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钧窑是在河南唐代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何辨别真伪
主要是看花纹,宋代的手法非常高明,他们把花纹做的惟妙惟肖。
还有“窑中一色,窑外万色”等评价。这么多藏族朋友对古钧窑的追捧从未停止过,但他们对市场上出现的古钧窑并没有很好的了解,所以他们买了很多假货,蒙受了很多损失。当时,社会哲学思想得到启蒙,艺术审美素养达到极致,宋代人强调淡雅的精神,所以也反映在当时的瓷器烧制上。
总之,钧瓷真伪鉴定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知识,它需要不断的学习、观察和思考,要经常了解现代钧瓷的发展及其仿制工艺的新动向。
② 如何辨别钧瓷真假
一、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二、看工艺。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三、看釉色。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四、看底足。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但官钧残器碎片真品倒时有所见。宋元时期民用钧瓷器物,如碗、盘之类,由于当时是批量生产,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讲究,比较随意自然,现在仿制的足部多旋削规整,这一点与古代钧瓷是不同的。
③ 宋钧窑瓷器怎么鉴定
典型器型:腰鼓、壶、罐、碗、盘、坛、注子、瓶等。
其次,是从胎体釉色上进行区分,主要表现为:胎质土黄,釉色以黑白为主色调,黑中隐蓝,蓝中泛白,蓝黑白相间。
④ 如何甄别宋代钧窑瓷器
一、是它的“形”、“色”独特。有的器物模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倍受大家青睐,这种生产技术和制作工艺一直沿袭至清代晚期。此时,虽然制作工艺、烧制技术等与宋代钧窑瓷器有所区别,但是,由于成功率低,数量少,大家一直都在竞相购买与收藏。当时清代中晚期民间有这样一句:“家有财产万贯,不如钧窑瓷器一件”的说法,可谓钧窑瓷器当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对它至臻至爱的程度了!
二、是它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据史料记载,钧窑瓷器采用特别的土质,烧造成器后呈坚硬的香灰胎,又因瓷器釉面采用铜、硅、锰等特殊矿物原料作浆刷制,再经1200—1300度的高温烧造成器后出现窑变,颜色达到万件无重样的神奇效应,有人把宋代钧窑瓷器说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此比喻是最恰当不过了。
三、是有的瓷器釉面出现好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俗称“蚯蚓走泥纹”;有的瓷器釉面恰似霞光四射,巍丽壮观;有的瓷器颜色外紫内蓝等,栩栩如生。
四、是钧窑瓷器小巧玲珑。俗话说:“钧瓷无大器”。钧窑瓷器虽小,但是它小中见大,小而不俗;还因它的做工精湛、工艺独特,历来倍受收藏的喜爱。
五、是宋代钧窑瓷器一般圈足露胎处无挂釉,仅外底部有一层较薄的釉子,有的直接没有或者是似釉非釉。到了元、清时期,众多窑址生产的钧窑瓷器,圈足和底部均采用酱油釉,有的留下块块颜色较深的斑点。
六、是宋代钧窑瓷器的口沿和外侧凸出的部分呈香灰色,釉面有的出现棕眼,有的呈现乳光。
七、是凡带有“一”至“十”编号的瓷器,其器型从大到小排列,即“十”最小“一”最大。
八是圈足与器面下方之间常有较厚积釉。
⑤ 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介绍
我国是一个瓷器制造生产的大国,瓷器更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如今瓷器产品名扬海外,琳琅满目的瓷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在唐代,最为着名的就是钧瓷,它主要以丰盈严肃的外型和斑斓的色彩而闻名,更加是为宋代钧瓷业的鼓起,打下了根基,一直延续至今。那么面对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钧瓷产品,我们该如何鉴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如下:
1、从工艺方面看,这一时期的钧瓷,胎质已非常坚固,试验证明,其烧成温度大约在1240±20℃之间,与宋钧烧成温度已非常挨近,多为半釉,首要是防止釉体活动过大,形成粘足等缺点。
2、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3、活: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漂亮,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5、变: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例外。
6、厚: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厚是钧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7、正: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就要鲜艳好看,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8、纹: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9、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10、浑: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总的来说,辨别一件钧瓷产品,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分析,基本上都能分辨出其真伪。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件钧瓷产品都会全部具备以上的条件,只要满足其中的几点条件,也算是不错的钧瓷了。另外小编提醒大家一下,我们在欣赏瓷器中,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尽量减少给其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好了,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家有所帮助。
⑥ 钧窑鉴定技巧和方法
瓷器在世界上代表着中国,我国宋代有五大名窑,钧瓷是其中之一的瓷器。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其配釉复杂、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图形多样、色彩奇妙在中国“五大名瓷”中排第一之首,甚至得到了周总理的重视。但是在假货横行的今天,你知道钧瓷鉴定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吗?
其中有文献记载,唐代钧瓷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厚重”二字。其色彩搭配可谓黑中隐蓝,蓝白间映。无论是色彩搭配、工艺技法、还是窑变技彩,宋代钧瓷与唐代钧瓷都是一脉相承。后期钧瓷的发展不仅仅是美学享受,也逐渐向适用性发展。
钧瓷的釉质温润以及柔和的乳光光泽,而一般瓷釉都是浮夸的浮光。乳光的作用是给钧瓷染上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增加钧瓷表面的温润光泽。
钧窑的釉面比较有动感,不似一般瓷器那样死板。釉面比较活,才能使钧窑更漂亮,更要质感,虚实相间的美。
钧窑釉质纯净,且纯而不杂。如月白、天蓝、豆绿等。釉的纹路开化、纯净,看起来很有美感。
钧瓷釉面的色彩可谓丰富异常,五彩通透。一件简单瓷器釉面上会有百花齐放、五颜六色的感觉,不仅青红交加、红白相间,还有更为复杂难以描述的色彩变幻。钧窑的色彩纯净而不简单,所以你很难辨别到底是那种色彩,那种意向,但总体给人一种纯洁而绚丽的感觉。
钧窑不仅釉质厚实,乳浊度很高,其釉层也很厚,这是钧瓷的最基本特征,这样便于钧瓷窑变,使得钧瓷看起来更加的蓬勃、大气。
钧瓷釉面的颜色比较纯正。釉面如果缺少变化色颜色不正,那这件瓷器就不是那么珍贵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钧窑釉面上有很多纹路、斑点,这是钧窑的基本特征。纹理的产生主要是烧制过程中冷热温度的改变造成的。纹理的出现也为钧瓷增添了一种趣味。
釉面上窑变自然形成的意境图画,不仅有自然风景、还有人物景观,甚至还有飞鸟走禽、这些图画形成的意境如水墨画般令人遐想,人们往往会借景抒情、情境交融,达到美学情境的更高境界。
钧窑的浑然天成也是辨别真假的主要判定方法之一,其釉面窑变色彩和纹理搭配合理,浑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均匀不透底,釉面也是比较的平滑。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钧窑的主要特点,钧窑的辨别就是靠上述方法来鉴定的。但是有时候并不是都具有这些特征,往往有时没办法强调钧窑全部把特征涵盖。
⑦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真假钧瓷有3种鉴别方式:
看造型,钧瓷造型在明代之前种类不多,主要有壶、碗等;
看工艺,钧瓷的制作主要有手拉胚和印胚,器物内都会有手工痕迹;
看釉色,钧瓷在不同时期釉色不同,宋代钧瓷为紫红花釉色,唐代钧瓷为黑釉蓝斑。
⑧ 钧窑三羊开泰尊如何辨真假
真假钧瓷有3种鉴别方式:
1、看造型,钧瓷造型在明代之前种类不多,主要有壶、碗等;
2、看工艺,钧瓷的制作主要有手拉胚和印胚,器物内都会有手工痕迹;
3、看釉色,钧瓷在不同时期釉色不同,宋代钧瓷为紫红花釉色,唐代钧瓷为黑釉蓝斑。
(8)怎样鉴别宋代钧瓷真假扩展阅读:
钧瓷《三羊开泰尊》是由神垕钧瓷第一大家--苗家钧窑制作,苗家钧窑是唯一一家有资格使用宋代珍稀绝版釉土烧制钧瓷的窑口,苗家父子为苗家钧窑最高守艺人,在《三羊开泰尊》的制作上始终遵守“原釉”“原矿”加御窑工艺的复烧原则,从原料加工、造型、素烧、 施釉、釉烧等数百道工序,全部亲历亲为,不计成本只求臻品,因此每一尊都是官窑御器之中的顶级珍品,是带有千年窑火灵魂的艺术瑰宝!
⑨ 宋代均窑瓷器的真假要怎么鉴别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⑩ 钧瓷怎么鉴别
一、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二、看工艺。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三、看釉色。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四、看底足。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但官钧残器碎片真品倒时有所见。宋元时期民用钧瓷器物,如碗、盘之类,由于当时是批量生产,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讲究,比较随意自然,现在仿制的足部多旋削规整,这一点与古代钧瓷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