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系统 » 粒细胞可以进入中枢系统吗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粒细胞可以进入中枢系统吗

发布时间: 2022-12-19 18:42:05

A. 典型的慢粒是什么

慢粒全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细胞(包括已成熟的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显着增多,脾脏明显肿大,绝大多数具有相对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病程较缓慢。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本病常于数年内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大多以急性变而死亡。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但各类性白血病其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相类似,因而临床均有贫血出血感染及侵润的表现。
发热:约百分之五十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其热型不规则,体温可在37.5-38度之间,亦可高达39度-40度,伴有畏寒,出汗等症状。发热的原因与成熟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继发感染及白血病细胞的过渡增生、浸润有关。一般来说,高热,体温达到39-40度以上,多由继发感染引起的。特别是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更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口腔、咽部、肺部、肛周、泌尿系、及胃肠道为常见,有时查不到明显的感染灶而出现严重的败血症。致病菌多为病毒。格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产期杆菌等。其他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刻出现霉菌感染,以至高热持续不退。
贫血 :可能为病人的首发症状,贫血呈渐进性的,早期不易发现,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有中至重度贫血。贫血的原因是白血病细胞的无限增殖,干扰了正常红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失血。或因应用化疗药物(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干扰了细胞的核酸代谢而使贫血加重。
浸润:1.肝脾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淋巴结呈轻度或中度肿大,融合,无触痛,纵膈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淋巴细胞白细胞白血病。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极少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轻质中度的肝脾肿大。
2.骨髓和关节: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病人常有胸骨下端压痛,骨髓和关节疼痛多见于儿童,易误诊为风湿。
3.眼部表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可浸润眼眶部鼓膜,形成绿色瘤(因细胞内还有大量的过氧化酶),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也可直接浸润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引起相应症状。
4.口腔及皮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口腔黏膜及皮肤浸润,如齿龈肿胀、增生或巨舌变等。皮肤浸润表现为淡紫色小丘疹,结节,斑块和溃疡等。非浸润性皮肤病变如感染、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等,皮肤活检或皮损印片可帮助诊断。
5.心肺:据报导严重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心脏的表现多见于心包的浸润,偶有心肌炎及心力衰竭。
6.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化疗治疗,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被杀灭,因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浸润致脑膜或脑实质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口眼歪斜、晕眩或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CNS-L)多见于儿童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率可达36%~38%,也是化疗缓解后复发的根源。
7.睾丸浸润: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是第二个髓外复发的部位。临床上常承担侧或双侧弥漫性肿大,质稍硬,有轻压痛。个别白血病患者有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海绵体内白血病栓子有关。此外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其他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甲状腺,胰腺等,

B. 白细胞一直少我却没不良感觉怎么回事

白细胞减少症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来自粒-单细胞祖细胞(CFU-GM)。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属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细胞不再分裂,发育成熟至分叶核后,积存于骨髓贮备池,等待释放。血中粒细胞一半在循环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边缘池。外周血粒细胞主要来自循环池。因此,循环池粒细胞的数量取决于: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贮备量,释放速度,血中破坏程度,流动细胞与血管壁聚集细胞比例,以及组织中所需细胞量。

什么原因引起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白细胞减少症有什么症状
病人可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白细胞减少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骨髓象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
三、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
四、粒细胞储备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五、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

如何治疗
1、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2、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http://www.qm120.com/cha/quanshen/675/

哪类白细胞减少需治疗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气虚”症范畴。

[临床表现]
1.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诊断]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Oxll09/L。儿童
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x109/L,5—9岁低于5.0x 109/L,小于5岁低于5.5x 109/L。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l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或维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进细胞生成。
2.中医药治疗
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黄精、陈皮、白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
中成药:峰龄胶囊、百令胶囊、施普瑞螺旋藻。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
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参考资料:今晚报 中国孕育网

C. 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得了会怎样

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在抗生素问世前,死亡率高达90-95%,自应用抗生素后,已下降至20%,但仍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什么原因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可继发于药物反应、化学药物中毒、电离辐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有什么症状 发病前多数患者有某种药物接触史。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全身不适。由于粒细胞极度缺乏,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成为主要合并症。牙龈、口腔粘膜、软腭、咽峡部发生坏死性溃疡,常覆盖灰黄或淡绿色假膜。皮肤、鼻腔、阴道、子宫、直肠、肛门均可出现炎症。局部感染常引起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肺部的严重感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发生败血症时可伴肝损害,出现肝大、黄疸。严重者可伴中毒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药物过敏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若短期内不恢复,死亡率极高。 粒细胞缺乏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2×109/L。 二.骨髓象。 三、其他:血沉增快,严重感染者可伴肝功异常,主要是总胆红素定量升高。 如何治疗 一、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各种药物。 二、病人应隔离在单人病房,条件允许时住进无菌层流病室,做好消毒隔离,包括口腔、肛门、外阴等易感部位的局部清洗。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在用药前仔细寻找病灶,做咽拭子、血液、尿液、大便等细菌培养。无感染者可预防性注射青霉素。抗生素用药时间不宜过短。疑有深部霉菌病时,需用有效的抗霉菌药物,如酮康唑;达可宁(咪康唑;大扶康(氟康唑)。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粒细胞输注。 六、促白细胞生成药。 七、全身支持治疗。

D. 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是

正确答案:D
解析:[考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
。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尤甚
。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这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所致

E.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是否要做腰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做腰穿,但要按照计划,每周少于2次,否则对人体副作用过大

F. 为什么会得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属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是在人体免疫调节异常的情况下感染特异病毒侵犯脊髓并导致脊髓神经髓鞘脱失,从而使脊髓传导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所致的脊髓支配区感觉及功能障碍。临术中病有原发,继发,诱发复发之分,主要是损害脑干视中枢、脊髓或中枢神经损害。磁共震对本病的诊断在早发期可以定性确诊,且治疗延误会导致视神经萎缩变性伴发坏死并继发多种眼部病变终生失明,。治疗要中西复合寻查病因、辩证施治,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同时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使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达到受损神经再生修复以获得视力等最佳恢复.如帮助发来磁共震照片,病史,全部症状为你指导。

G. 简述嗜酸粒细胞的功能。

成熟嗜酸粒细胞在血循环中的数量不多,其功能体现在:①吞噬功能,嗜酸粒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吞噬多种异物。异物颗粒吞入细胞后,与嗜酸粒细胞颗粒接触而形成融合体,对异物进行氧化分解作用和杀菌作用。②嗜酸粒细胞的毒性蛋白能够杀灭寄生虫,是体内专门针对寄生虫类特异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③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亲和力,能够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趋化因子起反应,导致其颗粒内容物释放,如释放出组胺酶分解组胺,从而限制嗜碱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所以,能够调节超敏反应。

H.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腰穿后有什么症状

腰穿症状?
腰穿只是注射化疗药通过脊椎打到脑部,防止白血病进入很脆弱的脑部而已。
腰穿的副作用跟这个病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不用担心。
但是腰穿之后必须躺足6个小时,不要枕头,朝天躺着,确保化疗药从脊椎流入脑部。
如果没有按要求做到,有可能第二天开始会头晕,肢体不协调等,较为麻烦。
但也只是不舒服,过几天会好的。

I.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途径是什么

CNS感染途径包括:①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使用不洁注射器、输血等进入血液,面部感染时病原体可经静脉逆行人颅,孕妇感染时病原体经胎盘传递给胎儿等;②直接感染:贯穿性颅脑损伤或脑邻近组织感染时病原体可直接扩散人颅;③神经干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后可沿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
在选用上述药物治疗时主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无环鸟苷的应用主要是注意其可能导致震颤、皮疹、谵妄、血尿、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刚昔洛韦的应用主要注意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J.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呀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至蛛网膜或蛛网膜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白血病细胞通过直接散播和血源转移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大部分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导致脑脊液中达不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侵入的白血病细胞缓慢增殖,最终导致CNS-L。

CNS-L病理所见,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白血病细胞灶性或弥散性浸润,可伴有出血、血肿及硬膜外肿块形成横断性脊髓炎等。浸润的范围依次为蛛网膜及脑实质。
约半数患者,CNS-L在确诊AL后1~5个月内发病,81.5%发生于完全缓解前及复发时,完全缓解时发生者仅占18.3%。少数患者CNS-L为白血病的首发表现,易误诊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上述北京协和医院的118例CNS-L中,11.5%的病例即以CNS-L为白血病的最初临床表现。

CNS-L的临床表现中,头痛占77.4%、呕吐占47%、脑神经损害占20.9%(以面神经麻痹最多见,其他依次为第Ⅲ、Ⅳ、Ⅱ、Ⅷ对脑神经受累)、颈强直占16.5%、病理反射阳性占16.5%、视盘水肿占13.4%。少数患者可因颅内血管受侵破裂,或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凝血障碍而诱发颅内出血,患者表现为烦躁、神志不清、抽搐、偏瘫等。部分CNS-L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而于常规预防性鞘内注药检查脑脊液(CSF)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