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一幅书法的好坏
评价一副书法作品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下面我为您介绍如何评价一幅书法的好坏吧!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评审书法的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评论者的主观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首先爱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欢纤细秀美,有的人喜欢厚重粗狂;有的人偏爱端正静气的楷书,有的人偏爱生动流畅的行草。其次,文艺修养有深浅,审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写实,有的人追求写意;有的人推崇传统,有的人推崇创新。
B. 怎样判断书法作品的好坏
这个问题,其实是书法艺术的大问题之一。
书法说到底,如果不谈传承只要看书写的人对笔的控制力就够了,控制力越强,功力就越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书法中的神品,即使不懂书法的人循着笔画去看他的字,都会觉得,哇,真实神人,用笔能用到如此娴熟的地步。你去揣摩他是如何运笔的,就知道要达到那样的程度有多难。
第三阶段,我认为书法的最高水平应在上述二阶段基础上,书人喜读诗书,手不释卷的文化人。他们在创作上,忘记技巧,全身心投入意境中,与物象对话,与天地同歌。他们的书风是简单自然,不为技巧笃伴,清远无为而幼拙,篆籀而不失灵秀,书卷而内涵充盈,这才是书法的最高水平。
C. 怎么辨别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
①书法基本功
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
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
②内涵的语言
第一,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着该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内涵在书法作品中。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样。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文人字”。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说:“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
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现出的内涵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读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读毛泽东、郭沬若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
第二,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你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鸣。
第三,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字画本一体”,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
第四,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这些统统和书法家的品格有关,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D. 如何辨别书法作品的好坏
判断一件书法作品的好坏,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去看。
首先,当然是作品的章法,好的作品,章法既要合乎规矩,又要新颖独特,能吸引人,给人第一印象就舒服。
其次是看字法,按照“书法要追古人”的要求,所写的字要有源头,来源于古人,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全是古人的东西。字的结构不单一,要丰富,有大小,疏密的变化。
再次就是墨法,作品的用墨讲究浓淡、枯湿,不能一个墨色。
还有就是笔法,笔画有变化,不雷同,线条要有力量和质感。
个人拙见,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E. 书法欣赏是一件难事,怎样看一幅字的好坏
一幅书法作品摆在你面前,怎样去衡量它到底好不好呢?好,到底怎么好呢?又好到什么程度呢?这确实考量你的眼光和品味,同时也考验你的境界和水平,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很好,但就是说不出来到底怎么好。那么,有没有具体什么标准去衡量呢?其实,衡量一幅书法具体达到什么水平,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了这几个衡量标准,以后再有书法作品摆在你面前时,你也能够煞有介事地说出个一二三了,不至于干张嘴说不出来啥了。没准儿哪天家里祖坟冒清气,你再混个书法大赛评委干干,到那时候---嘿!你就可以背着手、摇头晃脑地对着一堆字侃侃而谈了。
衡量标准第三条:技术的难度系数
一个字的好坏取决于线条的质感,像启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他的细线条,任何人都没办法模仿得一模一样,因为写起来非常有难度。一个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没有“字眼”,每一个字都会有字眼,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眼”就在于那一点点的变化。
1、宽可走马,密不容针。如“将”字将“寸”放大,把“水”处理成左密右疏就是这样。
2、外部空间的打开。字型舒展、开阔,字要放开,不是松散,是紧凑中的一种开阔。
3、绮侧的变化。在绮侧与连带方面做得好。
4、单字与字组的变化。很多时候左右摇摆的东西没有,就会很简单。
5、形式与色彩很重要。形式和色彩就像一个人穿衣服,衣服穿得好就能弥补身材的缺陷。身材的缺陷可能十年八年没办法改变,但可挑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弥补。
F. 怎样判断一个人字体的好坏
要判断一个人字体的好坏,不能单单从“好不好看”上去判断,因为很多字看上去不好看,但其中蕴含了多年的功力。
首先,可以看看他的字结构稳不稳,险中有稳,那是比较高的境界了,这种字体可以参照魏碑,中心稳,字体奇险。如果写得东倒西歪,丝毫没有逻辑性,那就不能算上是好字了。
其次,要看看他的字的精神,这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功力的,如果自身的鉴赏能力不行,就不能看出他人的字的好坏,当然,如果字体符合大众品位,端正秀气,就是不识字的老汉也会说那字好看,这只是表面上的,不知道实质。所以楼主可以看看颜真卿的祭侄稿,那是颜真卿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中写出来的,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称,全文看上去好像是杂乱,但细细一瞧,每个字都不乏力道,一气呵成,这正是颜真卿功力的体现,你想啊,一个人在悲愤的情况下,能花多少心思去构思这个字怎么写好看,那个字要不要写得大一点,这都是没办法考虑的。所以,精神是最重要的。
硬笔也是一样,所以,判断一个人字体好坏基本方法:1
字形结构
2
精神
3他写字时有没有用心,这可以从他眼睛读出来
4
有没有力道,有些人摹钢笔字帖时,生怕把纸划破,练久了,字形虽然好看,但轻飘飘得,一点都不耐看
5
提高自身素质
希望对楼主有用~
G. 该怎样判别一幅书法作品的好与坏
第一个判别标准:作品的年代。
一般文字之类的,越是年代久远,就体现的价值更高,在书法作品上都会标注该作品的年代时间。我在之前在我姐夫家就看过一个年代比较久远的,出自民国之前,具体的时间不明,可找专业的人士研究下。
第二个判别标准:书法作品的纸张,即颜色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伪造,比如你的作品本身的年代,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串改历史,很多非专业的人们是发现不了的。
但是很多书法作品的本身,即纸张的岁月是不可以伪造的,以为很多纸张在经过时间的侵蚀,会表现的很破。
而且你在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其实纸张的颜色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凡是年代久远的,都比较是黄色类型的。
这个除了在专业的检验,很容易知道这个是真是假,只要是伪造的,也就是参照了现代的工艺,就会显露出来。
其次,书法本身的纸张材料是一个重要依据,以前的时代,他们的纸张和我们现代的是有区别的,现在的是很精致的,但是以前的大部分是比较粗糙的。保存的时间越久,可能侵蚀的程度越高。
第三个判别标准:书法作品的作者。
一个作品的好处,就是一个作者的知名度,每个人都会写自己的作品,但是由于作者的不同,它们所表现的价值就不一样,像那些非常着名的人写的书法,其价值是很高的,越是少,越是很多人想收藏。
还有作品展示的地点,假如是在很严格的展示厅,那么肯定是比较珍贵的,是几乎没有假的作品,有一些是国家收藏的,其价值是价值连城的。综上所述就是作品本身的价值,有些可能会因其的地理位置,价值也变化。
H. 怎样欣赏书法作品的好坏呢
我参观过书法作品展览,欣赏过书法作品如下:
1、国家一级书法师李文志三尺竖幅书法《精气神》。
2、于国光行书书法《天行健》。
3、石开新品书法《清平乐·六盘山》。
4、于国光新品行书《诫子书》。
5、田英章亲传弟子孔德文楷书书法《家和万事兴》。
6、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惠风和畅》。
欣赏书法的基本方法
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鉴赏:笔法、字形、章法等,书法学习好似爬山,从山脚到山顶路有千万条。
看笔法:笔法,也就是这幅书法作品,在笔画上面,所体现出来的线条质感、流畅性以及笔力大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中锋为主,兼用偏锋。
看字形:结构,就是书法家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个字间架结构的搭配处理。不管是行书作品,还是草书作品,都应该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合乎书体规范。
看章法:章法是一个书法作品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对一个汉字在整幅书法最品种的布局安排。章法包括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大小的布局。
I. 书法怎么鉴赏写得好坏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想想,书法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如果不清书法史,而将隶书与草书、楷书相比——比哪一种好看——就有如一部历史电影中张飞与岳飞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大煞风景!
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你可曾知道,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不知道,那也就无法深入的欣赏“兰亭序”,因为你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有文字学知识:
书法家最爱在文字上做文章了,有时为了变化,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这时,一个对中文只略知一二的外国人,误把“山”、“宗”当为一字,念为“崇”,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相同的,一个不知哪种是隶书,哪种是狂草,而将其混为一谈,后果可想而知……
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堪设想。
书写技巧,非有不可: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不懂书写技巧则无法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乃为书法欣赏的重点,不知书写方法,不亲身体验,如何体会笔墨之妙?这也就是大部分名鉴赏家也为不错的书法家之因。
有艺术涵养:
其实欣赏任何一种艺术,都要有如“置身其中”一般投入,用心去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骨力”、“姿态”、“神韵”、“气魄”,欣赏书法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