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息公开方式有哪些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息公开方式有哪些? 获取形式 (一)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本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详见《目录》。 公开形式 本行政机关还将采用以下辅助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通过《 深圳 市人民政府公 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本行政机关在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 法规 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本行政机关主动公开范围以外的政府信息时,可以向本行政机关申请获取。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时,本行政机关根据掌握该信息的实际状态提供,不对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研究、分析或作其他处理。 申请的提出 为提高处理申请的效率,申请人对所需信息的描述应尽量详尽、明确;若有可能,请提供该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确定信息的提示。 二、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时间的规定是什么? 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间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 信息分类和编排体系 本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主动或依申请公开下列各类政府信息: (一)机构职能。 主要包括:主要职能;机构领导及分工;内设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直(下)属单位设置及其职能等。 (二)规章文件。 主要包括:本市制定的规章;以本行政机关名义发布或者本行政机关作为主办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等。 (三)规划计划。 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落实情况;本行政机关年度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安排、工作总结;本行政机关年度公共服务白皮书及落实情况等。 (四)业务工作。 主要包括:本行政机关各项行政服务事项内容、法律依据、数量及方式、条件、申请材料、申请表格、申请受理机关、决定机关、程序、时限、证件名称及有效期限、法律效力、收费、年审或年检等。 (五)统计数据。 主要包括:业务工作相关的统计信息;专项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 (六)资金信息。 主要内容:本机关年度财政预算、决算信息;专项资金信息;业务相关的其他资金信息。 (七)其他。 主要包括:本行政机关工作动态、重要会议、活动信息;人事任免、人员招考等人事信息;以及本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重点领域、应急管理等信息。 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查询本行政机关主动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本行政机关编制了《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首先在我们国家法律当中,规定了政府的信息公开的方式,它主要是存在着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涉及到当事人自身的一些权益的事,可以由当事人自己来提出申请公开的,还有就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利益的政府会主动进行公开。
‘贰’ 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区别
一、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区别有哪些
1、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区别:
(1)性质不同。主动公开,文件形成后会主动向社会公开。依申请公开文件不主动公开,但如果利益相关人员向发文部门提出依申请公开,可以向申请人公开;
(2)对象不同。主动公开对应对象是大众,依申请公开是利益相关人员的申请。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条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获取的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由制作或者最初获取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可以由该派出机构、内设机构负责与所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有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制作的政府信息,由牵头制作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1、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公众应得的权利;
3、公众在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叁’ 依申请公开的文件能不能在网上公开
依申请公开的文件能不能在网上公开?第一条为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指公开权利人依法向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经公开义务人审查同意,获取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本区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义务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权利人。
第四条区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公开权利人应当合法使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不得利用依申请获得的政府信息从事违法活动。
第六条公开义务人应当指定具体的机构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并将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方便公开权利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或者咨询。公开义务人应当推行电子政务,在本单位的网站上设置并开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栏目,方便公开权利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申请。
第七条公开义务人应当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建立依申请公开指南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依申请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理机构的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二)申请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三)救济途径;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八条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包括下列政府信息:
(一)依法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
(二)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三)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信息;
(四)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信息;
(五)与行政执法有关的,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信息;
(六)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八条 公开义务人认为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且不会影响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危及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可以公开本条第(六)项规定的政府信息。对前款(三)、(四)项的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可以依申请公开。
第九条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公开义务人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或本组织的有关证明。以组织名义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公开义务人认为需要当面核实有关证明的,可以要求权利人到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点接受核实。
第十条公开权利人应当以纸质、数据电文等书面形式提出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书面申请确实存在困难的,公开权利人可以以口头方式或委托第三人提出申请。
申请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请求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及用途;
(三)所需信息的指定提供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以数据电文形式提出申请的可省略);
(五)申请时间。
第十一条公开义务人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申请的公开义务人职能范围内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已经向社会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公开的决定,并制作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不予公开的理由、依据以及救济途径;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范围的,应当制作政府信息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公开的范围、方式、时间;
(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部分公开范围的,应当制作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决定书,书面说明部分公开的理由和依据以及救济途径并载明部分公开的方式和时间。
‘肆’ 主动公开文件一定要是此件主动公开吗
是
一、主动公开
文件形成后会主动向社会公开(一般是政府网站等)。
二、申请公开
文件不主动公开,但如果利益相关人员向发文部门提出依申请公开,可以向申请人公开。
三、不予公开文件
文件不予公开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文件涉密,涉密文件有专门的定密标准,行文时首页左上方会有标识。一般来说,没有标注秘级的文件就是不涉密的,涉秘文件一定是不予公开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文件是内部文件,机关单位内部人员可以传阅,但不能携带外出,也不能外传。
‘伍’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主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陆’ 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区别
法律分析:可以理解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的一般需求,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也就是说,一般需求可以通过政府主动 公开的政府信息获得,而特殊需求可以通过依法申请来获得。也可以说,主动公开是行政机关想让人民群众知道什么,而依申请公开则是人民群众自己想知道什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柒’ 请问依申请公开文件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的是该文件根据部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和文件管理机关或者发布机关的职权,向申请人公开文件内容。该种文件相对于主动公开而言,通俗的说法即是人民群众需要找到或者了解什么,则可以申请查看、查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该种文件申请查阅包含了书面以及口头申请等方式查阅。同时申请人需要填写自己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信息。
(7)依申请公开的文件可以主动公开扩展阅读:
一、依申请公开的原则:
1、公开原则: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2、权利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公众应得的权利。
3、利益均衡原则:公众在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二、依申请公开的答复途径:
1、所申请公开信息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
2、所申请公开信息可以公开的,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3、行政机关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决定不予公开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4、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5、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捌’ 依申请公开的文件可以上网吗
法律分析:依申请公开的文件不得在网上公。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公开义务人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或本组织的有关证明。以组织名义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公开义务人认为需要当面核实有关证明的,可以要求权利人到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点接受核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 公开义务人认为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且不会影响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危及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可以公开本条第(六)项规定的政府信息。对前款(三)、(四)项的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可以依申请公开。
第九条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公开义务人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或本组织的有关证明。以组织名义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出具书面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公开义务人认为需要当面核实有关证明的,可以要求权利人到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点接受核实。
‘玖’ 依申请公开文件可以用公文传输系统吗
可以。
依申请公开的文件可以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行状况。
传输系统是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他负责将通信系统中的源端和目的端连接起来,它可能是直接连接也可能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网络系统进行连接。
‘拾’ 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的区别是什么
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的区别: (一)公开信息的步骤不同: 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内容,是行政机关主动实施的信息公开行为; 依申请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审查并公开政府信息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 (二)公开信息的方式不同。 (三)公开信息的时限不同。 (四)公开信息的场所不同。