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库的安全性如何实现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
(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咱勺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I)AC),Bl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人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
(5)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
⑵ 如何有效保护数据库安全
保护数据库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使用安全的密码策略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包括设置强密码,还应定期更换密码,以及避免使用容易被猜出的密码。其次,加强数据库日志记录同样重要。通过详细记录操作和异常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此外,管理好扩展存储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权限和访问,可以减少攻击面。再者,避免让任何人都能够探测到你的TCP/IP端口,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攻击者进行扫描和入侵。最后,如果可能,修改TCP/IP使用的端口,增加攻击者的难度。拒绝来自1434端口的探测,也是防止特定类型攻击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数据库环境。
在实施这些措施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强密码应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以及特殊字符,长度至少为8位。定期更换密码,可以降低密码泄露后的风险。加强日志记录时,应确保日志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日志被篡改或泄露。管理扩展存储过程时,应当仅授权给必要的用户,限制其访问范围。避免探测的TCP/IP端口,可以通过防火墙等工具实现,同时也要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修改TCP/IP端口,应当选择一个不常用的端口,以增加攻击者的难度。拒绝1434端口的探测,可以通过配置网络防火墙策略来实现。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