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我们生活中随着小宝宝的成长逐渐的长大,训练宝宝的触觉很有必要,但有时家长却并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这一项训练,那么,以下来了解婴儿触觉训练方法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1
1、 对于宝宝的触觉训练,首先要通过物体刺激,比如不同的玩具,以及宝宝的安抚奶嘴或是磨牙棒等等这一些物体,让宝宝抓咬和啃,这是最初的触觉训练。但是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物品的安全性,要做到无毒并且不能有细碎的饰物。
2、 还可以买两个质量好点的爬行垫,让宝宝通过小手小脚丫来踩一踩和摸一摸,感觉爬行的乐趣,这也是很好的触觉和爬行同时训练的较好方法。
3、 如果家庭有条件还可以购置一个小型彩球池,里面放上大大小小的软硬的海绵球和橡胶球。通过粗糙度不一和软硬不同,材质不一样,也可以训练宝宝的触觉敏感程度。
4、 等宝宝再稍大一点的时候,要带宝宝走进大自然,让他感受一下绿色的树和小草,小动物的皮毛等等。也可以让宝宝玩水玩沙,玩泥巴等,这些都是训练触觉的方法。但是要注卫生一定,不玩耍后要洗手。
宝宝进行早教的方法
1、宝宝语言能力的训练
在宝宝6个月后,就已经能够模仿身边人的发音,学会了叫“爸爸”、“妈妈”。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除了在宝宝耳边多与他交流外,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多多和朋友接触,让宝宝和你的朋友一起玩耍,能够尽可能多接触外界环境,训练宝宝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并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2、宝宝认知能力的训练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给宝宝买一些识字卡片来训练宝宝。不过,建议爸爸妈妈最好购买有图片的卡片。
3、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这也是能够开发宝宝大脑的训练。
4、宝宝手指触觉的训练
给宝宝做手指触觉的训练能够让宝宝锻炼手指的灵活和精确度,也是同样能够开发宝宝大脑的。可以让宝宝抓取苹果、猕猴桃、橡胶玩具、金属玩具、糖豆、手机……等等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物品,增强宝宝手指触觉的感受。
5、宝宝爬行能力的训练
训练宝宝爬行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而且在爬做信行中能够让宝宝接触身边的不同事物,开阔宝宝的视线,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2
3个月宝宝早教课程
1、运动能力
俯卧抬头
婴儿一个月后头部可逐渐抬起,家长可用一些带响的或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前逗引,让婴儿联系自己抬头。抬头动作从抬起45度到90度,逐渐稳定。2个月的婴儿一般能抬到45度,个别婴儿可达90度。这种俯卧抬头的'联系不仅锻炼了婴儿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而且有助于增加婴儿的肺活量。
头竖直
每日适当地竖立起抱婴儿数次,让婴儿联系将头竖起,一般2个月婴儿头可竖10余秒至1-2分钟,联系竖头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还可讲婴儿背部贴住母亲胸部抱,这样婴儿面前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很多新奇的兄胡帆东西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孩子更主动的联系抬头。
2、认知能力
视觉
视觉是人的感觉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多信息都是靠视觉来传达,这时可对婴儿施行一些专门的视觉训练。方法:婴儿仰卧时可在其上方20-30厘米处悬吊一些婴儿感兴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环、铃、球,最好是红色的,或放一些能发声的玩具,每次最好放一件,经常调换或变换位置。
听觉
除了在视觉训练及动作训练伴随时有一些听觉训练,无论是躺着或抱着时,家长可在婴儿的不同方向用说话声、玩具响声或音乐声等训练婴儿寻找声源。听觉训练要注意所用的声音刺激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羡雹连续很长,否则婴儿会失去兴趣、停止反应。
3、语言能力
感知语言
自出生开始家长就要对婴儿多说话,此时婴儿虽不能说话却能感知语言,要给婴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及各种游戏动作与婴儿说话。
发音
可对婴儿发不同的单音节,如啊、噢、呜等,重复发这些音以教婴儿发音,当婴儿自动地发出这些单音后,家长要给予应答和适当的鼓励,如带有表情的赞扬、抚摸、抱等。
4、社会行为能力
生活规律
婴儿来到世上首先是要培养生活规律,家长要了解婴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吃、喝,按时睡眠的习惯,并可开始训练醒来把尿,掌握大、小便的规律,逐渐建立起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家里有三个月宝宝的家庭一定要积极对宝宝进行必要的教育,通过教育可以让宝宝学会更多的东西,可以让宝宝发育生长得更快,每一个动作做得更加标准。可以让宝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哦。
婴儿触觉训练方法3
2个月宝宝早教方法
1、继续婴儿抚触
如果你坚持为宝宝做抚触,现在你和他应该都已经很享受这个过程了。即使你是刚刚开始给宝宝做抚触,你也会发现宝宝非常喜欢和你的这种亲密接触。如果有条件,你最好能每天为宝宝做两次抚触,可以安排在他起床后和洗澡后的时间。
2、大运动能力训练
你可以要选择在宝宝不饿、不困、情绪比较好、吃奶后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给宝宝进行趴卧练习,一般每天做两到三次,这可以锻炼宝宝的颈部和上臂的肌肉力量,为他学习翻身、坐、爬打好基础。练习时你要在宝宝对面和他一起趴着,这会让宝宝更乐意练习。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延长他趴卧的时间。宝宝喜欢跟着音乐活动四肢,你也可以找机会或利用音乐帮助他活动四肢,这也有助于宝宝四肢的力量和协调性的发展。
3、视觉练习
虽然新生儿更多时间在睡觉,但是他一样喜欢你的关注(你可以抚摸他或和他交谈)。“说话”是宝宝与人交流的工具之一,虽然此时的宝宝还不会说单字,但是你会发现宝宝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这是他想要进行交流的早期尝试。你给的回应越多,就越能鼓励宝宝和你“交谈”。你可以通过模仿宝宝的声音,或者制造新的声音吸引他,他很喜欢模仿学习的。
4、嗅觉练习
小宝宝是出了名的嗅觉灵敏,有研究表明,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就能辨识出自己妈妈乳汁的味道。所以,你不妨让宝宝来个嗅觉大发现吧。你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身边有显着味道的各种东西(但不要太刺激),来让宝宝体会,比如香皂,甚至是醋,看看宝宝闻到特殊味道的时候会不会转过头去呢?这有助于宝宝的嗅觉发育,而嗅觉灵敏的宝宝将来吃饭会更香呢。
‘贰’ “体能智商” 从0岁开始!婴幼儿体能运动秘笈大公开
“体能智商” 从0岁开始!婴幼儿体能运动秘笈大公开 “体能智商”对台湾的父母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颇新的概念。不少家长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透过运动才能促进身体发展。但你知道运动也有助大脑发展、提升智力吗?什么是“体能智商”?体能智商与宝宝大脑发展有什么关联?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对大脑的 *** 也不一样?
体能智商=动作能力发展商数
大多数人对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指数)和EQ(Emotional Quotient,情感指数)这两个名词不陌生,但你知道什么是PQ吗?所谓的 “PQ”就是“体能智商” (Physical Quotient),体能智商简单来说就是动作能力发展商数,它大致上可以分为大肌肉动作、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等3个部份,这些能力的发展表现与大脑息息相关。 透过神经发展年龄和生理年龄的相互比较,我们可以确定孩子的体能智商是优越(平均值以上)、标准(符合平均值)抑或是迟缓(平均值以下) 。
有鉴于体能与大脑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专家格连‧杜曼将孩子从出生到6岁的大脑发展分成7个阶段,并将其与动作能力结衡禅档合制订出一个“行动发展量表”,根据大脑不同发展进程对应动作发展状况。首先 刚出生~1个月 的宝宝主要是发展早期脑干和脊髓,此时宝宝的行为仅止于反射性反应,还无法自行移动身体,多半只有手、脚的动作。接着 1个月~2.5个月 会发展脑干及早期皮质下区,宝宝开始会用腹部贴地、以手脚对侧爬行。 2.5~7个月 发展中脑及皮质下区,宝宝可以用不同侧的手掌及膝盖爬行。 7~12个月 发展初始皮质,宝宝走路时会展开双臂以维持平衡。 12~18个月 发展早期皮质,宝宝此时走路不再需要张开双臂平衡,而是可以自如地摆动双臂。 18~36个月 发展原始皮质,宝宝无论走路或跑步都可以用对侧手 *** 叉动作。直到 36~72个月 ,咐乱大脑会发展原始皮质,宝宝有能力灵巧地使用单脚活动。
延伸阅读:翻身‧坐‧爬‧站‧走,宝宝粗动作大解码
婴幼儿运动 可促进大脑发展
长庚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兼任讲师吴端文表示, 体能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各袭碧部位的肌肉,还可以促进大脑发展、提升智力 。以1岁以下的宝宝为例,0~6个月的宝宝可以做的运动包括翻身、坐稳/平衡、匍匐爬、趴地玩和转圈;7~12个月的宝宝可以做的运动则包括快爬、扶着墙站着走、爬上/爬下椅子(或沙发、床)、蹲下和站起等。
她指出, 宝宝大约到了2~4个月就可以让他练习握住妈妈的手指做仰卧起坐的动作 ,这个动作带动头部、胸部所运用到的颈部曲肌、腹肌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上肢和肩、背肌肉在活动时可以 *** 本体觉,且宝宝在运动过程中会扩胸,这有助提高脑部血氧含量、促进脑细胞间的连结。 0~6个月的阶段特别需要训练的动作是“趴”。因为趴可以强化本体觉、促进自我调节,有助宝宝更规律的吃、睡,减少哭闹并且更容易获得安抚 。宝宝在趴的时候需要撑起上半身,此时肩膀、肩胛、头部和上背部的肌肉会收缩进而 *** 本体觉,且趴姿比仰躺(宝宝仰躺时可能会踢腿或摸玩具)需要用到更多大肌肉群。也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妈咪从宝宝出生开始每天挪出一段固定的时间让宝宝趴在肚子上,并协助宝宝进行Tummy Time的活动。“ Tummy Time ”包括趴着以及匍匐前进等,宝宝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借由“抬起头”、“挺胸”来学习控制头部动作与锻炼颈、背、肩的肌力,同时可以促进视觉发展、提升平衡感、减少扁头和脸部不对称的机率和提升平衡感,好处多多。
渐进式练习 宝宝一旦“变脸”就停止
至于 7~12个月的宝宝,妈咪可以为宝宝进行“悬吊”动作的锻炼 。有些人会担心宝宝在做悬吊式动作时手臂会无法支撑甚至脱臼,有些人则担心平衡活动所做的摇晃会伤害大脑。但吴端文强调, 所有婴幼儿体能运动的基础就是“安全”。只要遵循运动规则、落实防护措施,毋须担心宝宝会受到伤害 。妈咪可以准备一个符合标准规格的体操垫或瑜珈垫,并在宝宝活动范围内排除所有可能会让宝宝撞到头或倒下来压到宝宝的物品。运动时须渐进式练习,让宝宝的身体逐渐习惯、适应运动节奏,一旦宝宝在运动过程中“变脸”,露出想哭或排拒的表情就要马上停止。
吴端文分析,爬行、贴地爬、手膝并用爬楼梯都是很棒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的功能就像大人的慢跑一样可以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加速脑神经细胞发育 。妈咪平常就要多给孩子机会练习这些动作、创造运动的环境,毕竟练习才是让孩子体能进步的不二法门。树德科技大学儿童与家庭服务系兼任讲师林茂勋补充,孩子若在 1岁前就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不仅有助身体整合原始反射、促进下一阶段自主动作的产生,也可以为接下来粗动作发展铺路。且适当运动可以帮助大脑分泌多巴胺与血清素、稳定情绪 ,宝宝白天消耗大量体能,夜间便可以顺利入眠,建立规律的作息,可以说是为未来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延伸阅读: 这套亲子瑜珈,可以让宝贝晚上睡得好,还能帮妈咪甩掉多余肉肉!
以下分享二阶段6种宝宝体能运动,一起做做看吧!
“体能智商” 从0岁开始!婴幼儿体能运动秘笈大公开0~6个月宝宝三种体能运动
软垫运动(前庭训练)
Step1. 让宝宝面向自己趴在软垫上,抓住软垫一侧,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软垫。
Step2. 让宝宝维持趴姿,前、后、左、右加速移动软垫。
Step3. 轮流抬起软垫的左侧和右侧,使软垫与地面呈45 度。
Step4. 从宝宝后方抬起软垫,使软垫与地面呈45 度,让宝宝头下脚上呈现滑溜梯的姿势。
辅助器材: 软垫或枕头。
运动频率/强度: 这个阶段的运动以温和为主,妈咪在训练过程中须不时观察孩子的反应,一旦孩子出现不适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利用软垫的旋转、速度、倾斜等多元 *** 提升前庭功能,强化孩子“听觉”、“视觉”以及“语言”的学习力,让孩子可以专注的听、看,并开始牙牙学语。
目标: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看和学习语言,并强化反应力。
小提醒: 这个动作没有任何风险,妈咪不必太过担心。
大球背部运动(大肌肉训练)
Step1. 将宝宝抱起面向大球,两手分别抱稳宝宝的胸腹与大腿根部,让宝宝挺直背部,再将宝宝的上半身靠近球面。
Step2. 宝宝的双手碰触球面。
Step3. 宝宝用自己双手的力量将身体撑起来。
Step3. 宝宝双手离开球面,保持背部挺直。
辅助器材: 软质大球。
运动频率/强度: 有鉴于大肌肉训练是身体发展的基础,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不适,每天运动次数不限。
功效: 训练颈、背、臀和腹部肌肉,让孩子能够抬头挺胸、挺腰,为坐和站做准备。此外,大肌肉运动可以稳定情绪并提升睡眠品质。
目标: 促进知觉、增进身体各部位协调灵敏度。
小提醒: 使用软质大球的用意是避免让孩子不小心撞到头而受伤,假使家中没有大球,可以在桌面上铺一块软垫做练习。
手指仰卧起坐(手部训练)
Step1. 将宝宝面向自己放在软垫上,双膝夹住宝宝的腿固定宝宝身体,再伸出双手大拇指让宝宝握住。
Step2. 把手指举高靠近自己的身体,让宝宝顺势抬起上半身。
Step3. 尽量抬高手指(愈高愈好)让宝宝双臂伸直,背部与地面(尽量)呈90 度,再慢慢放下手指让宝宝回复平躺姿势。
辅助器材: 软垫或棉被。
运动频率/强度: 每天大约可以做3~4次。运动过程中须随时留意孩子的反应,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如不耐烦、不高兴、疲惫)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训练双手抓握功能、提升手的灵巧度,让上肢肌肉更有力,连带锻炼从颈部、腹部到背部的大肌肉群,为未来的单杠运动做准备。
目标: 能够灵活使用双手。
小提醒: 做这个运动时一定要在地上铺设软垫或被子,以便孩子累的时候可以随时躺下来休息。
延伸阅读: 宝贝常哭闹、便秘或胀气?瑜伽达人传授两招让宝贝稳定情绪、头好壮壮!
7~12个月宝宝三种体能运动
大球运动
(前庭训练)
Step1. 让宝宝面向自己坐在球上,双手扶稳宝宝,用弹跳的方式上下摆动宝宝的身体。
Step2. 使宝宝的身体倒向右边,让他出力稳定身体(此时仍要扶住宝宝)、保持平衡。
Step3. 使宝宝的身体倒向左边,让他出力稳定身体(此时仍要扶住宝宝)、保持平衡。
辅助器材: 软质大球。
运动频率/强度: 运动时间长短端看孩子的状态而定,摇动、摆动的幅度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功效: “上下摆动”和“左右摇动”等姿势的变动会 *** 前庭并提升平衡感,让孩子在坐、站、走或跑的时候保持稳定,降低跌倒机率。
目标: 提升平衡感和学习力。
小提醒: 妈咪应该用渐进温和的方式让孩子逐渐习惯在大球上运动,须避免猛烈摇晃大球,以免孩子受到惊吓或产生不适。
触碰运动
(大肌肉训练)
Step1. 将宝宝抱起面向墙上的玩具,双手稳定宝宝的身体。
Step2. 双手往下移至宝宝的髋部,让宝宝挺直背部。
Step3. 双手再往下移至宝宝大腿根部或膝盖的位置,让宝宝用自己的力量把背部挺起来,双手触碰玩具。
辅助器材: 玩具或镜子(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运动频率/强度: 一天大约做3~4次,先激发孩子对玩具的兴趣,再逐渐拉长训练时间,加强肌力和肌耐力。
功效: 这个运动有助强化颈、腰到臀部的躯干肌肉,让孩子在坐、站或走的时候挺直背部。此外,训练这些大组的肌肉群可以提升本体觉,让孩子有更理想的进食和睡眠,并集中注意力、增加做事情的专心度。
目标: 促进躯干挺直并提升神经的稳定度。
小提醒: 运动前须移除周遭可能让宝宝撞到头的挂饰,运动过程中须稳稳抱住孩子的身体以免孩子掉落地面。
呼拉圈运动(手部训练)
Step1. 将呼拉圈平举离地,让宝宝面向自己抓住呼拉圈。
Step2. 将呼拉圈缓慢升高,让宝宝顺势抬起双手。
Step3. 将呼拉圈抬高到宝宝双手可以伸直的位置,让宝宝尝试双手握住呼拉圈吊挂在上面(若宝宝力气不足,让宝宝双手呈现吊挂姿势即可,身体毋须离地)。
辅助器材: 呼拉圈或表面平滑的小棍子。
运动频率/强度: 一开始训练最好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之后再视孩子的情况延长时间。
功效: 这种吊单杠的姿势可以训练孩子的抓握能力,强化手的握力、臂力及肌耐力,顺势运动手指和上肢, *** 触觉和本体觉。
目标: 让手指发挥抓握能力,充份运用手部功能。
小提醒: 地上最好铺设软垫以免孩子不慎跌倒、掉落而受伤。
‘叁’ 在婴儿床上悬挂玩具,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呢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会购置一些摇铃或者玩具,悬挂在孩子床的上面。这些摇铃能在孩子小的时候还不能坐起来自己玩具的时候,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婴儿床上悬挂玩具可以锻炼孩子视线追山漏亮随的能力,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还有一些能够播放音乐的悬挂玩具,可以刺激孩子听觉的发育,孩子还可以伸手去触摸,也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和精细运动的发展。但是父母在选购和悬挂这些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以防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主要要注意以下两点。
此外再给孩子床上悬挂玩具之后,也要让孩子经常改变看玩具的角度。这样让孩子的眼睛从各个方向感受光线,也可以预防孩子的斜视问题。
‘肆’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该如何训练
宝宝的生长发育都遵循着一定规律,而其中又可划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三抬四翻六坐九爬”,而精细运动更多在于宝宝的手上。
从小锻炼动手能力,有助于智力发育。手上的动作越复杂,越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宝宝常见的撕纸就属于精细运动的锻炼之一。
1个月:小手紧攥成拳头
2个月:能开始抓家长的手指
4个月:能抓握物品并能一定程度上摇晃
6个月:能用手掌、手指以及大拇指抓住物品,并且能指出方向
9个月:能使用拇指和食指捡起细小的东西,并能抓东西吃,用吸管杯喝水
12个月:会指东西和堆积木
精细运动包括指尖抓握、握力、左右对称的小肌肉协调、手眼协调、手腕旋转与稳定、手指灵活性和拱手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 游戏 来锻炼。
1 -2个月: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随他自由挥动拳头,并观察和吮吸自己的手
4-6个月:
①悬吊玩具吸引法:
先让宝宝用手摸一摸玩具,而后推远一些,让宝宝试着伸手去够。
距离保持让宝宝刚好能触摸到却又抓不到为好,宝宝重复几次之后,快要失去耐心之时,再将其往前拿,让宝宝有能力将其抱住。
注意事项: 玩具的材质需要较为轻盈,适合抓握
②手指运动:
将带有声响的玩具放在宝宝身前,而后引导他伸手抓握,并让宝宝拿在手中摆弄。
与此同时,还能引导宝宝进行敲、摇、推、捡等动作。
③双手交替:
在陪宝宝玩耍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演示如何将手中的物品传递到另一只手上。
7-12个月:
①抓握:
让宝宝练习用手抓起积木感知形状、棱角。还可以将积木块放在身前,训练手指配合抓起的动作。
②对击玩具:
让宝宝的两只手上都有玩具,并引导宝宝进行对击,发出声音时,家长可以鼓掌予以激励。
③锻炼食指:
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用食指勾取物品,这其实是锻炼的一种方式,父母不妨试着让宝宝拨动转盘、滚球,以及按键等。
④从握紧到放手:
给宝宝多种玩具选择,训练有意识地将玩具防止在指定的地方。
家长可以在旁边做出示范,并用语言进行引导。
从握紧到放手的这个动作,是受意念控制的,能增强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动作是 训练不了 的,因为宝宝的脑,神经,肌肉等都发育不成熟,还完成不了精细动作。
接下来我介绍下婴儿期孩子的特点,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最后说一下生理发育和学习的关系,即世差成熟势力说。
第一,乳儿期的特点
一岁内的宝宝还属于乳儿期(1个月左右到1周岁),这个时期乳儿的特点是:
(1)从吃奶过渡到断奶,逐渐学会吃普通食物。
(2)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到可以用手操作物体和直立行走等随意动作。
(3)从完全不能说话过渡到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并与其他人进行最简单的语言交流。
乳儿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人类三大本质特点——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均出现。
第二,婴儿期的生理发育
刚出生的婴儿大脑是成人脑重的2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大脑皮质到2岁脑各部位大小比例基本类似于成人。
婴儿大脑是按照基因结构的顺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处于弥散状态。
婴儿大脑两半球在解剖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
第三,婴儿期动作的发展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从全身到局部。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第四,关搜宽皮于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巧弊模式是有机体的成熟所决定的。
结合双生子爬梯子试验,格赛尔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格塞尔的理论证明,在任何行为后面都潜藏着它自身的生物学基础,成熟机制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成熟决定了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尽管儿童行为的习得离不开学习、教育和 社会 影响等环境因素,但脱离成熟而侈谈教育是不妥的,甚至是有害的。
就记得用嘴吹:小孩子吹纸巾 揉成纸
精细动作的基本动作有:
1、拉
2、抓
3、握
4、捏
5、抱
6、打
大一点的孩子手指操:
1、2-3岁手指操,小手拍拍
2、3-4岁手指操鳄鱼来了
3、4-5岁,你拍一我拍一
4、5-6岁,玩石头剪刀布
5、6岁以上,抢打鸟,15秒内完成是最厉害的,10秒内非人类哈哈哈
宝宝刚出生就会紧握着小拳头,宝宝慢慢长大,小拳头慢慢的可以送到嘴里,咂的滋滋有声,那么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该如何训练?
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有了握持反应,如果妈妈把手指塞到宝宝的小手里,小宝宝就会很自然地抓住妈妈的手不放
随着时间的增长,小宝宝会把手放进嘴里吮吸,满月后的宝宝会把手放在眼前细看,到两三个月时会把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
但此时,小手还不能主动张开,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宝宝手里。
还可以,每天将她抱在怀里,用玩具或者食物引逗宝宝伸手抓,不要把食物放在宝宝抓不到的地方,只要能抓到手,就达到了 游戏 和训练的目的。
这时候的宝宝手的活动范围扩大,两只手能放在胸前,一起经常把手放在眼前,这只手拿那只手玩,或者翻来覆去看着自己的小手。
这个时间段的精细动作训练,可以是配合儿歌教宝宝玩手指 游戏 ,妈妈可以跟着儿歌编出相应适合的手部动作,和宝宝一起 游戏 。
这时的宝宝小手已经能做很多细微的动作,如减小软糖,小饼干,玉米花等,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小肌肉运动和手眼协调动作。
在宝宝,能有意识的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宝宝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宝宝将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训练宝宝的观察力,让宝宝学会解决简单问题。
或者拿一支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打开盖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宝宝练习,只有大拇指与食指枪背开掀起来,再盖上反复练习做对了,变成单打,这样以走进我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10~12月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已经对画笔很感兴趣了。可以给宝宝一直给量宝宝带小花板上随意的画。
涂鸦可以,训练手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也有助于宝宝学习使用筷子,勺子等小工具。对之后拿笔姿势打好基础。
总之,训练宝宝的精细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宝宝的抓物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抬四翻六坐九爬,从宝宝一出生,我们当妈的就听到过这样的口号,强调大运动发展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的精细运动有时却被忽视了。
所谓精细运动: 就是手的抓握,手眼协调能力。
精细运动发展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中国古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精细运动发育很关键的一年。对孩子而言,手的动作,代表着他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 占的比例最大 。
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精细运动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主要就是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家长可以借助一些玩具来帮助训练。
总之,训练一岁内宝宝的精细运动,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多让宝宝自己 探索 ,家长在旁边协助,如果宝宝做得好,家长别忘了鼓励哦。
宝宝除了经常用嘴巴 探索 世界,手也是他认识周围新鲜事物的重要工具。所谓心灵手巧,手的控制能力直接反映大脑的成熟发育。特别是手部从全手掌抓握,到拇指和他指的拿捏,再到拇、食指的精细对捏,体现的都是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
发育特点:新生儿存在一个握持反射,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物品;到第2个月时,他的手眼协调性会增强;到第3个月,他的两只小手就可以握在一起,长时间拿住小玩具,此时双手将会是他最感兴趣和最方便的“玩具”。
训练小 游戏 拍拍手
让宝宝舒适地平躺在妈妈身上。妈妈举起宝宝的两只手,在他视线正前方晃动,吸引宝宝对手的注意力。一边念儿歌,一边轻轻拍动、摆动宝宝的小手,让宝宝的视线追随手的运动。
好处:这个 游戏 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技能,促进小肌肉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发育特点:到了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不再局限于刚出生时的反射行为,你会发现他的动作和姿势更加协调一致,并且变得更有目的性。例如,他会有意识地握住物品,并逐渐能把抓住的物品放入嘴中,能撕纸,能将盖在脸上的毛巾扯掉等等。
训练小 游戏
1、拿取玩具
将积木、小车、小球、小动物玩具等放在桌子上,抱着宝宝坐在桌旁,指示他自己伸手去拿取玩具。
好处:伸手够取静止不动的玩具,是初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一种方式。
2、看书翻页
准备一本色彩丰富、简单易懂的插图纸质书,并和宝宝一起阅读,每讲完一页就指导宝宝去翻页,经过多次练习后让他学会一次只翻一页。
好处:这不仅能训练宝宝的手部技能、发展触觉,而且有利于促进亲子交流。
发育特点:宝宝已经能自如地抓起玩具、互相敲打了。他喜欢用手指抠洞洞、按按钮,还能用拇指食指捏起小物件,而不是“手掌一把抓”。积木玩具比较适合这一年龄段宝宝,可以练习抓握、敲击、搭建图形,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发展手眼脑协调和立体感知。
训练小 游戏
1、玩具分类
准备几个收纳箱,给宝宝做示范:将玩具按不同颜色一件一件拣起,分别放入不同的收纳箱中,每拣一件就给宝宝看一下,同时配以解说“红色的,绿色的……”。重新把玩具混在一起,协助或提示宝宝把玩具分类放入收纳箱中。
好处:这 游戏 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观察思考能力。
2、垒高塔
宝宝能够自己坐稳后,给他准备一些堆叠玩具(比如积木或圆环),鼓励他在动手的同时保持坐立平衡。宝宝最初的兴趣可能在于把积木推倒,而不是把它叠起来;不过,到了9-12月龄左右,他就能够将两块积木搭在一起了。
好处:可以锻炼宝宝手部动作和空间感知能力
3、用手吃食物
当宝宝已经添加辅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小馒头、小馍花放在宝宝的餐桌上,让他练习自己用手抓着吃。其他小物品也是可以的,目的是让宝宝逐渐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
好处:有助于宝宝拇指、食指的精细锻炼。
温馨提示:婴幼儿时期是心理与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特别是0~1岁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更是日新月异。在这阶段适当地给予早教训练,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一岁以内的宝宝,对于精细运动,你想训练,当然是有办法的。
这个时期的宝宝,我们好惊讶的发现,宝宝一旦学会了移动自己,他会马上开始 探索 周边环境的一切,凡是摸的,抓的,蹬的,挠的,咬的,看的,听的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去 探索 。
1岁以内的宝宝都会爬行,而爬行时,宝宝的手掌会支撑着身体前移,有时候会左右摆晃,很不稳定,但慢慢的,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平衡,并快乐的让自己爬起来。
这种爬行,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没有明确的去处,宝宝只是出于好奇,自己可以移动,双手支撑带来的感觉,让会宝宝觉得很奇妙。
宝宝爬的时候,会很兴奋的。如果你在身边,请鼓励宝宝继续,夸奖宝宝的行为。这会使得很有成就感,变相的鼓励孩子爬行,促进身体协调性的整体发展。
宝宝会以拽东西的形势,让自己站起来,一点一点,一次一次,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家长的麻烦也就多一分,因为要看护一个刚刚获得行走能力的宝宝,并为了着迷的宝宝,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宝宝的拉拽动作,就是宝宝这个阶段的精细动作,如果家长在旁边,请不要干涉他的行为,他在利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褪变,从爬行转向直立行走。
他成功了,他的肢体更加协调,他的动作更加精准。这个过程,爸爸需要训练的,反而是自己要克制,让宝宝自己来完成就好。
不知各位家长发现没有,一岁左右的宝宝,对高外的东西,物别是他接触不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会反复练习攀爬,去爬他接触不到的东西,一探究竟。
这时如果家长在身边,请加以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摔到自己。安全第一。
这些都是对宝宝精细动作的训练,请家长积极配合,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为宝宝提供一个自由 探索 ,自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空间吧。
END:杨杨爸亲子驿站,专注 育儿 、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学习研究与分享。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
一岁以内宝宝的精细动作主要是: 手的动作。
宝宝一开始拿物体时,先是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再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捏物。
前2个月: 让宝宝学握物,大人可以用两个手指从宝宝的第五手指伸入手心,宝宝会握住大人的手指,也可以用摇浪鼓让宝宝握,让宝宝反复练习握物,等宝宝能握住东西时就会尝试把握住的东西放入口中试吃,宝宝握物是由无意渐渐到有意,经常学握物可以锻炼手指的屈伸,让宝宝由原始反射的无意握物过渡到有意握物。
3一4个月: 可以从固定的物体发展到去碰移动的玩具了,可以在宝宝的床头安置一个颜色鲜艳、可以让宝宝用手去够的床铃,大人开始牵着宝宝的小手玩,让小铃叮当响起来,玩过几次后让宝宝自己动手去让床铃响起来,经过多次的实践,宝宝会自己动手让铃响起来。
玩手也是一种 游戏 ,父母会发现宝宝会常常玩自己的手,两只手在眼前互相握着,手指乱动,所以父母千万勿用手套裹住宝宝的手,宝宝是在学本领,如果宝宝指甲太长可以用指甲剪帮宝宝修剪一下,这样就不能伤到宝宝的脸了。
5一6个月: 这个时候宝宝会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共同握物,可以把东西拿稳,可以让宝宝玩搬玩具的 游戏 ,把玩具从这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玩具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玩具会表现出响声,表示自己很惊喜、快乐的情绪,这种玩具要带有颜色、玩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7一8个月: 进一步练习拇食指对捏的动作,可以选用旺仔小馒头训练,训练开始时,先给宝宝吃两个,宝宝知道好吃的,当再一次看见小馒头时,宝宝会伸出手去拿,宝宝一把抓,把小馒头紧紧握在手心里,把整个拳头往嘴里送,宝宝怎么也吃不着,急得嗷嗷叫时,这时大人要示范给宝宝看,手把手地教宝宝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馒头来往嘴里送,当宝宝知道必须要用拇食指去对捏才能将小慢头放嘴里吃,宝宝必然会努力去学习、模仿拇食指对捏的动作。练习不能持续太久,练习吃三、四个就可以了。
9一10个月: 继续训练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可以让宝宝学习拧瓶盖,然后再盖上的来回动作,这个动作一开始对宝宝是有难度的,大人可以先拧开一半让宝宝拧开另一半,等宝宝拧开后又盖上盖子,一来一回的动作让宝宝很好奇、很兴奋的状态,宝宝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拧起来,当宝宝拧成功后,大人要表扬宝宝,宝宝会拧得更起劲,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学会拧开拧紧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大人们要耐心引导宝宝,当宝宝掌握了这个动作,就可以试着让宝宝拿好吃的东西往瓶子里投的动作,一边吃一边投,是宝宝最喜欢的 游戏 了。
11一12个日: :这个阶段的宝宝的手越来越能干了,可以教宝宝拿蜡笔学着乱画一通,大人先握住宝宝的手画,宝宝看到手动时出现有颜色的线条时,就会很高兴自己拿笔去画,鼓励宝宝用左手扶纸,右手拿笔去画,在纸上乱涂。
宝宝一岁时发生的运动里程碑可能看起来彼此无关,但实际上它们是按顺序发生的。发展通常是从头到脚,涉及到头和胳膊的技能比涉及到腿和脚的技能发展得早。运动控制也从身体中心向外发展,这意味着你的宝宝将能够控制她的躯干之前,她可以操纵她的手指和脚趾。
一岁宝宝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育里程碑和训练方法,家长收藏。
头控制
新父母被教导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撑婴儿的头部,因为婴儿要到3个月大才能自己做。
一旦他的颈部肌肉加强,他将能够做“迷你俯卧撑”,将头部和胸部都抬离地面。
在大约7个月大的时候,你的宝宝就可以完全控制他的头部,并能长时间保持头部稳定,同时坐在你的腿上或直立着。
如何帮助宝宝发展头部控制:
1、把你的宝宝趴在床上或者地板上,每天这样做几次,几分钟即可,让他练习。
2、引诱宝宝抬起头来。在他面前放一面不会碎的镜子或一幅大照片,或者面对面地坐在地板上。
手的精细动作
大多数婴儿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挥动或拍打物体,这种冲动很快就会变得更加微妙。
在5到6个月的时候,你的孩子应该掌握视觉引导的触摸,这意味着她能够看到一个物体,并伸手去抓它。
8到9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东西了。当你的宝宝学会用拇指和食指抓东西的时候,她会捡起小得出奇的东西——例如,食物碎屑,甚至是地板上的一根。你得密切注意婴儿,因为她会被引导去吃她拿起的任何东西。
尝试以下4个建议,鼓励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1、安装一个婴儿床健身房。这样他就可以在头顶的物体上击球了。
2、当你的宝宝仰卧在地板上时,在他上方悬挂一些吸引眼球的物品。在他头上7-20厘米的地方摇晃它们,让他有机会碰到他们。
3、为了帮助你4个月大的宝宝练习抓东西,给她买摇铃或者嚼上去有很好质感的东西,可能会鼓励她坚持抓东西。
4、把几件玩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她趴在地板上或者床上抓东西。
翻身
虽然控制他们笨拙的头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翻身是一个里程碑。
在4或5个月,你的宝宝将能够只在一个方向上滚动。
她可能要到6到7个月才能改变自己的方向。
你可以这样鼓励宝宝翻身:
1、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练习空间和机会。经常把他们放在爬行垫子上或者床上。
2、表扬孩子。当她练习滚动时,和她交谈并鼓励她。
3、在她身边拿一个有趣的东西,比如摇铃或婴儿镜子。这可以引起她的注意,并诱使她翻滚她的身体看到它。
坐起来
在大约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能够在支撑下坐着。
一旦婴儿可以翻身,坐起来就不会太迟了。当婴儿学会坐起来时,他们对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所以这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令人兴奋!
6个月大的时候,你的宝宝可能会成功地坐在高椅子上,1岁之前的某个时候,她会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完善坐着的艺术。
如何帮助宝宝练习坐姿:
1、当你盘腿坐在地板上时,把他放在你的腿上,面朝外。你的胃和腿会为他的背部提供必要的支撑。
2、把宝宝放在标准枕头或u型枕头上。让他体验坐在你的监督下的感觉。
3、把宝宝放在标准枕头或u型枕头上。让他体验坐在你的监督下的感觉。
爬行
在开始会走之前,婴儿可能会用手和膝盖爬起来。
在8到13个月之间,你的孩子将获得某种形式的运动。父母经常把爬行和走路看作是孩子身体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虽然这非常令人兴奋,但你应该记住,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发展的。如果你担心宝宝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咨询医生。但大多数婴儿会遵循一种可识别的学习运动模式:
许多婴儿先学会向后爬行,但不久他们就学会向正确的方向爬行。
并非所有的婴儿都以同样的方式爬行。事实上,有些人根本不爬,而是坚持在一个成年人牵着他们的手走路。另一些则是用脚底弹跳,用腹部快速移动,或者“熊走”,四肢伸展爬行。
无论宝宝选择哪种运动方式,这个阶段都会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和 探索 的机会。
试着用这些简单的 游戏 来鼓励你的宝宝学习运动技能:
1、爬玩。这对于正在学习移动的婴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在宝宝身后爬,说:“我要抓住你!”然后爬开,鼓励她跟着。试着躲在一件家具后面,让她“发现”你。
2、创建一个障碍球场。用你的宝宝可以练习爬行的东西填满房间。让他从被子上爬过去!
走路
首先,他可能会站起来。
接下来,他会来回摇摆,努力向前。
他会发展出不同的走动方式,比如摇晃、旋转、翻滚和腹部扭动。
大约一个月后,你会看到他开始朝着真正的爬行前进。
安全提示
既然你的宝宝在四处走动,你就有必要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这意味着保护你的孩子免受潜在危险,同时也保护你的贵重物品。
父母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看到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经历的惊奇、挫折和快乐。每一个阶段都是独特而精彩的。享受和珍惜这些时刻,发现和感受宝宝的没一点变化!
‘伍’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健康的身体要从儿时就着手,宝宝在三个月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运动,所以可以着手进行一些身体上的锻炼,那么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有什么内容呢?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1
三个月的宝宝就能从仰卧翻到侧卧,这时护理宝宝的爸爸妈妈可以训练宝宝翻身。
1、有侧睡习惯的宝宝,学翻身比较容易,只要在他右侧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再把他的左腿放到右腿上,形成交叉的姿势,再将其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胸腹之间,轻轻地扶宝宝左肩,轻轻在背后向右推,宝宝就会转向右侧。
这样练习几次后,家长不用推宝宝的肩膀,只要将宝宝的腿放好,用玩具在前面逗他,宝宝就会为了够玩具而自己翻过去了。以后不用放腿就用玩具逗宝宝就能翻了。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宝宝从俯卧变成仰卧。
2、没有侧睡习惯的宝宝,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手拿着能发出响含凯声的宝宝感兴趣的玩具在他侧边逗他,并对小宝宝说:“宝宝,来拿玩具。”训练宝宝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宝宝成功的翻到侧卧后,把玩具给宝宝玩一会儿,休息一下。
有些宝宝在一段时间内会非常喜欢翻身,而一些宝宝有可能跳过翻身这个阶段,直接学会坐。只要宝宝在不断学习新本领,精神状态还,对什么都感兴趣,爸爸妈妈就不用担心。 宝宝一般都是先学会从仰躺翻到俯卧,然后再学会从俯卧翻到仰躺,一般每日训练2—3次,一次5分钟左右,要看宝宝的状态。等宝宝的动作熟练了,就可以稍微增加训练时间。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2
对于3个月的宝宝,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早教:
一、运动能力上:
1、大动作能力:
抬头训练谈搜唤,其中包括竖抱抬头和俯卧抬头。给宝宝被动做婴儿操:宝宝仰卧,抓住宝宝两手,上举、平举、前举、放下等,妈妈嘴里配合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2、精细动作:
轻轻抚摸宝宝的双手,按摩手指。训练宝宝能够用小手握住妈妈的手指或细棒;
3、俯卧抬头:
婴儿一个月后头部可逐渐抬起,家长可用一些带响的或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前逗引,让婴儿联系自己抬头。抬头动作从抬起45度到90度,逐渐稳定。2个月的婴儿一般能抬到45度,个别婴儿可达90度。这种俯卧抬头的联系不仅锻炼了婴儿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而且有助于增加婴儿的肺活量。
4、头竖直
每日适当地竖立起抱婴儿数次,让婴儿联系将头竖起,一般2个月婴儿头可竖10余秒至1-2分钟,联系竖头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还可讲婴儿背部贴住母亲胸部抱,这样婴儿面前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孩子更主动的联系抬头。
二、认知能力上
3个月的认知能力与感观灵敏:
悬挂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出一些声响的东西,让宝宝集中视力、视听;闻各种气味,如食品香、化妆品味、各种植物香和其它无害气味等等,开发嗅觉能力;
视觉
视觉是人的感觉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多信息都是靠视觉来传达,这时可对婴儿施行一些专门的视觉训练。方法:婴儿仰卧时可在其上方20-30厘米处悬吊一些婴儿感兴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环、铃、球,最好是红色的,或放一些能发声的玩具,每次最好放一件,经常调换或变换位置。
听觉:
除了在视觉训练及动作训练伴随时有一些听觉训练,无论是躺着或抱着时,家长可在婴儿的不同方向用说话声、玩具响声或音乐声等训练婴儿寻找声源。听觉训练要注意所用的声音刺激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连续很长,否则婴儿会失去兴趣、停止反应。
4、情绪与社交能力: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要经常在宝宝的视线内走漏唯动,同时对宝宝说话和微笑。使宝宝注视您,让宝宝的`视线追随您移动的方向。或者,训练宝宝能注视玩具的摇晃,并随着玩具发声,手足舞动。
5、视觉语言:布置识字环境,字宝宝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说、常见的事物:“妈”、“爸”、“门”(贴在门上)、“窗”(贴在窗上)等,经常将字宝宝指给他看,读给他听;
6、将《启智音乐》作为生活的背景音,训练他听音与节奏感,接受优美的旋律。
【适合3个月婴儿的早教游戏】
这一阶段宝宝能熟悉自己妈妈,在众多人群中会投向妈妈怀抱,听到妈妈的声音也会探头寻找。宝宝学会玩手了,可以练习照镜子,在镜中移动不同物体,辨认其不同的特征,并引发探索外界的兴趣。
◆拍打吊球
把悬挂玩具改成带铃铛的小球,妈妈扶宝宝的小手去拍击小球,球会前后摇摆并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不断击打它。宝宝还不会估计间隔,手的动作也欠灵活,经常拍空,好不容易击中,球又跑了,再想击中就十分困难。可再用球的摇摆和铃声吸引宝宝。
每次玩时改变小球悬吊的位置,以免长时间注视形成对眼。玩过后把小球收起,防止盯视。练习拍击一个活动目标,可进一步练习手眼协调,为4~5个月时捉住吊起的玩具做准备。
◆用肘卧撑
宝宝俯卧,可移动的镜子摆在宝宝头侧,宝宝喜欢看镜中的自己,会努力把上身撑起。妈妈帮助宝宝把一侧肘部放好,宝宝会主动把另一侧也放好,使整个胸部都撑起来,扩大视野,而且宝宝会伸一只胳膊去取身旁的玩具。这同样是锻炼颈部上肢和胸部肌肉,同时扩大视野,使宝宝能看到过去看不见的事物。
◆单肢遥控
宝宝仰卧,吊一个大花球在宝宝能看到的地方,拉一条绳索,一头系在球上,一头系在宝宝手腕。妈妈扶着宝宝的左手摇动,会牵动大花球上的铃铛作响。妈妈松手让宝宝自己玩,宝宝会舞动四肢甚至晃动身体去使铃铛作响。宝宝发现挥动左臂铃铛会响后,妈妈给宝宝把轮子再换一只手绑,然后再轮流绑到左、右脚踝上。
这是一种锻炼感觉统合和选择性专一的游戏。由看到听,到支配全身无选择运动,感觉统合过程,锻炼大脑专门指使选择肢体活动,对益智十分有用。
◆坐抱
妈妈左臂托着宝宝,让宝宝靠坐在妈妈的胸前,妈妈用右手取一些玩具让宝宝双手拿着玩,或托着宝宝坐在桌前,把玩具放在桌上,让宝宝用手去取或够,或推动桌上的惯性小车。
通过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学习坐的姿势,为以后练习拉手坐起打基础,宝宝坐起来后,可双手同时活动,为双手协作提供机会。
◆翻身90度
宝宝学会侧卧后,还会从侧卧翻到俯卧或仰卧,这种翻身几乎是无意的,是由身体重心的偏移决定的。3个月前后,宝宝自己能做90度翻身,或由仰卧到侧卧。妈妈也可用玩具逗引加上适当的帮助使宝宝翻身。
让宝宝把翻身的动作由无意上升到有意,由身体重心偏移决定变为自主决定。
◆元音答话
妈妈经常同宝宝说话,使宝宝经常发出元音。两三个月的宝宝喜欢说双元音,或拉长一个元音,妈妈要用夸张的口形同宝宝说话,会使宝宝也发出声音同妈妈对话。
宝宝自小喜欢喊叫是语言发育良好的开始,要鼓励宝宝说话,父母一边照料宝宝一边同他讲话就会激起宝宝与人对话的兴趣,宝宝独处时也会自己发声自娱,或者对着玩具说话。此时的发声是为以后早日学话做准备。
◆见人就笑
常抱宝宝到公园或人们休息散步的地方,妈妈同四周的人打招呼,也让宝宝接触生人。人们喜欢孩子会逗宝宝,宝宝也会报以微笑。这是孩子社会化训练的第一步:学会用笑同人打招呼。而从来不见生人的孩子见人就躲开,或者不敢正面看人,逐渐养成害羞的性格,没有招人喜欢的本领。
要让宝宝学会主动招呼人,养成大方开朗的良好性格。
◆识别爸爸
爸爸要主动同宝宝玩耍,宝宝会感到父母是不同的,爸爸的胡须、气味、声音以及强健有力都与妈妈不同,多数宝宝都喜欢让爸爸抱,把自己举得高高的,经历一些惊险但感觉更加有趣。尤其是男婴,更喜欢惊险刺激,喜欢爸爸豪爽的笑。宝宝开始觉察辨别两个不同的人,一种是妈妈,一种是爸爸,都很爱自己。
三个月婴儿运动训练3
1、抬头练习:对一个月内的宝宝进行训练时,可以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家长在宝宝头顶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发出声音吸引宝宝,一开始吸引宝宝抬头,逐渐可以达到让宝宝抬头挺胸的效果。每次练习可根据宝宝情绪控制在3-10分钟内,每天可重复数次。
抬头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宝宝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儿时期就经常进行俯卧位练习的婴儿,满1个月的时候就能将头抬起数秒,头能摆正不歪,抱起来时脖子不会太软;2个月时可以在俯卧位抬头呈45度,到了3个月时就能用双臂支撑着挺起头和胸部,上举到90度。
抬头练习不但能锻炼颈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宝宝的发育,而且宝宝抬头后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会映入眼帘,他就能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未知世界。
2、转头练习。妈妈让宝宝面超前,背靠着妈妈胸腹,抱起孩子。宝宝的头颈部由于靠在妈妈身上,比较容易竖起头。此时,让爸爸或者其他人在宝宝旁边边用玩具逗引他边说:“宝宝看这边,爸爸在这呢!”
宝宝会随着玩具出现的方向左右转头寻找,他会觉得很有趣。转头运动同样可以训练宝宝的颈部肌肉,而妈妈这种抱姿也为宝宝直视周围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每次练习5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3、足蹬练习。宝宝俯卧练习抬头的时候,会存在匍匐反射,双下肢仍然交替做蹬的姿势。这是家长要用手顶住宝宝的足底,给他一点蹬的力量。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促进小儿大脑感觉统合正常发展。
4、翻身练习。3个月时,让宝宝仰卧,在宝宝的一侧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训练他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开始时家长用手托住婴儿一侧的手臂和背部慢慢推向一侧,帮助小儿翻身。
冬天衣服穿得比较多,翻身可能有一定困难,可以安排在临睡前或洗澡前练习。每日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锻炼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加。
5、扶站练习。宝宝2-3个月大时,用双手托住婴儿腋下使其站立,让他体验直立的感觉,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大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尽早掌握运动技巧,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但家长切记凡事应有度,切勿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宝宝喜欢则继续,宝宝不喜欢就立即停止训练”的原则。身体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细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