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代象形字人站在船上是什么字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上“人”下“舟”,小篆变成左“人”右“舟”,即“侜”,是欺骗的意思。
❷ 舟字古时候怎么写
一、舟字的字形演变:
。古人称水上交通工具,狭长者为“舟”,宽大者为“船”。
文言版《说文解字》: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
白话版《说文解字》:舟,船只。古昔时代,共鼓、货狄两位智者,刳木为舟,削木为楫,横渡汹涌不通的大河。字形像独木船的形状。所有与舟相关的字,都采用“舟”作边旁。
二、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2.姓。
3.尊彝等器的托盘
4.酒器名
(2)船的象形文字怎样写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渔舟小舟轻舟扁舟泛舟舟楫龙舟飞舟方舟舟桥舟车酒舟舟旋吞舟
词组释义:
1、吞舟[tūn zhōu]
指能吞船的大鱼,喻罪行极大的人。
2、宝舟[bǎo zhōu]
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到达彼岸的佛法。
3、鄂舟[è zhōu]
见“鄂君船”。
4、沈舟[shěn zhōu]
亦作“沉舟”。沉船于水中。
5、荡舟[dàng zhōu]
以手推舟,行于陆地。
❸ 船这个字在六书是如何解说
《说文解字》:船,舟也。从舟(即舟是形旁),铅省声。(大徐本注:食川切。)
造形声字依据的是古音而非今音。如粤语还保留了一些古音,在粤语中,铅笔的铅和船就是同韵。
❹ 古代舟字怎么写
中国古代的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几个时期,这些字体的“舟”写法如下:
甲骨文:
(4)船的象形文字怎样写扩展阅读
“舟”的释义: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
(2)同本义,即船
(3)掌舟的人,即船夫
(4)尊彝等器的托盘
(5)酒器名
(6)用船过渡
2.姓,为非常古老的一个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舟 (汉字)
❺ 船的象形字是什么
舟:象形字,古文字像一只小船的形状。“舟”本身也是个偏旁,本义与“船”有关,如船、般、盘。
❻ 船字的演变过程
附 文言版《说文解字》:船,舟也。从舟,铅省声。
❼ 船的象形文字怎么写
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自公元前1766年(夏桀四年)到公元前1122年(商纣王父帝乙十三年)间记载夏末和商朝历史情况的大量龟甲以及鲸鱼骨、鲟鱼骨和海贝等,它们系盛产于南海和印度洋沿岸的非当地产品,说明商代中后期可能已与上述地区发生贸易关系。由殷墟龟甲上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关"舟"、"般"、"受"和"朕"字的象形文字(图29)上可知中国古船为方首、方尾、平底和划桨船的重要特征,且当时已经使用需要捻缝的木板拼装船,可见当时的中国船已有了相当的载重量。
❽ 舟怎么写
舟的笔顺
1. ノ(撇)
2. ノ(撇)
3. 𠃌(横折钩)
4. 丶(点)
5. 一(横)
6. 丶(点)
汉字的书写规则
一、基本规则:
1.从上到下 →李(木李) 三(一 三)
2.从左到右 → 仁(亻仁)
3.先外后里 → 问(门 问)
4.先中间后两边 → 乖(千 乖) 小(亅 小)
二、汉字书写补充规则
1.先横后竖→ 十(一十)
2.先撇后捺 →人(丿人)
3.点在上边或左上,先书写 →衣(丶亠衣) 穴(丶宀穴) 为(丶 为) 斗( 斗 )
4.点在右上或字里,后书写 →发( 发) 我( 我) 瓦( 瓦) 叉(又叉)
5.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 句(勹句) 厅(厂厅)
(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 →远(元远) 廷(壬廷)
6.三面包围结构的字
(1)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 凶(乂凶)
(2)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 同(冂同)
(3)缺口朝右的,先上后里再左下 →区(一 区)
7.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再封口 国(冂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