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練好行書
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只是看你個人想不想學好。就我個人來說,我以前的字很醜(連我的同學都笑我的字很幼稚,很像小學生的字一樣)但是我很認真的學,我以前做完作業就大概九點半了,再練習一下就差不多十點半了。還有我學的是龐中華的行書,因為我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自己的勾畫構造的想法,所以就沒有練習的很像,後來又因為高考沒有太多時間練習,所以,那本字帖還沒有練完。(雖然沒有練完整本字帖但是我也學到了很多,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字體。)
方法有如下:
1、首先,我覺得你要找到一些關於行書的書籍,比如說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也可以找一些現代行書家的作品看看,找准你要學習的是那種類型的行書,這樣才能好好的練習書法。順便感受一下這些書法家的剛毅之氣。
2、然後,你就可以找一些字帖來練習行書,可以網上買也可以在實體店買,不過建議在實體店買,因為網上的東西與實際的有時不符。還有的是實體店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買的到自己喜歡的類型。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練習行書這些需要你極大的耐心和沉靜,煩躁不安的練習沒有什麼用處,根本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有什麼東西是比可以安靜沉潛下來練習要學習的好和快。
所以要想好好的練字,那就好好看看我的意見,如果你覺得不適合你也沒有關系,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這很正常。
㈡ 書法入門練應該要練哪種字體
書法入門練什麼字體?對於這個問題,比較常見的回答,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從隸書開始,再學楷書、行書;一種是從楷書開始,進而學習行書。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書法入門應該練什麼字體,希望你們喜歡。
書法字體 欣賞 書法字體圖片1
書法字體圖片2
書法字體圖片3
書法字體圖片4
書法字體圖片5
書法入門練什麼字體
初 學書法 什麼字體好?對於這個問題,比較常見的回答,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從隸書開始,再學楷書、行書;一種是從楷書開始,進而學習行書。
下面我來分別談談其中的原因。
初學書法選擇隸書,因為楷書相對隸書來說,過於嚴謹,不符合 兒童 天真爛漫的個性。
隸書是理想的啟蒙書體,筆畫比較簡單,只要掌握幾種基本筆畫就可以習字了。楷書筆畫程序復雜,需花大氣力才能把握。同時,隸書筆法也較楷書寬松自由;隸書以神韻為主,這對於正處於學習書法最佳年齡的少年兒童來說,不僅易於接受和消化,而且還能增加學習書法的好奇心,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加之,隸書點畫允許有長短卻不會損害字體結構,只要用筆能注意到挑劃平穩,留意提按使轉,便能初見成效,宜於初學者臨摹。同時,寫隸書與寫楷書是同樣的要領,少兒有了隸書的基礎,再涉獵楷書、行書就顯得輕松自如了。
初學書法選擇楷書,第一、楷書是現在通行的字體,易學,應用普遍;第二、楷書是學好行書和 草書 等書體的基礎。
學習書法,必須掌握兩方面的基本技巧:一是點、畫等漢字筆畫的寫法,也就是"筆法";二是如何將筆畫組織成字,也就是"結體"。一言以蔽之,就是如何把點畫結體寫得美觀。
楷、行、草等各種書體雖然都離不開用筆和結體,但以楷書體現得最全面最根本。譬如篆書便沒有點、撇、捺和鉤,隸書雖有撇和鉤,卻不是尖撇和硬鉤。楷書的一點一撇一畫,其起筆、行筆、收筆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結體也最平穩。這些都是行書和草書所不及的。
楷書之成為"楷書"、"真書"和"正書",也含有正宗楷模的意思。所以,蘇東坡說:"書法備與正書"。
楷書有了基礎,少加速度便成行書,流動起來變成草書。蘇東坡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真生行,行生草。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跑)者也。"
我的意見是,初學者宜學習楷書和隸書這些比較規矩的字體。
如果初學書法以楷書為始,最常練的是顏柳歐趙四種體,其中最適合初學者的是歐體和顏體,結構比較嚴謹。
如果初學書法以隸書為始,可從張遷碑開始學習,雄渾大度。
總之初學宜學習端正大氣的書體,等功底扎實了再求變化,那時怎樣練好字也變得簡單了。
㈢ 如何練好行書
1、首先要練眼
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
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練心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3、第三要練手
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
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4、第四要練結構
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
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
5、第五要練筆畫
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要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
(3)怎樣學好行書用什麼字體擴展閱讀
學習行書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
二、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
三、讀帖
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我們起點書畫班牌匾的書寫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愛好和我差不多。他練字的方法就是讀帖,很少臨帖,寫起字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本來是寫隸書的,但是行書也非常優秀。
四、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