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比賽上怎麼才能調節狀態
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1呼吸調節法
利用呼吸調節,這是選手臨場處理情緒波動的一種心理調節方法,即通過深呼吸可以使運動員的情緒波動穩定下來。當情緒緊張激動時,呼吸短促,這時可以採用緩慢的呼氣和吸氣練習,則可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當情緒低沉時,可以採用長吸氣與有力的呼氣練習,能提高情緒的興奮水平。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情緒狀態與呼吸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
例如,情緒緊張時,呼吸快而淺,由於快呼吸,使體內進入大量氧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問題在於二氧化碳呼出過多,會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時間一長,中樞神經便會迅速作出抑制的保護性反應。這時,運動員可以採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頻率的方法來消除緊張,一小段時間內,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會得到安靜的效果,就會對呼吸功能重新獲得控制,使運動員產生可靠感。這是克服賽前緊張和焦慮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回想過去成功的比賽
回想過去失敗的比賽,會使人心有餘悸,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但回想過去成功的比賽,再現當時的情景,回味當時自信、愉快的體驗,會使運動員從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變得自信、從容。所以運動員在比賽前多想過去那些令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軍的比賽,就能克服賽前的緊張和焦慮。例如,第一個在世界劍壇上獲得亞軍的亞洲人——欒菊傑。在1978年西班牙馬德里舉行世青年擊劍錦標賽中,欒菊傑雖然在比賽中被對方擊傷,但她不氣不餒,很快調整心理壓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及時調整戰術,最終獲得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的冠軍。
3期望值不宜太高
選手在比賽前要根據自己平時的成績,確定合適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發不起人的積極性,使人產生沮喪、懈怠的情緒,期望值過高,會加重人的心理負擔,使人對目標能否實現產生懷疑、憂慮,所以運動員應從實際出發,把自己有把握實現的目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例如,原中國女排教練袁傳偉民,給我國女排定的目標,僅一年多就從「第14名躍居為第4名」,袁偉民給女排確立二重目標。
一是基本目標,它是指較把握達到的目標,或者說指自己運動水平應達到的目標,這個目標的提出必須實事求是並留有餘地的。在平時訓練中,袁偉民根據每個隊員自身的特點,對每個人提出不同的訓練目標。他要求運動員在訓練中,時刻提醒自己,戰勝困難首先要戰勝自己,他也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處處以身作則,為女排訓練樹立了良好的作風。為以後的「五連冠」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爭取目標,它是指稍高於平時水平的,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運動員在完成第一個目標後,再向第二個目標奮斗,這樣既能發揮目標的動力作用,又不會使運動員喪失信心。在1981年我國女排首次獲得第3屆世界盃賽冠軍後,袁偉民根據排球運動發展和隊員的實力,為女排提出奪取「三連冠」的高目標。最終,我國女排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選手和第一流的球隊,這與我國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簡單的練習及評論
在比賽前可以獨做一項簡單的技術練習,讓教練、隊友對此作出評價。如果同一個與你存在同樣問題的隊友一起做此練習,還能加強你們之間的集體精神,因為身體運動常常可減輕甚至消除緊張及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
例如:加拿大跳高選手奧蒂,每次跳高時都要跑到橫竿處,默念動作要領5遍,然後才開始試跳過竿。國外運動員在射擊瞄準時,心理反復默念準星、缺口,準星、缺口,以便提高射擊的穩定性和准確度。瑞典跳高運動員派立克,站好位置後,要先走一遍試跳路線,再回到原來位置,稍停片刻,拍一下手同時大叫一聲,才助跑試跳過竿。
5念動訓練
所謂念動,即由運動觀念而引起的運動反應,是通過對運動的想像或回憶來實現的。通過想像或回憶某種運動動作,引起神經肌肉的相應變化,從而起到訓練的作用,就叫做念動訓練。例如,平衡木運動員擔心自己會掉下來,只要這個念頭一產生,果真會掉下來;比賽中,看到前面運動員掉下來,往往會影響後面的運動員等等。
念動訓練不僅可以促進技戰術的形成與鞏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礙,
增強信心,使選手從緊張和焦慮中解放出來,振奮精神,鬥志昂揚地參加比賽。如果選手能在賽前的「一瞬間」想像出自己創造優異成績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發運動員增力情緒的增長,充分發揮自己的運動水平。
使如,在世界性的舉重比賽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們認為不可愈越的界限,世界著名舉重選手阿列克賽耶夫也未超過這個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練員告訴他,他將要舉的重量是一個新的世界紀錄:499.9磅,他舉了起來,教練員稱了重量,實際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來,念動訓練能使運動員在頭腦里抹去心理障礙,提高大腦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體各器官的活動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工作。
專門性心理訓練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鬆法、自我心理調整法、集中注意練習、模擬訓練、催眠法、
活動調節法等等,這些方法與我國的氣功有類似之處,能達到消除選手過度緊張心理、
集中注意力、調整選手的競技狀態和穩定情緒的作用
⑵ 對運動員競賽心理狀態的調節,具體應該怎麼做
首先,要幫助運動員樹立信心,並了解溝通比賽目標,並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提些意見,但不可以強迫採納。
自己的親身感受:第一,稍微慢跑幾下,做一下深呼吸,讓身體稍微緊張一點;第二,不要把對手看得太強,其實都一樣,你自己心裡感覺的強其實也是你以為,說不定對手現在跟你的想法一樣;最後,平時多鍛煉,比賽時緊張也不會輸。
⑶ 准備演講比賽前,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演講比賽是比較正規的比賽,比較大型的比賽,像這種比賽緊張是在所難免的。第四種就是一種幻想的辦法。在你要上台之前,就想像這個會場只有你一個人,你想怎麼講就怎麼講。把所有觀眾都當空氣,因為畢竟在演講時他並不會打斷你,從一開始就是你一個人的舞台。但是在演講准。演講的時候盡量比較活躍或者是比較輕松的氛圍,不要過於嚴肅,適當加入一些肢體動作,這樣的話演講的分兒會比較高。像這種比賽參加多了之後,其實都會形成一種氣場,你會變得非常自信,遇到類似的比賽也不會顯得慌張。平時可以多參加比賽鍛煉一下自己的膽量和口才,你要相信這種比賽對自己只會有利不會有弊。調整自己的心態也是一門學問,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緩解壓力的辦法。
⑷ 運動員在比賽前如何克服心理緊張
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賽前的緊張情緒是運動員比賽前因害怕引起的一種心理反應。適度緊張的情緒意味著賽前准備就緒,有助於選手的發揮,優秀的運動員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調節好自身情緒。下面是我整理的運動員在比賽前如何克服心理緊張,歡迎閱覽。
賽前緊張
賽前過度緊張會阻礙運動員清晰思維的表現和競技能力的發揮。然而許多運動新手不能象運動老將那樣很好地運用這種賽前緊張情緒。克服心理緊張的方法有表象放鬆法、自我暗示放鬆法、阻斷思維法、音樂調節法、排尿調節法等。
1、表象放鬆法
這種方法是使運動員想像他通常感到放鬆與舒適的環境,讓運動員在腦子里將自身置於這個環境之中,使身體得到放鬆,使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使表象中的環境清晰,在大腦中能生動地看到想像的環境,增加情境對運動員的刺激強度。
2、自我暗示法
這種方法一開始教練員要指導運動員依次放鬆身體的各個肌肉群,同時增強呼吸,經過幾次指導之後,讓運動員自己獨立完成。
3、阻斷思維法
此方法具體做法是,當運動員由於信念的喪失出現消極思維、引起心理緊張時,運動員利用大吼一聲或者向自己大喊一聲「停止」等方式,去阻斷消極驅動力的意識流,以積極思維取而代之。
4、音樂調節法
音樂給予人的「聲波信息」可以消除運動員大腦所產生的緊張情緒, 也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腦的`冥想井然有序。在大賽之前,讓心理緊張的運動員聽聽音樂,可以調節情緒。
5、排尿調節法
人在情緒過分緊張時會出現尿頻現象,這是因為情緒過分緊張,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減弱,興奮過度,使得大腦皮層下中樞和植物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減弱,如果能及時排尿,會使運動員產生愉悅感,使心理和肌肉得到放鬆。
Tips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緩解運動員的賽前過度緊張情緒,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員應加強對運動員這方面的訓練,並在比賽中恰當應用,這是獲取比賽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