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生產預拌混凝土過程中,如需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應遵守哪些規定
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不能滿足要求時,需要對配合比進行調整,調整有質檢組長負責按以下要求進行:
1.調整依據
⑴骨料含水率、顆粒級配或粒徑發生明顯變化。
⑵膠凝材料需水量比出現較大波動。
⑶減水劑減水率發生變化。
⑷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發生明顯變化。
⑸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產生混凝土的狀態不能滿足施工要求。
2.調整原則
⑴調整要有足夠的理由和世笑依據,防止隨意調整。
⑵調整時,水膠比不能發生變化,不得影響混凝土質量。
⑶要做好調整記錄。
3. 調整方法
調整方法按以下表進行:
生產混凝土配合比調整方法
4.配合比調整的許可權
生產混凝土配合比的調整以試配記錄為基準,質檢組長有以下調整許可權:⑴砂率搜察含:允許調整±2%。
⑵外加劑:允許調整膠凝材料總用量的±0.2%。⑶用水量:允許調整±10kg以下。
在以上允許調整范沒棚圍內如仍不能滿足要求,質檢組長應及時向試驗室主任或質量負責人匯報。
2. 請問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調整呀,分哪幾種情況
按照工程中實際使用的材料和攪拌方法,根據計算出的配合比進行試拌。混凝土試拌的數量不應少於表10-39所規定的數值,如需要進行抗凍、抗滲或其他項目試驗,應根據實際需要計算用量。採用機械攪拌時,拌合量應不小於該攪拌機額定攪拌量的四分之一。
混凝土試配的最小攪拌量 表10-39
骨料最大粒徑(mm)
拌合物數量(L)
31.5及以下
15
40
25
如果試拌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滿足要求或保水性不好,應在保證水灰比條件下相應調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然後提出供檢驗混凝土強度用的基準配合比。混凝土強度試塊的邊長,應不小於表10-40的規定。
混凝土立方體試塊邊長 表10-40
骨料最大粒徑(mm)
試塊邊長(mm)
≤30
100×100×100
≤40
150×150×150
≤60
200×200×200
製作混凝土強度試塊時,至少應採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個是按上述方法得出的基準配合比,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水灰比,應較基準配合比分別增加或減少0.05,其用水量應該與基準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值可分別增加和減少1%。
當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與要求值的差超過允許偏差時,可通過增、減用水量進行調整。
製作混凝土強度試件時,尚需試驗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保水性及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觀密度,作為代表這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項基本性能。
每種配合比應至少製作一組(3塊)試件,標准養護28d後進行試壓;有條件的單位也可同時製作多組渣岩返試件,供快速檢驗或較早齡期的試壓,以便提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以後仍必須以標准養護28d的檢驗結果為准,據此調整配合比。
經過試配和調整以後,便可按照所得的結果確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由試驗得出的各水灰比值的混凝土強度,用作圖法或計算求出混凝土配製強度、(fcu,0)相對應的水灰比。這樣,初步定出混凝土所需的配合比,其值為:
用水量(mw)——取基準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值,並根據製作強度試件時測得的坍落度值或維勃稠度加以適當調整;
水泥用量(mc)——以用水量乘以經試驗選定出來的灰水比計算確定;棗談
粗骨料(mg)和細骨料(ms)用量——取基準配合比中的粗骨料和細骨料用量,按選定灰水比進行適當調整後確定。
按上述各項定出的配合比算出混凝土的表觀密度計算值ρc,c:
ρc,c=mc+mg+ms+mw (10-14)
再將混凝土的表觀密度實測值除以表觀密度計算如飢值,得出配合比校正系數δ:
δ=ρc,t/ρc,c (10-15)
式中 ρc,t——混凝土表觀密度實測值(kg/m3);
ρc,c——混凝土表觀密度計算值(kg/m3)。
當混凝土混凝土表觀密度實測值與計算值之差的絕對值不超過計算值的2%時,按上述確定的配合比即為確定的設計配合比,當二者之差超過2%時,應將混凝土配合比中每項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數δ,即為最終確定的配合比設計值。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調整應符合哪些規定
1.根頌態租據試拌配合比及其分別增減水膠比和砂率後得到野兆的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混凝土強度試驗結果,宜繪閉宴制強度和膠水比的線性關系圖或插值法確定略大於配製強度對應的膠水比;
2.在試拌配合比的基礎上,用水量和外加劑用量應根據確定的水膠比作調整;
3.膠凝材料用量應以用水量乘以確定的膠水比計算得出;
4.粗骨料和細骨料應根據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用量進行調整。
4. 如何調整瀝青混凝土的生產配合比級配
調整瀝青混凝土的生產配合比級配步驟如下:
1、目標配合比設計
(1)混合料類型與級配范圍的確定
(2)原材料枝態的選擇與確定
(3)礦料級配選用
(4)進行馬歇爾試驗
(5)最佳瀝青用量確定
(6)路用性能檢驗
2、拌合機振動篩篩孔的選擇
3、拌合機單倉走料也要控制准
4、確定生產配合比
(1)冷料倉流量的調整
(2)確定各熱料倉礦料配合比例
(3)確定瀝青用量
5、生產配合比驗證
參考《瀝青路面施工工藝及質型扒量控制》裡面有具體做法、猛租源設計的要求及解決辦法。
5. 混凝土比例怎麼調
混凝土的比例需要根據設計要求和成本調整水泥、骨料和粉煤灰的用量。如下:
一、設計要求及材料情況
1、設計要求:C30承台混凝土,採用泵送施工,坍落度120mm~160mm。
2、材料情況:華新P.O42.5水泥,fce=45.0;粗骨料:採用湖北陽新5~25mm及25~31.5mm的兩種碎石進行搭配,組成5~31.5mm的連續級配碎石,按5~25mm: 25~31.5mm=8: 2(重量比)的比例配製;細骨料:浠水巴河Ⅱ區中砂,Mx=2.7;外摻料:武漢青源Ⅱ級粉煤灰;外加劑:山西武鵬WP緩凝高效減水劑。
二、計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據施工要求,混凝土設計坍落度為120mm~160mm,取單位用水量為215kg,摻加1.7%的緩凝高效減水劑,減水率δ=22%,則混凝土單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單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 則兄派亮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
減水劑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
6、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則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 ×100%=βs
得:細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 1 : 2.80:4.21:0.26:0.021:0.62
三、根據規定,水灰比比基準水灰比減少0.03,則水灰比w/c=0.49
1、單位水泥用量
mc=mwo/w/c=168/0.49=343kg
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數為λ=1.3, 則有
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
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
減水劑用量:mFDN1=( mc1+ mf1)×1.7%=6.11 kg。
3、假設混凝土單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則有:
細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
則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 1 : 2.55:3.99:0.26:0.021:0.59[2]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調整與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混凝土試配時應採用工程實際使用的原材料,每盤混凝土的最小攪拌量不宜小於25L。
2 試配時,首先應進行試拌,先檢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必控指標,再檢查拌合物自密實性能可選指標。當試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實性能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水膠比不變、膠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劑用量合理的原則下調整膠凝材料用量、外加劑用量或砂的體積分數等,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應根據試拌結果提出混凝土強羨寬度試驗用的基準配合比.
3 混凝土強度試驗時至少應採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當採用不同的配合比時,其中一個應為本規程第5.2.2條中第2款確定的基準配合比,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水膠比宜較基準配合比分別增加和減少0.02;用水量與基準配合比相同,砂的體積分數可分別增加或減少1%。
4 製作混凝土強度試驗試件時,應驗證拌合物自密實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並以該結果代表相應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標。
5 混凝土強度試驗時每種配合比至少應製作一組試件,標准養護到28d或設羨禪計要求的齡期時試壓,也可同時多製作幾組試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試驗方法標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強度,用於配合比調整,但最終應滿足標准養護28d或設計規定齡期的強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時,還應檢測相應的耐久性指標。
6 應根據試配結果對基準配合比進行調整,
7 對於應用條件特殊的工程,宜採用確定的配合比進行模擬試驗,以檢驗所設計的配合比是否滿足工程應用條件。
配合比設計
四個階段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即初步配合比計算、基準配合比的確定,實驗配合比確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確定。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從而選擇混凝土各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1]
設計要求
強度要求
滿足結構設計強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首要任務。任何建築物都會對不同結構部位提出「強度設計」要求。為了保證配合比設計符合這一要求,必須掌握配合比設計相關的標准、規范,結合使用材料的質量波動、生產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確掌握高於設計強度等級的「配製強度」。配製強度畢竟是在試驗室條件下確定的混凝土強度,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影響強度的因素較多,因此,還需要根據實際生產的留樣檢驗數據,及時做好統計分析,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實際生產強度符合《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准》(GBJ107)的規定,這才是真正意義的配合比設計應滿足結構設計強度的要求。
滿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根據工程結構部位、鋼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確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確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質性,不發生離析和泌水,易於澆築和抹面。
滿足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不僅要滿足結構設計提出的抗滲性、耐凍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還要考慮結構設計未明確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嚴寒地區的路面、橋梁,處於水位升降范圍的結構,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環境的結構等。為了保證這些混凝土結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僅要優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同樣重要的工作就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前,應對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進行優選,選用良好的原材料,是保證設計的混凝土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基本前提。
滿足經濟要求
企業的生產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滿足上述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混凝土成本,達到經濟合理的原則。為了實現這一要求,配合比設計不僅要合理設計配合比的本身,而且更應該對原材料的品質進行優選,選擇優質價格合理的原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不僅有利保證混凝土的質量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6.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怎麼調整
所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指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森灶敏材料之間的比例關系。
調整步驟:設試驗室配合比為膠凝材料: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現場砂子含水率為m,石子含水率為n,則施工配合比調整為: 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順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依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 55–2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 2015)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准》(GB 50164–2011)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T 50081–2002)
《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准》(GB/T 50107–2010)和砂、石、外加劑、摻合料的相關標准。
(2)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原則: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夠滿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強度能夠滿足設計的要求;
3.混凝土應有良好的耐久性;
4. 在滿足上述的要求時,盡量減少成本,增加效益。
200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批准,於2001年4月1日起施行行業標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 55–2000)。原行業標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T 55-96)同時廢止。
這次改標,主要是對原行業標辯槐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T55-96)進行了修訂此枝。
7. 試驗時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怎麼調
試驗室試配和調整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進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試驗,測坍落度,觀測粘聚性和保水性。調整方法是:⑴測得的坍落度符合設計要求,且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很好,則此配合比即可定為供檢驗強度用的基準配合比,該盤混凝土可用來澆制檢驗強度或其他性能指標用的試塊。⑵如果測得的坍落度符合設計要求,但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則應加大砂率,增加細集料用量,或減小粗骨料最大粒徑,或使用細一點砂子,重新稱料,攪拌並檢驗混凝土的和易性。該盤混凝土不能用來做檢驗強度的試塊。⑶如果測得的坍落度低於設計要求,即混凝土過干,則可把所有拌合物(包括做過試驗以及散落在地的)重新收集入攪拌機,加上少量拌合水(事先必須計量)並同時加入使水灰比不變的水泥量。重新攪拌後再檢驗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保水性、粘聚性。如一次添料後即能滿足要求,則此調整後的配合比即可定為基準配合比。如果一次添料不能滿足要求,則該盤混凝土作廢。重新調整用水量(水灰比不變)或砂率,稱料、攪拌、直到檢驗合格為止。⑷如果測得的坍落度大於設計要求,即混凝土過稀,則此盤混凝土不能再繼續其他試驗。此時,應降低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灰比不變),重新稱料、攪拌、直到檢驗合格為止。調整要注意方法和原則:①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調整用水量;②調整砂率;③砂率不變,增加砂石用量。
第二步是進行強度調整。強度檢驗及水灰比調整時至少應採用三個不同配合比。其水灰比一個為基準配合比,即上述第一步合格的配合比,另外的水灰比較基準配合比分另增減0.05;用水量與基準配合比相同,通過調整水泥用量來變化水灰比。砂率可分別增加和減少1%。每種配合比至少做一組28天標准養護試件,為了快速檢驗,每種配合比可做三組---三天、七天、28天試件。
當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與要求值的差超過允許偏差時,可通過增、減用水量進行調整,此時保持水灰比不變。再將28天強度進行灰水比--強度的線性回歸。得到灰水比與強度的線性關系,再漏嘩裂按配製強度找到相應的灰水比。從而得到強度合格的配合比。
第三步是進行表觀密度調整。當混凝土拌合物表觀密度實測值與計算值之差的絕對值不超過計返閉算值的2%時,即得試驗室配合比。當二者之差超過2%,應將配合比中每項材料均乘以校正系數。表觀密度校正系數=
表觀密度修正:將得到的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數,蘆型即得配合比設計值。
8. 如何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中規定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計算時,其計算纖戚公式和有關參數表格中的數值均系以乾燥狀態骨料為基準。當以飽和面干骨料為基準進行計算時,則應做相應的修正。這里所說的乾燥狀態知乎骨料系指含水率小於0.5 %的細骨料或含水率小於0.2 %的粗骨料。這就是說,試驗室給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種材料用量都應是以乾燥狀態為基準的。而施工現場用的混凝土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細骨料,不管是雨雪天還是晴天,均有一定的含水量,尤其是細骨料。按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以乾燥狀態骨料為基準設計出的配合比,實際生產中應將設計配合比調整成為施工配合比。我國的常規做法是檢測現場骨料的含水率,毀猛陵然後從用水量中扣除骨料的水分,適當補充水分所佔重量的骨料。
9. 混凝土配合比調整
試拌與調整的步驟如下:
(1)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試配時應採用工程中實際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攪拌方法,宜與生盯鎮肢產時使用的方法相同;
(2)混凝土配合比試配時,每盤混凝土的最小攪拌量應符合表146的規定;當採用機械攪拌時,其攪拌量不應小於攪拌機額定攪拌量的1/4;
(3)按計算的配合比進行試配時,首先應進行試拌,以檢查拌合旅輪物的性能。當試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或維勃稠度不能滿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時,應在保證水灰比不變的條件下相應調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然後提出供混凝土強度試驗用的基準配合比;
(4)混凝土強度試驗時至少應採用三個不同的配合比。當採用三個不同 的配合比時,其中一個應為基準配合比,另外兩個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較基準配合比分別增加和減少0.05;用水量應與基準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別增加和減少1%。
當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與要求值的差超過允許偏差時,可通過增、減用水量進行調整。
(5)製作混凝土強度試驗試件時,應檢驗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維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觀密度,並以此結果作為代表相應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6)進行混凝土強度試驗時,每種配合比至少應製作一組(三塊)試件,標准養護到28d時試壓。
需要時可同時製作幾組試件,供快速檢驗或較早齡期試壓,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應以標准養護28d強度或按現行國家標准《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GBJ146)、現行行業標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漿凱世中應用技術規程》(JGJ28) 等規定的齡期強度的檢驗結果為依據調整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