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方式有哪些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以及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跳线)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 估算,每个工作区设置一部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如下图所示,或按用户要求设置。
工作区
一.工作区布线的设计要点
. 每个信息插座旁边有一个单相电源插座,以备计算机和其他有源设备使用。
.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间距不得小于20cm。
.工作区内线槽应布置合理、美观。
·信息插座要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
·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以内。
·购买的网卡类型、接口要与线缆类型接口保持一致。
·各个工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板的总数量。
二.布线线路的分布及路由
工作区子系统优化主要是根据工作区对信息点的需要,即根据办公设备的合理位置进行信息插座的布置。信息插座布置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尽量满足用户使用的便利性,然后以布线路由最短为指导思想来进行信息插座的布置。此外,还要考虑今后对信息插座数量需求增加的情况。
(1)工作面积划分
如果在设计信息插座时,用户方提不出详细的工作区办公设备布置方案,则按系统配置要求级别,对每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采取室内均匀布置。
建筑的功能类型较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进行具体的分析后确定。
提示:对于应用场合,如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无法确定时或使用场所为客户租用并考虑自己设置计算机网络时,工作区面积可按区域(租用场地)面积确定。
对于IDC机房(数据通信托管业务或数据中心机房)可按生产机房每个配线架的设置区域考虑工作区面积。对于此类项目,涉及数据通信设备的安装工程,应单独考虑实施方案。
(2)布线方式
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方式主要有护壁板式和埋入式两种。
所谓护壁板式,用食指将布线管槽沿墙壁固定,并隐藏在护壁板内的布线方式。该方式由于无需剔挖墙壁和地面,不会对原有建筑造成破坏。主要用于集中办公场所、营业大厅等机房的布线。该方式通常使用桌上式信息插座,并且被明装固定在墙壁。当采用隔断分割办公区域时,墙壁上的线槽可以被很好的隐藏起来,而不会影响原有的室内装修。
如果要布线的楼宇还在施工,那么可以采用埋入式布线方式,将线缆穿入PVC管槽内和埋入地板垫层中,或埋入墙壁内。该方式通常使用墙上型信息插座,并且底盒被暗埋在墙壁中。
(3)布线材料
工作区的布线材料主要是连接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的跳线,以及需要的适配器。为了便于管理识别,有些厂家的信息插座有多种颜色,如黑、白、红、蓝、绿、黄,这些颜色的设置应符合TIA/EIA606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贰’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有哪些
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表中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利用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
1、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表中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2、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
3、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u/c矩阵
‘叁’ 怎样利用uc矩阵来划分子系统
利用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的步骤如下。
1. 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表中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2.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
3.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
‘肆’ 试比较不同系统划分方法的特点
摘要 目前有关子系统划分方法如表3.4所示。
‘伍’ 子系统与模块划分的方法有哪些
系统功能的划分:
1、支持业务部门或岗位的部分可以称为子系统
2、代替业务岗位的某项职责称为模块
3、单个可独立运行的软件如可执行文件称为子系统,反之称为模块。
4、对末级结点进行适当的功能分解。
5、功能分解最好对应到原子级业务活动。
‘陆’ 为什么要进行子系统划分
子系统划分一般应在系统分析阶段完成,其划分方法见2.5节。在不十分充分的系统分析情况下,也往往应用经验准则来进行划分,我们在此做些介绍。
(1) 系统划分的原则
为了便于今后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系统的划分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①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子系统的划分必须使得子系统内部功能、信息等各方面的凝聚性较好。在实际中我们都希望每个子系统或模块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数据调用和控制联系,并将联系比较密切、功能近似的模块相对集中,这样对于以后的搜索、查询、调试、调用都比较方便。
②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要尽量减少,接口要简单、明确。一个内部联系强的子系统对外部的联系必然很少,所以划分时应将联系较多者列入子系统内部。相对集中的部分均已划入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剩余的一些分散、跨度比较大的联系,就成为这些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接口。这样划分的子系统,将来调试、维护和运行都是非常方便的。
③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如果我们忽视这个问题,则可能会使相关的功能数据分布到各个不同的子系统中,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调用,大量的中间结果需要保存和传递,大量计算工作将要重复进行。从而使得程序结构紊乱,数据冗余,不但给软件编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④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子系统的设置光靠上述系统分析的结果是不够的,因为现存的系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可能没有考虑到一些高层次管理决策的要求。
⑤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的实现一般都要分期分步进行,所以子系统的划分应能适应这种分期分步的实施。另外,子系统的划分还必须兼顾组织机构的要求(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组织,因为目前情况下我国在进行体制改革,组织结构相对来说是不稳定的),以便系统实现后能够符合现有的情况和人们的习惯,更好地运行。
⑥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系统划分时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适当的系统划分应该既考虑有利于各种设备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搭配使用,又考虑到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分布和充分使用,以减少系统对网络资源的过分依赖,减少输入、输出、通信等设备压力。
(2)系统划分方法的分类。
有关系统划分的方法目前主要有6类(详见表3.1所示)。按功能划分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例如,如果我们在18.2.3小节分析功能业务一览表时,完全是按规范化进行的,则这个划分就是按功能划分的;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的依据就是18.5节中关于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这种划分方式在一些时间和处理过程顺序特别强的系统中常常采用;按数据拟合程度来划分是指按数据而不是按该子系统内部尽量集中来划分子系统,这种划分方式的子系统内部聚合力强,外部通信压力小,例如,我们在2.5节中所划分的子系统就是按这种方式进行的;按业务处理过程划分子系统,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在某些系统开发资源限制较大的场合,特别是要分段实现开发工作时,不得已而被采用;最后两种划分指的是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或业务展开的环境条件来对系统进行划分,严格地说这也是不太合理的划分方法,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有这种划分的情况。
表3.1中的比较指标是根据一般情况而言的。在实际对系统进行设计时仍应以具体系统分析的结果而定,不能笼统、绝对地去评价好坏。
(3)常用的系统划分方法
实际在开发一个系统时,常用的系统划分方法是一种以功能/数据分析结果为主,兼顾组织实际情况的划分方法。即以2.2.3和2.5.4小节分析结果为基础,然后再根据组织的其它情况(如办公室、厂区的物理环境、开发工作的分段实施情况、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等等),综合考虑并修订2.2.3和2.5.4小节所分析的结果。修订一般都在2.2.3和2.5.4小节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图18.5基础上对业务功能一览表中的树状结构局部地进行调整,在图2.17基础上对U/C矩阵整理后的图表重新进行划分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修订尽量不要破坏原分析的结构,否则会引出其它方法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原业务功能一览表的调整中,尽量不要改变其基本功能和结构,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局部地调整树校结构。又如,在原U/C矩阵整理的基础上,尽量不要改变其行与列的位置(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而只通过改变子系统小方框的方法来修订系统划分的结构。
‘柒’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有哪些
用表的行和列分别记录下企业住处系统的数据类和过程。表中功能与数据类交叉点上的符号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的数据类。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7)子系统划分可以采用方法扩展阅读:
U/C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
(1) 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 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 ;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2) 一致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即在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3) 无冗余性检验。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U” 或“C”,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若存在空行空列,则说明该功能或数据的划分是没有必要的、冗余的。
将U/C矩阵进行整理,移动某些行或列,把字母“C” 尽量靠近U/C矩阵的对角线,可得到C符号的适当排列。
‘捌’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方法。依据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
‘玖’ 水平干线子系统有哪几种布线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应用于何种建筑物
以下六个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
4、垂直干线子系统。
5、设备室子系统。
6、建筑群子系统。
水平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是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到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结构一般为星型结构,它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水平干线子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管理间连接。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干线子系统由4对UTP(非屏蔽双绞线)组成,能支持大多数现代化通信设备。 如果有磁场干扰或信息保留时可用屏蔽双绞线。如果需要高宽带应用时,可以采用光缆。
(9)子系统划分可以采用方法扩展阅读: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群之间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布线而设计的,所以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是满足于各类不同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建筑物自动化设备传输弱电信号的要求。
模拟与数字话音信号;高速与低速的数据信号;传真机等需要传输的图像资料信号;会议电视等视频信号;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自动化控制的传感器信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