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制作 » 怎样调整树种的种间关系
扩展阅读
小车可以做什么生意 2025-05-16 23:52:32
例假期间可以做的运动 2025-05-16 23:33:00

怎样调整树种的种间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1-14 21:24:35

1. 园林树木配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园林树木配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美观原则
配植树木时,在满足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应讲究美观。这种美既有树种个体的美,也有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美。
2、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
园林树木的美不论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和美点。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
3、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注意季节及气候等变化
首先,应作到四季各有重点,三季有花开。如: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应当有花果可赏,有园景可览。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应当考虑的。如:牡丹忌烈日、大风,为使牡丹花期长一些,对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故宜在大树下或背风向阳处。
5、园林树木的配植要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设计公园、风景区、绿地都要有立意、创造意境,配置时常常加一些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要求。

2. 简述在混交林的陪育过程中调节树种简关系中如何调节树种间关系中如何调整种植

技术。 (1)造林前:在选择主要树种的基础上,确定好混交类型、方法、比例,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以确保较长时间地保持有利作用;

3. 树木种植间距多少合适

同品种的树木、不同的栽种地形、树木的不同用途,要求的株行距也有所不同。举例如下:

映雪红桃的种植株行距:平地株行距3×4m,667平方米植55棵,冠高控制在3m左右,形成立体结果,丰产性较好。山地、坡地、旱薄地株行距4×4m,667平方米植41棵;平原高水肥地可实行早期密植,株行距2×5m,667平方米植66棵,株行距2×4m,667平方米植82棵。

桉树的种植株行距:以培育纸浆材为目的,桉树株行距3×2m或4×2m为宜,造林密度为每亩83-111株;以培育中大径材为目的,桉树株行距5×2m或4×3m为宜,密度大约为每亩56-67株。

4. 信息调节种间关系怎么体现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有利于调整捕食关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影响(比如狐狸可以根据兔子的气味进行追捕,群居生物可以根据“哨兵”发出的信息躲避敌害),从而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混交林的混交方法

是指不同树种的植株在混交林中的配置方法。配置方法不同,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也会因之而发生变化。混交方法有如下几种:(1)株间混交:又称行内混交。是两个以上树种在行内彼此隔株或隔数株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因不同树种间种植点相距较近,种间发生互相作用和影响较早。如果树种配置适当,种间关系表现有利; 否则,种间矛盾就比较尖锐。此法造林施工麻烦,一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2)行间混交: 又称隔行混交。是两个以上树种彼此隔行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种间有利或有害关系,一般多在林分郁闭以后才明显地出现。种间矛盾比株间混交容易调节,施工也较简便,是常用的一种混交方法,适用于阴阳性树种混交或乔灌木混交。(3)带状混交: 是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带状混交可以缓冲种间竞争,即使在两个树种相邻处有矛盾产生,也可通过抚育采伐来调节。此法栽植、管理都较方便,多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乔木、亚乔木与生长较慢的耐荫树种混交时,可将伴生树种改栽单行。这种介于带状和行间混交之间的过渡类型,称为行带混交。行带混交的优点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削弱伴生树种过强的竞争能力。(4)块状混交: 又称团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规则的块状混交,是将平坦或坡面整齐的造林地,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地,然后在每一块状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同一树种,相邻的块状地栽植另一树种。块状地的面积,原则上不少于成熟林中每株林木占的平均面积,一般为25~50平方米。地块不宜过大,过大就成了片林,混交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是在山地造林时按小地形的变化分别成块地栽种不同树种。这样既可达到混交的目的,又能因地制宜造林。块状混交能有效地利用种内和种间的有利关系,可满足幼龄时期喜丛生的一些针叶树种的要求,林木长大后,各树种又产生良好的种间关系。块状混交造林施工比较方便,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混交,也可用于幼龄单纯林改造,或低价值林分改造。⑤植生组混交: 是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块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由于块状地间距较大,种间相互作用很迟。块状地内为同一树种,具有群状配置的优点。植生组混交种间关系容易调节,但造林施工比较麻烦,主要适用于林区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及治沙造林等。
为了正确处理好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受益少受害,需要人为地加以调节,采取平茬、修枝、抚育间伐以及环剥、去顶、断根等技术措施,削弱次要树种的长势,满足主要树种生长发育的要求。

6. 植物配置中,如何处理好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的关系

每一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乡土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引进外来树种要考虑树种在原产地的经济性状表现、树种原产地和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是否相似及种内的变异性。因此,在引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种必须坚持试验,推广必须逐步进行。
2、要强调种源选择,避免因种内差异而达不到最佳引种效果。
3、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地形和坡向会造成温度等方面的显着差别,因此要选多种立地条件作试验。
4、加强引进种苗的检疫工作。
5、要采取最适于外来树种的栽培技术措施。

7. 果树树体生长和结果之间的平衡怎么调节

果树的生长与结果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生长可为结果扩大面积和积累营养物质。结果可使生长趋向缓和,减少徒长,提高质量。然而,任何一方发育过盛都会引起营养上的无效消耗增加,而削弱另一方的正常发展。所以,生长与结果之间应有一种平衡协调的比例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需要经常用修剪的方法来进行维持和调节。

(一)旺树缓势与促花促果:果树冒条生长过旺,会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而影响花芽分化和果实的座着发育。所以,促花促果的前提条件是缓和生长势力,增加养分积累。

因此,在修剪上一切能削弱枝势增加中短枝的措施均有利于成花保果。比如,小枝扭、拿、圈、刻和大枝开角、环剥、倒贴皮等弯曲造伤的方法对促花保果都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合理调配肥水的条件下,冬剪与夏剪相结合,人工与化学调控相结合,即使旺枝也能在1~2年内很快见花得果。

(二)弱树复壮与疏花疏果:树体衰弱多是营养不足与结果过多所造成,因而弱树的复壮重在加强土肥水营养管理的基础上做好疏花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