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鐵杵是怎樣磨成針的內容
擴展閱讀
怎樣調整上月的費用 2025-05-15 12:34:13

鐵杵是怎樣磨成針的內容

發布時間: 2023-03-21 14:21:08

①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概括

鐵杵成針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綉花針。」李白吃了一驚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綉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鐵杵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成功。

拓展資料:

鐵杵成針:[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詳細解釋

1.【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2.【出自】: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3.【例句】:王明同學雖然傷殘無手臂,但是他卻能用雙腳書寫,並獲兒童書法獎。他是靠鍥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200字左右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205字故事梗概如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告中一拋就出去玩耍。

有一天,李白趁老師不在學堂,就又偷跑出去玩耍,他走到一條河邊,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他感到十分好奇,於是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回答他要把鐵棒磨成綉花針。

李白大吃一驚,這么粗的鐵棒怎麼可能磨成綉花針呢?老婆婆對他說只要天天磨,總能越磨越細,最後肯定能磨成綉花針。李白聽後深受感動,從此用功讀書,終於成為一代文豪。

(2)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釋義】杵:舂米或搗衣的棒。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宋朝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翻譯】傳說李白曾在象耳山中讀書,學業還未完成,就離開了學堂,經過一條小溪時遇見一位老婦人正在磨鐵棒,問老婦人磨鐵棒做什麼,老婦人回答說:「想磨成綉花針」。李白深受感動,返回學堂完成未完成的學業。

【例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二、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關於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很聰明,但是不喜歡念書,經常不上學而是偷偷跑出去玩。一天,李白又趁老師不注意,跑出學堂後在街上溜達。這天陽光明媚,照的人暖洋洋的,李白想「這么好的天氣,應該多出來玩耍,享受一下陽光,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後來李白走到了一條小河邊,忽然看到河邊有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棍在石頭上磨。李白很好奇,於是就走過去問道御橘, 「老婆婆,您在做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我想綉花,但是家裡沒有綉花針,所以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老婆婆說完,就低下頭繼續磨針了。

李白聽了這話以後大吃一驚,「鐵杵這么粗,怎麼可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老婆婆卻說: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只要我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老婆婆的這番話,讓李白很慚愧,他恍然大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不也應該如此嗎?

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襪拆山,於是他趕緊跑回學堂,翻開書本,從此認真讀書,再也不逃學了。

(3)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一句諺語,意思是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可以做成功。出自宋代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這是傳遞正能量的一句諺語,這個故事旨在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的目標的。

這句諺語的原文是: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故事:

李白小時讀書不用功,打算中途輟學。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見一位老大娘在水邊磨鐵棒,李白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大娘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因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成語:鐵杵磨成針

讀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自: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翻譯:李白在象耳山下讀書,覺得沒有意思,於是放棄出門。走到溪邊看到一個大娘在磨鐵杵,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回答:要做成針。李白從中有所領悟,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4)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近義詞:鐵棒磨成針

讀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意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清·頤瑣《黃綉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翻譯:做事要有堅持而不動搖的決心,能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著很慢,其實是成功最好的方法。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的時候。

例句:學習既要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又要有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讀書既要有勇於攀登的志氣,又要有樂於思考的精神。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少於50字小故事

什麼時候來誰在哪裡干什麼結果怎源么樣照這樣來概括。一次,李白在讀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耐煩丟下課本走了。李白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努力磨鐵杵,李白問她,老婆婆回答:「我要磨成針。」李白恍然大悟,回到家專心完成學業。 請採納哈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回。過小溪,逢老媼答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岩。
【新義】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恆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注重一個「效率」啊。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岩。

(7)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恆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注重一個「效率」啊。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 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版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權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鐵杵磨成針主要內容20字

李白小時候不務正業,一次,他看見以為老人在磨一根鐵棒,老人說他要把這根棒磨成針,李白認為不行,可老人最後經過努力,最終還是磨成了針.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原抄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襲。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岩。
【新義】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恆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注重一個「效率」啊。

②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30字

『壹』 鐵棒磨成針的故事主要內容

鐵棒磨成針的故事主要內容: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干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么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綉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攔擾槐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1)鐵杵磨成針的故事30字擴展閱讀:

出自於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意思是: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作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貳』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00字左右

李白小時讀書不用功,打算輟學。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位老大專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屬針。李白因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鐵杵磨成針的故事30字擴展閱讀

鐵杵磨成針

讀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比喻只要有簡友毅力、肯下功夫,做任何難辦的事情都能成功。杵(chǔ):舂米或捶衣的棒。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李改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近義詞:磨杵成針[ mó chǔ chéng zhēn ]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只要有恆心,再難的事也能做成。出自明·楊慎《七星橋記》:「矢磨杵成針之志,徼折梅寄慲之靈。」

『叄』 鐵杵成針的意思30字

鐵杵成針原句應該是鐵杵磨成針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那些
做事情的時候特別有毅力的人

『肆』 鐵杵磨針成語故事50字數

少年李白不想上學在外邊閑逛,走到河邊看到一位在石頭上要把鐵棒磨成綉花針的老婦人版。李白被老婦人的話權語和行動所感悟,每天努力學習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成語:鐵杵磨針

讀音:tiě chǔ mó zhēn

意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處: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翻譯:就像用鐵棒磨成針,只有心中堅定就有成功的一天。

(4)鐵杵磨成針的故事30字擴展閱讀

近義詞:

1、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水經常滴在石頭上,能使石頭穿孔。比喻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翻譯:一天偷一文錢,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錢;用繩子去鋸木頭鋸到最後木頭也會斷;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頭滴穿。

2、繩鋸木斷[ shéng jù mù àn ] 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翻譯:一天偷一文錢,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錢;用繩子去鋸木頭鋸到最後木頭也會斷;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頭滴穿。

『伍』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少於50字小故事 少一點哦

找到一個三百字的故事,五十字才兩三行,實在沒法濃縮: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版,但是小時候讀書並權不用功.有一天,他的書讀到一半,就不耐煩了:「 這么厚一本書,什麼時候才能讀完啊! 」於是他乾脆不讀了,把書一扔就溜出去玩....

『陸』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少於50字小故事

什麼時候來誰在哪裡干什麼結果怎源么樣照這樣來概括。一次,李白在讀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耐煩丟下課本走了。李白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努力磨鐵杵,李白問她,老婆婆回答:「我要磨成針。」李白恍然大悟,回到家專心完成學業。 請採納哈

『柒』 鐵杵磨成針的名人故事!

唐朝著名大來詩人李白小時候不自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李白百思不解。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回答道。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捌』 鐵杵磨成針 故事20字

有獎勵
鐵杵磨成針 故事20字
我來答有獎勵
壤駟依煙523
LV.2 2020-03-06聊聊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內州·磨針溪》:容「在象耳山下,世傳
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玖』 鐵杵磨成針的內容摘要30字概括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拾』 鐵杵磨成針主要內容20字

李白小時候不務正業,一次,他看見以為老人在磨一根鐵棒,老人說他要把這根棒磨成針,李白認為不行,可老人最後經過努力,最終還是磨成了針.

③ 鐵棒磨成針的故事主要內容

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於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恆求學的名言警句。
【近義畢棗詞】:鐵杵磨成針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詞義】: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沖枝毅力,做任何手判拆事情都能成功。

(3)鐵杵是怎樣磨成針的內容擴展閱讀
鐵棒磨成針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1、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是鐵杵,也能磨成針。
2、一個人,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堅持不懈,即可創佳績。
3、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美好的理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杵磨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