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陈薇谈为何自己第一个接种疫苗说了什么
2月26日晚,白岩松新媒体直播节目《白·问》第二期,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就研发疫苗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去年2月29日,陈薇在武汉第一个接种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而一期临床的接种16天后才开启。节目中,陈薇回忆:“一是对我们的技术非常自信;同时也有冒险,但如果自己都不敢用,怎么招志愿者做临床研究?”“接种后,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密集采血,以观察何时产生免疫反应,目的就是让志愿者少抽血”。
(1)陈薇介绍打疫苗可以喝酒视频扩展阅读
国内首个单针接种的新冠疫苗来了:
2月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
研究员介绍,该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可在2℃—8℃的条件下运输保存。
❷ 陈薇第一个接种了什么疫苗
陈薇第一个接种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去年2月29日,陈薇在武汉第一个接种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16天后才开启一期临床的接种。她回忆:“一是对我们的技术非常自信;同时也有冒险,但如果自己都不敢用,怎么招志愿者做临床研究?”“接种后,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密集采血,以观察何时产生免疫反应,目的就是让志愿者少抽血”。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当天,不仅是陈薇团队研发的疫苗获批上市的次日,更是陈薇院士55岁的生日。
对此,陈薇院士表示:“经过了400多天努力,从最开始立项,在各方面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个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疫苗附条件上市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生日礼物,我一方面觉得很喜悦,一方面又觉得还是很平静的。 ”
她还当场许下了一个生日愿望—— 国泰民安!
(2)陈薇介绍打疫苗可以喝酒视频扩展阅读: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对重症保护率可达90%以上
针对疫苗的有效性问题,陈薇院士表示,与减少感染相比,疫苗阻断重症的作用更值得关注,如果一款疫苗能够减少重症的发病率,就能减少死亡率。
“我们在巴基斯坦做了18000多人的临床研究,重症保护率能够达到100%,总体保护效力达74.8%。在全球更大范围的临床研究中,我们的重症保护率能达到90%以上,这是特别可喜的数据。”
❸ 首个单针接种的新冠疫苗马上就要来了,你知道怎么接种吗
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获批附条件上市。 研究员介绍,该疫苗是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可在2~8度的条件下运输保存 针之后达到两年的免疫持久性,在二期临床试验时,我们就放开了年龄上限,因为55岁或60岁以上,年长者恰好是重症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个群体 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是84岁的熊先生,因为是随机双盲,后来发现他的抗体是阳性 这带给大家很大的信心,6到18岁的临床已经做完了》安全性数据我们是有的,要坚决还在审核 疫苗上市后,我们会对安全性做长期跟踪,也会跟踪疫苗最新出现变异株的有效率。我们在分析变异株的数据,用实验验证他们对现有疫苗的交叉反应作用也早已启动 真 对变异株的疫苗研发,这个疫苗不一定用得上,但宁愿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
❹ 陈薇在开学第一课上说的话 陈薇讲话介绍
1、穿着军装的陈薇从“牛痘”讲起,给同学们科普了什么叫疫苗。她说,疫苗是终极的武器,是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我们解放军驰援武汉,我就是其中的一员。除了病房是我们团队的战场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主战场,就是我们的实验室。疫情在哪里,我们实验室就在哪里。”陈薇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团队就已进驻武汉。到达武汉后,他们开始紧急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
2、作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学术领头人,陈薇牵头研究重组新冠疫苗,在2月26日,第一批疫苗在生产线上下线了,那一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收到的印象最深的祝福,就是8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❺ 陈薇谈为何自己第一个接种疫苗,她究竟是怎么说的
2月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研究员介绍,该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可在2℃—8℃的条件下运输保存。
单针接种保护期至少6个月
针对疫苗的保护期问题,陈薇表示,到目前为止6个月的数据是有的,6个月中你可以不用接种。如果6个月以后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也做了6个月以后的加强针,再打一针,免疫反应可以有10倍、20倍的增高。根据数据,我们推测新冠也会在两针之后,达到两年的免疫持久性。
对接种年龄有何要求?
现有附条件上市的疫苗都有年龄限制,18岁之下、60岁之上人群不能接种。陈薇团队所研发的疫苗是否有可能更快地普及整个人群?
陈薇介绍,在二期临床试验(2020年4月)时,就放开了年龄上限。因为55岁或60岁以上年长者恰好是重症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是84岁的熊先生,因为是随机双盲,后来揭盲时发现他的抗体是阳性,这带给大家很大的信心。
此外,6到18岁的临床已经做完了,安全性数据是有的,药监局还在审核。
对变异株的疫苗研究早已启动
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否影响疫苗效力?
“新冠疫苗上市后我们会对安全性做长期跟踪,也会跟踪疫苗对新出现变异株的有效率,也早已启动针对变异株的疫苗研发,这个疫苗不一定用得上,但宁愿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陈薇表示。
两类国产疫苗应如何选择?
陈薇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研发出的两大类疫苗,一类是灭活疫苗,一类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每个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支撑的。如果想打的次数少一点,想更快产生免疫反应,14天就有60%多的保护率,或者打一针就要出国或执行任务,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首选。
陈薇许下一个生日愿望
去年2月29日,陈薇在武汉第一个接种了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16天后才开启一期临床的接种。她回忆:“一是对我们的技术非常自信;同时也有冒险,但如果自己都不敢用,怎么招志愿者做临床研究?”“接种后,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密集采血,以观察何时产生免疫反应,目的就是让志愿者少抽血”。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当天,不仅是陈薇团队研发的疫苗获批上市的次日,更是陈薇院士55岁的生日。
对此,陈薇院士表示:“经过了400多天努力,从最开始立项,在各方面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个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疫苗附条件上市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生日礼物,我一方面觉得很喜悦,一方面又觉得还是很平静的。 ”她还当场许下了一个生日愿望—— 国泰民安!
❻ 在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的时候,与第一针间隔多久为宜
接种新冠疫苗,现在已经是很多人急需要完成的事情,因为国外反反复复的新冠疫情,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很多民众目前已经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那么,第二针的新冠疫苗需要跟第一针新冠疫苗间隔多久呢?
接种新冠疫苗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自己是否适合接种,在接种的这段时间内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接种的之后带齐自己的相关证件,比如说:身份证、护照等等,如实回答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问题,如实反映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还有接种的禁忌等等。接种之后需要留下观察30分钟,正确认识接种之后出现的反应,有些正常的反应包括:轻微的红肿、硬结、疼痛、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不需要额外关注。接种之后注意饮食清淡,多休息,不要饮酒。接种之后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❼ 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获批上市,你会去接种新冠疫苗吗
在国内的国药,科兴疫苗上市之后,国内的第三款疫苗也是即将上市了 这一款疫苗就是陈薇院士所领衔制造的。
应该说这一款疫苗宣布的早,但却面市的晚,但是它却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国内的新冠疫情控制的特别好,这就导致了三期实验的数据需要在国外进行实验,这样也就导致了这款疫苗面试的时间长一些。
因为这种病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情。
所以疫苗还是应该及时接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