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对于如何给孩子零花钱,所有家长都很纠结.,有的做法是让孩子做家务,比如洗碗挣零花钱,还有的,是直至小学阶段,都不给孩子零花钱,需要的东西由父母来买....零花钱对宝宝的教育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宝宝从多大起该有零花钱了呢?零花钱该怎么花?我们做父母的,又能怎样帮助孩子呢?
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金钱的“魔力”的?当宝宝有了钱之后会不会由着性子乱花?我们能不能将零花钱当做对孩子的一种奖励,宝宝表现好的时候就给,犯了错就不给?能不能启发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来挣钱?能不能用金钱来替代我们对孩子的陪伴,以弥补工作忙碌的父母对孩子的歉疚心理?如果给零花钱的话,该给多少,按什么方式给,要不要干预孩子的花费预案?要不要鼓励孩子把钱都存起来?
这个问题在今天上午我们智慧父母的QQ群里也经过了激烈的讨论,现在就再给大家讲一讲:
▋什么是零花钱
零花钱也即零用钱,是家长或长辈们给小孩子、晚辈们自己可以随便支配的资金,一般不会给很多,小孩子们很喜欢拿到零用钱,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漂亮衣服、杂志、CD。总之,零花钱再多也不会觉得多。
▋(一)你懂得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吗?
西方的大多数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孩子的兜儿里越早有钱,他们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有资料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为自己有个小钱包而感到自豪。给孩子的这种零花钱在英国叫做“兜儿里的钱”,在美国叫做“津贴”。
我认识一个7岁的德国男孩,他把攒起来的零钱都存到银行去,他在银行有自己的帐户。家长为年幼的孩子在银行开帐户在西方已经屡见不鲜。美国专家建议,3岁的孩子应当每周给3美元,6岁的孩子每周给6美元。也就是说,每长一岁就增加一美元的津贴。
给孩子钱有4种方式:
1.只要自己手中有钱就随意地给孩子一些;
2.完全作为劳动报酬支付给孩子工钱;
3.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定期给钱;
4.定期给钱,并要求孩子十分负责地花这些钱。
在上述方法中,前3种是错误的,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同时还应当做到:
家长与孩子事先商量好,这些钱该怎么花;
对年幼的孩子每周定时发钱,而1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按月发;
不能因为孩子有过失而扣钱,也不能用增减的方法来左右他的行为;事先商量好孩子应当完成哪些家务;
每年在生日这一天修改协议,制定新的“津贴”标准,确定新的劳动项目。
当然应当严禁用这些钱去买烟酒。
父母大学堂提醒您 参与话题讨论可以加我们QQ群:374397380、280852317 验证信息:智慧父母+宝贝年龄
▋(二)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给孩子零花钱时,你要明白的最重要事情是,零花钱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而以下的几条准则或许是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应该考虑的。
年龄越小,间隔越短 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基本数额的确立应与孩子商量
你要确立一个合理的基本数额,可以和你的孩子谈谈这个数额会有多大,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你要问你的孩子就是,他们会如何来花这些钱,如果万一超支了怎么办,他们会打算储蓄吗?每月或每周定期让孩子有一些收入,就可以让他们学到何管理钱、钱的价值以及怎么来做花钱的计划等。孩子们在花钱的时候也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其实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确定了基本数额,你就可以避免成为你孩子的提款机了,并会发现这样会比较容易追综了解孩子的花费。当然,这个数额的最后大小还要考虑到你家庭的收入、孩子的年龄以及必须花费的内容等因素。
应该鼓励孩子储蓄钱
如果你的孩子有储蓄钱的想法,不论是多少就算每星期只存那么几元钱,你也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他学会如何有计划花钱的开始。
不要给得太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觉得有钱来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那你给他们的零花钱就肯定给过头了,太多的钱会带给你的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在花费时就不能区分优劣、作出正确的选择。
设立一个固定的付钱日
设立一个固定的日期给孩子钱,并坚持下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晚给孩子钱就会破坏他们原先的计划,这就像你被拖欠了工资影响了你的财政计划一样,应该在每月或每星期较早的时给孩子钱,以便让他们可以机会为一段时期作好花费的预算。
▋为什么要给宝宝零花钱?
让宝宝分享家庭资源、参与家庭管理,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避免在用钱方面过分压抑而养成说谎和偷窃的习惯。
如果宝宝已经意识到了金钱的好处而口袋里没有一毛钱,长此下去必有问题,从小处说,如果同龄人都有零花钱而你的孩子没有,宝宝就会尽力避免在幼儿园及小学同学面前提及此事,他会独来独往,生怕与同龄人在一起遇上AA制的花钱项目而尴尬,这对他的人际交往不利;此外,如果孩子从来没有享受过自主购买的快乐,他会被这种快意所吸引,从而让父母随手摆放的硬币都不见了踪影。事实证明,从小没有零花钱的孩子长大后会过分看中金钱的能量,更可能因为钱财而变得六亲不认。因此,适量地给宝宝零花钱,恰是让宝宝养成比较豁达的金钱观的一个先决条件。
2.让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计划消费和精明消费。
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每周或每个月给一次零花钱,让孩子知道一段时间内,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多少钱。这是帮助孩子“延迟满足”和“节制欲望”的好办法。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母可以帮助他约定这些钱的使用范围,做一个大致的计划,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如果宝宝的自控力比较差,父母可以少给一些零花钱,只让孩子用这些钱来解决小零食、小发夹、小礼物等花销;而等宝宝的自控力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多给零花钱,同时扩大他的“自付范围”。这样,宝宝一旦试图购买他心仪已久的玩具汽车、滑冰鞋,或者与电视动画片配套的童书和玩偶,他就知道要节制一些其他的购买计划,攒钱来实现他的目标,这就很自然地出现了储蓄意识。父母赠送孩子储蓄罐,甚至带行将进入小学的宝宝去银行开户头,把他节余下来的钱存进去,最终来实现自己的一个消费愿望。当孩子有了节余储蓄的观念后,孩子将很乐意接受你的一些有关“精明消费”的建议,如在超市里如何购买优惠价的活动海报产品;如何比较同一份零食的价格;如果观察食品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限;以及如何从报纸上剪下或从网络上下载肯德基、麦当劳的优惠券。
3.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概念和功用,知道所有金钱都是劳动的回报。
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宝宝还没有有关金钱的完整概念,他们刚开始对钱发生兴趣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感到钱币上的图案好看好玩,有的孩子甚至会用纸币来叠花花绿绿的“纸飞机”。此时,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金钱的概念。
父母不妨使用宝宝能听得懂的语言,并辅之以家庭游戏,从最简单的钱物交换开始,向孩子解释钱的概念,并认识几种主要的币值。在此之后,父母可尝试在收银台前,让宝宝单独为他所选的一两样小食品,如薯片、巧克力糖、小饼干等付款,逐渐帮助宝宝建立这样的概念:买东西要付款,爸爸妈妈的付款能力有限,钱包里的钱用完就没有了,因此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你的愿望。
认清这一事实会使小宝宝成熟很多,很多家庭由此摆脱了孩子在玩具柜前坐地哭闹的尴尬局面。及早灌输金钱概念,可以防止宝宝误认为任何东西都唾手可得,造成一方面欲望膨胀,一方面买到手后迅速地损坏和抛弃物品的毛病;灌输金钱来自爸妈的辛苦工作的观念,不仅从小在宝宝心中埋下“适度消费、珍惜钱财”的概念,还可以减轻宝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宝宝从什么时候起该有零花钱?零花钱的发放原则是什么?
不同年龄的宝宝发放零花钱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2~3岁的宝宝:
2~3 岁的宝宝已经懂得分辨纸币和硬币的图案,明白钱币的购买和流通功能,但这个年龄的宝宝没有计划性和自控力,有些宝宝有即时的消费愿望时,临时给他一些钱,并提醒他拿找零和收银小票。父母可以用浅显的语言对孩子讲明拿找零和发票的重要性,特别是即刻用找零替孩子买一根棒棒糖或一个橘子,最能让孩子直观地看到找零的用处。
由于2~3岁的孩子有把各种东西都放入嘴里尝一尝的习惯,因此给孩子纸币比硬币安全得多,并教导孩子在付钱之后,开吃零食之前,要洗手。
对于4~5岁的宝宝:
4~5 岁的宝宝可以每周发放零用钱了,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计划性,但有时候还是避免不了与小伙伴攀比花费和冲动花费,每周一次零花钱的发放,既控制了他冲动消费的数额,又让他“两手空空”的等待期不会过长。而定时发放零用钱相当于给孩子发放“工资”,你可以就这份“工资收入”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有礼貌、能够整理自己的房间并自行穿衣、系鞋带、不睡懒觉,不超时超量看动画片等。你可以一个一个分阶段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如果宝宝在这期间有反复、会犯老毛病,不必用克扣零花钱的方式来惩罚他。要让零花钱成为激励机制而不是惩戒机制。
对于6岁以上的宝宝:
6岁以上的宝宝,已经能有条有理地列出计划表,知道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包含4个多星期;知道一年有12个月,红包要过年时才有。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尝试一个月发放一次零花钱;如果他实践下来,后半个月“身无分文”,那就把零花钱分成两份,每隔半个月发放一次。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能力的增强,他的购买计划会逐渐增多,同时,宝宝会回来抱怨原来一块八一罐的可乐现在涨价到两块了,“妈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涨零花钱了?”千万别认为这是无理取闹,父母与宝宝坐下来仔细商议,对零花钱的新数额达成协议,这对宝宝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进步,从中宝宝可以学会如何搜寻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宝宝的“ 加薪建议”也许不会100%得到满足,这也会启发宝宝:谈判是要互相妥协,互相谅解,互相退让的。宝宝的零花钱增加了,为预防宝宝无休止地将零花钱花费在置换游戏卡、游戏币和“垃圾食品”上,可以要求这个年龄的宝宝建立自己的小账本,便于父母随时对孩子的消费进行监控。孩子的消费范围越广泛,父母的监控和干预越必要。因为6岁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的关键阶段,告诉他什么东西是允许购买的,帮他分清什么是“想要的”,十分重要。前者是告诉他家庭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后者是让他从纷繁的物欲中了解到,什么是对自己而言,必不可少的东西。
父母大学堂提醒您 参与话题讨论可以加我们QQ群:374397380、280852317 验证信息:智慧父母+宝贝年龄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1.尊重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我们“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精明消费和理财本能的意义。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例如孩子被“喝饮料,赢大奖”的宣传所吸引,一口气拿出所有的钱买了饮料,最后发现什么奖也没有中到,他会反思刚才的冲动;再如孩子被“吃干脆面,集画片,赢海南游”所吸引,我们也不妨让他尝试一回,当他发现再买一箱干脆面,怕也集不齐那18张画片时,他自会醒悟。
2.“安全消费”教育:
有了零花钱,“安全消费”的教育必不可少。孩子喜欢在小摊上购买散发出怪异香气和荧光的新奇文具,购买来历不明色彩俗艳的塑料玩具,购买会在舌头上“爆破” 或把舌头染绿染蓝的糖。4岁起,我们可以教会他寻找和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QS”质量安全标志、像“一轮绿太阳从草原上升起”的绿色食品标志,教他识别那些有信誉的大超市的门脸,告诉他特别鲜艳的饮料和冷饮不能买,能把舌头染绿染橙的糖也不能买等。让孩子明白食品、玩具、文具的质量安全对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告诉他,在你辨别能力有限时,选择连锁超市,比选择路边小摊安全得多。
3.别让孩子变成“自私鬼”:
家长要避免宝宝的零花钱只用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宝宝有了零花钱后非常小气和自私,买了东西只顾自己一个人享用,还对父母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你可别想尝!”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宝宝讲明白,爱是互相的,在家里,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宝宝才会受到欢迎。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宝宝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述爱心,如买小礼物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如将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银台边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或者将积攒下来的钱买一个新书包送给报纸上报道的“ 贫困学童”。相信这些爱心教育将在宝宝的心灵空间中种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等宝宝再长大些,这些种子自然会开花结果。
Ⅱ 小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表格
比如说收垃圾 摆凳子 扫地 叠衣服 擦桌子 这些小孩子能做到 也是一种激励孩子成长的重要过程 零花钱 要根据平时的花销来推算 然后奖励他
Ⅲ 父母在生活中该如何引导孩子做零花钱管理
随着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也对孩子越来越宠溺,让孩子的生活越来越优越,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很多孩子用这些零花钱去买一些垃圾食品或者是三无玩具,导致这些孩子不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于是很多家长就开始反思,该如何管控孩子的零花钱?如何引导孩子做零花钱管理?让孩子用零花钱做正确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当孩子有了自己钱的时候,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的钱。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钱,也不知道钱的价值,那么他就会乱花钱,而当孩子知道钱的价值之后,他就会合理的运用钱,只有孩子认识到了钱的价值,钱的意义,孩子才能够珍惜钱,并且学会去管理钱。
第三,在孩子生活当中,家长也可以适当的透露一些如何管理钱财的小技巧。毕竟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说孩子就可能从其他方面学到不恰当的钱财使用方法,与其让别人教不好的,倒不如我们作为家长教正确的有意义的。
Ⅳ 教育孩子如何计划自己的零花钱
第一,要使孩子正确对待金钱的价值。告诉孩子,父母挣钱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轻而易举得的;告诉孩子,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它可以买到许许多多想要的东西,但钱又不是万能的,许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如父母的爱、师生的情、同学间的友谊,都是不能用钱能买到了;告诉还如何用钱精明、得当,懂得量入为出,不欠债,让孩子掌握一个基本准则:没钱,就别花钱,要使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使用观念。第二,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做一个如何使用零钱的预算”,做到花钱要有计划。零用钱的数额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城乡地区、家庭的经过以及孩子的性格、判断力、自制力而定,不可随意多给,更不能有求必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用“日薪制”,中高年级采用“周薪制”,中学生可用“月薪制”。给零用钱时教育孩子量入为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第三,零用钱用在哪些方面,家长要给予指导。父母要定期地咔碴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方式,要防止孩子爱吃零食、不节约、乱花钱的不良习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收支记帐的习惯。记帐是人类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对社会及自我经济行为的管理,有了这种管理就可以避免经济行为的盲目性和混乱。从记帐中父母还可以了解孩子对零用钱的合理需求量,一边为你究竟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提供可靠的依据。第四,给孩子有使用零用钱的自由。教育孩子厉行节约,能不花的尽可能不花,能少花的要少花,不要与别人去攀比。节约归己,教导孩子把剩余的钱放入储蓄罐或以孩子的名字开个户头存入银行,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Ⅳ 应该以什么方式给予孩子零花钱
其实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智慧的。特别是在给予零花钱上面,要让孩子从小知道,钱来之不易,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乱花钱。比如,你可以和孩子约定,帮忙刷碗多少钱,帮忙扫地多少钱,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Ⅵ 如何教孩子做零用钱记账本
不管是家庭还是国家,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无法维持收支平衡而出现的。为了避免孩子也犯同样的错误,在开始接触理财教育时,就要灌输他们这种最基本的经济原则,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真实践,所以需要零用钱记账本。 记录零用钱账目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记录收入和支出,而且让孩子熟悉“财务规划”的概念。财务规划是要确切地掌握平时相对固定的收入和支出规律,提前做好计划,以便在急着花钱的时候有所准备。 第一:必须掌握好收入的规律。 收入项目有:上月剩余钱、当月零用钱、做家务赚的钱、其他收入(长辈给的钱)。 第二:掌握支出规律。 一般发展国家的家庭会用“SOS系统”管理支出。SOS系统把支出项目分为储蓄(s*ing)、礼物或捐赠(offering)、消费(spending)。此举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储蓄和分享的重要性。 支出项目可分为日常生活的固定支出和有特殊用途的无规律的变动支出。为了掌握现金,并且合理安排支出,必须先了解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的概念。当支出比收入多的时候,就要削减支出。为了让孩子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要求孩子把支出按项目分类,计算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在支出项目中,要分清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指用在零食、娱乐方面的“费用”;投资性支出是指用在买书、上补习班等对未来具有投资效果的支出。美国建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知识的投资带来的利润是最大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这样的优先顺序和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支出。对于过去不合理的支出项目,最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标记,这可以提醒自己谨慎支出。例如,对于一时冲动购买的东西要用红笔或荧光笔表示。 第三:修正和补充。 父母翻看零用钱记账本的时候,要引导孩子重新反思零用钱是否按计划管理,并且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如果有任何问题,都要记下来以便应用在日后的零用钱管理中。到了孩子已经可以熟练记录账目的时候,且消费行为也更加多样化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收入和支出项目。如果孩子已经是中学生或高中生了,就可以设计“借贷对照表”,记录自己的现金和物品,如果有向父母和朋友借钱,更要清楚记录,这是帮助孩子熟悉会计基础原理的好办法。 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过程,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财务规划的概念。从小设计“财务规划”的孩子,将来至少在金钱问题上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零用钱记账本的教育正是“理财教育”的基础。 相信孩子通过自己制作零钱记账本,能更好的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Ⅶ 初为人父母,该如何教孩子管理并且正确使用零花钱呢
父母可以让孩子做好零花钱的使用计划,每次买完东西让孩子保留小票,然后记下自己的出账记录,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管理零花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收到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有些是来自父母的,也有些是来自爷爷奶奶等祖辈的。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如果不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很容易养成花钱无度的习惯,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孩子长大以后的理财观念。作为父母正常的引导孩子使用零花钱是很重要的,既不能过度限制孩子,也不能让孩子无节制的花钱,更不能让孩子不理性消费,买些无用的东西。
三、让孩子把购物小票留着,记录好每一次支出。
让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的超市,每次买完可以保留小票,然后把金额记录下来。家长偶尔可以看一看孩子的零花钱支出,不合理的可以让孩子改正,这样孩子会养成好的理财习惯。
Ⅷ 孩子的零花钱怎么给,怎样培养自控和管理能力,提前做好预算
孩子的零花钱怎么给,怎样培养自控和管理能力,提前做好预算?
小孩子由于不具备金钱观,所以对于父母的零花钱可能不能合理的安排,那么怎么引起孩子合理的安排零花钱呢?
3、余——适时肯定、引导理财
在有了前边合理的“收”和适当的“支”以后,孩子的零花钱仍能有结余时,我们应该对孩子给予肯定,肯定他的发展,这里面是拥有认知失调、攒钱观念等的渗入的。大家不仅能够鼓励孩子用结余出来的钱去做些有意思的事,比如捐赠或是帮助有需要的小伙伴们以外,还应多引导孩子累积理财知识,让结余增值,比如把节约的钱存进家中金融机构,父母给孩子支付利息等。
结余存到的钱可选购孩子钟爱的大物件或是一家人外出聚餐由孩子付钱。在给孩子零花钱这件事上达到合理合理,让孩子用好零花钱,不但可以让孩子理解父母挣钱不易,也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而且锻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