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细胞偏低 红细胞偏低 血红蛋白偏低
仅凭这几项不好说,红细胞基本正常,白细胞偏低,不要太紧张。建议先去查骨髓像,排除一下。之后可以去查查消化系统,尤其是胃功能,可能会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某维生素吸收不良,而导致血象不正常。
㈡ 验血能不能查肿瘤
您好,验血并不能完全作为肿瘤的诊断。正确理解是验血对某些癌症有确诊作用,如检查血液中的M蛋白可以确诊多发性骨髓瘤,血常规及显微镜检查能诊断某些白血病,另外还有血液中的物质的检查对许多癌症的具
有很大的诊断或辅助诊断作用:如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CA125-卵巢癌,CA15-3-乳腺癌等等。
肿瘤相关抗原测定
肿瘤相关抗原测定:
甲胎蛋白(AFP或a-FP)
【参考值】 0~25μg/L(0~25ng/m1)(ELISA法) <20μg/L(<20n8/m1)(RIA法)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AFP明显增高,常以>400μg儿为诊断肝癌的医学决定水平。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结肠癌时,也可增高。但肝转移癌AFP极少增高。
2.病毒性肝炎、肝硬变AFP也可增高,但水平常<300μg/L。
3.对于AFP增高患者可进行AFP异质体检测(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以区别是否为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血清中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AFP>25%。
4.妊娠妇女12~14周血AFP开始上升,32~34周达高峰,一般为380~500μg/L,34周后下降。羊水中AFPl3~16周为
2×104μg/L,40周下降到20~30μg/L;异常妊娠,如胎儿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食管或十二指肠闭锁、肾变性,以及双胎、先兆流产、胎儿
宫内窒息,均会引起母体血液和羊水中AFP增高。
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μg/L(<5ng/m1)(ELISA法、RIA法)
【临床意义】
1.消化系统肿瘤,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CEA可明显增高;此外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等CEA也可见增高;肺癌时胸水中CEA常高于血清。
2.消化系统炎症,如结肠炎、胃肠道息肉、胰腺炎、肝脏病及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支气管疾病也可见CEA增高。
3.96%~97%非吸烟健康人CEA<2.5μg/L,大量吸烟者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CEA>5.0μg/L。
组织多肪抗原(TPA)
【参考值】 <120U儿(EIA法) <130U/L(RIA法)
【临床意义】
1.TPA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肤,在肿瘤诊断上无特异性,恶性肿瘤检出率达70%。
2.TPA常用于缺少特异指标的恶性肿瘤疗效追踪观察,病情好转时降低,复发时升高。
3.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时也可出现TPA增高现象。
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
【参考值】<55U/L(EIA法)
【临床意义】TP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种多肽,80%卵巢癌患者增高,肺癌亦可见增高。
糖链抗原19-9(CAl9-9)
【参考值】<37U/m1(ME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
1.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增高尤见于胰腺癌,常用于鉴别胰腺良、恶性肿瘤。此外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也可见增高,但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病人敏感度仅为30%。其术前水平与预后有关。
2.消化道炎症如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有CAl9-9短暂的不同程度增高。
糖链抗原50(CA50)
【参考值】 <40ng/m1(EIA法) ≤20U/m1(B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时增高;少数大肠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肝转移癌也可见增高。
糖链抗原72-4(CA72-4)
【参考值】 ≤<6.7μg/L(ELISA法) 3~4μg/L(RIA法)
【临床意义】诊断卵巢粘液癌的指标,其他如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也可见增高。常用于肿瘤发展过程的监测。
糖链抗原242(CA242)
【参考值】≤12U/ml(1RMA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细胞角质素片段19(CYFRA21-1)
【参考值】<3.3μg/L(≤3.3ng/m1)(ELISA法、IRMA法)
【临床意义】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肺鳞癌和膀胱癌的指标,胃癌、结肠癌可轻度增高。常用于疗效监测。
细胞角质索片段8,18
【参考值】 血 男<1.27ng/m1 女<O.95ng/m1 尿 <0.78μg/L (ELISA法)
【临床意义】诊断上皮细胞肿瘤,如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尿液测定有助于膀胱癌ⅡA与ⅡB的分期。
癌抗原125(CAl25)
【参考值】<35U/m1(MEIA法、IRMA法、EMSA法)
【临床意义】
1.为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增高具诊断价值,并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其他癌症,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乳癌、胰腺癌、胆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疡、肺癌等,也有一定阳性反应。
3.部分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肝硬化、胆囊炎和胰腺炎也可增高。
癌抗原15-3(CAl5-3)
【参考值】<28U/m1(MEIA法) <22U/mt(1RMA法、EUSA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乳癌,但早期敏感性仅为20%~30%,故常用于乳癌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2.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时,也可不同程度增高。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参考值】12.5~25.0μg/L(RIA法、IRM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为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达50%~70%,其他类型肺癌仅10%~20%阳性。
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参考值】阴性(ElISA法)
【临床意义】GSr-π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腺癌可达88.9%,鳞癌达54.5%。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参考值】<4μg/L(<4.0ng/m1)(E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明显增高,常用于术后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
2.良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炎时,也可轻度增高。
3.40岁以上健康男性约3%PSA在4.01~10.0μg/L。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参考值】<3ng/m1(RIA法)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早期有10%增高,晚期80%增高。
2.良性前列腺疾患,尿潴留及前列腺肛门指诊后1~2天内均可轻度增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参考值】<10μg/L(<10ng/m1)(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增高尤见于食道癌等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亦可见于子宫、宫颈、肺等鳞状上皮组织肿瘤。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
胰癌相关糟蛋白(sC6单克隆抗体识别)
【参考值】<41U/m1
【临床意义】胰腺癌时增高。
人甲状腺球蛋白(hTG)
【参考值3<95μg/L(RIA法、ELISA法)
【临床意义】甲状腺癌时增高。
肿瘤基因P53自身抗体(P53-Ab)
【参考值】阴性(EIA法)
【临床意义】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约10%~20%肿瘤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可呈阳性。
表皮生长因子(EGF)
【参考值】 血清 (1032± 485)P8/m1 血浆 (192±106)pg/m1
【临床意义〕肿瘤、溃疡病等EGF增高。
肿瘤坏死因子(TNF)
【参考值】(4.312.8)ng/m1
【临床意义】TNF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器官移植性排异有诊断意义。
㈢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检查
1、化验,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的首要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的有对血常规、血型以及出凝血时间、大便和呕吐物的检查,通过对这些检查所得出的结果,就可以基本的对这种疾病进行确诊了。
2、内镜检查,一般通过胃镜直接检查就可以确诊患者的基本病情,这样在检查之后也就可以根据病灶的具体情况来作相应的止血治疗了。而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主要就是一定要在出血之后的四十八个小时之内进行诊断,如果患者还伴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就应该先补充血容量,之后再进行检查才可以取得好的结果。
3、选择性动脉造影,这些检查主要指的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严重的大量出血状态,导致胃镜检查无法安全的进行,或者是由于积血已经影响到了视野而无法准确的判断,就可以采用这种检查方法来发现出血的部位。
4、X线钡剂造,这是由于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是很难被内镜所发现的,是很容易会遗漏一些病变,所以就可以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提高患者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㈣ 检查消化系统的时候验血能检查出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吗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
中文名
消化系统
外文名
alimentary system
组成
口腔,咽,食道,胃,小、大肠
地位
人体八大系统之一
组成部分
消化道和消化腺
快速
导航
基本功能消化系统药理实验其他知识孕妇消化道
定义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系统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其中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它们均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
㈤ 小孩消化道出血需要做什么检查
应做下述检查: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检查。
2.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及便培养。
3.骨髓检查。
1.吞线法 可粗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方法为用一条粗的白丝线,约2m长,一端扎一小糖球,令患儿吞服后,另一端用胶布固定在颊部,随胃肠蠕动,白线即逐渐下达至十二指肠。24h后将线轻轻拉出,以免拉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假象。正常情况,呈白-黄色,如胃内出血则呈白-红-黄色,十二指肠出血为白-黄-红色,根据线的染色判断出血部位。做此检查需要患儿的合作,否则将线咬断难做成功。
2.X线钡餐及钡灌肠检查 一般要求在病情平稳,血压恢复,心功能好转后进行。但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在出血时吞钡检查做出诊断。钡餐及空气双重造影,有助于检查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疾患,如消化性溃疡、肿瘤、肠狭窄等。钡灌肠或空气双重造影对直肠、乙状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肿瘤、肠套叠等可做出诊断,并能观察结肠位置,协助诊断肠旋转不良。
3.内镜检查 如食管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及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原因和范围,同时可进行照相、录像、取活检及治疗。
(1)食管、胃、十二指肠镜:近20年来应用纤维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原因,准确率很高,可达85%~90%,钡餐造影确诊率小于50%,故目前多采用内镜法。在上消化道出血12~48h以内进行检查,阳性检出率较出血停止或晚期再进行内镜检查高出2倍。原则上如患儿情况平稳,诊断不确定又需急诊手术时,尽早行内镜检查,以利术中止血。虽然上消化道出血的自然止血率>90%,如用内镜做出诊断后,可给以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并可指导复发出血的预防。据统计急诊做内镜检查较选择性内镜检查其合并症大4倍,因此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均以便血为主,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较钡剂灌肠准确率高,且有其特异性,可同时对结肠病变取活检,用电凝、激光、热凝出血点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