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资讯 » 变异性心绞痛可以剧烈运动吗

变异性心绞痛可以剧烈运动吗

发布时间: 2023-05-01 04:45:37

㈠ 什么是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起因
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属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1959年认为此型心绞痛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血管收缩所致。1962年首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痉挛。70年代初发现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变异性心绞痛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目前,大量尸检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多发生于病变部位,偶见于正常冠状动脉。
[编辑本段]
十大发病特点:
(1)从发病年龄来看,偏于年轻化。
(2心绞痛坦薯逗发作与活动量无明显关系,多发生于休息时,偶发生于一般日常活动时。
(3)清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洗漱和大小便时也易发作,但同等活动量于下午则不易诱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清晨冠状动脉的主支的直径较小,其张力明显高于下午,表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有昼夜变化。
(4)发作有定时手顷,且常呈周期性,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辰发生,尤以后半夜、清晨多见。可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让卖。午休时或午休醒后也易发作。
(5)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短则几十秒,长则可达20~30分钟,但总的来说,短暂发作较长时间发作更为常见。
(6)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心肌需氧量增加的表现。
(7)疼痛剧烈。
(8)潘生丁及运动负荷试验多为阴性。
(9)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并涉及临近两个以上的导联。
(10)含化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粉可迅速缓解,且钙拮抗剂效果相对较好。
[编辑本段]
变异性心绞痛症状
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症状有哪些?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常常于清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洗漱和大小便时也易发作,但同等活动量于下午则不易诱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清晨冠状动脉的主支的直径较小,其张力明显高于下午,表明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有昼夜变化。
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短则几十秒,长则可达20~30分钟,但总的来说,短暂发作较长时间发作更为常见。发作有定时,且常呈周期性,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辰发生,尤以后半夜、清晨多见。可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午休时或午休醒后也易发作。
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心肌需氧量增加的表现。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并涉及临近两个以上的导联。含化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粉可迅速缓解,且钙拮抗剂效果相对较好

㈡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你好,心绞痛属于冠心病严重的临床表现,常常是冠状血管供养和需氧失去平衡引起的心肌缺血,常见有各种诱因引起的胸闷,心慌,出冷汗,压榨样疼痛,可有向左上臂放射的表现,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持续时间长,程度较剧烈,服药没有好转,考虑是心肌梗塞的可能需要急诊医院治疗。
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窄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2 .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早罩旅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闷正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陆凳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1912年俄国学者给家兔喂养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却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素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四、戒烟和少吃多脂食物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联合国在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吸烟和少吃多脂肪食物收到成效,降低了心脏病的发病率。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柳叶刀》上在研究报告,就发达国家心脏衰竭和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举出几个理由。

该计划由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目标是比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心脏病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以35岁到64岁的男女为调查研究对象。该计划的第一部分的结论在去年5月发表,它显示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美国和澳洲,心脏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中国、前南斯拉夫和部分俄罗斯反之上升。

报告的第二部分指出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是:在发病率下降的国家,男性吸烟减少,女性的血压下降。虽然在这个时期体重增加了一点,但由于重视饮食,血中胆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不过,最主要原因是西欧的心脏病病人所接受的疗法更好。除了有可溶栓的药品外,预防血管阻塞的药物也容易得到,此外,外科医生采用了大大改良的冠心病手术方法。

五、气候变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此外,在年平均气压高低不同时期亦有显着差别,以气压低时发病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

六、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中要注意什么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据西德《医学世界》报道,阿尔卑斯地区在春秋季时,心肌梗塞的病人明显增多。我国山东地区在3~5 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最高;北京地区,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则寒冷的季节里,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一切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提倡用温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七、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适当活动。

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起坐,然后下床,躺在椅上,自己进餐,洗漱,入厕,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

步行是最方便的运动方式,多访友,作消遣活动。尽量避免奔跑、纵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时,或湿度高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

八、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临床分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

(1)劳力性心绞痛又分3类,一是新发生的心绞痛;二是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三是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一般指休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其中将心绞痛发作时伴ST段抬高者,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九、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

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

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十、冠心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的概念,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庭。

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庭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

(2)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具有遣传倾向,是家庭成员易患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同一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热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具有明显家庭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原因,它只有和其它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十一、冠心病病人都会有心电图的改变吗?有心电图改变就一定是冠心病吗

当你心前区经常感到闷痛而心电图结果又提示正常时,你可能会放心地认为自己没有 冠心病,其实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张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的存在。

要知道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

另外,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但当你看到心电图报告上有某些医学术语时,也不要忧心忡忡,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因为单凭一份心电图不能对病轻易下冠心病的诊断,因为有许多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产生与冠心病相同的心电图表现。

所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一个非常特异的方法。尽管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但并非唯一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症状和某些特殊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判断才可能做。

十二、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改建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十三、为什么有的病人在劳累时发生心绞痛,而有的则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有冠状动脉供血绝对减少和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两种情况。

心绞痛最常见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大分支管腔狭窄。一般情况下,安静时狭窄的冠状动脉可以向心肌提供其所需的血氧,但当进行较大负荷的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耗氧量骤然增加,而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血管弹性减退,不能充分扩张以向心肌供应足够的血液,造成心肌缺氧而引起心绞痛。

在临床上我们还常碰到另外一类病人,他们常于休息时,心肌需氧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心绞痛,在劳动时反而很少发生或不发生。这是因为此类心绞痛的病人于休息时,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常有自发的或诱发的痉挛。冠状动脉造影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休息时发生心绞痛者,并不意味着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一定比劳力性心绞痛者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生于造影完全正常的冠状动脉,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基础。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对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过度敏感有关。前列腺素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也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十四、怎样检查脉搏

脉搏通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最常采用的部位是靠拇指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如因某些特殊情况而不能触摸此处时,可选用位于耳前的颞浅动脉,颈部两侧的颈动脉以及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检查脉搏前,要让患者休息10~15分钟,保持安静。

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将手平放于适宜的位置。检查着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齐放在患者近手腕段的桡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清楚感到搏动为宜。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因为拇指本身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脉搏混淆。

一般情况下数脉搏达半分钟即可,然后乘以2,即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对于危重患者,心率过快或心率过慢的患者,应数至一分钟。检查脉搏时要注意其速率,节律以及强弱变化等

十五、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

(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

(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不能做冠状动脉造影者。

(7)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㈢ 冠心 病的症状和治疗

分类: 医疗健康 >> 内科
问题描述:

冠心病的症状和治疗

解析:

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汪此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皮陵滚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1912年俄国学者给家兔喂养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却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素食高胆固燃余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四、戒烟和少吃多脂食物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联合国在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吸烟和少吃多脂肪食物收到成效,降低了心脏病的发病率。发表在英国医学周刊《柳叶刀》上在研究报告,就发达国家心脏衰竭和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举出几个理由。

该计划由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目标是比较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心脏病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以35岁到64岁的男女为调查研究对象。该计划的第一部分的结论在去年5月发表,它显示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美国和澳洲,心脏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中国、前南斯拉夫和部分俄罗斯反之上升。

报告的第二部分指出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是:在发病率下降的国家,男性吸烟减少,女性的血压下降。虽然在这个时期体重增加了一点,但由于重视饮食,血中胆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不过,最主要原因是西欧的心脏病病人所接受的疗法更好。除了有可溶栓的药品外,预防血管阻塞的药物也容易得到,此外,外科医生采用了大大改良的冠心病手术方法。

五、气候变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此外,在年平均气压高低不同时期亦有显着差别,以气压低时发病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 *** ,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

六、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中要注意什么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据西德《医学世界》报道,阿尔卑斯地区在春秋季时,心肌梗塞的病人明显增多。我国山东地区在3~5 月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最高;北京地区,每年的4月和11月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秋末冬初和早春,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再则寒冷的季节里,常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炎,这一切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都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诱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提倡用温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七、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适当活动。

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起坐,然后下床,躺在椅上,自己进餐,洗漱,入厕,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

步行是最方便的运动方式,多访友,作消遣活动。尽量避免奔跑、纵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 *** 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因此散热也慢,故不耐热,所以在气温高时,或湿度高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

八、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临床分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

(1)劳力性心绞痛又分3类,一是新发生的心绞痛;二是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三是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一般指休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其中将心绞痛发作时伴ST段抬高者,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九、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

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

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十、冠心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的概念,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庭。

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庭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

(2)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具有遣传倾向,是家庭成员易患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同一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热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具有明显家庭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原因,它只有和其它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十一、冠心病病人都会有心电图的改变吗?有心电图改变就一定是冠心病吗

当你心前区经常感到闷痛而心电图结果又提示正常时,你可能会放心地认为自己没有 冠心病,其实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张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的存在。

要知道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

另外,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但当你看到心电图报告上有某些医学术语时,也不要忧心忡忡,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因为单凭一份心电图不能对病轻易下冠心病的诊断,因为有许多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以产生与冠心病相同的心电图表现。

所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一个非常特异的方法。尽管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但并非唯一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症状和某些特殊检查,进行全面综合判断才可能做。

十二、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改建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体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6)运动后避免吸烟。有些人常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运动后心脏有一个运动后易损期,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而易诱发心脏意外。

十三、为什么有的病人在劳累时发生心绞痛,而有的则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有冠状动脉供血绝对减少和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两种情况。

心绞痛最常见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大分支管腔狭窄。一般情况下,安静时狭窄的冠状动脉可以向心肌提供其所需的血氧,但当进行较大负荷的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肌耗氧量骤然增加,而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血管弹性减退,不能充分扩张以向心肌供应足够的血液,造成心肌缺氧而引起心绞痛。

在临床上我们还常碰到另外一类病人,他们常于休息时,心肌需氧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心绞痛,在劳动时反而很少发生或不发生。这是因为此类心绞痛的病人于休息时,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常有自发的或诱发的痉挛。冠状动脉造影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休息时发生心绞痛者,并不意味着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一定比劳力性心绞痛者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生于造影完全正常的冠状动脉,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基础。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对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过度敏感有关。前列腺素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也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十四、怎样检查脉搏

脉搏通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最常采用的部位是靠拇指一侧手腕部的桡动脉,如因某些特殊情况而不能触摸此处时,可选用位于耳前的颞浅动脉,颈部两侧的颈动脉以及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检查脉搏前,要让患者休息10~15分钟,保持安静。

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将手平放于适宜的位置。检查着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齐放在患者近手腕段的桡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清楚感到搏动为宜。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因为拇指本身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脉搏混淆。

一般情况下数脉搏达半分钟即可,然后乘以2,即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对于危重患者,心率过快或心率过慢的患者,应数至一分钟。检查脉搏时要注意其速率,节律以及强弱变化等

十五、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包括哪些?

(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

(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顶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不能做冠状动脉造影者。

(7)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㈣ 心绞痛患者要注意什么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是突然发作,多见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感冒或饱餐后。大约几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片后症状缓解。(1)脚骨上部或中部压痛、闷痛,临床表现突然,常伴有腹胀感。疼痛持续1-5分钟,偶尔持续15分钟。疼痛可向肩部和左上肢放射,直达小指和无名指。严重者可在休息和夜间发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迅速缓解。(2)心电图理化检查:约半数人平时正常,发作激则时可出现缺血性ST-T改变。运动试验:对于心电图无变化者,采用运动增加心脏负荷来刺激心肌缺血。可以做双梯运动或者踏板和跑步机运动。运动后做心电图,如ST段水平或斜向压低大于等于1mm,持续0.08秒,U波倒置阳性。长期心电图:记录全程24小时心电图,可及时记录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心律、ST段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3)用西药治疗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 mg,可在1-2分钟内缓解,或粉碎0.2 ml安瓿亚硝酸异戊酯,吸入10秒以上。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头晕、脸红和偶尔的血压下降,不建议青光眼患者使用。如果患者发作频繁,可口服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也可用于产后心绞痛。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的心绞痛,在1-3个月内疼痛发作的性质、次数、时间大致相同时,称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症状发展、病情不稳定或新发生的心绞痛为特征,在几天或几周内发作加重、加重时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普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临床报告表明,普萘洛尔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比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更有效。普萘洛尔具有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更适用于伴有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钙拮抗剂,如普萘洛尔和心得安返毁,对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扩张有效。有人认为心得安加心痛宁比一种药好。脉道敏是一种抗心绞痛药物,具有扩血管作用,每片2mg,舌下含服或咀嚼2-4秒后,可使心绞痛发作停止,持续6-7小时。或舌下含服,每次作用强不超过1mg。如果心绞痛发作频繁,可口服双嘧达莫25-50mg,一日三次。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缓解心绞痛,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成药治疗:患者可口服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轻度发作一丸,甚至每次发作一丸,发作L丸,每日三次服用心脉通:口服,每次10片,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血瘀患者。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适用于心血瘀阻者。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发作时舌下含服1-2丸,可缓解疼痛。单方:人参、三七均分粉末,每次3克,每日2次。(4)护理发作期间,患者应绝对卧床,保持安静的环境。解除患者顾虑,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禁止吸烟饮酒。室温不能太热或太冷。吃少量食物,不要太饱,吃完后不要马上动。对初次发作或频繁发作者,应密切观察意识、脉搏、呼吸、血压,不可随意搬动病人。晚上容易失眠的人可以在睡前服用镇静剂。(5)预防患者,要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以便正确治疗。要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培养乐观精神。要合理安排工作,防止精神压力过大,体力劳动过重。睡眠时间要充足。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首次发作或发作时突然频繁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短期休养。轻体力劳动或步行可减少一般患者心绞痛发作。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快或突然的剧烈运动,如追赶公交车或在强风或大雪中快速或长时间行走。无论如何,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和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样,饮食上要限制富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要逐渐减肥。避免暴饮暴食。茶和少量咖啡,漏铅备如果不引起明显的兴奋或失眠,是可以喝的。少量的不含酒精的酒也是无害的,可能有助于扩张血管和镇静。心绞痛患者尽量不要吸烟。④高血压、贫血、甲亢等疾病可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绞痛,应积极治疗。

㈤ 心绞痛怎么办

概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 病因 1、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本病常见的诱因。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肥厚型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可引起本病。 症状 心绞痛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胸骨中上部的压榨痛、紧缩感、窒息感、烧灼痛、重物压胸感,胸疼逐渐加重,数分钟达高潮,并可放射至左肩内侧、颈部、下颌、上中腹部或双肩。伴有冷汗,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为几分钟,经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典型者可在胸骨下段,上腹部或心前压痛。有的仅有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咽喉发闷,下颌疼、颈椎压痛。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可仅感胸闷、气短、疲倦。老年糖尿病人甚至仅感胸闷而无胸痛表现。 1、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①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②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③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因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做蔽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形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性弯饥心绞痛常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检查 1、心电图检查。 2、心脏X线检查。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冠状动脉造影。 5、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6、血管镜检查。 治疗 1、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立即舌下含纯闹州服硝酸甘油。 3、手术治疗。 4、谨慎安排适宜的运动锻炼。

㈥ 心血管心绞痛要注意什么能吃哪些荤菜

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如洞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中间综合征中的一部分,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故又称之为“梗死前心绞痛”。

1.控制盐的摄入
少吃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长期大量食用氯化钠,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内皮受损。心绞痛的患者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2.控制脂肪的摄入
少吃脂肪、减少热量的摄取。高脂饮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高脂血症是心绞痛的诱因。应尽量减少食用油的量,油类也是形成脂肪的重要物质。但可以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每日的总用油量应限制在5~8茶匙。
3.避免食用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脂肪醇,例如肝、心、肾等。
4.戒烟戒酒
众所周知,烟酒对人体有害,它不仅诱发心绞痛,也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5.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罩态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多吃海鱼和大豆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
6.多吃利于改善血管的食物
如大蒜、洋葱、山楂、黑木耳、大枣、豆芽、鲤鱼等。
7.避渣闷枯免吃刺激性食物和胀气食物
如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8.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