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欧体楷书结字三十六法——相让
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 “糸”旁、 “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
疏义: 相让 结字 多为左右合体,点画多者易拥挤,少者易松散。书写时, 偏旁部首 须要彼此相让,互不影响,妥帖安排,方能为善。例如“马”旁、“糸”旁、“鸟”旁相合的字,须要左边求得平直,便于右边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再如“辩”字,以中间的“言”字上画短,便于两“辛”字突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互揖让,还如“呜、呼”字,口在左边,适当近上为好, “和、扣”二字,口在右边,又宜近下,才不互碍。此类的字体,均须如此设置。
❷ 为什么说欧楷是最难的,规律技巧很繁复吗
欧楷指的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欧体。欧楷之所以说是最难的,并不在于其规律技巧的繁复性,而是在于其书写技巧的难以掌握,在于书写者对字体外梳内密、寓险于正、顾盼相生特性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欧体总的来说字体清秀但不失一种劲健,稚嫩又不失一种精妙,险峻又不失一种沉稳。一笔一画精致又恰到好处,华丽又不失浑朴,法度森严,意蕴丰富深厚。
❸ 欧体楷书结字三十六法——避就
避就 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捺笔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疏义: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还如“逢”字的下捺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❹ 欧楷独体字应该怎样书写
既然指明欧楷独体字,就着重谈形,不说笔画(其实笔画转折顿挫翻转处最见功夫)。如果年龄比较小,对字形的认知把握不够的话,不建议自学,可以找个好点的老师。但千万不要临摹老师的字,毕竟书法讲"师古不师今"。如果对字形有足够的把握,可以直接临摹《九成宫》,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条件允许的话,每日一小时,先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再自己写。写的时候记住一个字的字形,一气呵成,气息不要中断。一定要买原贴,不要电脑修补过的放大版。我现在也在练习,已经好多年了,依然坚持着,感觉已经入门了。
❺ 很多人都说欧楷写大字不好看,其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些学欧者,乃至十几年学习培训欧字,也很难写下体形丰硕,而又无失欧味的大字,春节对联也写不太好,干脆便说,学欧体写不太好大字。实际上,写大字欧楷和写中字欧楷的拿笔或是有非常大区别的。大字决不是大字的简易变大版。这才算是欧楷写不了大字的直接原因。卢中南教师就擅于写欧楷大字,他说道:“大字正楷行笔注重重、缓、稳,不能轻、快、滑,都不提议矫情地发抖挫顿。行笔、运笔、顿笔幅度要送至位。”例如竖钩:大字出钩得用圆转(卢中南就这样的技法),中字出钩用顿笔蓄势待发出钩就可以。“跪笔弹锋”没有在探讨范畴。
寸之内的字不用悬腕,而写五六寸的字务必悬腕,不然挥动不动,防碍撰写。并且挥笔法,撰写自然环境会伴随着字的变大持续调节。例如可以用捉管,以大拇指小拇指倒垂执管,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度天然屏障。拿笔要紧促些而不必过细,不然留白艺术很大,看起来孱弱,终究欧体非常容易写的尤其细,且不必描头画足,写的太矫情,留意大字以端庄为美,不必过度歪斜,有一些欧体字歪斜险绝,因此要重视他的运用场所。
❻ 如何练好欧体楷书
【如何练好欧体楷书】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欧体楷书】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着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❼ 很多人都说欧楷写大字不好看,原因是什么呢
欧体楷书,字体清瘦中宫紧实
首先,我们先来排除一个误区,关于小字和大字观念上的误读。
有人觉得把小字写大就是大字,把大字写小就是小字。这是错误的。因为写小字和写大字的方法完全不同,而不是以字的尺寸大小区别的。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过,“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这其实也是在讲一个书法结构问题。小字由于笔画少,你写紧凑了就容易显得小气,这时你应该“宽之”。
注意这里是指书法结构“宽之”,不是让你把字形拉宽。书法结构“宽之”是指,书法结构稍微松散些,不要出现一个明显的紧凑中心。
颜体字正是具备这一特点,特别是颜真卿晚期的书法作品,这种字你看不出有一个明显的紧凑中心,中心处于松散状,但整个字不会松散,体现出“平画宽结”的书法结构特点(大气),非常适合写大字。
颜体点画比较平,平画宽结大气
而欧体字,你会明显感到“中宫紧实”,体现出“斜画紧结”的书法结构特点。这样的书法结构写小字就很精神,但用来写大字就会显得很小气。
❽ 王书友欧体楷书的结构特征
欧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内紧外松、左收右放、刚劲挺拔。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于平正中见险劲,无欹斜倾侧之感。
欧体楷书有三个明显的点画特征:浮鹅钩、竖点、三点水。即使是不曾学书的人,也能够凭借这三个特征,从多种楷书体中区分出欧体。
欧体字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整行整列的字,整幅字,都是非常的美。这种美,每字都精妙传神、灵巧生动,结构匀称,章法疏密有致。从审美上看,感觉清丽温婉。
如何写一手好的欧体?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掌握好握笔书写的姿势,了解清湖什么是“五指执笔法”,用右手五个手指全部用力,用“按,压,勾,顶,抵”的方法把笔握稳。
然后临帖,《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之作,最适宜拿来临习。欧楷切记少用悬针竖,他不同于颜体,欧楷中很少会出现悬针竖{重复时变化除外},多为垂露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