。

一、胎位不正是怎麼回事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如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是胎位不正,而在八個月時大約只有8。8%是胎位不正,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上下是胎位不正,這表示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位成為正常的頭在下的產位。

大約百分之三的准媽媽可能在懷孕九個月時發現「臀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坐胎」。由於坐胎可能會引起胎兒的生產困難、母親發生產傷、胎兒可能是畸形兒、子宮可能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

所以一旦發現「坐胎」,也就是胎位不正,就必須與醫師討論何種生產方式是最佳的選擇。

二、胎位不正,准媽媽該怎樣面對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如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是胎位不正,而在八個月時大約只有8。8%是胎位不正,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上下是胎位不正,這表示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位成為正常的頭在下的產位。

三、胎位不正怎麼辦

在產科的處理方面是以九個月直接剖腹產。

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鬆的葯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

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

本文詳細介紹了什麼是胎位不正,也介紹了胎位不正准媽媽應該如何應對,以及胎位不正應該怎麼辦。如果你是一位胎位不正的准媽媽,那麼你最好是認真參考一下本文的內容,學會贈卻處理胎位不正的情況,這樣對順產會非常有利哦。

矯正胎位最實用的兩個方法

1、喝水療法

在准媽媽發現寶寶胎位不正時,可以試試每小時喝1碗水,每天10碗,連續喝3天之後再休息3天,然後再去做檢查,看看胎位是否正常。

2、做胸膝卧式運動

准媽媽在解盡小便後,放鬆自己的褲帶,跪伏在床上,臉部側貼在床面,雙手伸直置於頭的兩側,胸部盡量貼在床面,臀部要抬高,大腿與小腿要成90°角。

堅持每天做兩次,在剛開始時每次的時間為3~5分鍾,慢慢增加到10~15分鍾。

這是因為胸膝卧位可讓胎臀退出盆腔,提高胎頭轉為頭位的幾率。但是這個方法對於准媽媽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會感到不舒服,難以持久。所以准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慮要不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