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孩子的发展问题,是亲人们所关心的,但同时也不要给宝宝太大的压力,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家长们应当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机会。下面是关于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的方法。
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1
孩子每天4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可以说,掌控了习惯,就能更好地掌控孩子的人生。很多事情燃咐都要每天去做,直到变成自己的一种本能。同样,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把习惯变成本能。
我们总说,好习惯养不成、坏习惯改不掉,但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改变不了”的习惯。我们之所以觉得习惯难改,因为它并不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被一套大脑控制的生理机制。也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掌握了这套机制的原理,一切习惯都可以被重新设计。
习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我们大脑上两个部位决定的:新皮质和基底核。新皮质负责比较复杂的理性思考,比较耗能;基底核思考能力不强,但能耗很低。每当我们新接触一件事,新皮质会思考要不要做、应该怎么做;而等到足够熟练、不需要专门思考的时候,新皮质就会把它丢给节能的基底核处理。所以,习惯养成的标志是:新皮质把这件事丢给了基底核,“不用思考就能做”。比如刚学车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全在驾车这一件事上,而熟练之后,你就能一边开车一边想其他的事情。因为习惯都是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想要真正改掉它的时候,也会变得比较困难。
具体来说,当大脑认为一件事是“习惯”的时候,会记录它的三条信息,由这三条信息形成一条完整的习惯回路:
①线索: 在什渣宴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这个习惯;
②行为: 这个习惯,包含哪些步骤、具体怎么做;
③奖赏: 做完如段银之后,你会得到什么反馈。
比如,你孩子早上有喝牛奶的习惯,那么触发你想喝牛奶的“线索”就是“早上起床后不太精神”,“行为”是“喝牛奶”,“奖赏”是“喝完感觉精神饱满”,你可以想想,你想想所有的习惯是不是都含有这三个要素。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理论上任何习惯都能被设计出来。你可能想不到,很多我们孩子生活中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习惯,包括刷牙,都是被刻意设计出来的习惯。一直到20世纪初,全世界都还没有刷牙的习惯,有一家叫白速得的牙膏品牌告诉人们,吃完东西嘴里黏糊糊的,不利于牙齿健康——这是“线索”;用牙膏刷牙——这是“行为”;牙膏里有薄荷油,刷了牙口感会特别清爽——这是“奖赏”。于是,习惯回路形成,人们一吃完饭就想去刷牙。仅仅10年,美国有刷牙习惯的家庭就从7%跃升到了65%。
看到这儿你明白了吧,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就得设计出一条完整的习惯回路,“线索”“行为”和“奖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孩子之所以总是戒不掉坏习惯、养不成好习惯,往往是因为我们只关注“行为”,而忽略了它的“线索”和“奖赏”。
如何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一、想要养成好习惯,你可以主动寻找触发它的线索。
线索一般有五种:
①固定的时间;
②固定的地点;
③情绪状态,比如无聊、压力大;
④周围其他人的表现;
⑤之前发生的事情。
不同类型的线索组合在一起,效果更好。比如,你想孩子养成在通勤的车上读书的习惯,那么你孩子就有了“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感到无聊是“情绪状态”,周围的人也不会来打扰你……只要坚持几天,之后一看到这些线索,孩子就会自然而然打开电子书读起来。
如何给习惯设计出奖赏呢?奖赏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行为本身给你带来的奖赏,比如吃甜食、运动会让人愉悦;还有一种,是你给孩子设定奖赏,比如做完一项工作,就给他/她一个小奖励。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目的是要在你孩子心中形成渴望,让他/她为了这个奖赏,等不及要把这个行为给完成,这样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利用“习惯回路”,你不只能养成好习惯,也能改掉坏习惯。
你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改掉坏习惯最好的方法不是抹除它,而是替代它。咱们已经看到,习惯不是单独的行为,而是一整条回路。如果用理智强行压制它,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激活;但如果用一个新的'行为来替代它,这条习惯回路还是完整的,不会造成大脑的抵触。具体方法是:当你想戒掉一个坏习惯,尝试把这条习惯回路画出来,最重要的是识别出,诱发这个行为的“线索”和这个行为带来的“奖赏”。比如,你想戒掉孩子每天来赖床的习惯,那就先看看线索是什么:是困倦?是懒惰?还是想单纯不想起床?再看看早起床能给她/他带来了什么奖赏?是舒畅,还是活力?和朋友孩子交谈下感受,如果你没法一下子确定,可以做个书面记录,慢慢体会。
三、线索和奖赏确定之后,你要做的就是替换掉孩子中间的行为。
如何换掉中间行为让孩子大脑逐渐喜欢上用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你发现孩子赖床的线索是“困倦”,你就可以尝试着换种方式,如让孩子早睡早起。因为线索和奖赏都没变,所以大脑会很快习惯这种新方式。不管你是想改变自己,还是想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习惯三要素、画出你想要的习惯回路。当然,这是个很好的开始,也只是个开始,你还需要反复实践去强化它,直到变成孩子自己的一种本能。培养好习惯、跟坏习惯斗争,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
习惯,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画出习惯回路,找到习惯的线索、行为和奖赏。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家长们行动起来吧!
如何改掉孩子的一些坏毛病2
吃手
宝宝一般在3~6个月时开始吃手,6个月以后孩子可以抓握、吸吮的东西多了,吃手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了。经常吃手指容易导致恒牙齿列不齐,手指也会变形,情况严重的活会在幼儿园或学校中被小朋友嘲笑。6个月后的孩子如果只在犯困或是不舒服时偶尔吃手没什么关系,保持观察即可。当孩子感到紧张不安时,会用手指把玩平时喜欢的娃娃、枕头、被子等物品,以获得安全感。即便孩子正在吃手,也不要立即制止,让孩子保持安全感,可以找些活动手指的玩具,转移注意力。
撞头
孩子6个月到2岁之间经常会出现撞头的现象。其原因通常是孩子心情烦躁,或是希望引起妈妈关注,有时即便因撞头而受伤也不会哭。妈妈要体谅孩子想要获得关心、爱护的心理,帮助孩子将自己的失落情绪用语言或其他非语言的方法表达出来。平时多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充分表达“妈妈很关心你,妈妈很爱你”的信息,也是防止孩子撞头的好方法。
扔东西
表达能力不足的孩子,如果情感调节能力低下,当自我主张得不到实现时,就会用过激的行为表达不满。过度受保护的孩子,承受失望、忍耐的能力低。如果要求不被满足,就会出现打人、扔东西等粗暴的行为。制止孩子的暴力行为时,先要进行安抚,帮他克服沮丧感,同时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对于不可能满足的事也要明确标准,并对其说明原因。
② 想改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该如何做呢
“四步法”,解决孩子存在问题
1)正确面对
家长在做一件事或者说话之前,应该比孩子考虑的更加周全。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弄清楚,孩子当前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孩子上到初中以后,完全是有能力自己去安排时间去学习的。
有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可是家里总是吵吵闹闹。有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可能是因为父母过多的管教,让孩子出现了叛逆心理,你越让我学习我越不学习。弄清楚缘返山升由,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办法。
2)懂得认同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孩子喜欢闹、有的孩子喜欢静,各有不同,各有优缺点,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不要总把孩子变成你想让他变成的样子,他就是他自己,只要他能够遵守一定的规矩,在这个规矩之下,让他自由快乐的成长更好。
有的家长是望子成龙,很多事都说自己是过来人,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必须的按自己的意志来。
过严的控制,让孩子缺乏自我表达、缺乏个性,让孩子感觉非常的压抑,特别是青春期时期,孩子会变得非常叛逆,过度的控制反而会适得其反。堵不如疏,要合理面对,接纳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会更容易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有些时候,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之间的意见也会不尽相同,如唯哗果出现分歧,要私下沟通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这种做法会让孩子非常茫然,不知道怎么是对,怎么是错。
3)学会解决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鼓励。
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步的,因人而异,不能操之过急。
有些孩子擅长数学,却不太喜欢语文。
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写作文,自己写不太好,那就让他随便写点什么,每天都和他沟通、分享,这样慢慢的培养,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孩子有疑问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不理不睬,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反馈、回应。父母之间吵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非常影响家长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4)学会放下
放下不是放弃,在相处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漏老对自己负责,引导他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
多陪伴、多倾听比多管理有的时候反而更有效,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疏于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引导,长大后却管得很多,没有培养基础的感情,横加干预,孩子们只会非常抵触。人无完人,孩子也是一样,学会接受他,学会欣赏他,学会相信他。
③ 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有什么好的办法
引言:每个宝宝都是降临游茄做人间的天使,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天使美丽可爱。不要小看吃手、抠鼻孔的小坏习惯,不仅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外在的美观。那么,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有什么好的办法?
如果不喜欢孩子的行为,可以心平气和地给孩子指出来,如果孩子还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告诉孩子为何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因为孩子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做这些动作,只是习惯性的动作或者孩子不知道这些习惯的坏处。
④ 如何纠正孩子的恶习
如何纠正孩子的恶习
家长培养孩子好习惯
1、做计划的习惯
幼儿园高年龄段或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需要培养这个习惯。规划好假期时间,安排具体的学习时段。比如,外出旅行期间读什么书,大概读多少。在家时每天做多少暑假作业、具体做什么,列出学习计划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必须要做的、机动完成的,完成的事件可以用“√”标记,激励自己。如果当天因有重要的事情没完成必须要做的,就顺延到第二天补上,机动事件可以酌情完成。
计划要留出足够的余地,孩子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难度不要太高。没有顺利完成计划时,不要过多指责孩子。制定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强化行为效率,如果成为一个印证失败的例子,打击孩子做事情的信心和积极性,就得不偿液尺失了。家长也不要过分监管孩子的一举一动,像个考官一样检查所谓的计划完成情况。
2、专注的习惯
许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么事情都是3分钟热度。这是因为没有培养起专注的好习惯。提醒家长,孩子学习时,最好不要去打扰,比如送杯水、看看学习情况、说句话等要少做。另外,书房要布置得简单有序,不要放摆件、玩偶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孩子的学习桌上,最好视线之内不要有太多杂物,或者在开始学习之前收拾好。也可以定个闹钟,15分钟之内专心学习,不说话、不喝水或吃东西、不乱动,时间结束后才可以随意活动。
3、朗读的习惯
一日之计在于晨。带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锻炼口部肌肉及大脑协调性,训练了演讲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低龄儿童可以每天早晨读读拼音、词语,认识汉字的可以读简单的文章。大些的'孩子可以读小说、诗歌等,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朗读时,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声音适当放大,字正腔圆,注意断句重音等,带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的意境来。注意朗读时间不要太长,以孩子喜欢的程度为准。
4、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会写字的孩子,可有意识地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讨论读后的感受,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独立思考,真实表达的习惯。比如,小朋友读的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他喜欢的特质和不喜欢的特质,如果他就是主人公,在某些场景下会怎么做等。家长平时也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些内容。
5、写日记或总结的习惯
竹子是中空的,却可以长得很高,那是因为它每成长一步就“做一个小结”,每一个竹节可以很好地承上启下支撑起竹子的高度。人也一样,那些善于总结的人,总能从自己的言行中,找出闪光点和需要修正的地方,让第二天更从容。晚上写日记或总结也是对事件的梳理和情绪的宣泄,能减少负面情绪。
6、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回归到书本知识,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习,对相关内容进行浏览和略读,并分享具体的心得、感受。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如果有新的感受也要记下来。
孩子这些坏习惯是惯出来的
孩子挑食。孩子挑食都是家长们宠出来的,在孩子看到饭菜不喜欢吃的时候就会不吃,家长们不要怕孩子饿到就弄点零食或者是马上去做孩子喜欢吃的菜。孩子挑食的时候告诉他不吃什么也不能吃,下顿饭也不能吃,下顿饭做点孩子喜欢吃的,孩子看了肯定要抢着吃,这时也不要让孩子吃告诉他,下顿饭才能吃。孩子饿了怕了以后就不会再挑食了。
如何从小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孩子穿反衣服。孩子刚开始学穿衣服的时候经常会穿反,有的家长就会马上的纠正或自己给孩子穿好。其实这样并不好,孩子穿反了衣服出去玩别人看到后悔笑话他,并且会感到衣服不舒服,等到他们自己感觉到穿反了被笑话的时候就会自觉的改过来,以后会注意正确穿衣服的。
如何从小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孩子动手打人。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经闹散高常会出现打架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把其他的孩子打哭了,这时候家长要去问清原由。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还给自己的孩子一下,这样孩子会体会到自己打其他孩子时候对方的感受,这样以后就不会再这样和小孩子们打架了。
如何从小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孩子不懂分享。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更是舍不得放手,再与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发现别的小朋友在玩自己的玩具,掘扰孩子会很生气,可能会和小朋友抢夺,也会找家长告状,这时候家长不要管孩子们的事情
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孩子把玩具从其他的小朋友抢回来,其他的孩子肯定会不和他玩了,当没有小朋友和自己玩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慢慢的明白只有懂得分享才会交到朋友。
⑤ 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改掉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
首先是在生活中,父母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就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原则,自己能容忍什么,不能容忍什么。这样,孩子就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制定了某些规则,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给孩子相应的惩罚,这样孩子下次就不会做这种事了。当孩子有某种不良行为时,家长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相对于一个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改变这个坏习惯,同时也能够缩小范围,明确这个目标。集中注意力帮助孩子解决同一个问题,以防下次他们再出现相同的问题。那么下次再出现新的问题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去进行解决。
⑥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如何改变孩子的坏毛病,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孩子的坏习惯常常让家长和老师头疼,那么要如何改变孩子的坏毛病呢,孩子的坏毛病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表现宽容的态度
也许有些坏习惯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时候,就要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善于抓住时机
引导和教育孩子摆脱坏习惯要适时。因为很多小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发挥榜样的作用
虽然玲玲是个女孩子,可是她有着男孩子一样的.坏毛病:邋遢,不爱收拾。尽管爸爸妈妈不知批评过她多少次,玲玲还是我行我素,小房间仍旧一塌兆蚂糊涂。暑假里,妈妈把玲玲的表姐方方接来。方方是一个爱整洁的小姑娘,玲玲的小房间总被方方表姐收拾得整整齐齐。暑假过去了,爸爸妈妈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邋遢小姑娘不见了,玲玲变得和方方一样爱整洁了。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利用故事改缺点
批评、教训并不是纠正孩子坏毛病的唯一方法,因为孩子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完善,有时候家长一味地批评,而不给孩子举例讲明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愿听从家长的教导,反而会强化自身的坏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循序渐进效果好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坏习惯,家长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内把坏习惯完全纠正过来。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转移注意力
当你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始终“屡教不改”时,千万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故意违抗你,也许孩子自己还没意识到又犯错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又在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让滑猜橘她帮你打扫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动。
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宝宝的坏毛病怎么来的
1、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信团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2、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3、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⑦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有操不完的心,从吃住玩到安全、性格培养等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些事情孩子不愿意做或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从晚上的刷牙,到上车系安全带,到不爱吃的食物,总之是千奇百怪。家长要对这些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因为不良行为一旦变成“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羁绊。下面来教你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篇1
一、如何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一些“坏毛病”。这种坏毛病,年龄越小,出现的频率就越高,一般到了1-2岁后,这些坏毛病会慢慢消失,但是,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坏毛病仍然存在,家长就要注意了。
1、到处乱爬
爬行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动作协调能力,不会爬行或爬得不好,会影响宝宝的平衡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一般来说,宝宝长到8、9个月的时候,已经学会爬行了,这个时候,宝宝的活动范围就变大了,它是宝宝开始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的阶段,爬行对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育也是很有帮助的。此时,爸爸妈妈应该为宝宝腾出一块爬行的空地,把地板拖干净,或者铺上干净的垫子,放一些玩具在宝宝面前,让他可以追逐着玩具尽情地向前爬行。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让宝宝在爬行过程中不超出父母的视线范围,同时,把一些危险物品收好。等宝宝学会走路后,也就慢慢不喜欢在地上爬行了。
2、说脏话
宝宝说脏话,有时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想吸引大人的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冷处理的方法,如假装没听见,不理睬他,通过这种冷处理的方法,让宝宝感到,说脏话并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说脏话并不好玩,慢慢地,他觉得无趣后自然就会慢慢减少说脏话的次数了。
如果是宝宝有一定理解能力了,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教育他,让他知道,说脏话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会让别人讨厌的行为,这样,他就会改掉这种毛病了。另外,宝宝之所以学会说脏话,很多都是从身边接触的人那里模仿来的,因此,家长应该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以身作则,不要在宝宝面前说脏话。
3、挑食偏食
当前,在我国儿童中颂弊宏,因为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营养问题还是比较常见,孩子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高而瘦的豆芽菜体型,就是胖墩儿,甚至一些“富贵病”如糖尿病等也提前向儿童袭来。因此,面对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也是让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
对于孩子挑食的坏行为卜虚,我们主要采用心理纠正的方法,通过父母的语言或者以身作则来纠正,但切不可强迫进食,以免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当孩子不喜欢吃某一种菜的时候,可以在一次吃饭时专门做一道这种菜,烹饪的方式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然后家人在孩子面前先故意讨论“今天这道菜这种烹饪方式真好吃啊”之类的话,然后适当地问问孩子,“你想尝尝吗?”,这样的谈话,经过数次之后,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产生了想尝试的好奇心理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趁机加以表扬,以巩固孩子下次继续吃这道菜的行为。
儿童野册的坏毛病,其实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变异,在这种不良行为尚未构成疾病之前,家长和老师应相互配合,了解行为出现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切忌粗暴制止、批评。另外,家长们还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转移注意力,消除各种压力,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慰,消除不良习惯。
二、有关孩子教育的禁忌
1、忌批评过分恶毒。有一天晚上,妻子让刚四岁半的小女儿解大便,女儿因为早晨已经解过了,现在可能没有便意,就一边解一边玩了起来,让妻子看见了,她就厉声喊道:“让你干什么呢?怎么这么不着调,真想一脚把你踢出窗户去。”女儿不哭也不闹,只是一个劲儿地给妻子陪笑脸。我知道妻子是心里着急,是为了女儿好。但我觉得说话不能那样恶毒,一来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二来可能让孩子把话学了去说其他人,还可能使大人在孩子心里留下恶毒的印象,产生情感缺失问题。
2、忌常常数一二三。有时小女儿正在做自己的事情,妻子想让她去干什么,也许因为玩得正有兴致或者本身不想去干那件事情,女儿便迟迟不能放下手中的玩具,这下妻子就会对女儿大声喊“一二三”,意思就是数三下不去就怎么着,而女儿有时就赶紧去了,有时就没有动的意思,这时妻子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一阵痛骂把女儿骂哭拉倒,然后再去哄。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一是让孩子认为你是个独断专行的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再就是让孩子产生“看你拿我怎么办”的想法,更不利于家庭教育实施。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篇2
从改善关系做起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更好地与自己合作,首先要从关注改变他,转变到关注改善你与他的关系上来。有些父母一听到有人“告状”或看到孩子行为不轨,就会大出手脚,恨铁不成钢。实际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不礼貌或不良行为,此时家长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情况,逐一加以纠正,结果只能是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感觉不舒服。
家长感觉自己是一个坏妈妈或坏爸爸,孩子则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从而不敢尝试或产生自卑心理。家长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做的纠正工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都给孩子一到两次正面积极的回应,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给予表扬,用肯定的态度爱护和关心,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简单的表扬都要胜过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责或过分的物质奖励。因为孩子是爱表现的,只需轻轻一夸,孩子就会高兴,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家长还可以每天抽出时间来和孩子玩一会儿他喜欢的游戏,这对改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有帮助。只有关系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才容易改善。
不要事必躬亲
妈妈在喂养婴儿的过程中,要给婴儿喂奶、换尿布、穿衣服等,从而在婴儿长大些的时候,让他做些以前妈妈做的事情是很难的,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习惯或有了依赖心理。但妈妈比较忙的时候,没有时间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何穿衣服,自己拿瓶子喝水等,但一定要给宝宝传达“他有能力做”的信息,尽可能地让他完成尽可能多的小任务,让他成为你的小帮手。
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妈妈也可以给宝宝提些建议,而不是亲自上阵去替宝宝处理问题。比如:宝宝与小朋友闹了矛盾,要鼓励他去说服对方,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语言,而不是对小朋友大喊大叫。相信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宝宝会得到锻炼,而妈妈也会得到难得的片刻休息。
保持冷静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没完没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赖床等行为,妈妈在当时情形下,通常会遭遇到孩子的哭闹、叫喊等抵抗,妈妈也难免会发脾气,从而开始了又一轮的吵闹比赛,这并不能促进孩子与你配合,结果只是使双方更生气,或让孩子知道如何坚持就能胜利。
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家长保持冷静。那具体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长可以告诉他,无法接受他现在的行为,并再给他一个更好的替代选择,让其二选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赖是不对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诉我你的想法。
家长应该知道,竞争或斗争需要对手,如果没有对手,竞争或斗争也就没有了意义。当我孩子小的时候,我时常发现我们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就像拔河比赛,如果我在拔河比赛中放开了绳子,虽然他会摔疼,但他最后会停止抵抗我,放弃战争,从而使他关注他的行为并最终改变这些不良的行为。
适度同情
作为一个忙碌的妈妈,我们已经习惯将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计划、以自己为中心地安排,比如:我们需要孩子按时离去房间去睡觉以适应明天的早起,或者特别累的时候,希望孩子能安静地玩一会儿以使自己能打个盹。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却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当你为了工作要强迫宝宝也早起的时候,只是为了和保姆交接班,孩子的感觉就会很不好。
当你注意并接受孩子的感觉时,需要将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几秒,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为了赶时间,妈妈通常会说:“我们必须马上出门,否则你去幼儿园就会迟到了!”这实际就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实际上妈妈可以换一种语气:“我知道这么早起很困难,今天晚上咱们早睡,今天克服一下,宝宝最乖了。”
有时候,妈妈应该学会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很失礼。比如,孩子说不想睡觉,这可能是他吸引家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只要哄着玩一会儿可能就顺利睡觉了。但是如果家长坚决地拒绝孩子的.要求,可能又会开始新的一轮战争,最后结果一样,孩子还是没有按时睡觉。所以,有时候有一点小同情心,可能能够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建立因果联系
有的家长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始终处在紧张中;而且对于有些严厉的家长,可能孩子得到的总是“不”或唠叨。告诉那些刚会走的孩子别到处乱扔玩具,可以告诉他“当我看到屋里让你弄的一团糟,每当我整理清扫的时候我就会头痛”,接着要给孩子一个警告,并强调你将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乱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给隔壁的宝宝”,这可能对孩子懒惰产生一种威胁。
当家长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动上,而不是孩子的行为上的时候,会发现控制力会增强。因为孩子将会开始发现他的行为和家长的行动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训练策略,那么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因果关系,并有效地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确立家庭规则
孩子经常未经过大人同意就随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开电视看,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规矩应早早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随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电视。放任孩子不遵循规矩做事绝不是好办法。如果父母继续纵容,等孩子到了8岁就可能出现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况。
对于家庭规则的确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诉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将其写下来并在家庭中公布。比如告诉孩子:“想吃糖时,应该问问父母,这是咱们家的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外打开电视,应让他及时关闭电视机,并且大声清楚地再陈述一遍规则,这样做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不要以为孩子一定能从父母的行为、好恶中明白所有的规定和限制。事实上,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对他不满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难怪孩子会将父母的指责视为父母的“情绪”。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对着他发脾气,真心地感到自己很无辜。另外,每个人对同一规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规定必须很明确。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篇3
一、金钱不能成为孩子做家务的诱饵
社会上的工作当然是需要金钱作为报酬的(当然志愿者除外),一个家庭需要合作,信任,承担。用金钱奖励孩子是在削弱他们的主动性,这并不是内在激励。家庭内的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合作的。在一个家庭中生活,已经是对孩子很好的奖励了,所以他更需要父母对他所做的事给予认可,而不是用金钱敷衍了事。
二、让孩子体会劳动被认可的喜悦
家长可通过正确合适的引导方式培养孩子做家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干家务时可教育孩子劳动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务时可抓住机会让孩子一起劳动,让他感到做家务的快乐。孩子在参与家务后更多的以口头表扬为主,其实孩子能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已经很满意了。当孩子帮大人做完事,说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许他就会很高兴,找到成就感。
三、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日常的房间自己整理、洗自己衣物等。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务后,给他们一点鼓励,如奖励小礼物,或带孩子出去玩。或用累计奖章的方式,做完一天的家务就给一个奖章或者一朵小红花,累计一定数量的奖章后就可以换取奖品。同时,玩游戏、讲故事等也都是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好的形式。
四、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执行
爸妈们想要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就需要将细节落到实处。要达到最终的目标,需要哪些相关资料,要先完成哪些小的目标,每周、每天有什么具体的安排……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并且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
五、将你要完成的目标告诉他人
让孩子把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告诉合适的人选后,这样孩子自己就会在无形中也产生了压力,为了遵守已经说出去的话就不得不做到,同时身边的人也可以起到帮忙监督的作用。
六、听取已经改掉坏习惯的人的经验
如果孩子身边有人成功改掉了某些坏习惯,可以让孩子向他讨教一些好的经验和建议,也可以从书中或是网络上学习一些案例,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方法,贯彻方法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篇4
1.打断谈话。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2.攻击性行为。为何不容忽视: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问题顾问米歇尔博士认为,如果你不管的话,孩子到了8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放任自流传递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了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3.假装听不见你说话。为何不容忽视: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4.无视规则。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如果你看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自己从柜台里拿饼干很好玩,那就等着瞧吧,看看他到了八岁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办。
制止方法:制定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外的时候就打开电视,告诉他把电视关掉。并且大声清楚地陈述规则,这将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当四岁的姗姗未经允许就拿了些图画笔玩并把她的一只胳膊整个都涂成了黄色,他的妈妈告诉她下午不能帮着画车库促销的广告牌了。虽然她哭了,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为何不容忽视:你或许以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会跟你翻白眼,或说话傲慢无理,但是傲慢的举止通常在儿童模仿大孩子以试探父母的反应时就开始了。一些家长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应对这一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大概上三年级的时候会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和其他成人融洽相处。
制止方法: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举个例子,告诉他“你这样翻白眼,好像是不爱听我说的话。”这并不是要让孩子感觉难为情,而是让他明白这样做可能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和爱戴。如果他坚持不改的话,你可以不理他并走开。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这样和我说话的话,我听不见。当你准备好有礼貌地说话时,我才会听。”
6.夸大事实。为何不容忽视:也许一个还不会叠被子的孩子说自己整理了床铺,或是一个甚至还没坐过飞机的小孩告诉同伴他去过迪斯尼,这些夸海口的行为似乎无关紧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诚实。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当孩子说点小谎时,坐在他身旁,直截了当告诉他。“去迪斯尼当然很有意思,说不定我们哪天就会去的,但现在还没去过,你不该告诉小妹妹说你去过。”告诉他,如果总是扯谎的话,人们就会不相信他的话了。看看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别让他的小谎话不断得逞。举个例子,如果他还没刷牙就说刷过了,要让他回去再刷。当5岁的潇潇开始撒谎时,她妈妈给她讲了‘狼来了’的故事,撒谎的孩子在狼真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没人来帮她。讲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孩子会慢慢学会非常坦率。当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话时,他会很坚决地维护自己。
7.挖鼻孔。为何不容忽视:尽管看着孩子的手指从鼻子游到嘴里很恶心,但是吃鼻涕并不会让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却是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制止方法: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给他本书或玩具,任何能占着手的东西都行。向孩子解释挖鼻孔会传染病菌。随身携带纸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时立刻递给他。让鼻孔湿润会减轻瘙痒感。冬天在他的卧室里放个加湿器会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觉鼻涕变干。
8.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为何不容忽视:感冒病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像肺炎、脑膜炎都是通过这些颗粒传播的。
制止方法:做个好榜样。如果你在咳嗽、打喷嚏时能自己挡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会跟你学。不要怕唠叨,要经常提醒孩子。为防治病毒传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喷嚏。
9.抠疮痂。为何不容忽视:肮脏的手指会将感染性细菌带到伤口上。反复被揭开的伤口也会结疤。
制止方法:在伤口上敷抗病毒药膏,然后用创可贴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让他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卡通创可贴,他就会不愿意把它揭掉了。
10.忘记洗手。为何不容忽视:经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橱,或包里备些杀菌湿巾。
如何正确的改掉孩子的坏毛病 篇5
找到孩子坏习惯的原因,有时他们的这些习惯会表现的平静,特别是幼儿的时候,或许是因为无聊,焦虑等出现。不妨多陪陪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慢慢改掉。
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不要过度去关注,甚至是辱骂孩子,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坏习惯更加严重。其实,随着他慢慢的长大,这些习惯会逐渐的消失。
对于孩子的习惯如果不喜欢,可以和蔼平静的指出来,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改掉坏习惯的原因。有时候他们的这些习惯并非有意的。
对于孩子的好习惯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赞美,要跟孩子证明你是在意他的,比如跟孩子说你画的真好,我喜欢你的画。
当发现孩子出现坏习惯,不放找个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看见孩子挖鼻孔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分散注意力的玩具,吸手指时给个好吃的棒棒糖。
给孩子制定奖励机制,发现孩子自己玩的时候,给他一个鼓励的贴纸,奖励药剂师,这样给他的印象才会深。
⑧ 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
一、检查自己
检查自己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应该时时仔细检查自己,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自己的心态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会容易在孩子的身上发脾气,然后要提前进行克制与预防。
二、彩排换位
提前彩排事前设想(也可以说是换位思旦枣考),都在什么情况下,自己应当作出什么样的积极反应,然后在脑海中模拟这种反应。你还可以演家庭小品。孩子或其他家长扮演“孩子”,你扮演“成功家长”。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表演“成功家长”的各种表现,自然你的脾气就会变好。
三、奖罚自我
奖罚自我(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每发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每克制一次脾气,就给你自己一个小奖励。并让孩子对你监督,这样会促使你更加克制自己的脾气。
四、改变环境
改变一下环境,当你因为某些事心烦意乱的时候(或是孩子正在发脾气的时候),放下手里的工作,整理书柜,整理写模正拆字台,换一换墙上的成功标语,不一会,心情就会好很多。那么相对应的,孩子也会耳濡目染从你身上学到怎么去调节情绪。
五、要求合理
小步前进,要求合理,父母不要对孩子与自己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提高孩子的成绩或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否则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就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天给孩子制定一步他们能实现的目标。比如吃饭不好好吃清祥,那么第一步就要求他一到吃饭时间,就准时坐到饭桌前。当孩子达到这一步时,就进行赞扬和鼓励,然后再进行第二步。不久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就会改掉的,而父母的脾气也会变好。
六、制造提示物
制造提示物,林则徐常把一块写着“制怒”的木牌放在案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父母也不妨仿效林则徐的这种做法,制造不生气的提示物,一看到它,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在孩子身上乱发脾气。
⑨ 孩子有很多的坏习惯,你知道应该如何纠正吗
引言:孩子有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有很多的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好。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孩子有很多的坏习惯岩侍橡,该如何帮助孩子纠正。
三、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式,不要用暴力去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孩子一定要有粗旁耐心的去教育。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要学会灵活处理,要适当的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再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在小的时候好奇心都比较重,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就要做好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