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制作 » 核心价值观的手势用文字怎样表达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核心价值观的手势用文字怎样表达

发布时间: 2022-10-07 06:16:38

A. 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B. 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演讲稿故事,并该怎样演讲才能拔头筹

以下是我提供的资料和技巧,希望能帮到您

这是故事
今年3月,在云南省宁蒗县,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日活动。队员们正在商量如何为新庄完小的孩子们募集一些被子。因为听说那里的孩子由于晚上睡觉被子太单薄经常感冒,队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急在心上。

新庄地理位置偏僻险峻,距离宁蒗县城两百多公里,有6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由于一直没有通公路,也刚刚通电,所以新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方。而新庄完小,一个只有28个孩子的学校,因为教师缺乏,目前只有二、三、四年级。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队员们决定,在完成支教工作的同时对新庄完小的孩子们定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经过队员们的协商,大家“兵分两路”,一些队员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爱心淘宝店”募集所需物品和资金;还有几个人通过各种渠道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联系,募集爱心物资。在了解到孩子们从来不刷牙这个习惯以后,支教队员认为应该从源头上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募集资金,大家为新庄完小的每个孩子配备了一套洗漱用具,包括牙膏牙刷,毛巾、肥皂和洗脸盆,也正式启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卫生项目”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向贫困山区的孩子发放爱心洗漱用具、开展卫生习惯教育等方式,改变孩子们的卫生意识,从小养成卫生习惯。4月1日,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队在新庄完小开展了3场“梦在山那边”的励志讲座,同时为孩子们带去了30床全新被子、60件新衣服、34本词典、30套洗漱用具、几百个本子和几百根铅笔,共计价值8100元的爱心物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队员们的努力,如今新庄完小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晚上睡觉受冷感冒了,再也不用担心每天早上起来牙齿难受了,再也不用担心遇到生词无处可查了,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属于学校自己的“校服”了……这些点点滴滴改变,汇聚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与力量。

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演讲稿》
友善待人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相处、友善待人。

和谐相处,友善待人,
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时间。
在这100多年间!
社会形态已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已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牢固地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所以,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

当人们走进我们刚建好的教学大楼时,
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学校的八字校风:
“和谐守纪、友善尚礼”,校风中的和谐、友善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了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
它具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
已经成为了我们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有效地鞭策着我们在文明的校园中自由地飞翔。八字校风中的守纪、尚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为拥有这样名副其实的八字校风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事实上,在我们那美丽、崭新的校园中,到处都是一派和谐、友善的气氛,到处都是欢声
笑语。操场上、走廊中、教室里,人人和睦相处,个个笑脸相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教师之
间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真心相交,真情相待,没有闹不团结,没有惹事生非,没有打骂,
更没有任何斗殴。

从太阳在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到夕阳慢慢西下,
“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话语洒
满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专心地听讲,有序地上下楼梯,自觉地排队上车已成为我们的习惯。
目睹着这一切,我们的恩师对我们更是呵护有加,更是关怀备至。

评委们,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成才需要和谐的校园。人们要安居乐业,需要和谐、稳定
的社会环境。我们热爱我们的学校,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
以更高、
更新的姿态和更充满热情的精神投身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

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和谐,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谢谢各位!

演讲技巧:讲法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不要像和尚念经那样低声絮语,也不要像机关枪扫射般咄咄逼人,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

表情 这里指的是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讲词的协同动作。这些动作要完全服从于讲词的需要,是“自然而然”的,从生活中来的。台上的表情可以比生活中稍为夸张,但不宜过分,给人以做作之感。尤其不能因“演”而“讲”,因“演”而“讲”则会显得“虚假”,进而引起哄笑。

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眼神。首先,演讲者的眼神要能“拢”住全体观众,不可瞪天看地,或盯住台下一隅,而要自然地平直向前,达到最后一排观众为止;其次,要照顾到台下两边的观众,以加强演讲者和观众的感情交流。

站位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最好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这样,演讲者一上台,就站在台前正中的话筒前。脚跟应靠近,腿站直,显得精神。虽然不必如体育课“立正”般僵直,但是切忌双脚分立,那样显得粗俗松垮。站好以后和演讲中,又切忌脚尖点地,脚跟颠颤,这是小同学常犯的毛病,有人把这种动作叫“踩电门”。在演讲过程中,有时候可以稍为向左、右、前、后做些动作。

手势 人在演讲中使用最多、动作最大的要算手势了。它可以随着内容的需要向上、下、左、右、前、侧各个方向挥动。就是在同一个方向还可以有手心向上、向下、向内、向外之别。还可以用拳。手势可单手,可双手。这些都没有机械的规定。在使用手势时要注意三点:胳膊不要伸得过直,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弯曲,以免拙笨;手势运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话同始同终,以免分裂。

望朋友采纳 谢谢!

C. 核心价值观全名文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含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重要作用】: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E.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5)核心价值观的手势用文字怎样表达扩展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F.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什么

核心价值观24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概括,与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公正和法治。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



(6)核心价值观的手势用文字怎样表达扩展阅读:

核心价值观意义: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上写什么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这样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从社会功能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聚拢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的多元。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社会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因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价值追求越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提倡核心价值观、弘扬主导价值取向,又要抑制落后价值观、反对腐朽价值取向,为人们价值选择指明方向、提供价值判断基准、营造浓厚积极文化氛围。要引导干部群众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价值认同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发展升华为行为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觉行为,转化为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4个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个字”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三个倡导”、“24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容易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解和践行。“三个倡导”、“24个字”,字字都很重要,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哪个都不完整。“三个倡导”、“24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创新成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个字”内容,本书下面专门设三章分别进行详尽的分析解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完整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要理解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价值体系性质的限定。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社会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立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为价值取向。

二是“核心”。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是多元多样的,而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使之沿着一定的正确方向发展。

三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单个的价值目标,而是由理论旗帜、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体系,就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统一性和整体性上下功夫。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只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合理性价值依据。

1.从横向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其中,核心价值以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为基础,是对基本价值和具体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对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并蕴涵在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之中,通过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而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又体现着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失去了现实性,价值观念系统便无法在现实中生存;失去了理想性,以日常生活遮蔽、取代甚至否定最高价值,人类将永远不能获得最终解放。

2.从纵向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承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因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主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为构建走向大众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有的学者主张:“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借鉴外国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基础上的大众化风格。”有的学者强调:“在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体现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有: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开放进取。”还有的学者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区别,是这一问题近年来研究的深化,也是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3.从逻辑角度看,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所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它有符合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个名称,而是因为社会主义有建立平等、自由、正义、人道、和谐之社会价值理想。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符合既植根于历史传统又体现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量和凝聚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因为契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道德诉求才会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H.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几个字是什么字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