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转换网络数据的工作具体是怎样
扩展阅读
可以图片加重部分的软件 2025-05-17 20:54:28
那个app可以看犬夜叉 2025-05-17 20:48:58
健体运动员可以打药吗 2025-05-17 20:48:57

转换网络数据的工作具体是怎样

发布时间: 2022-03-31 00:47:29

Ⅰ 网络优化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 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CQT (呼叫质量测试或定点网络质量测试):在服务区中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数量的拨打呼叫,以用户的角度反映网络质量。测试点一般选择在通信比较集中的场合,如酒店、机场、车站、重要部门、写字楼、集会场所等。它是DT测试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还可完成DT所无法测试的深度室内覆盖及高楼等无线信号较复杂地区的测试,是场强测试方法的一种简单形式。

4.用户投诉: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尤其在网络优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通过路测或数据分析已较难发现网络中的个别问题,此时通过可能无处不在的用户通话所发现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网络服务状况。结合场强测试或简单的CQT测试,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该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

5.信令分析法:信令分析主要是对有疑问的站点的A接口、Abis接口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A接口采集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切换局数据不全(遗漏切换关系)、信令负荷、硬件故障(找出有问题的中继或时隙)及话务量不均(部分数据定义错误、链路不畅等原因)等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主要是对测量仪表记录的LAY3信令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接收电平分布图,结合对信令信道或话音信道占用时长等的分析,可以找出上、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小区覆盖情况、一些无线干扰及隐性硬件故障等问题。

6.自动路测系统分析:采用安装于移动车辆上的自动路测终端,可以全程监测道路覆盖及通信质量。由于该终端能够将大量的信令消息和测量报告自动传回监控中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地点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采用的方法同5。

在实际工作中,这几种方法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印证的关系。GSM无线网络优化就是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围绕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话音质量和切换成功率及超闲小区、最坏小区等指标,通过性能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优化目标→性能统计测试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达到网络质量明显改善的目的。

三 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随着网络优化的深入进行,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的目标已越来越关注于用户对网络的满意程度,力争使网络更加稳定和通畅,使网络的系统指标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进一步完善。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在网络优化时首先要通过OMC-R采集系统信息,还可通过用户申告、日常CQT测试和DT测试等信息完善问题的采集,了解用户对网络的意见及当前网络存在的缺陷,并对网络进行测试,收集网络运行的数据;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根据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并对网络进行系统调整。调整后再对系统进行信息收集,确定新的优化目标,周而复始直到问题解决,使网络进一步完善。

通过前述的几种系统性收集的方法,一般均能发现问题的表象及大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指对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主要对电测结果结合小区设计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站设计资料、天线资料、频率规划表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如频率干扰、软硬件故障、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存在问题、小区参数设置不合理、无线覆盖不好、环境干扰、系统忙等。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网络运行的质量和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当然可以看出,它与第一步相辅相成,难以严格区分界限。

制定网络优化方案是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网络运行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系统调整即实施网络优化,其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的硬件调整(如天线的方位、俯仰调整,旁路合路器等)、小区参数调整、相邻小区切换参数调整、频率规划调整、话务量调整、天馈线参数调整、覆盖调整等或采用某些技术手段(更先进的功率控制算法、跳频技术、天线分集、更换电调或特型天线、新增微蜂窝、采用双层网结构、增加塔放等)。

测试网络调整后的结果。主要包括场强覆盖测试、干扰测试、呼叫测试和话务统计。

根据测试结果,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在网络运行质量已处于稳定、良好的阶段,需进一步提高指标,改善网络质量的深层次优化中出现的问题(用户投诉的处理,解决局部地区话音质量差的问题,具体事件的优化等等)或因新一轮建设所引发的问题。

四 网络优化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电话不通的现象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2.电话难打现象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3. 掉话现象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4. 局部区域话音质量较差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5.多径干扰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Ⅱ 网络编程是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工作是什么

通过使用套接字来达到进程间通信目的编程就是网络编程。
代码,开发工具,数据库,服务器架设和网页设计这5部分你都要接触
代码分静态代码和动态代码
静态代码是服务器不解析直接发送给客户端的部分,用做布局效果,一般不用于数据库操作
静态代码分html,javascript,css等,其中html语言是基础,要学网络编程就先学html语言.javascript用于实现某些特效,css是样式语言.这3个语言组合起来,可以设计出美妙的网页效果
动态代码是服务器需要解析的部分,用作数据库连接操作等.有php,jsp,asp和asp.net.这几种语言你只用先学一种就可.如果是想快速入门,建议先学asp,如果想学了找工作等,建议学php或jsp,
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我推荐一种,网络3剑客,其中dw是开发代码的,fw是做图的.flash是做动画的.
数据库要结合你学的动态语言来选择,asp和asp.net系列的,你可以使用access,大型点使用mssql.
php和mysql是很好的搭档.
服务器架设也是结合你学的动态语言的,windows下安装iis很方便,iis可以运行asp,安装.net框架后能运行asp.net.这两者架设相对简单,也是我推荐你入门学asp的原因.php一般安装apache服务器,jsp一般安装tomat服务器.只有架设好服务器,才能浏览动态语言编写的程序.
虽然是编程,但是总会涉及到网页设计部分,还是要去学学怎么简单的作图和动画。

Ⅲ 网络维护具体都做什么工作

网络维护一般要做:

1 硬件清洗,经常清扫硬件,保持硬件清洁,有效保护硬盘等易损硬件,延长计算机寿命。

2 提供系统升级方案 ,网络的实施服务;

3 硬件安装、调试、养护及故障的检测、排除服务;

4 网络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及服务。

5 维修计算机硬件,恢复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维护、调试,计算机技术咨询,系统集成等,局域网搭建。

网络维护是一种日常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管理(如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维护(系统打补丁,系统升级)、网络安全(病毒防范)等。

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确保网络传输的正常,掌握公司或者网吧主干设备的配置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

知识:对基础系统软件(如WINDOWS XP)和应用软件(如OFFICE)熟练掌握,特别是如打印机的服务调用及注册表修改和一些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如PING)。

工具:

1 网络测线仪:能手牌CB0040,可以测试网络RJ45和电话RJ11接口,确认线路通断状态。

2 网络寻线仪:SM-868TS型,可以快速在机房寻找到对应的终端线路,网络和电话都可用。

3 电脑主板故障多功能检测卡:MKQCP6A奇冠诊断卡三合一6位电脑故障检测卡,可根据显示指示数字,找出对应的电脑故障。

4 万用表:MF-47万用表(南京电表厂出品),优点便宜,性价比高,缺点功能不多。可测试视频、音响线路的通断情况。

5 电烙铁:这个牌子你自己当地选择,做视音频头时候要用到,焊锡用。

(3)转换网络数据的工作具体是怎样扩展阅读:

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为公司或网吧提供服务的功能服务器的管理。这些服务器主要包括:代理服务器、游戏服务器、文件服务器、ERP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要熟悉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并对软件配置进行备份。

公司要对ERP进行正常运行管理,防止出错,E-MAIL进行监控,保证公司正常通信业务等,网吧要对游戏软件、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时常的更新,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网络安全管理应该说是网络管理中难度比较高,而且很令管理员头疼的。因为用户可能会访问各类网站,并且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感染到病毒是再所难免的。一旦有一台机器感染,那么就会起连锁反应,致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

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为服务器设置好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安装杀毒软件,并且要使病毒库是最新的,还要定期的进行病毒扫描。

Ⅳ 网络通信的OSI七层结构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你要是才学的不要太认真的,知道这几层有什么功能就行了,当你实际应用中多练习了,反过来再学就好了,你才学就要懂累死也理解不动

Ⅳ 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电子数据交换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过程:买方标明要购买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等,这些数据被输人采购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翻译软件制作出相应的EDI电子订单,这份电子订单被传递到卖方。

卖方的计算机接到订单后,EDI软件把订单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同时自动生成一份表明订单已经收到的功能性回执。这份回执被电子传递到买方。买方根据订单的数据,产生一份电子的“了解情况”文件,并电子化传递到卖方。

卖方的计算机收到了买方的“了解情况”文件,把它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并核查进展情况。

电子数据交换主要应用在金融、保险和商检。可以实现对外经贸的快速循环和可靠的支付,降低银行间转账所需的时间,增加可用资金的比例,加快资金的流动,简化手续,降低作业成本。

(5)转换网络数据的工作具体是怎样扩展阅读

作用:

1、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保证了计算机网络自动传送和计算机自动处理文件及数据得以实现。

2、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也保证了网络传输全程实现审计跟踪,这样大大提高了商业文件传送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所谓的审计跟踪,就是报文在交换过程中,系统自动对报文的接收时间、报文大小。收件人、投递时间和收件人读取时间等均作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以便该报文发生差错或丢失时,可应要求重构和重发,在发生纠纷时提供举证服务。

3、标准化得EDI格式转换保证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各种商业文件(如单证、回执、载货清单、验收通知、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等)得以无障碍电子化交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Ⅵ 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信息传输

Ⅶ 串口数据怎么样就是转化成了网络数据

可用 串口服务器
就可以把串口转成网络信号了
可以参考 深圳九汉科技 串口通信专家 串口服务器

Ⅷ 网络数据是怎样传输的

通过OSI七层协议进行传输,下面给出传输方式:
OSI 参 考 模 型与TCP/IP协议模型结构 OSI 参 考 模 型 也 称 为异 质 系 统 互 联 的 七 层 框 架 ---- ★ 物 理 层(Physical Layer) ---- 提 供 机 械、 电 气、 功 能 和 过 程 特 性。 如 规 定 使 用 电 缆 和 接 头 的 类 型, 传 送 信 号 的 电 压 等。 在 这 一 层, 数 据 还 没 有 被 组 织, 仅 作 为 原 始 的 位 流 或 电 气 电 压 处 理。 ---- ★ 数 据 链 路 层(Data Link Layer) ---- 实 现 数 据 的 无 差 错 传 送。 它 接 收 物 理 层 的 原 始 数 据 位 流 以 组 成 帧( 位 组), 并 在 网 络 设 备 之 间 传 输。 帧 含 有 源 站 点 和 目 的 站 点 的 物 理 地 址。 ---- ★ 网 络 层(Network Layer) ---- 处 理 网 络 间 路 由, 确 保 数 据 及 时 传 送。 将 数 据 链 路 层 提 供 的 帧 组 成 数 据 包, 包 中 封 装 有 网 络 层 包 头, 其 中 含 有 逻 辑 地 址 信 息 — — 源 站 点 和 目 的 站 点 地 址 的 网 络 地 址。 ---- ★ 传 输 层(Transport Layer) 提 供 建 立、 维 护 和 取 消 传 输 连 接 功 能, 负 责 可 靠 地 传 输 数 据。 ---- ★ 会 话 层(Session Layer) ---- 提 供 包 括 访 问 验 证 和 会 话 管 理 在 内 的 建 立 和 维 护 应 用 之 间 通 信 的 机 制。 如 服 务 器 验 证 用 户 登 录 便 是 由 会 话 层 完 成 的。 ---- ★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 提 供 格 式 化 的 表 示 和 转 换 数 据 服 务。 如 数 据 的 压 缩 和 解 压 缩, 加 密 和 解 密 等 工 作 都 由 表 示 层 负 责。 ---- ★ 应 用 层(Application Layer) ---- 提 供 网 络 与 用 户 应 用 软 件 之 间 的 接 口 服 务。 OSI/RM是ISO在网络通信方面所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1978 ISO(国际化标准组织)定义了这样一个开放协议标准。。有了这个开放的模型,各网络设备厂商就可以遵照共同的标准来开发网络产品,最终实现彼此兼容。 整个OSI/RM模型共分7层,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当接受数据时,数据是自下而上传输;当发送数据时,数据是自上而下传输。 (1)物理层 这是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的任务就是提供网络的物理连接。所以,物理层是建立在物理介质上(而不是逻辑上的协议和会话),它提供的是机械和电气接口。主要包括电缆、物理端口和附属设备,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接线设备(如网卡等)、RJ-45接口、串口和并口等在网络中都是工作在这个层次的。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物理连接、物理服务数据单元顺序化(接收物理实体收到的比特顺序,与发送物理实体所发送的比特顺序相同)和数据电路标识。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传输能力的基础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数据封装和数据链接的建立。封装的数据信息中,地址段含有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地址,控制段用来表示数格连接帧的类型,数据段包含实际要传输的数据,差错控制段用来检测传输中帧出现的错误。 数据链路层可使用的协议有SLIP、PPP、X25和帧中继等。常见的集线器和低档的交换机网络设备都是工作在这个层次上,Modem之类的拨号设备也是。工作在这个层次上的交换机俗称“第二层交换机”。 具体讲,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与释放、构成数据链路数据单元、数据链路连接的分裂、定界与同步、顺序和流量控制和差错的检测和恢复等方面。 (3)网络层 网络层属于OSI中的较高层次了,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决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即网际的通信问题,而不是同一网段内部的事。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路由,即选择到达目标主机的最佳路径,并沿该路径传送数据包。除此之外,网络层还要能够消除网络拥挤,具有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的能力。网络边界中的路由器就工作在这个层次上,现在较高档的交换机也可直接工作在这个层次上,因此它们也提供了路由功能,俗称“第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的功能包括: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路径选择和中继、网络连接多路复用、分段和组块、服务选择和传输和流量控制。 (4)传输层 传输层解决的是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它属于较高层次。传输层用于提高网络层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如常说的QoS就是这一层的主要服务。这一层主要涉及的是网络传输协议,它提供的是一套网络数据传输标准,如TCP协议。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映像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多路复用与分割、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分段与重新组装、组块与分块。 根据传输层所提供服务的主要性质,传输层服务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A类: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错率和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A类服务是可靠的网络服务,一般指虚电路服务。 C类:网络连接具有不可接受的差错率,C类的服务质量最差,提供数据报服务或无线电分组交换网均属此类。 B类: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错率和不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B类服务介于A类与C类之间,在广域网和互联网多是提供B类服务。 (5)会话层 会话层利用传输层来提供会话服务,会话可能是一个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一个主机,或一个正在建立的用于传输文件的会话。 会话层的功能主要有: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的映射、数据传送、会话连接的恢复和释放、会话管理、令牌管理和活动管理。 (6)表示层 表示层用于数据管理的表示方式,如用于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用于表示数字的1S或2S补码表示形式。如果通信双方用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他们就不能互相理解。表示层就是用于屏蔽这种不同之处。 表示层的功能主要有: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表示连接管理、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 (7)应用层 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解决的也是最高层次,即程序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它直接面对用户的具体应用。应用层包含用户应用程序执行通信任务所需要的协议和功能,如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在这一层中TCP/IP协议中的FTP、SMTP、POP等协议得到了充分应用 TCP/IP协议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二、OSI 参 考 模 型与TCP/IP协议模型各层中的协议 TCP/IP协议中有FTP、SMTP、POP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Ⅸ 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工作是怎么进行的

利用Java完成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日期:2005-8-6

利用Java完成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

对我们普通用户而言,形象化的符号要比一捆枯燥的数字编码要好记得多。比如,我们会很容易地记住字符串“www.oscar.com”,却很难记住206.17.191.12。本文简要地介绍了Internet命名规则和地址的划分约定,然后介绍了如何利用Java语言完成符号名(上面的字符串)和IP地址(上面的数字串)之间的转换工作,并给出一个实例,检查可访问的远程主机。

· Internet命名规则和地址划分约定

在Internet上,符号名(symbolic Name)用来命名主机和网络,例如www.oscar.com。这些符号名的“学名”叫做“Domain Name”,即域名。虽然域名对我们来说方便得多,但在它们用作通信标识之前,必须转换为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标识符,包括一个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以便唯一地标识主机和网络。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工作是由专门的系统完成,这就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

同一网络或不同网络主机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时,IP地址就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是同一网络中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则仅利用IP地址中的主机标识,来确定网络中主机的所在。另一方面,如果是不同网络中主机之间的通信,则要同时利用主机标识和网络标识来确定相应的主机。定位网络和主机,再进行数据传送的过程称为路由(routing)。网络中的路由器(router)包含一个IP层(IP Layer),它负责执行路由算法,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在Internet上,将数据库发送到目的地是IP层份内之事。

IP地址是Internet注册部门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网络信息中心NIC)分配给不同的组织,各组织再下放给多个部门。IP地址要占用4个字节。

经过路由的数据包,也有可能会在传送的过程中丢失。于是,人们就利用底层传输协议,来进行数据传送正确与否的判断。例如,TCP用于检查错误或数据丢失,并在出错时,再次发送相应的数据库,直至对方主机正确接收为止。

目前,共计有3类(或3个级别)的IP地址:A类、B类和C类。另外,还有一类IP地址叫作“Multicast”,在某些Internet主机上使用。这些不同类别的IP地址满足了不同组织的需要。例如,A类地址主要用于主机数目超过65536的大型网络系统;B类地址则用于中型网络系统,其主机数大于255,却小于65536;C类地址则用于那些主机数量小于256的小型网络。

不同类别地址的十进制表示如下,其中的十进制数代表允许的地址范围:

· A类

网络ID 主机ID
1~127 0~255 0~255 0~255

· B类

网络ID 主机ID
128~191 0~255 0~255 0~255

· C类

网络ID 主机ID
191~233 0~255 0~255 0~254
Multicast

· Multicast

191~233 0~255 0~255 0~254

数字0和255另有特殊的含意。数字0是为那些地址不明的主机保留的。某些情况下,如错误的系统配置,主机标识或网络标识不明的情况也会发生。例如,某个主机的C类地址为0.0.0.42,则说明其主机标识为42,而它所处网络的网络标识则是“未知数”0。
数字255则用于广播发送方式,即一台主机发出的信息会传送到网络中所有的主机上。

· 获得IP地址

为了获得所在网络的IP地址,或者网络中其他主机的IP地址,我们可以用java.net软件包中的java.net.InetAddress类加以实现。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所在网络的IP地址,我们可以调用InetAddress类中的getLocalHost()和getAddress()方法。getLocalHost()返回一个InetAddress对象;而getAddress()则返回一个长度为4的字节数组(IP地址为4个字节)。

如果要编制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我们也许需要知道准备运行这个程序的主机的域名或IP地址。如果这个程序只在我们自己的主机上运行,而且我们也知道主机的域名或IP地址,则我们就可以这样进行:定义一个字符串常量即可,如:string localHost=“my-machine-name”。但大多情况下,我们编制

/*
* Program:sample1.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InetAddress host=null;
host=InetAddress.get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host.getHostName());
}}

的程序将在不同的主机上运行,这样才有实用价值。那么,象上面那样,定义一个localHost常量的方法就不太好用了。我们希望应用程序能够自动检测得到当前主机的域名。下面的程序说明了如何完成这一工作。

InetAddress是java.net软件开发包中的一个“现成”的类。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说,其中的变量host就是一个InetAddress;InetAddress.getLocalHost()返回一个InetAddress。例如,某个主机域名为“sample”,其IP地址为“128.118.2.10”,那么,InetAddress.getLocalHost()调用返回后,变量host的值就成了“sample/128.118.2.10”。如果只对其中的主机域名感兴趣,则可以调用getHostname()。
简单地说,IP地址是4个数字。为了得到数字形式的IP地址,我们可以将上面程序稍作改动。
/*
* Program:sample2.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GetAddr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InetAddress host=null;
host=InetAddress.getLocalHost();
byte ip〔〕=host.getAddress();
for (int i=0;i<ip.length;i++) {
if (i>0 System.out.print(".");
System.out.print(ip〔i〕& 0xff);
}
System.out.println();
}}
getAddress()返回一个长度为4的字节数组。例如,如果IP地址为“128.118.2.10”,则上面程序中的变量ip的最后内容为:
ip〔0〕=128ip〔1〕=118ip〔2〕=2ip〔3〕=10
Internet上的所有计算机都拥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和主机名。既然如此,我们要这些地址有什么用呢这些地址可以帮助我们定位Internet上的固定资源,也可以使路由工作顺利地进行。
熟知UNIX的人都知道,UNIX系统中有一个复杂的DNS客户程序nslookup工具。利用nslookup,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IP地址,找到相应的主机名;也可以根据主机名,找到相应的IP地址。它可算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下面的示例程序则可以让我们找到Internet上所有可以访问主机的IP地址。
/*
* Program:nslookup.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nslookup {
//Usage:java nslookup hostnam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host=argv〔0〕;
InetAddress address=null;
try {
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host);
} catch(UnknownHost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Unknown host");
System.exit(0);
}
byte〔〕 ip〔〕=address.getAddress();
for (int i=0;i<ip.length;i++) {
if (i>0 System.out.print(".");
System.out.print(ip〔i〕& Oxff);
}
System.out.println();
}}
在JDK 1.0.2(Java Develop Kit-Java开发工具包中,编制一个程序,将主机名转换为IP地址并不太容易。这是由于InetAddress类中getHostName方法中有一个bug。这个bug在JDK 1.1 beta版中得以修正,所以下列代码在JDK 1.1中应该可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