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比赛上怎么才能调节状态
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选手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作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不馁,很快调整心理压力,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期望值不宜太高
选手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例如,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传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它是指较把握达到的目标,或者说指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时刻提醒自己,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他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为女排训练树立了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在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第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和队员的实力,为女排提出夺取“三连冠”的高目标。最终,我国女排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密不可分的。
4简单的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对此作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例如:加拿大跳高选手奥蒂,每次跳高时都要跑到横竿处,默念动作要领5遍,然后才开始试跳过竿。国外运动员在射击瞄准时,心理反复默念准星、缺口,准星、缺口,以便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瑞典跳高运动员派立克,站好位置后,要先走一遍试跳路线,再回到原来位置,稍停片刻,拍一下手同时大叫一声,才助跑试跳过竿。
5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例如,平衡木运动员担心自己会掉下来,只要这个念头一产生,果真会掉下来;比赛中,看到前面运动员掉下来,往往会影响后面的运动员等等。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使选手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选手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使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愈越的界限,世界着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专门性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模拟训练、催眠法、
活动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与我国的气功有类似之处,能达到消除选手过度紧张心理、
集中注意力、调整选手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⑵ 对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的调节,具体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帮助运动员树立信心,并了解沟通比赛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提些意见,但不可以强迫采纳。
自己的亲身感受:第一,稍微慢跑几下,做一下深呼吸,让身体稍微紧张一点;第二,不要把对手看得太强,其实都一样,你自己心里感觉的强其实也是你以为,说不定对手现在跟你的想法一样;最后,平时多锻炼,比赛时紧张也不会输。
⑶ 准备演讲比赛前,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演讲比赛是比较正规的比赛,比较大型的比赛,像这种比赛紧张是在所难免的。第四种就是一种幻想的办法。在你要上台之前,就想象这个会场只有你一个人,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把所有观众都当空气,因为毕竟在演讲时他并不会打断你,从一开始就是你一个人的舞台。但是在演讲准。演讲的时候尽量比较活跃或者是比较轻松的氛围,不要过于严肃,适当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这样的话演讲的分儿会比较高。像这种比赛参加多了之后,其实都会形成一种气场,你会变得非常自信,遇到类似的比赛也不会显得慌张。平时可以多参加比赛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你要相信这种比赛对自己只会有利不会有弊。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一门学问,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缓解压力的办法。
⑷ 运动员在比赛前如何克服心理紧张
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赛前的紧张情绪是运动员比赛前因害怕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紧张的情绪意味着赛前准备就绪,有助于选手的发挥,优秀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调节好自身情绪。下面是我整理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如何克服心理紧张,欢迎阅览。
赛前紧张
赛前过度紧张会阻碍运动员清晰思维的表现和竞技能力的发挥。然而许多运动新手不能象运动老将那样很好地运用这种赛前紧张情绪。克服心理紧张的方法有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节法、排尿调节法等。
1、表象放松法
这种方法是使运动员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运动员在脑子里将自身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使表象中的环境清晰,在大脑中能生动地看到想象的环境,增加情境对运动员的刺激强度。
2、自我暗示法
这种方法一开始教练员要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
3、阻断思维法
此方法具体做法是,当运动员由于信念的丧失出现消极思维、引起心理紧张时,运动员利用大吼一声或者向自己大喊一声“停止”等方式,去阻断消极驱动力的意识流,以积极思维取而代之。
4、音乐调节法
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消除运动员大脑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也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脑的`冥想井然有序。在大赛之前,让心理紧张的运动员听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5、排尿调节法
人在情绪过分紧张时会出现尿频现象,这是因为情绪过分紧张,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度,使得大脑皮层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如果能及时排尿,会使运动员产生愉悦感,使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
Tips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缓解运动员的赛前过度紧张情绪,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这方面的训练,并在比赛中恰当应用,这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