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釣唧魚太空豆怎麼調靈調頓留多少空間
太空豆沒有所謂調靈調鈍,它只是用來界定鉛皮座位置、固定浮漂的小工具。這里之所以說是界定和固定,指的是鉛皮座要活,在主線上要可無阻力上下滑動一段距離,而太空豆的作用就是使其不超出一定的活動范圍。而浮漂要固定在主線上,除手工調整之外不可使其沿主線上下滑動。
空鉤調漂時,在鉤不到底的情況下,通過增減鉛皮的重量,可使浮漂尾部露出水面的操作稱之為調漂,調整後的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稱之為調目,調目越高謂之越靈,調目越低謂之越鈍。一般情況下魚口好時要調靈一些,魚口差時要調鈍一些,夏天要調靈一些,冬天要調鈍一些。
釣目則是指鉤餌到底時,通過上下移動浮漂使其尾部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數,這個目數越高謂之越鈍,越低謂之越靈,靈與鈍的選擇同上,即魚口好時要調靈一些,魚口差時要調鈍一些,夏天要調靈一些,冬天要調鈍一些。
關於調與釣的靈與鈍,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據水情魚情的不同而調整,以提高上魚率
② 詳解釣魚調漂,調幾釣幾,調靈調鈍到底是調的什麼
在了解「調幾釣幾」之前,我覺得應該正確了解什麼是所謂的「台釣」,當然這是老調重彈了,但還是有必要在把它的本質講一下,台釣又稱懸墜釣,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懸墜」,即讓浮漂的浮力把鉛墜鉤子統統拉起來,而不是像我們以前的傳統釣法,只加鉛不懂的減鉛,只要鉛墜能把浮漂拉入水,往上擼浮漂讓浮漂漏出水面就可以開釣了……而台釣恰恰相反,讓浮漂佔主動,通過減鉛或加鉛讓浮漂的浮力把鉛墜和鉤子拉離水底,這就是所謂的「調」,一套新的線組,有浮漂有鉛墜有魚鉤,但我們不知道我們用的浮漂能配多大的鉛墜才能實現兩者的平衡,那麼我們到釣魚的地方去「調」,我們在不知道水深的情況下,拋桿入水,可能鉛墜會把浮漂迅速的拉入水中不見了,也可能浮漂漏出很多目數(就是那一格一格的),那麼我們開始操作,如果浮漂被鉛墜拉入水中,那麼用剪刀一點一點的減鉛,直到浮漂漏出格數(釣魚人統稱「目」),比如我想漏出5目,那麼就減鉛到5目,如果不小心減大了,漏出了8目,怎麼辦,再加一點點鉛不就ok了,這就是所謂的「調幾」,好了,浮漂和鉛墜兩者的二力平衡調好了,那麼我們就可以來「釣」了,掛上餌之後浮漂可能會被拉入水中,因為餌也是很重的,浮漂漏出來的那5目的浮力,拉不動餌,重力大於浮力浮漂肯定會被拉入水中,好,我們開始上推浮漂,一次不行兩次,每一次拋桿入水都必須掛餌,直到慢慢的浮漂漏出了目數,比如我想釣2,那麼你就掛餌拋桿後浮漂靜止後漏出2目,如果不小心推大了,漏出了好幾目,那麼再往下推推浮漂不就可以了,這就是所謂的「釣幾」,本文我引用的是調5釣2做的解釋,當然你也可以調8釣5,調2釣4等等等等都是一個道理……其實這個調幾釣幾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每個釣魚人有每個釣魚人的喜好和調漂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魚吃鉤時能第一時間反應在漂上,通過合理的調釣後,能反應魚在水下,哪一口是進嘴了,哪一口是假動作,哪一口是小魚,哪一口是大魚,甚至是什麼魚在咬鉤都能分辨出來,這是經驗而不能紙上談兵。第一次接觸「調,釣」二字的時候是在2004年,這兩點字也是不知其意,也沒有老師,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悟通其中的道理……隨著釣的次數多了,慢慢的也就積累了屬於自己的一點經驗,希望可以幫到當年像我一樣傻傻分不清楚的釣友……
③ 野釣鯽魚調漂,如何在靈與鈍中自由轉換
一、正常調目=釣目+2顆餌料的目數
如果釣友喜歡釣2目,拉餌在水底對浮漂的壓力只有1目,那麼我們調3目就可以了,在冬季釣輕口鯽魚非常好使。如果釣大魚,釣友習慣了看2目,可雙餌重6目,那麼我們就要調8目。
二、最靈敏釣目=調目-雙餌的目數
所謂的最靈敏,就是雙鉤懸浮,或底鉤輕觸底。假如,調4目,雙餌重3目,釣1目時最靈敏。只要出現輕微的上頂下鈍信號,打桿就會中魚。
三、不靈不鈍釣目=調目+底鉤目數-上餌目數
不靈不鈍就是上鉤懸浮或輕觸底,底鉤落地的狀態,上餌的重量完全由浮漂承擔,實際垂釣中非常重要。
假如,把底鉤剪去,上鉤掛餌,釣離底,此時餌料在水底是懸空的,浮漂的目數就是釣不靈不鈍的目數,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演變出無窮的靈與鈍。
四、最鈍釣目=調目+雙鉤的目數
當釣目=調目+雙鉤目數時,雙鉤完全落地,鉛墜懸浮的高低不同,可能離底10公分,可能幾乎接近水底。
無鉤調漂可以簡單快速地測試出雙鉤目數,假如,你喜歡釣2目,而雙鉤吃水目數為4目,無鉤調漂就得調6目,6目就是底釣的最鈍狀態。
④ 釣魚調漂,如何正確運用靈與鈍,簡單易學
當浮漂出現上下有力地反復晃動,並且它們之間的間距比較短,當我們將魚竿提出時,下面有魚兒,這便表明我們此時的浮漂是處在一個正確的狀態下。
但當浮漂出現上下沒有力氣地反復晃動,並且它們之間的間距比較長,當我們將魚竿提出時,下面沒有魚,這便表明我們此時的浮漂的靈敏度是不夠的,我們可以通過減少鉛皮的重量來對其進行調整。對於靈敏度的調節要控制好度,否則只要有地點動靜就會在浮漂上有所顯示,而在我們有分辨不去來的情況下,便會使釣魚的效果大大折扣。
希望這些可以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願大家每一次出去釣魚,都可以有一個愉快的心情。
⑤ 調靈釣鈍是怎麼調漂的啊
具體做法是: 調漂時,將鉛墜稍微加重一點,使空鉤狀態下的漂尖正好與水面平行,或漂尖略低於水面不在下沉;釣時雙鉤掛餌,使漂尖露出水面1或2目。此時,如果水下有魚吞鉤,傳出的信號是:開始時浮漂上下抖動,它不同於「歸零法」,也不同於「調4釣2」,主要是「釣鈍」,垂釣者只要在浮漂下沉時提桿就會有魚。
「調零釣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台釣」腦線比較長,如果將鉛墜稍微加重一點,則鉤餌著底後帶動一部分腦線著底;而鯽魚吃食的特點是吞鉤後抬頭上游,此時腦線在水下形成一個弧狀,由於水的阻力作用,魚越是向上游動,浮漂便愈加明顯的出現下沉的現象。 更容易釣到魚。
⑥ 釣魚調漂怎麼調靈怎麼調鈍
魚漂露出水面的目數越多越鈍,反之越靈。
⑦ 浮漂怎樣調靈釣靈和鈍釣鈍
調鈍釣靈 調靈釣鈍,指的是釣的目屬於調的目數,調的目數多為調靈,釣的目數少為釣靈。
⑧ 釣魚關於調靈釣鈍問題
減少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
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
調三釣三----如果你不帶鉤調漂的話,是雙鉤躺底了。帶鉤調漂的話,一鉤到底,一鉤輕觸底。鉛墜到底是要很鈍的時候才會出現。 調五釣一,是只能通過增加餌重來調到一目。調的時候要加大餌,把浮漂弄沉,然後調到一目的位置。釣的過程如果浮漂大於一目,說明餌太小了,需加大。
你可以想像鉤子和墜子在水裡的情況。鉤子墜子的重量和浮漂浮力的情況。比如帶鉤調三釣三。調的時候浮漂3目的浮力=2鉤子+墜子。 調的時候也要保證浮漂的3目浮力,但是掛雙餌肯定會大於3目的浮力,因為雙鉤有鉤距,所以浮力作用在短子線的那頭。所以,釣3目的時候,浮力=1個鉤子+單餌部分的重量(要看餌的大小)+墜子。 所以這種情況是一鉤到底,一鉤輕觸底。
其實如果你野釣的話,沒必要弄得這么復雜。多釣釣自己就能憑感覺調。
⑨ 釣魚調漂靈與鈍
靈與鈍,一向是眾多釣手討論的話題。何為靈,何為鈍,個人的觀點是要界定關注角度,有時候垂釣效果好,可以稱為靈;線組狀態容易改變,我們也可以稱為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個人偏向比較貼切觀點是:線組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用靈頓來描述。
「調高釣低」時(漂尾產生剩餘浮力不假)線組的整體質量比「調低釣高」要小,用物理學質量慣性定律來解釋,物體保持原運動狀態的能力稱為慣性,質量越大越不容易改變運動狀態(遲鈍);魚吃食是否費力,不能評判釣組是否靈敏,要看給定一定的力,線組是否容易改變狀態,出動作。
至於出動作時,魚鉤是否在於嘴裡,提竿是否中魚,也不是判斷靈頓的依據。
最後,調靈釣鈍好還是調頓釣靈好,也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這是我們垂釣愛好者垂釣的樂趣所在,我們為之著迷的困惑所在。
至於餌料落底後,重量被地面承擔,魚吸食省力的說法,個人也表示認可,這種認可不是因為重量被地面承擔後「變小了」,而是這種認可源於餌料落底後相對懸浮餌料是固定的,魚兒就餌放心大膽,吸食力自然放鬆;二是餌料落底後,子線的「擋嘴」效果變差,有利於餌料入口,容易出動作;三是從力學角度考慮,餌料落底後在魚吸食時,水底相當於一個擋板,阻止魚嘴下方的水流入口中,餌料會受到更大的入口吸力。
大師釣魚成績好,經驗足,但是在理論解釋方面,個人斗膽說一句,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分析,畢竟經驗和理論是兩碼事。
⑩ 釣魚前輩請賜教:關於調靈,調鈍的問題
當初在調漂的問題上我也很迷惑,實踐了很久才弄明白。呵呵
假設漂能承受10N的(假設漂動至少需要1N的力,因為水的摩擦等),用A代表鉛皮鉤子線魚食等 所以調漂的時候A不能重於10N,不然漂就沉下去了。當選擇調靈,則A基本等於10N,這樣漂露出來的很少。所以魚只要改變A的10%就能讓漂動。當選擇調頓時,A等於5N,這樣漂的一半承受能力沒用到就浮出水面,魚兒至少得改變A的20%才能讓漂動。所以露出來少則靈就是這個道理,慣性那個作用很小。
當然現實中漂調靈調鈍時目數的差別引起的承重力的差別很小(因為承重的在漂的下半部鼓起的那一部分,顯示目數的部分承重力很小,所以沒有上面給出的10%和20%的這么大的差別(為了形象才說的這么大),差別很小,但對於魚吃食來說也能達到靈與頓的區別了
說的有點復雜,呵呵,不過就是這個道理吧
還有哪裡不明白的地方再問我 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