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长久保存新鲜的野生菌
1、用盐水保存新鲜蘑菇
大家想让购买回来的新鲜蘑菇保持新鲜,可以把它放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盐,进行浸泡,浸泡以后取出,去掉水分,然后再装入到保鲜袋中,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可以保存十几天不变质。
2、冷冻保存鲜蘑菇
新鲜的蘑菇购买以后可以用冷冻的方法进行保存,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把新鲜蘑菇放在冰箱中直接冷冻,二十四小时以后取出,然后化开,让用纸把它的水分吸走,再次把鲜蘑菇放入到保鲜袋中,直接进行冷冻,就可以长期保存,食用时取出化开就可以。
3、腌制保存鲜蘑菇
大家平时保存新鲜的蘑菇时,想保持它的新鲜,可以选择一个非铁质的容器,把新鲜的蘑菇稍微晾一下,然后再把蘑菇放入到里面,这里要注意,摆一层蘑菇以后就要撒一层盐。然后再摆一层蘑菇,再撒一层盐。最后把容器密封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可以保存蘑菇一年不变质。
蘑菇的贮藏特性
蘑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味道鲜美。但是蘑菇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在常温下很快开伞、褐变、变味、品质败坏,只能唤丛猛作短期贮藏。干制的蘑菇容易保存,但营养价值下降,加工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采后贮运销售及加工前需采取措施,以防蘑菇品质下降。蘑菇的栽培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平菇、香菇、双孢菇、金针菇、凤尾菇等。
蘑菇的贮藏条件
磨菇贮藏的适宜条件为0℃和95%的相对湿度,蘑菇的失水与黑柄和开伞有关,用薄膜包装或保持相对湿度高于95%可减少失水。气调贮藏可抑制蘑菇褐变,控制在2--4%的氧和5--10%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保持蘑菇的白色和延长贮藏寿命。采用盐水、柠檬酸、抗坏血酸、二氧化硫或蒸汽热处理均能钝化多酚氧化酶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贮运中应避免用金属容器装菇,以防产生非酶促褐变。
处理方法
1.气调贮藏
(1)自发气调将蘑菇装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通过蘑菇自身呼吸造成袋内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包装袋不宜过大,一般以盛装容量2--4斤为宜,在0℃下5天品郑运质保持不变。
(2)充二氧化碳将蘑菇装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使其分别保持在2--4%和5--10%,在0℃下可抑制开伞和褐变。
(3)真空包装将蘑菇装在0.06--0.08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抽真空降低氧含量,0℃条件下可保持7天。
2.冰藏法
在运输中加冰块使菇体降温,在包装容器内垫一层塑料膜,底部放4--6厘米厚的碎冰,在中部放置冰袋,四周放置蘑菇,装八成满时将四周薄膜向内折叠,膜上再盖厚约5厘米的碎冰,最后加盖运输。
3.缸藏法
在洗净的缸底部放3--4厘米深的冷水,上和桥设木架,将蘑菇码在其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口,置于低温下贮藏。
4.药物处理
(1)盐水。蘑菇采后用0.6%的冷盐水清洗并浸泡10分钟,可起预冷和防止褐变的作用,沥干水分进行贮藏。若盐水洗后,再用0.1%抗坏血酸或0.1%柠檬酸漂洗后贮藏,效果更好。沥干,装入塑料袋中冷藏。
(2)焦亚硫酸钠。采后用0.02%焦亚硫酸钠洗去杂物,再放入0.05%的焦亚硫酸钠中半小时,清水洗净后,沥干贮藏,有很好护色作用。
Ⅱ 保藏菌种的方法有哪些
1、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又有斜面培养中正旅、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培养清凳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
3、载体保藏法: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
5、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卖凳去水分(真空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法最常见。
(2)菌类如何做可以保存营养扩展阅读
菌种保藏的原理:
菌种保藏有多种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异,主要是运用一些方式尽量降低生物体内的代谢,达到延长生命,减少变异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低温、缺氧、干燥。
低温主要对菌种产生两方面的影响,首先,较低的温度可以减缓机体细胞的酶活,降低新陈代谢,达到保藏菌种的目的。其次,低温同时会导致菌体诱发菌丝自溶机制,如果降温过程失误,同样会造成机体的机械损伤和溶质损伤。
Ⅲ 保留菌菇营养最大化的最佳烹饪方式
蘑菇经常被当做是一种很小众的配料使用,这样就很难是它们含有的营养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得到最大利用。
要想活得其中 健康 的物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蘑菇丝和洋葱以及罗勒用菜籽油嫩煎一下,上面点缀一些碎奶酪,然后当作主食食用。
如果想最大限度地获得牛肝菌菇中的抗氧化素,最好将它的伞帽切成条状,加入洋葱,州蠢用橄榄油嫩煎一下,盛盘后加一些西红柿丁,这样可以增加并丰富抗氧化素。当然,也可以把牛肝菌菇作为一种主要的食材用大火炒一下食用。
金针菇能被加在任何餐食中,不过最典型的就是汤品和炒菜。也可以拌在新鲜沙拉中食用。而将金针菇、绿色蔬菜、新鲜红椒、胡萝卜拌在一起,再撒上姜、芝麻和酱裂贺油,就是一款典型的亚洲风味沙拉。
如果享受香菇的最佳味道并且最大限度发挥它的 健康 益处可以用下面这个烹饪方法。
将香菇和洋葱、甜荷兰豆和红辣椒细丝一起嫩煎,并用姜末和蒜末调味,就着糙米食用。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米饭中的蛋白质及纤维使得这道 美食 非常有营养。
香菇干品比鲜品香味更浓,而且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在经过浸泡后很快恢复原状。
平菇最理想的肆迹派食用方式就是做成汤或者用大火炒制,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期中的水溶性营养物质。或者用橄榄油将平菇、韭菜、甜红椒、豆腐煸炒一下,就着米饭吃,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如果想最大限度的利用草菇中的叶酸,最好的方式就是生吃。然而如果只能购买到罐装草菇或者草菇干品,最好将它们放在汤中,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其中含有的叶酸保存在汤中,从而被吸收利用。
注意:上述提到的橄榄油、菜籽油等都可由其他植物油代替。嫩煎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时间过久。
Ⅳ 野生菌怎样短期保鲜,放在冰箱里可以吗
新鲜的野生菌菇应该如何保存,可以放在冰箱吗?新鲜的野生菌作为一种新鲜的菌类食物,容易变质,不易保存,放到冰箱中虽然可以冷冻,但是会极大地影响口感。一般在打雷下雨后,树林中、草地上会长出非常多的野生菌,但是并不建议大家贸然食用,因为有中毒的风险,虽然野生味道十分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也极高,非常适合煲汤食用,不仅中国,在日本、韩国等地也深受喜欢,但这种蘑菇不是很好保存,而且只适合新鲜食用,对于新鲜的野生菌,一般在常温下可以存放2~3天,但是很快变色变质,如果放到冰箱中的低温下能延缓食物的腐败变质,野生菌当然也可以放在冰箱中冷冻保存,可延长其保质期,新鲜的野生菌在冰箱中能放3~5天左右。
其实它也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对保持生态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不建议过多采摘,它们也是野生动物的食物,单纯从营养价值来说,跟我们人工培育的菌类区别不大数槐灶,而且还有其它的风险,比如重金属中毒等问题,所以不建议过多食用野生菌,但是可以拍照留念,菌类都非常好看的。
Ⅳ 菌类要放什么才不容易腐烂,怎样保鲜
清水浸泡:将菌类洗净,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菌类,如菌类上浮可压个重物。此法宜于短期存放,要注意不要采用铁质容器,以免某些菌类变黑。
盐水浸泡:将菌类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 如数量较多,可将菌类晾晒一下,然后装入非搏梁铁质容器中,一层菌类洒一层盐,此法可存放一年以上。
注重这些食物的保存方法以及技巧的掌握,那么对我们的饮食健康才是比态顷较有利的,因为食物保帆银陆存好就可以避免,导致食物变质问题,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想要食用,都可以吃的营养放心,而且能够为身体,补充更多的物质。
Ⅵ 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有哪些
菌种保藏是食用菌产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野生种质资源基因留存和现有生产用种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必要手段。菌种保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虽然保藏效果好,但投资高或操作繁杂。在生产实践中,更需要设备投入少,能保障菌种不死亡、不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持优良种性的简便方法,如斜面低温短期保藏和自然基质较长期保藏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对母种进行长期保存,对原种进行短期保存。须保证优良菌种的性状和活力不发生变异,不死亡,不被污染,确保其纯度。因此,保存方法应具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菌种不易退化、长期保存不污染杂菌等优点。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如下:
(一)斜面低温保藏 该法的优点是保藏方便且所占空间较小。具体做法是:菌丝长满斜面后,放在0~5℃保存。以后每隔一定时间(2~3个月)转管一次。转管保存不能长期用PDA培养基,否则种性易退化,灰树花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减弱。因此隔一定时间(1年左右)须把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复壮,之后挑选健壮无污染的菌丝再转回PDA培养基保存。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要防棉塞受潮滋生杂菌。菌种试管口最好用蜡烫封,以防培养基内水分过快蒸发。增加琼脂用量(2.5%~3%)可减缓水分蒸发。还要防止菌种管上的标签脱落而造成种系混杂。
斜面低温保藏方法简便易行,能随时观察保藏菌株的活力和纯度,一旦染杂,肉眼能及时发现。
(二)自然基质保藏 此法是根据灰树花的特性,利用自然基质保藏其菌种的方法。灰树花是木腐菌,可以采用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自然基质营养全面,且大部为缓释养分,不易产生营养过剩或饥饿;其次,培养基理化性状好,可吸收或缓冲菌丝代谢出的有害物质,水分与通气协调平衡,部分菌丝扎入基质内生长,不裸露于空气中,菌丝呼吸强度低,生命力强。
1.原料与配方 粗、细木屑比例适当,采用板栗树木屑最佳,粗木屑粒径为2毫米左右,细木屑为一般圆盘锯屑,粗、细的比例为1∶2,添加干木屑重量20%的麸皮和1%的糖,含水率为60%左右。这样的基质通气性好,营养丰富且供菌丝分解利用的时间长,长到基质内部的菌丝比包裹在基质外部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耐受性强。不同粒径的基质比例适当,还能协调气与水的矛盾。粗粒过多,架空菌丝多;细粒过多,透气性差,菌丝生长慢。应用配方如下:
栗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水65%配料,装入较粗大的试管中,装料量为试管的1/3~1/2,1.5千克/厘米2灭菌1.5小时。冷却后,接入需保藏的菌种,在28℃下培养,待菌丝长满木屑培养基时取出换上无菌橡皮塞,在0~5℃冰箱内保藏1~2年转管一次。
2.容器与装量 采用容量250毫升的葡萄糖玻璃瓶,清洗洁净,装量一般不超过玻璃瓶容量的3/5,填料不能过满,瓶壁所残留的颗粒须擦拭干净,否则保藏的菌种易引起污染。
3.灭菌和冷藏 灭菌时若采用棉塞封口,基质表层易失水,接种成活率低,即使菌丝复活,生长也很缓慢,所以最好采用聚丙烯膜封口,接种后换用无菌棉塞培养,待菌丝长满后再换成有孔灭菌胶塞冰箱保藏。
用上述方法保藏吵扒备的菌种经3年贮放后,接出成活率均达90%以上,出菇验证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自然基质保藏法具有保存期长,菌种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特点。
(三)木粒PDA斜面保藏 灰树花在自然状态下易发生于栗树根部,这说明其营养需求较为特殊。根据灰树花这种习性,在PDA基础上添加适量的栗树木粒制成母种培养基。在多年的使用中发现,用该培养基培养的母种生长势好,在转接原种时,适应能力强,萌发定植快;用作菌种保藏基质时,保藏时间长,并能很好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
1.木粒PDA的制作 选取栗树边材,加工成0.3~0.5厘米的颗粒,及时烘干或晒干备用。称取葡萄糖10克,KH2PO41克,1溶解于1升清水中配制成营养液。将营养液倒入盛有木粒的小铝锅中,营养液以完全浸没木粒为准。煮沸10分钟,以加快木粒对营养液的吸收速度,起锅静置30分钟让木粒吸足营养液。捞出木粒,沥掉表面的水,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的1/6,最多不得超过试管长的1/5,否则升毁在摆制斜面时,不易使木粒均匀分散于斜面的表面上。
选取新鲜的马铃薯,去皮并切成薄片,称取200克放入小铝锅中,加入1升清水,文火煮沸30分,趁热过此宴滤取汁,并补足1升的体积。称取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KH2PO4 2克,MgSO47H2O 2克。先将琼脂剪碎,加入到马铃薯滤液中,继续用文火加热,使琼脂溶化。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称好的其他3种营养成分,搅拌使这些物质溶解均匀,趁热装入已装有木粒的试管中,装至试管长的1/3处,塞上棉塞。
在0.8~1千克/厘米2蒸气压下灭菌40分,待气压降至0时,开盖取出,趁热轻轻抖拍试管,使木粒分散后即可摆制斜面,并使木粒呈半裸状分布于斜面上,待凝固后便制成了木粒PDA培养基。
2.生长及保藏效果 木粒PDA斜面上培养的灰树花母种,菌丝生长迅速、良好,12天即可长满试管,但菌丝的后期生长势更为粗壮、浓密,后劲足。转接原种时,菌种适应力强,定植快。这表明,灰树花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势不仅取决于本身的遗传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营养。常规PDA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的速效性营养,前期营养丰富,营养利用直接,因而前期菌丝生长迅速、良好,后期营养则不足,菌丝生长不良,长势欠佳。木粒PDA由于在增添了木粒这一缓效性营养,就木腐性的灰树花而言,营养配伍合理,补充了菌丝生长后期所需的营养,因此后劲足。
菌丝体对基质的分解利用是通过菌丝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营养分解成小分子营养后才被吸收利用的,而这些胞外酶大多为诱导酶,其合成与分泌受基质的诱导和分解产物阻遏机制调节。就纤维素酶而论,许多易代谢碳源(如葡萄糖等)具有引起酶合成阻遏作用,同时伴随着菌丝体的旺盛生长,酶的大量合成则出现在易代谢碳源基本耗尽之后,且受到基质纤维素的诱导,常规PDA基质,到葡萄糖等易代谢碳源基本耗尽的后期,由于营养的缺乏,菌丝生理机能下降,酶的合成量减少。而木粒PDA不仅含有易代谢碳源——葡萄糖,又含有木粒这一缓效性营养,前期葡萄糖促进了菌丝体旺盛生长,获取了大量的菌丝体,表现为菌丝粗壮、浓密。到了易代谢碳源耗尽的后期,木粒一方面补充了后期所需的营养,使菌丝的生埋机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木粒的纤维素激活菌丝细胞纤维素酶的诱导机制,合成了大量的酶,保持了木腐生性灰树花较强的分解木材的能力,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的母种在转接原种时适应力强,萌发定植快。因部分菌丝长入木粒内部,抵抗不良环境的生存能力增强,种质不易退化。木粒PDA灰树花菌种,在0~5℃保藏2~3年再转管活化,成活率仍达到90%左右。此外,木粒PDA应用于木腐性灰树花种的提纯复壮,效果也较理想。
(四)石蜡隔氧封藏 具体做法是将液态石蜡分装入三角瓶内,装量达瓶空间的1/3,塞好棉塞,于121℃灭菌2小时,然后置40℃温箱中,使其水分蒸发,或置于干燥器内数日以除去水分,石蜡呈透明状为宜。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装入已长好菌丝的斜面试管,使液面高出斜面顶部1厘米左右。塞上无菌橡皮塞,竖直保存。此法可使菌种存活3年以上,但以1~2年移植一次为好。移植时不必倒出石蜡,用接种钩取一块菌丝即可。因转移时带有石蜡,菌丝生长弱,需要再转管1~2次,方能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