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煮蛋要煮多久
水開後煮3-5分鍾即可。
以下是白水煮蛋的步驟:
准備用料:雞蛋4個、鹽適量。
1、用海綿版布把雞蛋外殼擦洗干凈、這步是防止有雞便便黏在蛋殼上、造成大腸桿菌污染。
㈡ 水煮蛋一般要煮多久才熟
很多人都愛吃煮雞蛋,而且煮雞蛋的營養是最適合被人體吸收的,但是雞蛋煮多久能熟呢?我們怎麼把控這個煮雞蛋的時間呢?一起來看看。
三、煮雞蛋時間過長危害大
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會變得緊密,不易與胃液中的蛋白質消化酶接觸,因此很難被消化。蛋白質含蛋氨酸,長時間加熱後,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元素反應形成硫化鐵和硫化亞鐵。這也是為何雞蛋蛋黃外層會產生黑綠色的原因。
因此,建議大家煮雞蛋最好不要超過10分鍾。
四、半生不熟的雞蛋容易引起腹瀉
雞蛋在形成過程中,不僅存在沙門氏菌污染的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生成。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因此,雞蛋要高溫煮熟後再吃。
㈢ 用水煮雞蛋要煮多久才會全熟幾分鍾
全熟需要煮10分鍾。
三分鍾,蛋白凝固幼嫩,蛋黃半熟。
六分鍾,蛋白凝固,蛋黃半熟。
雞蛋中容易帶有沙門氏菌,半熟狀態容易引起病菌,所以煮蛋的時間控制在8分鍾以上。
蛋黃凝固的溫度為68-71℃,蛋清凝固的溫度為80℃以上,煮雞蛋時如果火太大,在蛋黃外面、凝固溫度低的蛋清就會迅速凝固並且變硬,從而阻礙熱量繼續向蛋黃內傳遞,影響凝固溫度較高的蛋黃凝固,使煮出來的雞蛋清熟而蛋黃不熟。
如果煮的時間過長,蛋白質過度變性,雞蛋會變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響消化吸收。
(3)煮雞蛋要煮多久擴展閱讀:
水煮蛋的訣竅:
1、別用沸水煮蛋。
首先,沸騰的水會讓雞蛋在鍋里四下翻滾,很容易把蛋殼撞碎,甚至蛋白都露出來。
其次,雞蛋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通常60℃—87℃就可以,而沸水的溫度能達到100℃。
如果用沸水煮,蛋白可能就老得跟橡皮一樣。所以煮蛋的時候,應該開蓋,讓水微微冒泡,而不是沸騰。
2、煮的時間要短,煮後要冷卻。
蛋白全熟,蛋黃也完全凝固的雞蛋需要煮10分鍾,可如果想要一個蛋黃嫩嫩的水煮蛋,大概6分鍾就可以了。如果雞蛋煮的時間過久,就會有難聞的硫的氣味。另外要注意的是,把雞蛋從鍋里拿出來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否則殘余的溫度會讓蛋繼續加熱而變老。
3、陳一些的雞蛋更好剝。
因為稍微陳一些的雞蛋反而更好剝。如果把雞蛋在冰箱里儲存幾天,其pH值就會稍微升高,蛋白和內層蛋殼的黏合度會稍微變松。
4、蛋黃外面變綠沒關系。
如果雞蛋煮得太老,發現蛋黃外面有一層綠色。這是蛋黃中的硫化物和鐵發生了反應,並沒有任何危害。只要煮的時間別太長,就可以避免。
㈣ 煮雞蛋要用多長時間
一、1分鍾:蛋清只稍有一點凝固,還是生雞蛋的味道,這時雞蛋里還是有一些細菌未完全殺滅,建意不要吃。
㈤ 水煮蛋要煮幾分鍾才熟
將洗凈的雞蛋放入鍋中,加涼水煮,大火煮沸後,再煮約7分鍾左右,就可以吃到蛋黃全熟的雞蛋了。
白水煮蛋是美味又有營養的家常食物,每個人都會煮,但是煮的好吃是有一些小技巧。煮的時候放點鹽,煮熟後立刻放入盛滿涼水的碗里、這樣比較好剝殼。
冰箱里剛拿出來的蛋不要立刻丟進熱水裡煮、最好恢復常溫後再下鍋。看似簡單的料理、要煮的好吃又要外觀和剖面都達到完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製作方法
1、用海綿布把雞蛋外殼擦洗干凈。這步是防止有雞便便粘在蛋殼上、造成大腸桿菌污染。
2、雞蛋放入鍋中。
3、加水、水一定要淹沒過雞蛋。
4、調入鹽。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煮3~5分鍾。煮蛋開始煮的前30秒到1分鍾之內一定要不停翻動蛋。君君用中火煮了3分鍾、這時候的蛋蛋白剛熟、蛋黃也才稍微凝固、是俗稱的糖心蛋。、中火煮5分鍾是大多人喜歡的口感、蛋白完全熟、蛋黃則尚未完全煮熟、吃起來不會太干。10分鍾的蛋黃和蛋白煮的相當熟了、但是吃起來會乾乾的。根據個人口味調整時間。
此時蛋是半熟蛋、即使蛋白已經凝固、但是蛋黃中還有少部分呈流體狀態。有人會說不熟的雞蛋吃了有細菌、一般蛋白在65℃已經凝固、蛋黃70℃就算煮熟。
㈥ 煮雞蛋一般需要多久
煮雞蛋一般是不能超過十分鍾的,這樣煮熟雞蛋營養豐富,口感也好。如果超過了十分鍾,就是蛋黃變綠,營養流失。
㈦ 沸水煮雞蛋要多久
5分鍾左右。
沸水煮雞蛋一般煮三到五分鍾即可。但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等水開了之後再開始計時。水開之後煮3分鍾,這時的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高,最利於人體吸收,蛋清熟而軟嫩,淡黃略熟,但3分鍾雞蛋由於雞蛋未完全成熟,所以雞蛋內的細菌並未被完全殺滅。水開之後煮5分鍾,蛋黃蛋清都已經成熟,而且保持鮮嫩,蛋黃熟而不硬。
(7)煮雞蛋要煮多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煮雞蛋能補中益氣,緩解體虛,並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但是雞蛋殼的表面含有大量的沙門氏菌,如果不把這種細菌清理干凈,煮熟後的雞蛋在食用時就會讓人體把這些細菌一起吃下去,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煮雞蛋以前一定要認真清洗到的蛋殼,並用清水浸泡一會兒。
煮雞蛋時很多人喜歡吃那些或蛋黃,還沒有完全凝固的糖稀蛋,其實這樣的雞蛋還沒有完全熟透,還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蛋白酶,只有繼續組織完全煮熟,以後再吃才能對身體有益無害,才能發揮最好的養生功效。
㈧ 水煮蛋一般水開後煮幾分鍾可以
水開後煮6分鍾。
煮雞蛋最好的食用狀態是蛋白蛋黃都剛好處於凝固階段,這樣的雞蛋不僅味道香甜、口感軟嫩,而且雞蛋中的沙門氏菌已被殺滅,抗營養物質也被去除,其中營養物質的氧化程度相對較低,營養更有利於身體吸收。想要達到這個狀態,一般是在水開後,繼續煮沸6分鍾就好了。
2 煮雞蛋超過十分鍾有毒嗎
不會有毒,但營養價值會降低,口感也會變差。
煮雞蛋只需把雞蛋烹調至凝固就可以了,這個時間通常只需要幾分鍾,但如果水開後繼續煮十分鍾,只是會把雞蛋煮的老一些,會造成一些營養素的損失,同時口感也會下降,蛋黃中脂肪氧化程度也會更高,但不會產生有毒物質,可以放心食用。
3 煮雞蛋冷水下鍋還是熱水
冷水下鍋。
如果雞蛋熱水下鍋的話,滾燙的水很容易讓雞蛋在鍋里來回碰撞,把蛋殼碰碎,導致蛋白外流,營養流失,而且熱水下鍋還有手被燙傷的風險,但冷水下鍋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現象,而且隨著水溫的漸漸升高,雞蛋會逐漸成熟,蛋白蛋黃慢慢凝固,受熱均勻,味道口感要更好些。
另外煮雞蛋水開後,就要調成中小火,因為蛋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大概10℃到87℃即可,而沸騰的水一般都達到了100℃,如果用沸水煮雞蛋蛋里的蛋白很可能出現像膠皮一樣老化的口感。
4 雞蛋煮好要不要撈出來
要馬上撈出。
雞蛋水開後煮了6分鍾,立馬撈出可以得到一個比較軟嫩的水煮蛋,但如果不撈出,繼續放鍋里燜煮,時間一長,雞蛋就會出現硫的氣味,而且如果雞蛋煮得太老,還會發現蛋殼的外邊有一層綠色的物質,這是雞蛋中的硫化物和鐵發生了反應,雖然可以食用,但影響美食體驗,所以雞蛋煮好了應立即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