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什么可以成为国家法律文件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什么可以成为国家法律文件

发布时间: 2022-12-29 20:45:52

1. 国家认可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都是国家认可的法律。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
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
具体作用如下: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
二,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三,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四,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五,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法治社会从来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甚至过去传统社会那种由自然情感演化的道义必须升华为经由理性熏陶才能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与法治相辅相成,去弥合那些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缝隙,去润滑法律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的冷冰冰的社会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一个社会良好运行所耗费的成本。
当道德退到法律的底线,以法律底线来设定自己的行为高度,这是法治建设中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毕竟,法律的存在只是在为这个社会兜底,法律以下是黑暗混沌的野蛮无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 法律文书是什么

法律文书是司法行政机关及当事人,律师等在解决诉讼和非讼案件时使用的文书,也包括司法机关的非规范性文件。
法律文书包括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两种,一般的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或劳改机关以及公证机关,仲裁机关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
律师及律师事务所自书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亦即指规范性法律文书以外,所有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的总称。
广义的法律文书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内容的文书,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指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二是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文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仲裁机关 ,公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依法制作的处理种类诉讼案件以及非诉讼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非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监狱管理机关,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适用于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
法律文书的用途如下:
1、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
2、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
3、有关法律活动的忠实记录;
4、综合考核干部的重要尺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七)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3. 什么是法律文件

一般而言,在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中,凡是依据法律、约定双方或是多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章程、标书等文件都属于法律文件。从立法角度而言,指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约束性的各项文字性规定都可以归为法律文件。

4. 我国哪些主体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称为法

是各级机关、团体、组织制发的各类文件中最主要的一类,因其内容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故名称为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发主体、制发程序和权限以及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

通常对于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广义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

狭义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目前这类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体非常之多,例如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

5. 属于行政法律规范的文件有哪些

行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立法主体的不同,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构成如下:

1.宪法

2.法律

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相关法律。如《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些法律则不仅包括行政法律规范,还包括其他部门法规范,如《人民警察法》中有关人民警察职务犯罪和有关这种犯罪管辖的规范就分别属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范畴。当然,在主要是属于其他部门法规范的一些法律中,也有可能包含有行政法律规范,如《婚姻法》中有关结婚登记的规范,就属于行政法律规范。

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

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而行政规章则指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法律规范。

4.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根据宪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所有这些地方性立法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涉及地方性行政权力及其运行方面的规范,属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范畴。

5.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

法律解释通常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等几种,也是行政法律规范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此外,一国政府所签订、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其中许多涉及国家行政权力及其运行,如各种关税管理协定、有关行政管辖权以及行政公共关系的国际公约等,这些在该国国境之内同样具有法律规范功能,因而也成为一国行政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

6. 我国宪法性法律文件有哪些

1.宪法 2004年3月14日颁布

2.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颁布

3.戒*严*法 1996年3月1日颁布

4.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颁布

5.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6年12月30日颁布

6.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28日颁布

7.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颁布

8.国家安全法 1993年2月22日颁布

9.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10.国徽法 1991年3月2日颁布

11.国旗法 1990年6月28日颁布

1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11月4日颁布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95年2月28日颁布

14.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年4月4日颁布

15.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9年6月28日颁布

16.国防法 1997年3月14日颁布

17.国籍法 1980年9月10日颁布

1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颁布

19.中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颁布

20.民法院组织法 1983年9月2日颁布

21.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83年9月2日颁布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颁布

23.引*渡法 2000年12月28日颁布

24.现役军官法 2000年12月28日颁布

25.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2001年1月12日颁布

26.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颁布

27.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年6月29日颁布

28.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01年12月29日颁布

29.反*分* 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颁布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颁布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2004年10月27日颁布

3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3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2008年03月06日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