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寶有小腸疝氣怎麼辦
疝(疝氣、小腸氣)的病因及治療病因:腹壁強度降低: 1、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未閉、腹內斜肌下緣高位等。 2、後天性:a)手術切口或引流口癒合不良b)外傷、炎症、感染等腹內壓力增高 3、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難、晚期妊娠、腹水、舉重、嬰兒經常啼哭及腹內腫瘤等。 臨床類型:易復性疝:指疝內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納腹腔。一時性腹內壓驟然升高時疝出,平卧自然或用手輕推即可還納入腹腔。 難復性疝:指疝內容物不能完全還納入腹腔,但又不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 嵌頓性疝:當疝環較小而腹壓突然增高時,疝內容物強行擴張囊頸進入疝囊,隨後因囊頸的回縮將疝內容物卡緊,使其不能回納。 絞窄性疝:嵌頓性疝如不能及時解除,致使被嵌頓的疝內容物發生血液循環障礙甚至壞死時,稱之為絞窄性疝。 臨床症狀: 1、腹股溝區可復性的腫塊,有時可墜入陰囊。 2、偶有局部脹痛和牽涉痛,一般無特殊不適。隨著疾病的發展,腫塊可逐漸增大,影響起居。滑動性疝多見於右側,左右發病比約1:6。發生嵌頓性時,出現疝塊突然增大,伴明顯疼痛,有明顯觸痛,疝內容物無法回納。若同時伴有血供障礙會出現絞窄性疝臨床症狀,如得不到及時處理可腸壞死、腸瘺等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 1.手術治療:腹股溝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修補。手術方法可分為以下三種: 傳統的疝修補術:疝囊高位結扎術、疝修補術(加強腹股溝管前壁、加強腹股溝管後壁)、疝成形術;這種術式已被臨床證明是有效、可靠的;但手術創傷較大,且大多需要改變正常的解剖關系。 無張力疝修補術:人工網片疝修補,這種手術目前被臨床廣泛採用。其具有創傷小,無張力,不需要改變正常的解剖關系,且能一次修補斜疝、直疝三角的特點。 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LRIH):(推薦)具有極為明顯的優點。能達到高位結扎疝囊,加強腹股溝管後壁修補的目的,而重要的一點是避免損傷腹股溝管區的生理解剖,達到了無張力性修補狀態,且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一般來講,此術式對於小於是13歲的患者只做高位結扎,而無需做修補;對於大於13歲的病人,在做高位結扎的同時,也要做修補。 2.非手術治療: 1歲以下下嬰幼兒可暫不手術;年老體弱或伴有嚴重疾病而禁忌手術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建議:一般均需由專科醫生診治後再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採用何種治療方案
⑵ 【每日一學】內科護理學記憶口訣——疝的相關知識
一. 概述
1、 腹外疝的兩大基本病因:
➀腹壁的強度減低:常見與老年人。➁腹內壓升高:常見於年輕人。
2、腹外疝的基本病理解剖(這個比喻很好形象): 好象一雙手抱一個氣球:(1) 吹氣孔(疝環)(2) 球內氣體(疝內容物)(3) 氣球(疝囊)(4) 手(疝外被蓋)
3、腹外疝的臨床類型
(1) 易復性:疝內容物易於回納入腹腔。
(2) 難復性:疝內容物不能或不完全能回納入腹腔內但並不引起嚴重症狀者。疝內容多為大網膜。環球網校整理,多因疝內容物反復突出致疝囊頸受摩擦而損傷並產生粘連是不能回納的常見原因。如滑動疝(多發右側,有消化道症狀)、有些巨大疝。
(3) 嵌頓疝:疝門較小而腹內壓突然增高,疝內容強行擴張囊頸而進入疝囊,隨後因囊頸彈性回收將內容卡住,使其不能回納。
(4) 絞窄疝:嵌頓疝的繼續,包括Richter疝(即腸管壁疝,嵌頓的內容物僅為部分腸壁,系膜側腸壁及其系膜並未進入疝囊,腸腔並未完全梗阻)、 Littre疝(嵌頓的為小腸憩室)、逆行性疝(各嵌頓腸袢間的腸管隱藏在腹腔內)。
4、關於復發疝:復發性腹股溝疝包括真性復發疝和假性復發疝,後者又包括遺留疝和新發疝
二. 腹股溝疝
斜疝最多見,男性佔大多數。右側比左側多。
1、腹股溝管解剖:四壁兩環
四壁:前壁: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內斜肌覆蓋
後壁:腹橫筋膜和腹膜,內1/3尚有腹膜。
上壁:腹內斜肌、腹橫筋膜的弓狀下緣。
下壁:腹股溝韌帶和腔隙韌帶
兩環:深環即內口,淺環即外口。
2、腹股溝疝的鑒別診斷:主要掌握腹股溝疝與鞘膜積液的區別(尤其後者的透光實驗陽性)
3、斜疝和直疝的區別(可出多選題的)及直疝三角的構成(腹直肌外緣、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構成直疝三角)
區別:從發病年齡、突出途徑、疝塊外形、回納後壓住深環、精索與疝囊頸的關系、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嵌頓機會能說出不同來。環球網校整理,其中具有確診意義的是解剖上看(精索與疝囊頸的關系、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和回納實驗(斜疝疝塊不再突出),但前者靠術中所見而後者術前可確定。所以,最常用可靠的區別方法是回納後壓住深環看疝塊是否再突出。
三.腹股溝疝的治療
1、非手術治療:1歲以下可暫不手術,另外年老體弱或伴有嚴重疾病而禁忌手術者。前者因嬰幼兒腹肌可隨生長逐漸強壯而有使疝自行消失的可能。兩者都可以帶疝氣帶來處理,前者非手術治癒可能性大,後者則極小。
2、手術療法: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修補
(1) 傳統的疝修補術: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
a. 疝囊高位結扎:嬰幼兒
b. 加強前壁:最常用 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將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c. 修補和加強後壁方法:
(a) Bassini法:在精索後把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b) Halsted法:與上法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後方縫合。精索位於腹壁皮下與腹外斜肌腱膜間。
(c) Mcvay法:在精索後方把腹內斜肌和聯合腱縫到恥骨梳韌帶韌帶上,此法也適於直疝。
(d) Shouldice法:將疝修補重點放在腹橫筋膜這層。
(2) 無張力疝修補術:彌補傳統的疝修補術存在的縫合張力大、術後手術部位有牽拉感、疼痛和修補的組織癒合差的缺點。
常用材料是合成纖維網。無張力疝修補術無需按傳統方法高位結扎疝囊。
(3) 經腹腔鏡疝修補術
3、 嵌頓疝和絞窄疝的處理原則:嵌頓疝原則需緊急手術,絞窄疝的內容物已壞死必須手術。
嵌頓疝如試行手法復位僅適用於:(1)嵌頓時間短(3-4小時內)局部壓痛不明顯,無腹部壓痛和腹膜刺激症。
(2)年老體弱或伴其他較嚴重疾病(不宜手術的)而腸袢尚未絞窄壞死者。
注意:復位後仍要嚴密觀察腹部情況看有無腹膜炎或腸梗阻表現,如有,則盡早手術探查。
4、嵌頓絞窄疝的手術中注意事項:(1)避免將壞死的腸袢遺留在腹腔內(2)嵌頓絞窄的腸管因壞死而切除吻合的病人,處理時宜只做高位疝囊結扎,一般不再做疝修補術,因手術區污染(腸管壞死手術切除致),修補易失敗。下期預告:內科護理學記憶口訣——呼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