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好,我的个人征信给别人拍照了看了,有危害吗
有,有一定的影响。
1. 个人征信被拍,有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①引起个人信息被盗,这时骗子就会使用你的信用卡透支欠款,有人买你的个人信息,你的身份证,银行的信用网上欺诈,处理各种各样的从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欠下银行可以直接敦促表发送到目标主机的费用的身份证,这样以来,你的个人征信就会出现不良记录,影响个人后期的诚信问题。②还有可能会有非法公司上门欺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在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恐慌中进行欺诈。
2. 个人征信被拍:①有可能会有源源不断地垃圾信息出现,所以CCTV连续两次在3月15日的聚会上曝光垃圾短信也就不足为奇了。最新消息是,基站可以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这个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000条短信;②骚扰电话一个接一个,原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电话,经常会有陌生人打过来,有卖保险的,有卖装修的,有卖婴儿用品的。你可能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你的电话号码的,你的信息被卖了多少次。
3. 个人征信被拍:①有可能账户存款不翼而飞,对于一些不敢在网上花钱的人来说,最大的障碍是害怕信息泄露;②有些犯罪分子拿到你的身份证,挂失了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补发你的卡,并设置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卡,里面的钱可能已经不见了。
拓展资料
个人征信被授权查询有两种情况:
一是银行及其他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为了解您的个人征信情况,金融机构一般在办理贷款时授权贷款机构默认查看您的个人征信报告,以确定贷款金额,准确测算风险。
二是出于司法审查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司法机关和政府机关查询个人征信报告不需要授权。将被纳入信用调查的行动
❷ 征信报告可以给别人看吗
征信报告是建议不要轻易给别人看的,这是因为征信报告上面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给别人看,就可能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就算要给别人看,都要先把重要隐私信息打上马赛克,以免个人信息泄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影响。一般而言,只要信息没有被恶意泄露,也不会产生大的风险。
拓展资料:
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截至2015年,该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8.7亿人,其中3.7亿人有信贷记录。
2019年5月个人新版征信正式面世,征信信息的时长及精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2021年9月30日,《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9月17日央行2021年第9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主要用于银行的各项消费信贷业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商业赊销、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此外,个人信用报告也为查询者本人提供了审视和规范自己信用历史行为的途径,并形成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校验机制。
信用信息
1、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
2、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
3、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
4、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
5、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影响因素
可能影响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主要因素有:贷款中曾有逾期还款现象,或者信用卡透支后未按约定期限和应还款额度还款,或有太多的贷款账户和信用卡等等。
征信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❸ 征信报告拍照发给别人可以吗
法律分析:一般照片是没事的,但是注意不要泄漏个人信息截止目前,中国人民个人征信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查询:一、携带本人身份证或者委托人身份证和委托书,前往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窗口提供身份证办理打印个人征信记录;
二、打开中国人民征信中心官网,手机号配合身份证注册账户,在个人查询专栏提交个人征信记录查询申请,通常72小时内手机会收到征信中心发送的查询码。再次打开中国人民征信中心官网登录注册账户,在个人查询专栏输入手机短信的查询码即可查阅个人征信资料,在页面最下面可以生成PDF文档下载保存。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❹ 个人征信能随便给别人吗
征信报告不可以随便发给别人。个人征信可以给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查看,而别的不相干人员尽量不要给。正常而言,仅有贷款时银行等机构会要用户的个人征信报告。伴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信用报告将更普遍地被用于各种个人信用交易和求职招聘等行业。除此之外个人信用报告也为查看者个人提供了思考和规范个人信用历史行为的方式,并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的验证机制。
❺ 征信报告拍照发给别人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征信是个人信用的体现,也是我国公民个人信用的标准的裁定。征信报告上面是有属于个人信用隐私的信息的,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且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所以可以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除此之外不要提供给无关人员。
拓展资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转发的《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征信报告: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的一种方式。
2019年5月央行个人新版征信正式面世,征信信息的时长及精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2020年1月19日,二代征信系统正式上线。
征信报告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的一种方式。
依照《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中背景介绍国征信业的发展,自 1932 年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诞生算起,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得到发展,还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信用交易的发展和扩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经济交往的增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征信业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自 1932 年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诞生算起,已经有了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得到发展,还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信用交易的发展和扩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经济交往的增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征信业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规范阶段。
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不同、征信模式不同,法律制度设计存在较大差异。国外对征信行业的立法有专门立法和分散立法两种形式。北美和新兴市场国家多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欧盟国家、部分亚洲和南美国家则多采用分散立法的形式。普遍注重对个人征信业务的规范,对企业征信业务的限制较少,大多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信息采集范围,重视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赋予信息主体在征信活动中的重要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