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
為了保障活動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1
活動主題:
媽媽,我愛您!
活動時間:
5月14日(下午3:30—5:00)
准備時間:
5月10日—5月12日
活動目的:
1、結合母親節,讓孩子們了解母親在孕育,照顧自己的一些辛苦故事
2、通過游戲,感受到媽媽給予的愛,增加母子、母女之間的深厚感情
活動具體過程:
1、請媽媽們利用孩子在家時期,給寶寶講一個關於「媽媽愛寶寶或寶寶愛媽媽」的故事,並帶一張母女或母子的照片和一張媽媽小時候的照片(電子版)
2、5月10日—5月12日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聊聊「愛媽媽」的話題
(2)環境以母親節為主題,帶領寶寶們裝飾母子、母女的照片,給媽媽穿漂亮的衣服(美工)
(3)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復習歌曲《我的好媽媽》
3、5月14日
(1)請媽媽盛裝出席,走紅地毯
(2)進入班級,評選最相像的母子或母女,頒發獎狀
(3)親子製作:裝飾我和媽媽的照片
(4)我給媽媽唱首歌
(5)與媽媽一起分享好吃的(一定的媽媽親手做的)
(6)送禮物,結束愉快的活動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觀察超市各種商品的陳列與擺放。
2、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3、簡單了解超市裡工作人員的不同分工。
活動准備:
1、向家長說明本次活動的意義,請家長配合利用周末或晚飯後散步時間去逛超市,大致了解不同區域內5元以內的商品。
2、在家長的配合下為孩子准備5元錢和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
1、結合幼兒原有經驗組織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觀察並自主選擇商品,獨立購物。
2、明確過程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超市中購物的禮儀;
(2)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錢、物和購物小票。
二、逛超市,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全面逛一圈超市,幫助幼兒了解物品是分類、有序擺放的如:家電類、點心類、文具類、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日用品、肉食類等,每一類物品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
2、引導幼兒了解超市裡有導購員、收銀員、顧客等。
3、幼兒自主、文明選購自己想買的商品(提醒大家在相對固定的區域中選擇,選擇時盡量不將貨架上東西弄亂)
4、鼓勵幼兒有序文明付款,並能與收銀員簡單交流,結束後會整理好物品、零錢及購物小票。
三、交流、分享獨立自主購物的快樂。
1、說說超市物品分類與擺放的特點。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逛超市的一些感受,說說自己從選擇到購買的過程。
3、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參觀超市,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2、掌握在超市購物時應遵守的文明規則。
3、能遵守外出參觀的.安全禮儀。
活動准備
教師提前與超市聯系,爭取參觀活動能夠得到超市的支持。家長給幼兒帶2到5元錢。
活動過程
一、參觀、購物前文明禮儀教育
——師:今天,我們要去超市參觀購物,請大家說說在參觀過程中要注意什麼?(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在參觀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聽從指揮。超市是公共場所,是購物的地方,不能亂動貨架上的東西;看到想要的東西要問一問多少錢,看看自己的錢是否可以買到,要有計劃地選取物品。
二、參觀超市。(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分成若干小組參觀超市,教師隨時解答幼兒的提問)
——引導幼兒觀察超市貨物的擺放,有什麼規律。
——幼兒觀察了解超市工作人員的工作。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不打擾別人購物,不亂動東西。
——引導觀察超市收款的過程,比較和在商店購物時有什麼不同,了解超市購物的流程。
——教師引導幼兒選擇商品,然後拿著商品到收銀台交費。
三、參觀、購物後的感受
1、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介紹超市的特點和超市購物的流程。
2、鼓勵互相分享討論:買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你在超市參觀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教師小結:參觀超市的過程,歸納超市的特點以及超市購物的注意事項,幫助幼兒了解超市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超市購物了。
活動應變
1、外出參觀對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是非常有效的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的家長提供幫助,提前通知家長,請家長給幼兒准備零錢。
2、為了避免人過於集中,可以分組參觀,如每組觀察不同區域的貨物、工作人員、購物流程等。
活動延伸
活動後可以開展角色游戲:娃娃超市。
區角活動
角色區:將角色區布置成超市,讓幼兒分角色扮演超市購物的情景。
環境創設
主題牆內張貼幼兒超市購物的照片,鼓勵幼兒學習有計劃地購物,能遵守公共秩序。
家園互動
請家長帶幼兒一起去超市購物,感受超市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感受超市購物的樂趣。
隨機教育
超市是一個公共場所,引導幼兒在公共場所要注意個人安全。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幼兒體驗購物過程中交流、選擇的快樂。
2、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能採取合理的行為方式,爭做文明顧客。
3、引導幼兒學習選擇商品等超時購物的基本常識。
活動准備
購物籃、代幣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寶寶超市開業了,我們一起去購物吧!
二、展開
1、參觀超市。
帶領幼兒參觀超市,感受商品豐富的種類,觀察商品的擺放的位置。
2、在實踐中體驗購物的樂趣,學習超市購物的基本常識。
(1)交流超市購物的程序。
提問:我們在超市裡應該怎樣買東西?怎樣挑選商品呢?
小結:要想好自己需要什麼;先看好物品的價格,覺得價錢合適再買;
買東西的時候仔細對比挑選,選完後到收銀台結賬。
(2)鼓勵幼兒做文明顧客。
提問:怎樣做一個文明顧客呢?
小結:要輕拿輕放物品,選好物品如果不想要了,要放回原處或者指定位置。
(3)請幼兒自由購物。
(4)引導孩子到收銀台結賬。
3、討論、交流,講述超市購物的感受。
(1)展示並並講述自己買到的商品,體驗購物的快樂。
提問: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自己買到了喜歡的東西,高興嗎?
(2)引導幼兒回憶買東西的過程。
4、進行品德、安全等教育。
提問:
(1)你是怎樣做文明顧客的?
(2)如果碰到喜歡但是並不需要的物品怎麼辦?
(3)如果和家長走散了怎麼辦?
三、結束
1、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總結。
2、在區域活動中布置小超市。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5
一、設計思路:
為了開拓幼兒的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春天的季節特徵、感受植物的成長過程,走進田野感受農家的樂趣。我班組織一次「相約春天、走進自然」的摘草莓社會實踐活動。
二、活動時間:
XX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
三、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春天的季節特徵、感受植物的成長過程。
2、培養幼兒積極動手、相互協調的能力。
3、通過活動增強親子、同伴間的交流,充分體驗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喜悅心情。
四、活動地點:
xxx草莓園
五、參加人員:
報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幼兒和家長
六、活動流程:
1、全體集合,教師談話交代一些安全事項。
師;整個活動過程請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已的孩子,並服從集體安排,不得中途單獨行動。
2、摘草莓活動開始
家長向幼兒介紹草莓的知識,指導幼兒採摘熟透的草莓。
3、送草莓
寶寶請爸爸媽媽吃自己採摘的草莓,增進親子感情。
4、集合返回,全程結束。
走進社區研學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的變化以及春天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2、樂意與同伴、家長一起參加游戲活動,感受與父母、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團隊意識。
二、活動地點:
駿馬嶺公園
三、活動人物:
中一班幼兒、家長陪同、教師
四、活動時間:
周六(4月12日)8:45——11:00
五、活動准備:
1、家委會和教師共同確定參觀的路線。
2、向各位家長做好通知工作,告知家長本次活動的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項。
3、准備游戲及道具。
六、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範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遊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春遊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
4、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5、家委會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七、活動過程:
1、8:45——9:00集合:讓家長帶領孩子在「駿馬嶺公園」入口處集合,家委會楊茲賀媽媽負責報道,清點人數。
2、幼兒和家長、教師集體合影。李梓茜、菅梓淇家長負責整隊,王子豪媽媽負責攝影。
3、親子小競賽「爬樓梯」。馮阿璐老師負責在起點處安排好幼兒和家長,郭向麗老師負責在樓梯上集中。
4、9:00——9:30觀察「駿馬嶺公園」的樹木、花草,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色。家委會的成員在前面帶隊,統一路線各自家長帶孩子自由觀察。
5、9:30——10:00點心時間:要求孩子將吃完的垃圾裝入垃圾袋中,並投放在垃圾桶里,養成不隨意扔垃圾、講衛生的好習慣。
6、10:00——10:40游戲活動:
(1)親子游戲:「揪尾巴」
准備:「尾巴」若干
玩法:游戲開始時,一位家長和孩子各自將紅色帶的三分之一塞進褲腰裡,其餘的部分拖在外面當「尾巴」。「尾巴」不可太短,否則孩子不容易抓住。家長和孩子面對面站立,同時數「一,二,三」,兩人同時開始左右挪動,互相揪對方的「尾巴」,先揪到「尾巴」的為勝。
(2)親子游戲:「袋鼠抱」
玩法:10個家庭為一隊,每隊分成兩組,面對面站立。幼兒學袋鼠抱緊家長的頭頸,雙腿夾住家長的腰,家長不能用手抱孩子。游戲開始,第一個家長跑向對面的家長,拍一下對面家長的手,對面家長則跑至對面。哪隊家長先跑完為勝。
7、10:40——11:00集合與解散時間:
家委會組織家長與孩子們交代本次的活動到此結束,並注意安全回家。
Ⅱ 研學旅行如何更好的開發課程
好的研學旅行課程一定是既有「游」,又有「學」的。即,組織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讓學生們在體驗和實踐中,學習知識、訓練能力、修煉態度、養成習慣,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因此,設計一節好的研學旅行課程,可以通過以下步驟:
1、 充分調研學生需求。由於課程參與的學生年齡段、知識結構、性格特質不同,對課程設計將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課程設計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的需求和想法,學生們希望通過研學獲得什麼,學校和老師希望教會學生什麼,家長對學生參與研學有什麼期許,有可能的話,盡量精準地有針對性地了解課程參與對象。
2、 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分析總結調研獲得的學生需求,根據分析結果,設定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可以是多維度的,可分為知識方面、能力方面、態度方面、習慣方面等。設定教學目標時也要設定考核是否實現該目標的測評方式,測評方式應該靈活,不應採用簡單的分數等級等傳統方式。
3、 對接研學基地、吃住行服務方。對接可能的研學基地,對接吃、住、行服務方,應考察基地能否滿足課程設計的需求,服務方能否滿足服務標准,能否滿足安全標准,如果能夠滿足,可初步確定合作意向。
4、 設計課程。根據教學目標,根據基地情況,設計具體的合理的課程行程,包括哪些環節,每個環節的活動形式,每個活動的負責人,以及每個活動中的細節確定。設計時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要有安全保障措施,要有臨時突發情況的預案。
5、 撰寫課程文案。課程文案是研學導師團隊自己使用的,相當於教案,要根據課程設計撰寫詳細的課程文案,詳細到能夠實際執行的程度,包括行前准備、研學導師數量及角色安排,每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甚至導師引導的話術,研學輸出成果等,都需要詳細寫出。
6、撰寫研學手冊。研學手冊是給學生在整個研學過程中使用的,相當於教材,但不是以知識展示為主的。應包括行前准備(不是直接給出知識,而是提出問題,給出查詢途徑,讓學生自主查詢),課程每個環節的規則介紹,應留出適當的空白給學生互動,留出學生寫感受、老師寫評價的地方。
Ⅲ 研學旅行的課程怎麼設計較合理而且還能符合需求
如何設計出一個好的研學旅行課程,需要從如何明確課程目標原則、如何明確研學旅行的活動主題、如何構建研學旅行的課程框架、形成課程體系的特色品牌四個方面來進行,我們設計研學旅行課程時需要將活動內容直接與社會現實相融合,注重在直接經驗中引導學生的體驗。學生的體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研學旅行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計實踐活動不斷開發和利用這一無形重要課程資源,圍繞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展開探索,激發學生的最原始的經驗,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拓展學生體驗的活動空間,開發與利用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引領學生體驗生活,做健康生活的主人。
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 。
Ⅳ 研學課程及手冊,如何精心設計「研學問題」
研學課程和研學手冊中不能缺少「研學問題」,在課程/手冊中適當地向學生拋出一些「研學問題」,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那麼,如何精心設計研學問題?
本篇將會和大家說一下研學問題的特點、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教師如何設計體現主體性、探究性、靈活性、創新性,適量高效的研學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打造高效研學課堂。
一、研學問題應該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1)研學問題的設置要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中心。課堂教學不再只是知識的灌輸和傳遞,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研學問題為學習導向,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2)以研學問題為引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取和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創新意識。
(3)教師是研學問題的創設者,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
二、設計研學問題應該遵循的原則
1. 目標性原則
緊扣教學目標,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研學問題要對准中心點。研學問題要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文本的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如此,教學的重點任務也就基本落實了。
2. 主體性原則
研學問題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既能幫助學生課前的「研」,又能引導他們在研學過程中「學」。
3. 探究性原則
研學旅行具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目的,所以研學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主動探究中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 適量高效原則
如果研學問題難度大,學生會失去「學」的興趣,體驗不到成功的滋味。也不能難度太小,以至於缺乏探究的意義和價值,失去「研」的意義。所以,研學問題要抓要害,突出重難點,能夠很好地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5. 靈活性原則
有的研學問題可以在課前進行預設,包括對教科書的解讀,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還包括對課堂教學的可能走向、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學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現的偏差、課堂上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進度與目標達到的其他變數等因素的預先設計。也可以是堂上生成,生成是一個變化中的動態過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實現高效生成。所以,是預設還是生成,應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設計。
三、研學問題的設計策略
1. 教師課前精「研」
研學問題的設計是研學案的關鍵,教師課前的「研」包括了學科課程標准、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只有課前「研」的功夫做透了,才能精心設計出有研學價值的研學問題。
2. 關注單元教學目標與學習重點
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有各自的教學目標與學習重點。研學問題的設計就要緊扣單元教學目標與學習重點,通過師生共同的研學,達成教學目標。
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一文,老舍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了一幅北京節日風俗圖畫。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四篇課文都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單元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蘊含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在知識技能目標方面,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布局,准確用詞。在課堂上,老師把「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品出年的味道」作為研學問題之一,讓學生透過語句的描寫,結合自己過年的體驗和感受,從文字中體會節日的熱鬧。而為了達到知識技能目標,老師又設計了「認真默讀描寫除夕和正月十五的段落。想想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到節日的熱鬧?請寫上一些批註,准備與同學交流」的研學問題,通過對重點段落的潛心閱讀,感悟老舍先生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
3. 研學問題要能承載課堂學習任務
一篇課文的研學問題太多、太細碎,就會缺乏針對性,失去有效性。這樣的課堂,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老師累,學生煩。所以,研學問題的設計要精準,抓准教學任務的關鍵處,在關鍵處設問,研學問題承載著整個課堂教學任務,這樣才能輕松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如《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老師通過歸納、提煉,生成最有探究價值的研學問題:「確實,美麗如花兒一樣容易凋謝,到底居里夫人什麼樣的美麗能夠跨越百年呢?現在,就讓我們開啟美麗的發現之旅吧!」
文章部分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研學旅行:想要課程做得好,幾個要素少不了
中小學生境外研學實施規范發布
「研學旅行實踐規范」,從中可看到哪些行業發展前景
研學泛營地機構,數字化已經到來,而且正在流行
互聯網+研學,推動研學方式新轉變
研學、營地機構做短視頻,最新短視頻攻略!
ToB、toC、toG,研學營地機構 應注意什麼
研學、營地機構,不能錯過的「私域流量」護城河
研學:近期一直談的SAAS系統到底是什麼
研學營地機構,有必要開展會員模式么?
研學、營地機構,你積累的私域流量是否在大量流失
Ⅳ 研學活動如何設計課程內容
研學旅行作為一個剛性需求,其存在的價值就是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讓小學生能夠開拓視野是非常關鍵的,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進入社會。因此,研學旅行的課程需要從小學生的需求出發,比如利用好習慣特訓營或者一些野外大課堂,這些一方面能夠讓小學生們快速的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這也是利用晉級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興趣。
Ⅵ 研學活動內容有哪些
研學活動主要有社會實踐活動、體能拓展訓練活動、基地研學體驗活動、UBD職業體驗課程、企業參訪、大學參訪,研學旅行活動等內容。
比如,UBD職業體驗課程包含12大學門,93個一級學科,覆蓋所有熱門職業,根據興趣自己選擇UbD職業體驗課程,結合情景化教學,解決典型職業典型問題。
再如,企業參訪。學校精選知名企業,根據所選體驗課程匹配對應企業,深入企業開展模擬招聘或職業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臨職場體驗感受,發現職業內涵。
(6)怎樣設計研學內容擴展閱讀
研學旅行活動範文:
一、研學活動線路設計
研學旅行是「研學」與「旅行」的深度融合,在同一個地區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要盡量使研學線路不重復、不走「回頭路」,同時最大限度增加「研學」時間,壓縮「旅行」時間,提高學生的游覽興致,保證研學效果。
此次研學不僅包含自然研學內容(如天長江淮分水嶺、六合國家地質公園),還有人文研學內容(如草廟山茶文化),類型較全面,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研學的需求,全方位實現研學目的。
二、研學活動的內容制定
在研學活動中,每位學生分發一本研學手冊,內容主要包括研學行前須知、課程安排、課程目標、研學內容、活動感想、自我評價等,詳細安排了每個節點和時間段內需要完成的研學任務,明確各自學習目標。其中研學內容模塊包括背景資料、研學主題、研學目標、研學過程等環節。
三、研學過程
在研學過程中,教師更加關注每位學生在活動中萌生的質疑,及時給予回應和指導,盡量使研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場得到解決。
四、研學綜合評價
學生以研學手冊學習為基礎,以現場感悟和質疑為動力,通過實地的考察、動手參與,實現了「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悟」的研學旅行目標。利用研學旅行活動評價標准進行過程性評價,了解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水平,為以後研學任務的設計、難易程度把控等方面改善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