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料含水量调整措施有哪些
土料在开采过程中,因土层的颗粒含量变化、天气气温变化、开挖深度的变化,土料含水量也随之变化,为确保土坝填筑质量,必须对土料含水量进行调整控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料场采取立面开采,并经常检测开挖面天然状态下的土料含水量,及时把检测成果反馈到有关技术部门,以便及时拿出处理措施。
2)对土料天然含水量较大的条带,采取在条带边缘开挖截水沟,为降低土料含水量创造条件。
3)当土料天然含水量稍高于施工控制含水量,而不大于2%时,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挖、运、装卸过程中降低含水量,对土料不进行处理,可直接运输上坝。
4)当土料天然含水量超过施工控制含水量上限,且大于2%时,可对该条带进行晾晒,待其含水量基本满足要求后,再开采运输上坝。
5)在极特殊情况下,如开采条带天然含水量过大时,可在开采条带近邻,寻找晾晒场地,或运输上坝后进行晾晒处理。
6)当土料天然含水量低于施工控制含水量时,在料场采取五铧犁翻松洒水车洒水,待土料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时,再运输土料上坝的方法解决。
‘贰’ 路基最佳含水量如何确定
路基含水量从现场施工情况及路基检测看,影响路基压实度的因素有压实功能、碾压工艺及方法、下承层强度、路基土含水量等。
路基土方含水量与实际用土土橘升好质有关,由具体实验数具决定,有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标准。通过路基试验段确定,在某个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最合理,达到最好的压实效果。这样就知道了最佳含水量。
当土料的含水量偏高的时侯,需要采用晾、晒、风干等方法使土达到最佳含水量,在这种状笑厅态下才能碾压,同时也可使碾压效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在碾压期间,施工过程不能中断,以免被阴雨、高温等自然气候影响,防范已经达到要求的土壤中含水量出现幅度较大的变化,影响工圆铅程质量。
‘叁’ 如何调整原料的含水量
含水过高或过低的青贮原料,青贮时应处理或调节。对于水分过历者绝多的饲料,青贮前应稍晾干凋萎,使其水分含量达到要求后再青贮。如凋萎后还不能达到适宜含水量,应添加干料肢姿进行混合青贮。也可以将含水量高的原料和低水分原料按适当比例混合青贮,如玉米秸和甘薯藤,甘薯藤和花生秧,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都是比较好嫌岁的组合,但青贮的混合比例以含水量高的原料占1/3为宜。
‘肆’ 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试验步骤是什么
1、首先要按不同的含水率制备土样(至少5个不同含水率的土样),闷料一昼夜。
2、然后进行击实试验,做完丛扒卜试验后削平击实筒顶端的土,称取击实筒和筒内土的总质量。
3、计算湿土质量和湿密度,并立即从刚做完击实试验已脱模的土样总取样做含水率试验。
4、通过测得的含水率计算土样的干密度,完全做完5个土样的击实试验后,用得到的5组对应的干密度和含水率做击实曲线图,就能得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了。
(4)最佳含水量检验怎样调整扩展阅读:
测定原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通常的方法需要进行5组不同含水率的击实试验,而快速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只需进行1组含水率的击实试验,具有经济、高效、准确的优点。
要快速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渗穗最优含水率,既可采用“一点法”击实试验方法,也可采用“快速击实试验”方法。此帆对于含有超过击实试验最大限制粒径土粒的土样估算砾石比重,从而对土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进行简便而快速的校正。
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详细范围值如下:
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1.8~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m3)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m3)为:1.67~1.95。
‘伍’ 公路土工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土工击实试验中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经验估算
土工击实试验中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经验估算
土工击实试验中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经验估算
杨俊池
[摘要] 结合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一种快捷简便的最大干漏数密度与最佳含水量估算法——暂且命名为“快速估算法”
或“经验估算法”,以供初学者参考。
[关键词] 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 快速估算法
在公路土工击实试验中,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大干密度ρdmax、最佳含水量Wop较难把握,往往因估算不准,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不高。为了给初学者提供参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一种快捷的ρdmax
、Wop测算方法——“快速估算法”。该法操作简单,适用性较强,一般来说可适用于具有一定粘性的各种土类(粘性较差的砂性土或纯砂例外)。下文笔者将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l 最佳含水量的估算
通常估计土的最佳含水量可借用工具书提供的参考值或参照同类土的试验结果进行估算。此法虽简单,但需借助一些资料和参考书,不尽方便。这里介绍的方法既简单又直接。具体方法如下:把土捏成团,在1米高处自由下落,若土团自由散开,则此时含水量(用酒精燃烧法快速测定)即为最佳含水量;若土团不易散开,则说明土的含水量偏大;若土捏不成团,则说明土的含水量偏小。按上述的判断标准,可随时估计各类土的最佳含水量(不具粘性的砂类土除外)。此法除适用于土工击实试验前最佳含水量的估算外,也适用于路基施工压实时的最佳含水量控制。经实践证明,此法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估算方法。
l 土工击实试验中最大干密度的估算(土样含水量测定之前)
先按上述方法估算某一土样的最佳含水量,并以此含水量按一定间隔递增或递减,估计几个最佳含水量周围(即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含水量。一般可先估3―5[qq1]个,然后按这几个估计含水量按规范配制土样、焖土,接着由最接近最佳含水量的那个土样(即估算的最佳含水量)开始击实并记录筒加湿土重,同时取样测含水量。再击附近另一土样,记录筒加湿土重,取样测含水量。击实这两个土样后,根据估计含水量按ρ=m/ν,
ρd=ρ/1+W初步估计其干密度ρd1、ρd2,并作比较,若ρd1>ρd2,则往ρd1方向再击一土样,并按相同方法估算出ρd3,若结果ρd3<ρd1即ρd3<ρd1且ρd1>ρd2此时便可估算出最大干密度ρdmax≈ρd1或较接近ρd1,为下一步击实提参考数据。相反若ρd1<ρd2,则往ρd2方向再击一土样,其他依此类推。上述估算方法对于指导击实试验作用很大,一般只需击三个土样,便可初步估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避免走弯路,提高试验效率,同时也可防止“废点”和“补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 举例说明
例如某一土样,属粘性土。按上方法估计得最佳含水量14%,现需估算其最大干密度。首先按所估最佳含水量初步估计几个含水量(3~5个)分别为10%、12%、14%、16%、18%,然后按规范把上述这组含水量分别焖土(注意焖土时须用薄膜胶返山首袋将土样封闭,防止水分蒸发),接着先击实12%、14%含水量的土样(击14%、16%亦可),称筒加湿土重mw,取样测含水量,并估算其相应的干密度(ρ=m/唯困ν,
ρd=ρ/1+W估)。假设结果分别为(1.75,12%)、(1.78,14%),由此可知14%土样干密度较大。按上述方法可再击16%的土样,假设结果为(1.76,16%)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土样结果,可知点(1.78,14%)大致为曲线上的峰点。由此可知1.78、14%即为我们所要估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里略作说明,三个点虽基本上能作出一条曲线,但不符合规范要求。若想继续击实,完成整个试验,则只要补多两个点(10%、18%)即可。
l 结语
上述方法,虽经验成份较多,但简便、直观、快速。经实践证明,估计结果比较准确,可行性较强,对于经验欠缺或初学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简捷的估算方法。另外,此法对于路基现场施工压实度的控制、试验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陆’ 最优含水量的击实试验方法:
(1)用干法蔽闭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相差约2%)的试镇做样(不少于5个)。
(2)取制备好的土样按所选击实方法分3次或5次倒人击实筒,每层按规定的击实次数进行击实,要求击完后余土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5mm。修平称量后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测定击实试样的含水量和测算击实后土样的湿密度。其余土样按相同方法进行试验。
(3)计算各试样干密度,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当试样中有大于25mm(小筒)或大于38mm(大筒)颗宏旅裂粒时,应先取出大于25mm或大于38mm颗粒,求得其百分率(要求不得大于30%),对剩余试样进行击实试验,再利用修正公式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