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得出來的結果不顯著怎麼辦
進行科研,少不了做實驗。得到實驗原始數據後,要進行分析處理,來判斷所得結果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關性,是否支持研究設想,然後對數據結果進行解釋,最後得出結論。
無論是期刊論文還是學位論文,在引言或前言(Introction)中提出本研究的目的(aim/purpose),和研究假設(hypothesis),完成一系列的實驗後,在報告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一節中,要進行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得出的結論具有相關性,從而驗證了你的研究設想,實現了你的研究目鉛敬的。
但也有可能實驗結果的相關性不顯著,得出的結果和研究設知激橘想不一致,甚至相反。你的第一反應也許是不理會那些數據,甚至想到要剔除掉它們。這是錯誤的做法。
一個科研人員應具備科研素質,尊重科學,嚴謹治學。其實相關性不顯著,就是你實驗的科學結論,只不過不支持你的研究設想罷了。你的實驗結果證明你的設想不成立,從而否定了這一假設,這本身就是搭團一結論。
一般情況下,如得出實驗結果相關性不顯著時,作者還要分析一下其原因,如樣本不夠大、變數不易控制、人為因素等。
下面以一篇SCI文章為例,來看看如果處理「不完美」的數據。
❶We met with mixed success in our objectives. ❷We had believed that our results would indicate that trust was best described as a concept with two distinct dimensions. ❸Instead, we found an overall trust dimension that best characterized the data. ❹At least two plausible reasons may explain this difference, each providing rich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❺In part, some of the inconsistency may exist because of cross cultural variations. ❻In addition, some dissimilarity in results may exist because of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第一句話直接指出了部分結果與設想不一樣,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別闡述了原來的設想和實際得到的實驗結果。第四句寫出有兩個原因,第五、六句具體分析了兩個原因。
㈡ 在心理學實驗中,當最終實驗結果數據不顯著時,研究者們通常會怎麼做
有時候在心理學研究中,很多數據測試不顯著,科學上有一些方法對此進行修正。
被試數據
在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者(尤其是許多個人在一線做實驗,或只有「科學實驗」的標准,忽視了實驗處理這重要的一點,或者不做預實驗,沒有根據反饋調整實驗方案稱為「心理學家」的受試者使用)一群孤鬧返立的刺激接收器和數據輸出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上,可能決定實驗成敗的主要因素)的情景因素,群體因素的考試科目和時間因素,這是很多研究不能「顯著」的結果的原因之一。
最後
很多時候數據不顯著的原因各種各樣,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整理才能適用。
㈢ 寫論文過後得出來的結果不顯著怎麼辦呢
每一個孩子都經歷過被論文支配的痛苦,大多數學生寫完了文之後要去相關網站進行查重,如果某一位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合格,這位學生會根據不合格的原因襪森進行修改。還有一部分學生論文,寫完之後發給輔導員及專業課,老師,查看之後沒有問題,卻在答辯上出現問題,這類學生可以申請第二次答辯,答辯老師不會為難你的。學生並不害怕答辯,他們害怕自己寫的論文效果不顯著,那麼當我們遇到論文效果不顯著時,該怎麼辦呢?
這里指的是與其他人進行互幫互助,每一個班裡都有學習很好的學生。如果你是一名學渣,所寫出的作文結果不如人意,可以向同學尋求幫助,也可以和學習好的同學進行合作。許多人通過討論與合作完成論文,尋求他人合作與幫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害羞,讓同學知道你有一顆愛學習的心。
㈣ 我用SPSS軟體統計時,發現在0.05水平下都不顯著,怎麼修改原始數據才能讓其顯著
1、首先打SPSS軟體,開點擊「分析」-「比較平均值」-「單因素A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