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象棋吃子的順序
國際象棋吃子順序如下:
兵:可以吃任何前進中斜一格的子。進到對方底線後可以變成你所想要的任何子。
車:可以吃所有橫、豎直線中的子。
馬:可以吃所有日字格中的子。沒有壓馬腳的限制。
象:可以吃所有斜線中的子。後:可以吃米字中的所有子,就是橫、豎、斜線中。
皇:可以吃所有他周圍一格內的子,共8格。
(1)怎樣調整行棋次序擴展閱讀:
行棋規則:國際象棋是雙方對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對局由執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雙方輪流行棋,直到對局結束。
比賽規則:
1、白先黑後:比賽時,規定白棋先走,黑棋後走,雙方輪流走棋,一次走一步棋。國際象棋屬於零和游戲,零和游戲又被稱為游戲理論或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game theory)。
2、摸子走子(摸子動子):在對局中,行棋方用手觸摸了自己方面的某個棋子,就必須走動它。
3、落子無悔:一著棋走了之後,手已離開棋子,就不能再改走它著。如果這時行棋方的手還沒離開這個棋子,還可另改其他格位,但必須按「摸子走子」原則走動這個棋子。
『貳』 步調與變調是什麼道理
步調與變調是什麼道理如下,變調(轉調)就像換個鏡頭、換個話題一樣,讓音樂在時間進程中有更多的新意。
古典音樂中,轉調的安排就像鏡頭、構圖、建築構造一樣,有很多基於感性和理性的講究。無論題主演奏什麼樂器,學習在各種調上演奏可以適應各種有變調(轉調)的音樂作品。
『叄』 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
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
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圍棋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圍棋不但能增添大家的樂趣,還能從中鍛煉大家的智商和智謀,圍棋的大成者更是養成了耐心謹慎的性格,現在我給大家介紹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
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1
棋盤和棋子
圍棋的棋盤縱橫各19道,共有361個交叉點。為便於判別盤上各點的位置,採取坐標法編號:豎線自左至右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為1至19路(或道);橫線自上而下用漢字依次編為一至十九路(或道)。標注位置時先豎後橫,如「2三」路、「6十一」路等。圍棋的棋子分黑白兩種顏色,各150枚。日本則規定黑子為181格,白子180格。規定由執黑子者先行,輪流把棋子下在交叉點上,以佔領多於新規定的交叉點的一方獲勝。為了爭取較多的交叉點,雙方都要千方百計地「圍地」和「圍吃」對方的棋子。「圍棋」之名便由此而來。
圍棋對奕的常識
氣和提。棋盤上的361個點都相互交叉連路,每一個點的上下左右都有相近的2~4個交叉點,這些點就是那一個點的「氣」。因此,棋盤中間的每個點,有「四氣」;橫盤邊上的點有「三氣」;而盤角的點,只有「兩氣」。如果一個或相連幾個棋子周圍的氣全被對方的棋子佔住,那麼這些棋子就沒有氣了,就算被「吃了」,並從棋盤上拿掉。「提」就是「吃」。
做眼、活棋和死棋。做眼也叫「做活」。對方不可能在內投子的空格稱為「眼」,眼有「真眼」和「假眼」之分。無法使對方入門打吃取子者為「真眼」:棋塊被圍,其中眼形不完備,有被對方下子投入提吃的可能,稱為「假眼」。被圍的棋塊必須有兩個「真眼」以上始稱為「活棋」;只有一個「真眼」或兩個全是「假眼」而被對方棋子包圍的棋就是「死棋」。「做眼」即投子以使棋塊有兩個以上的「真眼」。
目和地。「地」即地盤和領土。下圍棋就是爭「地」,一局終了,「地」多者勝。「地」又叫「實地」、「空」、「空空」等。「目」是「地」的單位,一「目」就是一個交叉點,古代稱「路」。
一局棋(一盤棋)。一局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布局:布局階段指的是開始下圍棋時,雙方搶占戰略要點的起手幾十個回合。一般的`規律是先佔角,再占邊,最後才爭奪中心。棋壇上有「金角、銀邊、草包肚」之說。第二中盤:布局結束後,彼此著子地位逐步接近,且已緊密接觸以致互相扭殺,即進入中盤。這階段,雙方爭奪激烈、殺氣騰騰,全都是使出通身解數,短兵相接,寸「地」必爭。這就要求棋手能周密操算,有高明的算「路」能力。現在國內外第一流對局者可以算到30~50著以後,從而出現許多高妙的著法。第三收宮:收宮是鞏固成果決定最後勝負的階段。此時,中盤大規模的廝殺已過,雙方的地域大致定型,但局部仍有許多細微的爭奪。對於旗鼓相當、中盤殺得難解難分的對手來說,這一階段的緊張激烈並不亞於中盤。此時每著新得路數多少,明顯有別,如緩急輕重先後次序失當,常常導致勝敗逆轉。高手下棋,勝負往往在收宮階段決定。第四局終計算:一盤棋下到雙方都認為無可爭之點時,就算全局終了。除一方主動認輸外,都要通過計算來決定雙方的勝負。計算前,必須先將雙方的死子從死棋的棋盤上拿走。然後以全盤361個交叉點為根據,來計算一方所佔的交叉。但在現代圍棋比賽中,為了彌補白方後下子的不利,特規定黑方在計算勝負時。
布局的一般原則
以大局為重,眼光要遠。圍棋的全局觀念至關重要,開始局投子要搶占要點,並注意子力間的策應和聯絡,最忌一開始就在乎只子一城的得失。初學者往往會一開始便糾纏一兩子的得失,等到此小戰役雖然勝了,地盤卻讓人占盡。
取地取勢,心中有數。一般棋盤第三線為布局線,第四線以上為勢力線,是取地或取勢?當根據這兩條線的特點,並考慮自己的特長和對手的特點來決定。一般以從第三線投子先建立牢實的根據地,再向第四線以上擴展勢力為宜。
占邊占角,瞄準中腹。邊角之地投子易活,且邊角地域看似不大,其實目數很多。
讓邊讓角,中腹難勝。圍棋是在一攻一防中完成地域得失的,如布局開始即圍取中腹,對方則必然收縮邊角,先取實利,等到中腹陣地逐漸形成時,對方必然從四方侵襲,於是又需四處圍堵,此時很容易被沖破缺口,那時就很難收拾。一般始佔中腹,結果算起來都少於邊角的目數。
過實過堅,吹毛求疵。開始如一味鞏固陣地,唯恐對方侵入,必將貽誤戰機,任由對方從容配置力量、搶占要點,自己雖占牢一隅,卻失大勢,局末終敗相盡出。布局猶如劃分疆界,如開始就小規模經營,勢必失大。況且布局的范圍,不一定要終是自己的地域,只是應戰的輪廓。關鍵是開始搶占要點,猶始搶占「制高點」,取得優勢,自然就能控制較大地盤。
位高拆廣,位低拆狹。「拆」手法在開局時常用,就注意根據己方和對方據點的高低來「拆」。一般說來,離邊線近的地方,拆時應拆一或二,離邊線遠時可拆遠些。這就是「立二拆三,立三拆四,立四拆五」的道理。
瞄準中央、尖關有利。占據根據地後,如使用白中央腹地使用「尖」或「關」的手法,即可威脅對方,又可擴張領域,所謂攻守兼備,一舉兩得,而且很少會下出劣著。
四線有利,二線難行。如被壓於第四線作戰,則每長一著棋,即獲數目的實地,好處是明顯的。如被壓於二線,實地雖得,只是太少,並造成對方強大外勢,以後獲利更大。如被壓於二線,如不是極重要之子,寧可放棄。
敵陣勿逼,已陣勿急。輕入對方堅實之地,易受圍攻,陷於失敗,對方借機鞏固和擴張,必然於己不利,被動受制。開局旨在搶要點,過早攻擊不利。如過急於在自己堅實之地附近增加地盤,也容易貽失戰機。
通中之路,保暢保順。開局應考慮進入中腹的路線,避免對方封鎖,為的是擴展己方勢力和削弱對方。一般邊角之地多會平分秋色,中腹之地決定雙方勝負。如開局安於小角小邊,失去日後進取中腹的通道,必將導致終局失敗。
浮棋少現,子子相策。浮棋就是無根據地孤子,常出現在三線以上。這種孤子最易受攻擊、圍困,最終導致對方陣地鞏固,地盤擴大,浮棋如多就很難收拾局面。
圍棋的行棋基本步法2
如何玩圍棋
1) 圍棋是對奕雙方以自己的棋子,在棋盤上互爭領地的游戲。終局(對奕雙方皆放棄下子)時佔地多者獲勝。
2) 棋子需下在線與線的交叉點。
3) 行棋:雙方先決定誰執黑子、誰執白子;執黑子一方先下(讓子棋除外),然後換執白子一方下,每次下一子,輪流交互地下至終局。棋子下定後不許再移動位置。
拿子方法
以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夾住棋子(中指在上、食指在下)。准確地將旗子輕輕放在棋盤的交叉點上。有些人習慣於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旗子,這種姿勢很不正確,不能登大雅之堂。
勝負計算方法
簡單地說圍棋中的勝負可以概括為:誰圍的地域大誰就是勝者;反之,就是敗者。棋盤上共有361個交叉點,一盤棋的勝負就是由對局雙方所佔據的交叉點的多少所決定的。
更精確的說就是由雙方活棋所佔據的地域的大小來決定的。一個交叉點為一子,每方以一百八十又二分之一子為歸本數,超過此數者為勝,不足此數者為負。
中國的數子法是找其中一方計算。如白子來計算,白方的目地為:左上角的6顆白子+2目空(×記號)、和右下角的19顆白子+9目空。所以白方共有8+28=36目地。
日本采比目法,為比較雙方空目的數目(即計算圖2中的×記號數目)。依此法,白方共有11目空,黑方共有19目空。白方輸8目。
『肆』 圍棋的行棋規則
一、棋盤 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19×19=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 「點」)。 在盤面上標有幾 圍棋的棋具
個小圓點。稱為星位,共九個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均為扁圓形。 棋子的數量以黑子181、白子180個為宜。 第二條 圍棋的下法 一、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盤的點上。 三、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他點移動。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 第三條 棋子的氣 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並計算。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佔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條——提子。 第四條 提子 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種: 一、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二、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拔掉對手一顆棋子之後,就是禁著點(也作禁入點) 第五條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被提方下子。 第六條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第七條 終局 一、無單官或其他官子時,為終局。 二、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另一方中盤勝。認輸就是將兩個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即可。 第八條 活棋和死棋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沒有兩只真眼的棋都是死棋,應被提取。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有兩只真眼或兩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謂的真眼就是都有線連著,且對方下子不能威脅自己。 第九條 計算勝負 第一小條中國規則 1、貼3又3/4子的規則 第一步,把死子撿掉。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叫做目)並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目為單位),再數剛才那一方的子數並記錄下來,再把目數和子數加起來。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通俗來說為白棋177為勝,黑棋185為勝。 2、讓先與讓子 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在2008世界智力運動會上,使用的是《2008世界智力運動會圍棋規則》,簡稱為「智運圍棋規則」。 第二小條 日本規則和韓國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採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先數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然後黑棋減去6目半,最後和白棋比較,多者為勝。通俗來說為白棋178為勝黑棋185為勝。 第二章 競賽規定 第一條 先後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第二條 貼子 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第三條 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一、時限 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 限。 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 結束。 二、讀秒 在採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鍾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 鍾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鍾開始讀秒。 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鍾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鍾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 鍾,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 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鍾時各報秒一次。 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鍾,裁判員應及時通知棋手「還剩 X 分鍾」。最後一分鍾讀秒的 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後1、2、3、4、5、6、7、8、9...以准確的語聲逐秒 報出。最後的報法是「10,超時判負」。 快棋比賽的讀秒辦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競賽大會另作規定。 第四條 終局 一、除總則第七條的規定外,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 也作終局處理。 二、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已方 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第五條 對局的暫停和封棋 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制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 重大的比賽,可採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後,把准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後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啟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第六條 賽場紀律 一、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二、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三、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四、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 五、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第七條 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一、讀秒時,有詢問已方還剩幾分鍾的權利。 二、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 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三、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四、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五、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六、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裡的義務。 七、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第八條 行棋 一、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二、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實是掉 落的原因,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 三、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移動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四、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 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 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 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第九條 提子 下子後,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第十條 禁著點 棋子下子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第十一條 全局同形再現 一、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二、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以「假生」作為活棋。 三、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四、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將其作為不能終局的理由。 第十二條 其他 一、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象,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 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 二、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里滿二次者,判該局為負。
古代規則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則無法判斷勝負(除了中盤勝),只不過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計入譜中,這和古人對棋的概念有關。古代黑棋不貼目。 1、古代採用的是座子制,及對局時先在棋盤角上四顆星的位置分別擺上4個子,黑白各四個,類似現在的對角星布局。 2、還棋頭。 這是古代特有的規則,即你每分斷對方一塊棋,最後計算勝負時對方就要貼給你一個子,因此對方被你分斷的越多,你獲利越大。 3、古代圍棋的下法分為敵手棋、饒子棋、先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