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几张中药照片中哪个是真正的刺五加
刺五加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据此,第五张似乎最像,第一张表皮颜色似乎不符,第六张和第九张即使是,也属于劣质。
㈡ 五加皮是刺五加吗区别是什么
中药上有很多名字相同,但是药性去不同的药物。刺五加和五加皮就是很难分辨的药物,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刺五加和五加皮的不同之处吧!
五加皮是刺五加吗
刺五加不是五加皮。
刺五加是现在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药材,但是在现在假货横行的中国市场上,想要买到真正的好药材,我们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那么,只有熟知了刺五加的鉴别 方法 才能更好的知道哪样的货物是真的,哪样货物是假的。
刺五加(拉丁学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
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 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刺五加的鉴别: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纵皱,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皮孔横长,微突起而色淡。根圆柱形,多扭曲,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皱纹明显,皮较薄,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共同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刺五加和五加皮的区别
植物形态区别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五加皮正名为:桂黔吊石苣苔,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于云南东南部,生于混交林中石上,海拔1000—1200米。五加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r gracilistμ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药用区别
五加皮是取根皮入药,刺五加是根及根茎入药。
功效区别
刺五加功效:
1.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刺五加的作用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具有调节机体紊乱,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
2.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较人参显着,并能明显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
3.能恢复非正常低血压,改善循环系统,使紊乱的糖脂代谢正常化,肝部,睾丸,骨密度和 其它 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谢的功效。
五加皮功效:
1.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拘挛
本品辛能散风,温能祛寒,为强壮性祛风湿药,故尤宜于老人和久病休虚的患者。可单用浸酒饮,亦可同当归、牛膝、地榆诸药同浸酒饮,如《本草纲目》五加皮酒。若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可与木瓜的功效与作用、松节配伍,如《沈氏尊生》五加皮散。
2.脚气肿痛
风寒湿邪壅遏于下,两脚骨节皮肤湿肿疼痛者,用此祛风除湿,常与紫苏叶、吴茱萸、槟榔、生姜同用,亦可与远志的功效与作用肉为丸服,如《瑞竹堂 经验 方》五加皮丸。
3.筋骨疾软
本品能补肝肾,强筋骨,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下肢痿弱,小儿行迟,需配杜仲、续断、牛膝、龟甲等补肝肾药同用。如《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治肝肾亏虚,腰膝软弱,与杜仲的功效与作用、牛膝等药同用。《保婴撮要》五加皮散,治小儿迟行,则与龟甲、牛膝、木瓜等药配伍。
4.水肿,小便不利
五加皮配伍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的功效与作用皮、地骨皮共奏利水消肿之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
5.肾分虚寒,伤精损髓,阴下湿痒,腰痛如折
五加皮配合杜仲、石斛、丹参、附子、牛膝、桂心、薏苡仁等,方如《二因方》五加皮汤。
6.血风劳
妇人经血闭阻,气精亏伤而致形容憔悴,肢体困倦,喘满虚烦,发热汗多者,取木品补肝肾、强筋骨之功,可与牡丹皮、当归的功效与作用、赤芍的功效与作用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油煎散。
五加皮是不是香加皮
不是。
在临床应用方面: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该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该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为:一钱至三钱,煎服食用。
而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临床用量为3~6g,内服宜慎,不宜过量。五加皮、香加皮虽然均具有祛风湿之功效,但由于来源不同,其性状和作用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两者的鉴别主要有气味不同,香加皮有特异香气,而五加皮无。在性状鉴别上,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灰棕(褐)色,有横向的长圆形皮孔,扭曲纵纹。内表面黄白(灰黄)色,有细纵纹,断面折断略平坦;香加皮:呈卷筒状、槽状。外表面灰(黄)棕色,栓皮呈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浅红棕色,有细纵纹,断面易折断,不整齐。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猜你喜欢:
1. 中药五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2. 孝子的感人文章
㈢ 刺五加和五加皮的区别和功效!!
一、刺五加和五加皮的区别
1、科属不同
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的灌木。
五加皮:即为桂黔吊石苣苔,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的小灌木或亚灌木。
2、叶子不同
刺五加:叶子呈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13厘米,宽3-7厘米。
五加皮:叶子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5-13.5厘米,宽2.2-6厘米。
二、刺五加和五加皮的功效
刺五加:刺五加含有刺五加甙,其对肾上腺具有良好的作用,这个微小的腺体位于肾上部并分泌抵抗疲劳的荷尔蒙。刺五加甙显示出可提高敏锐度和物理耐力,却没有含咖啡因产品具有的效力减退。刺五加提取物显示可刺激细胞免疫力。
五加皮:五加皮的干燥根皮可以用于中药的药用。五加皮中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及树脂成分,还含有鞣质、棕榈酸、亚麻酸及维生素A及B1等有效成分,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提高抵抗力。五加皮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㈣ 五加皮和刺五加区别
五加皮分为南北五加皮,北五加又名香加皮,而红毛五加皮又叫刺五加,属于南五加皮一类。
㈤ 五加皮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善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名医别录》记载,五加皮“疗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五加皮还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另须注意,五加皮与北五加皮不同,二者科属不同,功效不同,北五加皮强心利尿而有毒,切不可视为一物。
【五加皮小档案】
五加皮又叫做五皮风、刺五甲、南五加皮,生于林缘、路边或灌丛中。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属五加科落叶小灌木,其中细柱五加的根皮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一般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趁新鲜时剥取根皮,晒干。现代研究发现,五加皮中主要含有刺五加苷、棕榈酸、亚麻酸、鞣质、维生素、挥发油等。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紫丁香苷、异秦皮定苷、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
【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症。2.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小儿行迟等症。3.用于水肿、脚气等症。4.可用于降低自发性肿瘤的形成。5.用于缓解关节疼痛。
【真伪鉴别】
1.五加皮,呈细卷筒状,单卷或双卷,少数呈碎片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灰黄色,略平坦;香加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
2.五加皮的主要作用是祛风寒湿邪,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寒湿痹、筋骨软弱、四肢拘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五加皮还能治疗水肿、脚气浮肿等症;而香加皮则有毒。对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善治水肿、小便不利。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㈥ 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红毛五加皮,刺五加的在外形分类上的区别
香加皮
别名
北五加皮、香五加。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根皮。
植物形态
蔓生灌木,具乳汁。叶对生,膜质,披针形,长5~9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多对。聚伞花序腋生;花冠紫红色,裂片5,内部被疏矛橇
;副花冠环状,顶端5裂,裂片丝状,伸长,被柔毛。骨突果双生。种子顶端具白色绢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河边、砂质地。主产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采制
春、秋季挖根,取皮晒干。
性状
根皮呈卷筒状,少数为不规则卷片,厚2~4m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鳞片状剥落而现黄白色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质脆,断面不整齐,淡黄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㈦ 刺五加有哪些特征
(郝赤松)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别名刺拐棒,刺老牙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主产黑龙江小兴安岭,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树皮可作五加皮入药,民间多用根及根茎。另外,对茎、叶、果实部分的研究证明都有医疗效果。根部含有多种甙类、为五加甙B1,五加甙E1,β-谷甾醇葡萄糖甙,紫丁香甙,乙基半乳糖甙;此外尚含l-芝麻脂素和异白蜡树定。近些年来研究证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样作用,属于“适应原”性药物。树皮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强筋骨功能;根及根茎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健脾补肾等功效。用于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无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高1—3m,多分枝,茎枝通常密生细长倒刺,有时少刺或无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12cm,具细刺或疏毛;小叶5,稀4(或3),叶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13cm,下面沿脉有淡褐色刺,边缘有锐尖重锯齿,小叶柄长0.5—2.2cm,被褐色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4聚生,花多而密,总花梗长5—7cm,无毛;花梗长1—2cm花萼无毛,几无齿或有不明显5齿;花瓣5,黄白色,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核果浆果状,近球形或卵形,长约8mm,紫黑色,干后具明显5棱,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4—5个,扁平,新月形(图14—106)。
图14—106 刺五加形态图
1.果枝 2.花 3.根及根茎 4.柱头 5.雄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刺五加多生长在土壤比较湿润,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杂木林下及林缘。气候夏季受太平洋暖风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受西伯利亚寒风影响,严寒少雪,自然生长期100—120天。其生长发育情况见物候期表(表14—89)。
表14—89 刺五加物候期
(二)物候期
三、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刺五加9—10月份果实成熟,但种胚并没有发育成熟,无论是当年秋播或翌年春播都需要经过一个夏季在温、湿度适合的情况下完成形态后熟和经过一个冬季(低温)完成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发。种子寿命三年,实用年限二年。
收取果实,浸泡1—2天,搓去果皮,漂洗后收取种子,混拌二倍湿砂,放在花盆或木箱内,在20℃左右温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动一次,约经3个月左右,待种子有50%左右裂口时,放在3℃以下低温处贮藏,于第二年4月中旬播种,5月份出苗。也可采用与刺五加天然种子繁殖类似的方法,即将收取的种子立即播种或翌年6、7月播种,待第三年5月出苗。
做宽约1m、长5—10m的育苗床,床土要深翻,耙细。平整床面后,浇透底水,按8×8cm等距播种,每穴2—3粒种子,播后覆土2cm左右,土上盖3—5cm厚树叶等物。发现出苗时要去掉覆盖物,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幼苗期要设遮荫帘并保持床面无杂草,生长2年后移栽。
刺五加种子空瘪的较多,加上有胚后熟休眠,用种子繁殖有一定难度,所以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2.扦插繁殖
在采挖刺五加根的时候,将茎枝或分蘖枝收取,剪成20cm左右具2—5个芽的枝条,扦插于插床内,并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如在春季扦插要用薄膜覆盖,保持:25℃左右的温度;夏季扦插要搭设遮荫棚,在天然林内杄插可在床面上盖一层枯枝落叶。如秋季剪取茎枝可将剪取的枝条剪截约20cm长,装在塑料袋内放冰箱或冷窖内保存,待扦插时取出。
利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效果很好。于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质化嫩枝,插条只留一个掌状复叶或将叶片剪去一半,将插条在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中沾一下,促进插条生根。为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插床上应覆盖薄膜;为避免强光直射,在插床上再搭帘遮荫。每天浇水1—2次,并适当通风,约20天左右生根,生根后去掉薄膜,生长一年后移栽。
3.分株繁殖
刺五加植株地下茎发达,多在地面下10—20cm左右的土层内向四周延伸,顶端形成越冬芽,所以植株周围每年都可萌发出一些幼株,可在早春将这些分蘖株剪下,挖穴定植。这种方法成活率高,生长快。
移栽时选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林边空地、荒地均可栽植,按2×2m株行距挖穴定植。
四、采收与加工
刺五加实生苗生长缓慢,而根茎上萌发的幼株生长较快,年生长量可达50cm左右,因此人工栽培的分蘖株要生长3—4年后采收,而实生苗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采收。
药用根皮的五加皮,夏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后放干燥处贮存。
药用根、根茎及茎的,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收。去掉泥土,切成30—40cm长,晒干后梱成小捆或采收后切成5cm左右长的小段,晒干后装袋保存。
药用叶可在8月份采摘,干燥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